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精选14篇)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精选14篇)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6

  作者:王敏芝    转贴自椒江人民路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词、朗读、拓写等手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能把这种感受用朗读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

  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为主线,以对乐的体验及对香的感受为辅线。连接赠花乐 摇花乐

  尝花乐三个版块的教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适度拓展,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预设流程】

  课前播放《江南桂花香》mv

  一、导入谈话:

  有一位原籍在咱们浙江温州的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深爱桂花。她一生飘泊,远离故土50多年。就在今年(XX年)6月7日凌晨,这位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上闪亮恒星”的著名女作家在台湾省台北和信医院去世了。临终前她还一再念叨――

  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到底是家乡的什么让她这样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走进她的一篇散文――《桂花雨》。

  二.初读文本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作文纸,让我们认认真真地、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碰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②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你读不太明白的,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请你在旁边做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三.理解杭州花的香并质疑

  1、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读懂“这里的桂花”?

  (1)“这里”指哪里的桂花?――(杭州小山的桂花,也就是杭州的满陇桂雨。)

  (2)请你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满陇桂雨的桂花香的?

  出示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3)你读出了什么?

  (4)指读句子。

  3、理解杭州花香的句子,穿插介绍满陇桂雨。

  (1)介绍满觉陇:

  (2)从这段文字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①引读:

  当秋风拂过林梢,浓密的桂花随风洒落,密如雨珠;满陇便响起一片淅淅沥沥之声。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那四溢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齐读。

  4、满陇桂雨的花够香了吧?为什么说:“比不上”呢?

  照母亲的话推算:满陇桂雨是香飘十里,那家乡之桂该是――(香飘千里、万里了。)

  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第四小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到底是什么比不上呢?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四.解乐悟情( 尝花乐 赠花乐 摇花乐)

  1、故乡的桂花到底给母亲和童年的我带来了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画面给我们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在旁边做个记号。

  我们记忆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是哪一幕??

  (一)版块a:――【摇花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2)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仿佛看到了树下那一张张满是笑意的脸,老汉笑了,老奶奶笑了,伙伴们笑了;不停地摇呀摇,我们还摇出了什么呢?

  2、小结: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过渡:记忆中难忘的还有哪一幕?

  (二)版块b:――【赠花乐】

  从母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

  (2)小结:再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版块c:――【尝花乐】

  过渡:摇花也乐,赠花也乐。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理解“浸”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从浸中读到了什么?

  ――(沉浸、沉醉、陶醉)

  指导读出“浸”的味道来――指读。

  2、理解全年(琢磨“全年”)

  全年是什么?(365天)(春夏秋冬)(4个季度)(12个月)

  全年是一年四季呀,刚才我们说摇花、赠花都是在桂花盛开的――秋季,怎么会“浸全年”呢(指板书)?

  生答后,过年了,村民们吃着带着桂花香的糕饼,浸在了桂花的香气中;新茶上市了我们喝着满溢着桂花香的茶水;浸在了桂花香气当中。

  3、想象移情:

  假如,你也生活在琦君的家乡,假如你也生活在这样浓香阵阵的桂花树下,你还会做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练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乐)

  4、回归重点句情感朗读。

  (1)我们深深地沉醉其中――谁又能说不是全年浸在其中呢?

  (2)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出“浸”的味道来――齐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小结:第三次回归到中心句的情感朗读: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主题拓展一

  在原文中琦君曾这样写到:――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学到这里,你觉得让琦君魂牵梦萦的还仅仅是桂花吗?

  难怪她在课文中写到: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于是,她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你觉得在琦君心里的这“桂花雨”该是一场怎样的雨?

  (五)主题拓展二

  许多年过去了,在琦君她88岁高龄时,她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

  临终前她还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五.结课谈话

  建议大家课后去读读她的其他的怀乡思亲散文:《春酒》、《月光饼》、《水是故乡甜》、《杨梅》、《双 亲》、《母亲》、《第一次坐火车》……对她临终前的那句话――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板书设计:             闻花

  桂                赠花               思

  花                摇花 }    乐      乡

  雨                尝花               情

  ……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

  1、课件。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细读悟情,抓关键词进行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了解作者琦君,课件出示琦君资料。

  明确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连接语的提示来自学,谁来读读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小组、齐读)

  2、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白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一>学习最后一段

  在作者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

  2、“摇花乐”是什么意思?桂花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五段。指名读。

  <二>学习“摇花乐”部分

  对于作者,她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是做什么?(摇桂花)哪个词写出了作者想摇桂花的急切心情?(缠着)谁能读出那种急切的心情来?指名读。

  当母亲知道快来台风了,让我们提前摇桂花时,我心里怎么样?(可乐了)从哪儿看出摇桂花给作者带来了欢乐呢?

