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课堂实录(通用15篇)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1
师:老师带来一个可爱的朋友,他是──
生:青蛙
师:他还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是
生:看海
生跟老师书空板课题,读课题
师:声音真响亮,不出声音听老师读故事,想想故事中有谁?
生:青蛙
生:苍蝇、小松鼠、青蛙
师:拿出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
师:脸上带表情,很好的读书方法,课文有几个自然
生: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
师:课文中的前鼻音、后鼻音读得很好,谁来带读
指名站起来读
齐读生词
师: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自由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
生:只有到山顶才能看到大海
师:板书简笔画 这就是他要登的那座山,登上去容易吗?谁来读读2-3自然段
师:为什么不容易?
生:山很高
师:看插图,边看边想想山的高,再练读这句话
师指名读
师:还有谁能读得更高兴?
师:青蛙边说边做什么动作?
师范读
生练读
师:除了山高还有其它原因吗?青蛙接着说了什么话?
生:……
师:这是青蛙自身的原因,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读
师:正在他为难时,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听了苍蝇的话,小青蛙怎样?板书:失望
师:这时候青蛙该怎样做呢?看动画片(课件出示青蛙和松鼠的对话)
师:同坐合作分角色读青蛙和松鼠的对话
师:请这两位同学表演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评议评
生:我觉得第二句读得好
师:小青蛙说这句话时是失望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齐读
生:“这有什么难的”读得好,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有信心
师:再读读
生:“能跳下去吗”读的好
师:这是一只鼓励青蛙的小松鼠,我们也来试着读读,
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松鼠
再试着读一遍,可以加上动作
师:在松鼠朋友的鼓励下,小青蛙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生:有信心
师:默读课文12自然段,把青蛙登山不容易的词语画出来
生汇报找到的词语
师:出示卡片“喝水”
生:换偏旁,渴的三点水换口字旁
师:小青蛙为什么会累了、渴了?
生:台阶多
师:谁能把台阶多的词找出来、
生:读书体会读11自然段,体会小青蛙的辛苦
师:累了吗?不累
师:小青蛙就是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终于登上了山顶,(出示动画)这时小青蛙心情怎么样?
生:激动 看到了大海
生:舒畅 ,
生:高兴
师:用高兴得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以自然段
师:看到了大海,小青蛙会说些什么
生:我爱大海
师:恭喜小青蛙,愿望实现了,他会对小松鼠说什么
生: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是看不到大海的
师:青蛙的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但关键是他的坚持,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登”字?
生:我编了一个绕口令:一个凳子掉进锅里,盖上一个大锅盖
师:真好,老师叫你们一个偏旁:登字头
师板书示范,生书空
生练习书写,写完后互相检查
师总结故事。
(小语论坛阿远、湘江风景、丑奴儿太原现场整理)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表演4——11自然段。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青蛙登山的困难。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指名回答(青蛙看海的故事)。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它很想看到大海。板书:很想
3、是啊,一开始青蛙认为要想看到海难。过渡:为什么青蛙觉得要看到海很难呢?
二、学习1——3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
2、交流:
(1)山高:
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你是怎么知道的?自读1—3自然段。
(山很高)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想象:山会有多高?你能读出山的高吗?
指名读,评议。
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试试!齐读。
“青蛙吸了口凉气”,动作体会“吸凉气”,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过渡:除了山高,还有什么原因呢?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认真听老师读这句话,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指导读: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以突出青蛙登山之难。练读、指名读。
连起来读青蛙的话,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吸凉气动作)、齐读
这个时候,苍鹰又是怎么说的呢?
谁能读读苍鹰的话?指明读。苍鹰的话是什么意思?青蛙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大海。所以青蛙失望了。(板书:失望)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青蛙要想登山看海,的确很难,小青蛙面对困难,放弃了没有?我们知道青蛙最后登上了山,看到了大海(板书:看到大海),那它是如何登上山的呢?(板书:?)
三、学习4——11自然段:
1、读4——11自然段,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顶的?
青蛙是怎样登上山的?(跳上山的)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什么叫“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谁来做青蛙,谁来做小松鼠,来演一演?(动作体会“跟着跳”)
演得不错,下面咱们来看看青蛙是怎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跳上山顶的。播放动画。
孩子们,想一想,青蛙和松鼠在跳上山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什么困难?
你们登山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累,腿酸。
2、指导表演:
下面就请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演一演。注意:从第四自然段“青蛙很失望”一直演到第11自然段“到达了山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哪位同学能把登山的过程表演出来?
(1)(学生演至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有点累时)小青蛙,你觉得怎么样啊?既然累了,就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吧!
(2)同学们,你们看,小青蛙这么弱小,跳了那么多台阶,当然很累。突然,草丛中窜出来一条毒蛇,好危险,差点把小青蛙吃掉。突然,天气又下起了大雨,把小青蛙全身淋湿了。
(3)上山很累,还会遇到困难,小青蛙,你会放弃吗?为什么?
(4)是啊,正因为青蛙想要看海,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才使得他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你们看,小青蛙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了,真是好样的!你们想不想也来鼓励鼓励他呀!让我们也来鼓励他!小青蛙——,小青蛙——。
(5)看,听了大家的鼓励,小青蛙跳得更有力了,让我们再为他加加油!……看,小青蛙终于到达山顶了!
四、学习12自然段。
1、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大海了。
(出示大海图)咱们和青蛙一起欢呼吧!
2、是啊,经过努力,青蛙终于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同学们,咱们和青蛙一起来看看美丽的大海吧!(欣赏图片)
3、大海美吗?如果青蛙不付出那么多努力,它能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吗?这个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整体感悟。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共同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快乐吧!(齐读)
六、思维拓展。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课文中有苍鹰、青蛙、松鼠三个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最后,老师也要送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课后反思:
因为本课课文较长、段落较多,又有分角色朗读、表演的任务,所以安排在第一课时学习了字词,初读了课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了课文大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而课文的难点又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青蛙登山的困难。于是,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注重创设情境,例如:利用板书的简笔画让学生想象山的高度,让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的辛苦并想象青蛙登山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表演的时候相机提问,欣赏大海图片品尝成功的快乐。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3
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长期 展翅 一级一级 善跑 一双 失望 吸气
台阶 喝水 累了 歇一会儿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
2、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3、读了这两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4~11段
1、学习第4~9自然段
(1)同桌合作读4~9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他们说话语气的不同。
(3)师添问引读,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松鼠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4)指名分角色朗读,再次深入体会。
2、学习第10自然段
(1)课中律动:学生做青蛙往前跳的动作,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2)在体验中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同时启发想象上山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3)品读第10自然段,体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在句子中的意思。
2、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大海的画面,说说看到的景象。
(2)感情练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心情的欢畅。
(3)想象练说: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积累
1、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
2、总结出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及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欣赏课文、高山、海景、课文最后一幅插图)
投影片三张(鹰、两段话)头饰(青蛙、苍鹰、松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看动画度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都知道,青蛙生活在?有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想去看大海,它能看到吗?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好吗?
二、欣赏课文课件
三、进入情境,倾情朗读
1、引导品读第1——3自然段。
(1)、过渡:青蛙一开始很想去看大海时,可是看大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青蛙可遇到困难了。
(2)、自读1——3自然段,看看青蛙遇到了什么困难呀?
(3)、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a、青蛙遇到困难了,别担心,有了,它的好朋友谁来了?苍鹰怎么告诉青蛙的?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反复读。点名读,指导(“喏”要轻,加上动作,注意语气),生练读,再点名读。边读边表演做动作。
b、过渡:对于苍鹰来说,登上山顶太容易了,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青蛙却认为这山简直是——(太高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天哪,这么高的山!”)
·*指导看高山插图。
*指导学生模仿青蛙的口吻,惊叹山的高,感受任务的艰巨。
假如你是这只青蛙,看了这么高的山,你怎么说?引导把课文的句子读出来.
c、过渡:说着,青蛙还——
“青蛙吸了口凉气……”
*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说说青蛙为什么要吸一口凉气?
(4)导读第三自然段:苍鹰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5)学生先独自扮演不同角色读第1——3自然段,再在小组里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相互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带头饰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一评苍鹰、青蛙说话的语气是否到位。
2、品读第4——12自然段
(1)过渡:青蛙没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可是苍鹰告诉它,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怎么办呢?
(2)自读第4——11节,思考:青蛙是怎么看到大海的呢?
(3)谁帮助了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青蛙言语的体会。见过青蛙跳吗?见过青蛙登山吗?试着做青蛙跳台阶的样子,跳一跳。
(4)分角色赛读松鼠与青蛙的对话。小组练读、戴头饰读
说话:你说松鼠凭什么说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
(5)青蛙是怎样跳到山顶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就这样……”
*你认为小青蛙怎样?