  同学们想像一下,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什么一样落在你的脸上、身上呢?(像一只只黄蝴蝶、像雪花……)播放桂花飘落的动态图片,感受桂花雨的美丽。

  此时此刻,如果是你在摇桂花,你会怎么喊呢?(兴奋、激动、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和什么描写,来表现摇花的欢乐的?(动作、语言描写)

  桂花摇落以后,可以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桂花糕、桂花酥糖、桂花酒等,体会: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在作者的心里,最难忘的是摇花乐和桂花雨,还有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三>学习“桂花香”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写桂花香的语句。

  交流。

  指名读,师出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作者用了一个“浸”字,不禁让人感觉花香弥漫,扑鼻而来。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这个“浸”字的妙处,从而体会浸在花香中的感觉。】

  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比较: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板书:思乡情

  同学们,你们能仿照母亲说的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这里的――――――――再―――――――――――,也比不上家乡的――――。

  指名说。

  师:再甜不过家乡水,再浓不过故乡情,再好不过家乡人,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都化作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心间。

  请大家再读读最后一段。

  (于是,我又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琦君老先生为什么对家乡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呢?我们通过了解她的生平资料知道,她一生都在漂泊,她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请大家欣赏琦君老人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个片段,感受她浓浓的思乡情。

  课件出示:

  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师配乐朗读,升华文章中心。

  感谢琦君,感谢她笔下美丽的桂花雨,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乡是美丽的、难忘的,愿故乡永远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好书推荐。

  《琦君说童年》《朝花夕拾》。

  拓展练笔。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请你用文中的表达方法,用手中的笔,去撷取童年生活的浪花,写一写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9

  听了张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一、以读为本自主探究

  新课改的理念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得到了落实,张老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

  体性,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张老师重视以读促理解,重视各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自主发现。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读、悟、说、想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了情感熏陶。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同时张老师还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学而导,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第三段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张老师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并引导感情朗读,以读促讲,在读中体会“摇花乐”。她先让学生找到文中写“摇桂花”的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段话并不难理解,张老师就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看看能读懂什么?”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能体会到作者喜欢桂花的情感以及摇桂花的快乐。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增强心理体验,接着张老师播放了一段摇桂花的录像。画面上缤纷的桂花雨,快乐的孩童,给了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情绪被点燃,仿佛那画面上跑着跳着摇桂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张老师巧妙地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拓展思维空间。伴着生动有趣的画面,教师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果然,美妙的词句从孩子们的口中冒了出来:“桂花纷纷落下来,仿佛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总之,张老师执教的《桂花雨》一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4

  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臣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而“强烈而活跃的相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相象,但是他们的想象力的形成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在体会摇桂花的欢乐的时:首先教师先放课件摇桂花的情景,然后学生一边读一边结合课件中的画面想象表演摇桂花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其次,让学生在摇桂花时抬起头来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美吗?美在哪里?”创设的这个情景唤起了学生充满诗情的想象,引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教师挖掘了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那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文本语言活起来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母亲的言语及两地桂花的对比,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文中母亲的形象以及拓展的阅读材料,初步了解琦君的相关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搜集琦君资料及有关母亲的散文

  3、轻音乐《夜的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在不同语境中让学生体会“花”的不同含义。

  二看树

  从预习中,你了解到这是一株怎样的桂花树?(树笨、花形小)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预习为切入点,整体感知桂花树的树形笨、花形小的特点,欲扬先抑,同时侧面告知学生预习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三闻香

  1、桂花树并不好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呢?(香)默读课文,你从哪里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学生默读、批注

  3、全班分享交流

  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引导学生揣摩“浸”字,感受桂花香。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桂花香味的浓郁,为摇花产生的快乐做铺垫,更让学生建构对家乡桂花的亲切感。

  四摇花

  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想象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琦君?

  2、转变角色,将自己化身成琦君,会怎么喊这句话: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设计意图】转变角色,游戏扮演,将自己想象成琦君,体会摇花的快乐,感悟家乡桂花的别样美,情境中将朗读与揣摩提示语融为一体,增强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图式。

  五悟情

  1、家乡的桂花雨美吗?可是,有一个地方,每年的金秋时节也会有桂花雨,但是这里的桂花雨是不需要摇的,每当秋风习习之时,满树的桂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美得过分!这个地方就是杭州!

  课件出示: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从字面上看,你觉得哪里的桂花更美?