*试一试怎样读才能让人知道青蛙登山的艰难,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
(6)经过这么艰辛的过程,最后他们终于——?课文怎么说的?
*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四、感悟内涵,表现美感
1、伴着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启发说话: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将会看到什么?
·说话:它们又会说些什么?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说话:如果苍鹰看到了,它会说什么?
3、自由组合,分角色美读课文。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1 以边读边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表演方面我觉得师生都做的不错。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在导读方面还要继续努力,我认为自己指导得还不够到位,还望各位多提点建议。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5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知道了青蛙只有登上一座高山,才能看到大海。
设计理念及思路:
1、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演结合,通过学生的精读和自演以及教师精到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2、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表演4——11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及大海图片)。
2、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与勤奋努力、战胜困难有关的成语、谚语或名言。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同时引出登山之难。)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
2、交流:
(1)山高:
①为什么青蛙觉得看海很难?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想象:山会有多高?
③你能读出山的高吗?指名读,齐读。
④“青蛙吸了口凉气”,动作体会“吸凉气”,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呢?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①交流。
②认真听老师读这句话,思考: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③指导读: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以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练读、指名读。
3、连起来读青蛙的话,突出青蛙登山之难。
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吸凉气动作)、齐读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青蛙要想登山看海,的确很难,可通过读后面的课文,我们却知道青蛙登上了山,看到了大海(板书看到海),那它是如何登上山的呢?(板书?)
(设计意图:围绕“登山之难”精读此段,读、想象相结合,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登山确实难,为后面的明理打下铺垫。)
(二)演读4——11自然段:
1、读4——11自然段,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的?把有关句子在课文中画出来。
2、交流,动作体会“跟着跳”。
3、以第四自然段为例,指导表演。
4、同桌读4——11自然段,讨论该怎样演。
5、同桌互演。
6、指名演、评。
7、再演明理:
①生表演至小青蛙累时,让小青蛙说感觉。
②小青蛙和松鼠歇息,其他学生想象青蛙登山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青蛙、松鼠继续跳,其他学生为其鼓励或加油。
8、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大海(出示大海图),你有什么想法?(相机擦去“?”,改为努力)
(设计意图:演读此段,以读为主,以演为辅,通过表演促使学生朗读课文,又通过表演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演、读结合,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青蛙为了看海而付出的努力,受到启发。)
三、总结升华:
1、印邦宇介绍自己虽然脚伤,但仍然坚持学习的事。
2、教师介绍黄鑫同学因爷爷中风住院克服无人照料的困难,生活自理的事。
3、学生说听后或学课文后的想法,想对谁说就对谁说,相机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想法,激起学生学榜样的愿望,从而使努力克服困难的要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
9、青蛙看海
努力
难———→看到海
疑惑
我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前年,有幸聆听了高林生的讲座,记住了“凤凰语文”这个响亮的名字,从此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使我认识了许多热心的朋友,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些许的进步,更让我体会到交流与学习的重要,这次,在扬中市举行的课改教学节系列之一——各校“开放周”中我有幸经过领导的精心指导上了《青蛙看海》的公开课,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了我的教学故事——《青蛙看海》出炉记和《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渴望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然而,今晨,以“丑小鸭”之名申请了帐号"z" ,发现可以进入网站,却无法进入论坛,不知是何原因?急需答复。另外,由于,以前虽经常光临论坛,却不知如何发表文章,恳请答复!越快越好!!!!!!!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1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一
作者:唐志芬
一、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长期 展翅 一级一级 善跑 一双 失望 吸气
台阶 喝水 累了 歇一会儿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
2、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3、读了这两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4~11段
1、学习第4~9自然段
(1)同桌合作读4~9自然段。
(2)指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他们说话语气的不同。
(3)师添问引读,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松鼠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4)指名分角色朗读,再次深入体会。
2、学习第10自然段
(1)课中律动:学生做青蛙往前跳的动作,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2)在体验中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同时启发想象上山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3)品读第10自然段,体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在句子中的意思。
2、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大海的画面,说说看到的景象。
(2)感情练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心情的欢畅。
(3)想象练说: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积累(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1、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
2、总结出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7
[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课文所表达的道理。(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生字卡片、田字格
[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情认识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熏陶、形象的媒体再现等形式,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其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
二、动作表演,帮助理解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表演"这一环节,以表演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以演促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身演、动口评,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三、小组合作,锻炼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小组间、同桌间、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使他们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将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欢迎进入童话天地!他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谜语,考考我们,看谁反应最快。出示谜语。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故事《青蛙看海》。齐读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由猜谜导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就进入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过渡: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课件出示:①青蛙怎么能看到大海?②青蛙看到大海了吗?③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
想知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吗?快去课文中找吧!