  2、播放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图片,在《夜的钢琴曲》的配乐中介绍满觉陇的桂花。

  3、可是母亲却说:

  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为什么这么说?试着写一写母亲说这句话的原因: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因为。”

  4、学生练笔,全班交流分享。

  是啊!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浓。难怪琦君会说:

  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设计意图】异彩纷呈的杭州桂花图,冲击学生建构的对家乡桂花的亲切感,以形成强烈的情感错位,进而突显再美的桂花,再绚丽的风景,都无法动摇家乡桂花在母亲及作者心中的位置。在练笔中深化家乡的桂花所融入的浓浓乡思,以写促悟,内化意蕴。

  六追忆

  1、学习到这里,你感觉琦君度过了一个怎样的童年?

  2、简介琦君身世。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感受到琦君开心快乐的童年,与不幸的身世形成鲜明对比,产生认知失衡,激发阅读期待。

  3、当你知道琦君从小就失去亲生父母,你会觉得琦君……?(生:难过、痛苦、悲哀……)但是从课文中我们却看不到她的难过痛苦,这要归功于一个人,就是她的养母,那么,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出示:“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4、拓展阅读资料《粽子里的乡愁》和《春酒》中关于母亲的片断,让学生体会感悟母亲的形象。

  师:正是这样一位有着佛心般的母亲,对琦君千般呵护百般疼爱,让琦君从小就被浓浓的爱包围着,使得琦君长大后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思念家乡的一点一滴、一花一木,想起深爱着她的母亲,正如这中秋节前后盛开的桂花一样,一起读:

  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琦君的散文《桂花雨》,这篇散文就收录在她的一本散文集里,名字也叫《桂花雨》,大家若想深入地了解琦君,感悟琦君,以后可以读一读琦君的著作,下课!

  【设计意图】阅读琦君的不同文章中有关母亲的片断,不断丰富母亲的形象,找寻作者思念家乡的根源。在不断的品评中让学生亲近琦君、亲近文学、亲近经典,为孩子们今后的自主阅读拓宽空间。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6

  一、听音乐,交流有关桂花的诗词

  课前活动,我利用多媒体画面以桂花飘落为背景,展示课题,单击课题就有轻快活泼的音乐响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里,相互对着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再现桂花,创设情景

  上课伊始,伴着音乐,与孩子谈话,引入课题,单击黄色按钮就出示桂花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让学生找出作者不是一般喜欢桂花的句子,接着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最喜欢桂花呢,为后面的学习创造了问题情境。

  三、复习旧知,突出“读”字

  欣赏完桂花,了解作者喜欢桂花的一些原因后,紧接着复习有关桂花香的句子,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按黄色按钮,来到小房子画面,我将句子隐藏在蓝色的云朵里,学生答出哪个句子,老师就拎出那个句子,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读书形式进行反复品味朗读,提高了孩子的读书能力,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品悟语言,培养能力

  在感悟课文重点段时,我根据课文及教学设计要求,课件设计中,没有面面俱到,重点抓住了课文的几个语句,一个字,一小段动画,让学生体味摇花乐,感悟思乡情。因为孩子只有“看”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摇桂花情景,才能“想”到童年是多么快乐;看到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后,才会“闻”到花香是多么美妙;只有了解“缠”的与众不同,才能感受作者儿时对摇桂花的渴望。由于作者淋漓尽致的表达技巧,我充分利用课件,既让孩子们欣赏到了摇桂花的情景,还培养了学生理解、想象、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让自己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反复读,写感受,而后交流。在课件上,按黄色按钮就向下(按黑色按钮可回到上一页),到用扇形作背景的画面,我将有关句子隐在绿色小方块里,根据孩子的交流情况,即时出示重点句子。当学生引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说到“缠”时,利用鼠标单击句子,让“缠”跳出来,让学生想象“缠”景,表演“缠”劲,读出“缠”味。当引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时,利用多媒体,引读父亲诗句,结合理解诗句意思。当引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时,我就让孩子欣赏配有声音的摇桂花的情景,想象落花如雨的感觉,体验摇花的感受,想象作者在树下喊时的情景,单击黄色按钮处,出示“我就大声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让孩子加个提示语也来喊一喊。在多媒体课件的强大交互功能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接着,利用问题“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了快乐了呢?”引导学生说出母亲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按黄色按钮,出示原作的句子(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让学生自己品味,从而让课文内容得到拓展,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快乐。说出村子人,就按黄色按钮,引出“竞收桂子庆丰年”让学生品读。

  然后,感悟思乡情时,就按黄色按钮,引读出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学生交流母亲的想法后,在创设情境中,对这句话重复引读,以达到理解,激发孩子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按黄色按钮,引读并出示第六自然段文本。利用了课件,让孩子更容易接近文本,更容易让孩子与文本摩擦出情感的火花。

  最后,单击第六自然段的文本,充满浓浓思乡情的古筝乐曲响起,教师朗诵琦君里《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让学生在教师的配乐朗诵中,情感得到升华延续,激发孩子愿读,想读更多更好作品的愿望,按黄色按钮,出现自主选择的作业,再按黄色按钮,就出现“再见”但音乐延续到结束。