1、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评价
●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乃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三、角色迁移,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小青蛙生活在湖边,它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是谁给小青蛙指路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指名读,比赛读。评价
②小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山吗?指读第二自然段。
③小青蛙的话说明当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男女生读。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表演(吸了口凉气)。
口语训练:回想一下你在什么情况下也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就词解词,就句解句,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然而通过口语训练,说说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事,这样,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④要想看到大海,还有其他办法吗?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导朗读。范读。小组比赛读。
⑤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指路图及句子。比赛读,分角色读。
2、细读第二部分
过渡:小青蛙能看到大海吗?它放弃了吗?
①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小青蛙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并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②小组自学。
③检查自学情况:
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
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
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
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
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
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通过跳跃亲身感受小青蛙登山的辛苦,从而体会小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过渡:小青蛙跳几下是不难的,但要"一级一级"地坚持不懈地跳上连苍鹰都认为"太高了"的山是很不容易的。
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课件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分角色朗读,评价。
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小青蛙和松鼠是怎样读的吗?多媒体播放第二部分登山的配音、配乐及动画。
●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最爱,抓住他们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显现于他们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配乐会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孩子,使他们深深记住课文内容。
再次有感情分角色齐读。
3、说话训练
过渡: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课件出示图,指名说。
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图。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了说话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说出小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这样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小组合作,选一个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别忘了加上动作和表情,老师也参与表演。
3、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戴上头饰,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课文分角色表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提供一个舞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五、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学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课外可以多读些课外书。课件出示。这些故事都告诉小朋友一个道理。下课后去看看这些故事,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我们在班队课上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看看谁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体现了开放性,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有机拓展到了课外,既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8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为1-3自然段分角色配音,理解课文。
3.会写生字“登、苍、善、展、失”,认识偏旁“登字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要来学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下。
2.看了课题,你有没有什么问题?
(质疑:青蛙为什么要看海?是怎样去看海的?看到了没有?)
3.你们真会动脑筋,要解决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
(读课文,反复读,读懂为止。)
4.让我们开始吧!
二、读通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读课文,每人读3个自然段。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巡视)
2.谁来试试?指名读课文,指点读准“登上、喏、天哪、苍鹰”。
三、配音解读
1.现在你们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吗?
2.相机用简笔画板书。
3.你想来看看苍鹰是怎样指点青蛙的吗?(画面没有声音)
4.但是现在老师画的图不会说话,谁可以给它配音?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配音,要多读几遍课文,想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可以边配音边加上表情动作。
6.指名表演,让学生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请配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相机出示高山的画面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山高,青蛙因此望而却步。练读青蛙的话)
几组同桌读,评议,个别反复读青蛙的话。(体会到苍鹰第二次说话时肯定的语气。青蛙看到高山时的惊讶,失望,感受青蛙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
小结:青蛙虽然受到苍鹰的指点,但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那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的?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登、苍、善、展、失
2.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海,可是因为登不上高山,因此很失望,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品读课文
1.同桌分角色读课文4-11节,说说青蛙是怎样登分角色读上山顶的?
(青蛙在小松鼠的帮助下,一级一级登,终于登上了山顶。)
2.小朋友们回答得很好,你能把它们的对话读好吗?
指名反复读4-10节,指名评议。
同桌分角色再读。
两人读,其余评议:
从“太高”体会到青蛙的胆怯,不自信。“这有什么难的!”体会到青蛙觉得跳一个台阶没问题,很自信。体会松鼠为青蛙感到高兴,相信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
4.同学们读得不错,你想来演演吗?
小朋友,来一起跳!(不断地鼓励“孩子们,继续跳,不要停。看,离山顶已越来越近了……)
5.跳了这么久的台阶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好“累”字吗?
(深切感悟到青蛙的辛苦艰难,很累。把“累”字读好。)
6. 既然这么累,太辛苦了,咱们就不要爬高山了,回去吧?
追问:为什么呀?
(体会到坚持到底就会胜利。)
.(出示11节第一句)好我们再来登。(引导学生动情练读。抓重点词“一级一级”朗读,体会青蛙的辛苦;用快、慢两种语速比较读“歇一会儿”“喝点山泉水”,感受青蛙为了看海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8.想象青蛙还会遇到哪些情况,又会怎么做?
9.课件显示青蛙和松鼠跳上山顶,到哪儿啦?心里怎么样?多么令人高兴啊!来,让我们一起开心地宣布――
10.引读:青蛙看到什么?
11.(出示大海的画面)看着美丽的大海,青蛙会想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齐读12节。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吸、双、阶、级、喝
2.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9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阅读兴趣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理论的引领指导,本课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其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
通过多次角色转换在研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其深深入境、自然悟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①,并能进行较好地角色朗读及表演。
2、认识一个偏旁“登字头”,学会3个生字“苍、登、善”。
3、能从小青蛙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悟其心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动情感,揭题入文。
1、教师引入:“带来一个很好听的童话故事。”
(揭题出示“青蛙看海”并范读)
2、有兴趣来读读这个题吗?
(1)指名读;(2)齐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课伊始,教师若采用那童趣活泼的话语必定能一下子触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虽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相信也定会让其带着一份天真和好奇不知不觉走进去。】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究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听完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部分简单的问题,如“善跑”、“苍鹰”等通过师生、生生间交流、探讨、补充非常快速地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与课文内涵联系紧密的,如“长期”、“凉气”等则慎重贴于黑板,启发学生在学课文时再作进一步的深思。)
3、小结:小朋友现在是越来越会提问了!别急,呆会儿我们还可以一边学,一边提;一边提呢再一边自己来解决,好吗?(好!)其实我们从小啊就应该做一个善思考与爱发问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有所创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提问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一)、导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段。
2、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3、众说纷纭,巧解“长期”。
4、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青蛙(点图述),你啊在这个湖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了,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5、多种促读手段指导读好第一段第一句(突出“呆得最久,最想看海”的感觉)
6、看,就在此时(贴图)谁飞来了?(苍鹰大哥)
对它说什么呢?(男女生分读)
7、师述:有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在其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示范者,又是一名普通的求知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为此,本课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己稍稍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凭借教材,小组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巧破疑难等一系列过程,使其在探讨中发展,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小青蛙抬头一看,看到了什么?(贴山图――指名说)
2、角色转换:你就是这只蹲在湖边的青蛙(动作),看到这么高的山,心里感觉?
(对个别感觉可再具体地问下为什么,促使学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悟)
3、书上的小青蛙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4、师引思:都说自己会害怕、担心,那书上的这只小青蛙是开心呢,难过呢,还是害怕?(众生发表意见)
5、指导读好第二段:(1)指名读;(2)齐读。
6、学生自由提新问题。
7、巧解“吸了口凉气”: (1)指名2人上台试吸;
(2)师范吸,问:有何不同?感觉?
(3)师转换句序范演读§2:“青蛙吸了口凉气……”
(4)齐演读――指名一生上台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1、角色转换:你是苍鹰,你怎么说?
2、书上的苍鹰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苍鹰的口气)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指名――齐)
3、师引思:苍鹰有无帮助青蛙(没有)猜青蛙心理?为什么?(指名说)
4、师顺势解疑,引入(出示“青蛙很失望”)
(1)指名读;(2)齐读。
5、角色转换,引申思虑:你会失望、难过吗?
6、总结:凡事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就像今天我们学课文,还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的;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想办法,好吗?
【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造不同的条件,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能力。因为没有成功的“角色转换”就无所谓真正的“入境悟情”。如本课多处设计让学生充分转换角色去思考,去想象,去感受。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可笑、错误乃至失败的想法亦或是说法,但是作为我们教师来讲,还是应该时时鼓励,处处宽容,让这些个性的火苗带着他们激情地跳动!】
四、角色朗读,自然转化。
1、分工(青蛙、苍鹰):自愿加入。
2、采访:准备用怎样的口气来读?