  实践证明,使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培养学生欣赏桂花,想象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7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在《桂花雨》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默读、自由读、引读、范读、配乐读、师生、生生互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品读。

  学生通过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读出那浓郁而迷人的那场桂花雨,感受着作者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整堂课教师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做法,获得非常成功。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6

  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纪亚妮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评析]

  听着学生这样极富创意的朗读,我不禁想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啊,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个性化的朗读更是一门艺术。在本段教学中,学生把文中的人物读活了,重在老师能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进行有创造的思维,指导个性化的朗读。这样个性化的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离开了朗读的中介,学生是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其实,一篇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是读出来的。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9

  在设计《桂花雨》这节课的教学教案时,根据教学大纲,“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我先让学生读,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10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十分优美。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可是,虽然文章充满着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必须要将自我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下头就是我今日在课堂上的小小的体会: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资料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欢乐心境。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资料,再从文中找出描述图画资料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境和“摇桂花”的欢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主角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欢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境,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终,引导学生回忆自我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本事的迁移。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述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景就不一样了。我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但具体如何放,我不明白,这方面仅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

  经过这次上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或许,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过来的,但学习无止境。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11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9

  作者:高雪莲   

  评刘俊《桂花雨》

  刘俊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读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较好地把握了语文课程的特点,以读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学小作者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你晃动着母亲的胳膊会怎么催母亲,读出“迫不及待”。“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么香的雨飘落你满头满身,你会怎么喊。

  2、检查初读,从几个有特点的词入手,不拘一格,有新意。“笨拙”,反过来读,变“笨苯拙拙”,再反过来读;“口占一绝”绝是绝句的意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谁随口吟诵出一首绝妙的诗,是什么诗;“炉烟袅袅”观察“袅”的形,是古代人衣服后面拖得长长的衣摆,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说“垂柳袅袅”“余音袅袅”。在这样的说练过程中,不仅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情况,又给了学生一定的词语积累。

  3、对整个文本有整体的把握,又找准了切入的点。对课文没有面面俱到的逐段解读,而是在学生分自然段读完课文后问“读书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小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从而自然引到“摇花乐”,再对重点段落进行朗读体会。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 篇14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人教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7课。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到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这一学习目标融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如认识生字、读记词语是知识维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学习课文的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又和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一样,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感情渗透的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会存在多大的困难,但同时他们的语文素养现状决定了他们很难对语言文字形成丰富的想象。因此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采用“ 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开课伊始,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桂花的印象。然后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激趣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分同桌轮读,评议,保证学生能扫清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之后,向学生提出:“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经历智慧碰撞,在不同视角和不同个性的解读中,丰富想象,形成画面,使文中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画面能真正地鲜活起来,文本的形象能真正实现立体化。

  形成画面之后,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的快乐,此时再回归整体,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便显得水到渠成。

  (四)、拓展延伸

  在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内容得到沟通,既即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心与课文融为一体。

  (五)、作业

  作业布置学生写一写童年的趣事、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由阅读走向习作。

  《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九个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

  1、激趣导入。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课题读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组织与同学交流,把课文读得更好,并将自己得疑问和同学互相探讨。

  3、检查初读情况,学习字词。老师请个别学生读各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正确读字、句、段。

  4、指导弄清各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这个复习,主要是复习学过的字词,特别是课后要求掌握的八个词语,还要复习课文的叙述内容,帮助学生再次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句子,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中,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的特点。

  2、重点是学习第二部分,要理解摇桂花的乐趣。

  在学生读了这一部分后,引导讨论: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这得从全家人的活动,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体会。

  (1)找出每个人的做法,分角色读读,有利于认识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体会内心共同的喜悦。

  (2)交流各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指导感情朗读。重点理解我摇桂花时的动作和话语,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和父亲随口吟诵的那首诗,体会一家人对桂子丰收的喜悦。

  (3)联系实际,了解桂花的作用。

  (4)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个总结,谈谈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摇桂花的乐趣。并进一步进行朗读。

  3、在总结第二部分后,学生对作者怀念童年时光的感情是不难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点应指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这段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要认识到,此时的母亲已经远离故乡,当母亲看到外地的桂花时,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可以看到母亲在想念家乡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实在是太思念家乡,太热爱家乡,家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好在我班有好多学生也跟着父母远离了家乡,应该理解“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话。)理解到母亲的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课堂总结,深切体会

  通过总结课文的内容,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复习课文,深切体会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样,学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这里,进行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并将此练习作为本课的一项作业――小练笔。

  三、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摇花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桂花雨》一课时教学预案(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