3、正式分角色朗读。
【转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为此,教学中,教师就应竭力运用多种途径去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如此处的分角色朗读以及前面的多处朗读指导,教师就可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悟角色,创设机会让学生倾听语言、感受语言,在形象、生动、自然的对话语境中成功地转换角色,圆满地完成朗读的任务。】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苍、登、善(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 (1)认识新偏旁“登字头”,并自学其笔顺――师板写生书空
(2)自学难字“善”的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大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让学生在实践描红、自主观察探究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让其当小老师上台交流,不失为写字教学“冲锋陷阵”的前奏曲“纸上谈兵”;而后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系列连环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从认识和操作上感受了一番汉字的形体美,并获得进一步的深化。为此,写字教学中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的“三动”方针。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朋友们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10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9课《青蛙看海》。《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在苍鹰的指引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虽然这篇文章文字表面浅显易懂,但文字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却是深厚的。这也正是二年级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二年级学生理解水平还很有限,读了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山高,但是与小青蛙爬山难却联系不起来。因此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爬山的不易。从真实的体验中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青蛙为什么能看到海的原因,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我以青蛙心情的变化为主线:苍鹰的指引让青蛙看到了目标,可是山是那么高,青蛙失去了信心,感到非常失望;松鼠的出现和鼓励却给青蛙带来了希望;在松鼠的指引和陪伴下,青蛙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本课着重要达成的目标是:通过朗读、表演来体验青蛙登山看海那么艰辛,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 说教学流程
一、板画体验,感受山高。
(板画:高山)这高山,对于小青蛙来说,确实是高不可攀。体会山高其实也是让学生看到青蛙登山的艰难。教学中我就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由此感悟青蛙惊讶、害怕、担心的心理。让学生用动作来演示一下“吸了口凉气”来帮助学生体会青蛙的忧愁与无奈,让学生真切的了解青蛙当时的心情——失望。
二、实践体验,突破难点。
就在青蛙深感失望的时候,松鼠出现了,在松鼠的鼓励与陪伴下,青蛙经历了看到海的辛苦,为了让学生也能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从四个方面着手的:
第一、 生活体验。 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登山的不易。
第二、 情景体验。 把课前的体验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跟着青蛙一起来跳一跳,我们跳78下,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之所以让他们跳78下,一是让他们感受跳一下两下是容易的,但是要跳那么多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是因为我们学校教学楼一共有78个楼梯,刚才只不过跳了教学楼的四层楼那么高,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青蛙还要跳好长时间呢。这样以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切地体会青蛙为了看海付出的努力。
第三、 文字体验。在学生有所感受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理解“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等词句的含义。从文字中加深学生的体验。
第四、 动画体验。 课件欣赏小青蛙和松鼠登山的动画。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显现于学生面前,生动形象的画面使他们深深记住课文内容。再次深切的感受小青蛙坚持不懈的登山看海精神。
三、创设情境,升华体验。
以“小乌龟也想去看海,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为题,让学生用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小乌龟。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迁移训练,促使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11
(课前先跟学生去跳一下操场上的台阶,体会一下跳台阶与在平地上跳的区别,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只跳几下应该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师:就在青蛙失望之时,谁又来帮助青蛙了?它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4―10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也可读书上的原句,更可以表演表演。)
生:(自读后交流)是松鼠帮助了青蛙,带着他一级一级跳上台阶。
师:老师想来演一演松鼠,哪位小朋友来做一回青蛙,跟老师一起来表演表演。请其他小朋友帮忙读旁白部分。
(师生共演这部分内容。)
师:还记得课前老师带小朋友去跳过台阶吗?感觉怎样?
生:感觉很开心。
生:感觉很累。
师:是吗,跳了几下就累了,那如果要你跳到上顶肯定是有困难的。
生:我感觉一点都不累。
师:那好,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和松鼠来跳一跳吧,跳七十八下。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
(生一起跳)
师: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生:很累,跳不动了。
师:学校教学楼一共有七十八级楼梯,我们只不过跳了教学楼那么高,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青蛙还要跳好常时间那。(出示11小节,引导生读好这一小节。)
教后反思:课文利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认真、扎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文字表面较易理解,但其中深含的寓意学生难以掌握。比如山高,虽然学生知道山高,但是与小青蛙爬“山”难却联系不起来。因此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课上又让学生跟着青蛙和松鼠一起往上跳,一共跳了七十八下(我们的教学楼是七十八级楼梯),再让学生拿教学楼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体会跳几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的跳到几百级,几千级之上的山顶。从真实的体验中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12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几种不同的说话格式。
2、认识一个新偏旁“登字头”,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办法记住生字“登、善、展”。
2、认识不同的说话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苍鹰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海吗?蓝蓝的大海一望无边,不光我们喜欢,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齐读:青蛙看海
二、初读课文。
1、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打开书,边看书边听录音。
2、自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有几个小节?做记号。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指导重点段落和句子。
(1)“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怎么上得去呢?”
A、认识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说话格式。
B、青蛙说的话较长,指名多人读。
(2)“是啊,……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认识这种提示语在后面的说话格式。
(3)知道第5小节、第8小节的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4)出示第11小节,指名多人练习读。
三、学习生字。
1、小朋友,青蛙看到大海了吗?青蛙真不简单啊,瞧,这山多高啊,一朵朵白云在山腰间飘荡。白云姐姐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呢?想看吗?
指名学生翻开白云图片,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2、小青蛙能登上高山,你们能吗?这些生字离开了拼音你还能认识吗?师逐个翻开“高山”上的词语卡片,齐读。
3、如果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就能登上高山了。
(1)回忆我们学过的记生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儿歌、猜谜语”等。
(2)自由识记生字,并说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识字方法。
(1)“喝”与“渴”编顺口溜: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2)猜谜语:小羊藏着两块糖,一口全部吃光光。
(3)“级、极、吸”比较,组词语。
(4)登:学习“登字头”,书空。
(5)展:分部件识记,出示苍鹰的图片:多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啊!看图在桌上练习写写这个字。
5、巩固练习:找朋友的游戏。
级极年好了上高南
升一小北忙了
(每位学生都要准备卡片“级极”)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登:关键要写好哪两笔?手势提醒学生上面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2、善:横画比较多,横与横之间要紧凑,间距差不多。
3、展:里面的一部分要冲出包围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图画(山、白云、乌龟、苍鹰)。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看海》这个故事。
二、学习1―3小节。
1、(贴青蛙图片)看,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猜猜看,它在想什么?
2、是啊,青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大海啊!这时一只苍鹰飞来,为青蛙指明了方向。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认真读一读(1、2、3)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儿。
学生自由练习读。
3、他们说了些什么?我想请两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谁来读苍鹰的话?青蛙的话谁想读?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呢?
学生读。
4、指名回答: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呢?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师随机在黑板上简笔画。
现在老师就是青蛙,你是苍鹰,请你将那座山指给我看看。指导、评议。
5、青蛙看了看这座山,忍不住――引说:吸了口凉气。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节: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用红色显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1)小朋友,“吸了口凉气”是什么样儿?学生表演,请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做给大家看看。
(2)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啊?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高山、白云”:小朋友看,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几十倍呢。瞧,这座山已经冲入了云层,就连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老师不由得想到了首诗――――引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登这么高的山,对于青蛙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难怪它要――(引说)吸了口凉气呢!
(3)那青蛙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小朋友,青蛙能不能不登上这座山去看海?我们来听听,苍鹰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三、学习4―12小节。
1、过渡:青蛙一心想要去看海,可是这座山又高又陡,青蛙既没有一双――(引说)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哎,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了,青蛙是多么――指名回答。是啊,它非常伤心、难受、失望,都快要哭了!
2、就在这时,一只小松鼠跳出来(贴小松鼠的图片),帮助、鼓励它,和它一起登上了山顶,看(播放课件)。
3、青蛙登上山顶的过程,课文的4―11小节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我们刚才看到的情景,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自由练习读。
4、指名分角色读: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的呢?这次我想请三个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
(1)读“你想看海吗?”时,师:呀,这只松鼠真热情,你再说一次。
(2)“是啊,……我上不去。”师:青蛙,你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再试试。
(3)“这有什么难的!”师:青蛙,你还像刚才那样失望吗?现在怎么样?学生一起来说说。
5、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吗?同桌练习读。
6、现在我就是松鼠,(老师戴上头饰),哪只小青蛙想上来?
(1)指名一人跟老师配合表演,一直演到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这时老师说:小朋友们,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配乐,师: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
(2)音乐停,老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小朋友,我们在平地上才跳了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青蛙登这么高的山,(手势)会怎么样?
(3)是啊,青蛙就更累,更辛苦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出示句子: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①指名读。
②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渴成什么样儿了?累成什么样儿了?
老师用动作和语言提示学生想象练说:跳啊跳啊,它口干了,喉咙口就像有一把火在燃烧,它……跳了几级,它的腿又酸又疼,它……跳啊跳啊,它的手脚磨破了皮,鲜血直往下流,它……忽然它一不小心跌倒了……跳啊跳啊,它累得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它……
③我相信有了刚才的体会,这句话你们会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7、小朋友,既然青蛙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就劝劝它,回去吧,不爬高山了,不去看大海了,回去吧?
为什么呀?
8、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去看大海吧,快看(老师演示),青蛙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
⑥让我们一起来开心地宣布(出示句子,学生读):
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同时黑板画大海)
7、小青蛙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延伸。
1、提升:小朋友们,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终于成功地到达了山顶看见了大海,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这真是――(指名说)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练习3里面学过了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延伸:有一只乌龟,长期生活在小河边,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非常羡慕,也想去看看,可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小青蛙们,请你想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它,好吗?
3、总结:小朋友们,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也会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希望你们也能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14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苍鹰,他给青蛙指出了看海的方法,二是松鼠,他引导青蛙一步步登上山顶,最终使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花费了一番心思: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活动,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有的说想吐,有的说累死了,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青蛙看海》课堂实录 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随文认识生字期、哪,随文识写生字登、善、展,认识登字头、
3、结合人物对话,体会青蛙登山之难。
4、初步理解关联句“只要……就……”,学习补充此关联句子,理解文中两个反问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反问句的语气。
一、欣赏海景,激情导入
1、欣赏海景。
教师提问:有哪些同学亲眼见到过大海?(指名2-3位同学回答)
教师过渡:能亲眼见到大海,你真是太幸运了,有很多同学都从来没有见到过大海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大海吧!
多媒体展示大海图。教师充满感情地介绍:同学们,这就是一望无边、湛蓝湛蓝的大海。她又温和的时候,海风轻拂,微波荡漾。她也有狂躁的时候,这时的大海,狂风卷着巨浪,足足有好几米高,这波涛汹涌的大海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
2、激情导入。
同学们一定被这变幻莫测的大海深深吸引了吧!很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对不对?难怪有那么一只青蛙,它和我们同学现在一样,也非常想看看大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青蛙看海》。师生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多媒体展示课文第一句话: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
(1)、学习“期”,指名说怎样记住这个字,教师点拨:将左边“其”第二声变成第一声就是“期”的读音。理解长期的意思。
(2)、理解“很”,指名说“很”还可以怎么说。如:非常、十分等。
(3)出示课文中的青蛙插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眼神,说一说你从它的目光中看出青蛙心里在想些什么。教师小结:这是一种对大海期盼、渴望的目光。
(4)自读句子。你就是这只非常想看到大海的小青蛙,把你心里的想法读出来。
2、教师质疑:那么,青蛙又是怎样见着大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打开课文认真朗读。
3、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指导学生填空:
青蛙在________的指点下,跟着_________沿着高山上的台阶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到达了__________,看到了大海。
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青蛙图、苍鹰图、松鼠图。要求学生快速看一遍课文,要求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苍鹰指点青蛙,哪几个自然段写松鼠帮助青蛙。
5、教师过渡:这两个小动物具体又是怎样指点、帮助青蛙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同学更加认真地去读课文,课文生字不多,同学们也都预习过了,就请大家再细致认真地读一遍课文,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三、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或开火车读课文。
2、纠正朗读过程中的错误,将较难的第11自然段多读两遍。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苍鹰是如何指点青蛙的?指导学生找出:诺,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指名读句子,学习“登”字,学习写登字头,教师讲解登字头就像一个人举起的两只手,教师范写“登”字,学生临写两遍。
再读句子,说说在苍鹰眼里,看海难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相机抓住“诺”、“只要……就……”体会在苍鹰眼里看海之易。
补充两个“只要……就……”的句子:
只要刻苦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今天不下雨,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苍鹰说的话。教师板书:易
2、自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登山看海对于青蛙来说是容易还是困难呢?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1)、天哪,这么高的山!
学习“哪”,注意读音,记忆字形,读“天哪”,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大喊“天哪”,体会青蛙的吃惊,不可思议,读读青蛙的话。
(2)、青蛙吸了口凉气
生活中,我们遇到什么事会吸口凉气?教师出示大山图,和小青蛙图对照着比一比,大山之高和青蛙之渺小形成强烈对比。
教师提示:吸了口凉气是提示语,本段中青蛙的话都是用这样的口气说的。
(3)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指名说“怎么上得去呢”是上得去还是上不去,连起来换成句号说一说。
青蛙为什么觉得上不去?(在青蛙眼里,只有有了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才能登上高山。)
学习“善”,说说“善跑”的意思。学写“善”,教师提示:在古代,人们认为羊是一种很善良的动物,性格温和,所以“善”字上有个羊,“善”还可以组成善良、善心。写的时候第四横最长。教师范写,学生临写两遍。
青蛙说这话时,心里什么感受,连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4)、“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是能看到还是看不到,换成句号说一说。
学习“展”,理解“展翅”,学写“展”。
苍鹰展翅飞走时,心里也许会有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板书:难
4、练习分角色读读课文1-3自然段。
四、教师总结
对于青蛙来说,登山看海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最后,它又为什么能够成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堂作业
写习字册上的生字:善、展、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