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比较》教案(精选15篇)

《比较》教案(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比较》教案(精选15篇)

《比较》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10以内数的比较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多媒体音乐3、教学ppt。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好(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他是谁?(出示爸爸去哪儿中村长的扮演者李锐)。

  2、原来是村长呀,他来干什么呢?我来问问。哦,原来他想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啊,你们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起出发吧,闭上眼睛。

  3、出示ppt,进行讲解。

  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我们休息吧。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另外,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游戏:排排队。请10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比较》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 (大熊要大,小熊要小)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 (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我再拿来一个球,现在请你来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出来的呀?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师:两只熊非常开心又来了一只熊,她来了,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个熊最大,哪个熊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 三只熊现在要去动物园找朋友做游戏.看是什么动物?你能给三只熊找到相应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师:玩累了,我有两块正方形的饼干,你们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时候,有其他的好办法知道谁大谁小吗?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

  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我的教学目标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通过大量的实物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在第一环节出示盆子让幼儿比较大、小一样大时,大多数的孩子能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大盆、小盆、一样大的盆 。在集体操作练习这个环节是突破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环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绿色的大圆形、一个黄色的小圆形、两个蓝色的一样大的圆形。在操作过程中我清楚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强弱,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但有部分孩子操作目的不明确,这可能我给他们准备的圆形太多,以至导致一些孩子不懂得怎样拿。在第三环节游戏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孩子的兴致最高,通过活动延伸这一环节巩固了孩子对大小的认识,但在摸到物体后孩子对物体的描述还欠佳。在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得多加强培养。

《比较》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小班的小朋友对事物特征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目标

  1、 比较物体的大小,按大小规律排序。

  2、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大和小的概念。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球(鞋子、衣服、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和小

  1、 出示颜色和大小不同的两个球,让幼儿观察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

  2、 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3、 请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或者想想见过的东西,什么大,什么小?

  二、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出示大小差别不大的两个球。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教师小结:

  1、把两个球摆放在一起,就知道谁长,谁短。

  2、出示大小不同的3个球,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3、谁最大?谁最小?

  4、用“比xx大,比小” 句式来说说3个球的大小。

  教学反思

  在这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把自己所看见过的物体拿来做比较。

《比较》教案 篇4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  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最小公倍数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做练习十六的3、4、5、6*题。

《比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2、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

  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

  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 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2)11页1,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小狗和小毛的数量,在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3页4

  2、卡片游戏,11页2

  3、开放练习,13页5

  4、比较生活中的物体

  课后记:

《比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比较》教案 篇7

  阎宗学

  平铺直叙的提问不利于观察和转发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初步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比较法,可以通过曲径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热情,是培养学生深入字里行间,养成认真读书和勤于思考习惯的好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幻想大火炉、幻想烤鹅、幻想圣诞树、幻想奶奶及一起飞走)。把四次幻想和最后两段放在第二教时,在讲读完前三次幻想后,把重点放在第四次幻想上,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一、自由读,比较发现

  1.让学生自由描写第四次幻想的内容,思考这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找“异”兴致很高,反复地读课文,比较后初步发现:①前三次幻想的是东西,第四次幻想到奶奶,出现了人物;②这次幻想出现了小女孩叫起来的语言。

  2.再次让学生读课文,并作提示:引发幻想的火柴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维活跃,又发现了两点:①小女孩在擦了一根以后又擦了“一整把”火柴;②这次幻想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

  二、体味读,比较提问

  1.让学生读课文,深入体会:

  ①小女孩为什么幻想奶奶,这一次和前三次幻想的顺序能交换吗?

  ②小女孩在擦燃一根火柴之后,为什么又擦燃了“一整把”火柴?用“一把”行吗?

  ③这次小女孩为什么要叫起来?

  ④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真的没有写吗?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得到了理解,对前三个问题意见趋向一致,认为小女孩幻想奶奶,因为无人疼爱,说明她内心孤独、痛苦。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后想起死去的奶奶,说明这个社会不但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欢乐,就连亲人的疼爱也不存在,她的悲惨命运是一层层加深的。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一种绝望的表现。对小女孩的语言,同学们认识到这是小女孩在极端恐惧和极度激动情况下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带着乞求和绝望。

  但同学们对第④个问题争论不休。

  2.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让学生把“奶奶”读成叫起来的声音,读得急促带着乞求。

  三、感情范读,比较争议

  对于第④个问题,范读这次幻想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展开争议。有的认为,课文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幻想中飞走了,也就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小女孩失望了,表现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有的认为,课文写了小女孩幻想的破灭,她飞走了,就暗示她悲惨地死去了,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吗?因为她是在冷、饿、苦、痛中离开这个悲凉的世界的。

  当然,这两种看法无需匡正,它是通过比较后对课文的理解。

  四、扣结尾,升华中心

  小女孩已经悲惨地离开了人世,是这黑暗的社会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问学生:课文到这里可以结束吗?同学们都说可以,又问: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写上两节呢?你能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这两段描写的作用吗?

  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我体会,把文章的中心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有的说,作者反复强调大年夜,是把富人们的花天酒地与小女孩的惨死作对比,说明那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有的说,新的一年来临了,小女孩本应和我们一样享受新年的快乐,可她却在新年到来之时惨死在街头。有的说,她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可怜,没有人同情,她死了也没有人理解,那个社会是多么冷漠无情。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欣喜,且这些“独到见解”,给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

  从以上的教学中我感受到,由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和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对最后一次幻想有没有写破灭的讨论。以前总要费时讲句义,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这一次,我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别人的意见,摆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造成争辩的气氛,唤起学生探索新的认识的欲望。这一教学是沿着“结论―思维过程―情感熏陶”进行的,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

  2、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利用班级男孩女孩人数的多少做比较。

  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2、我们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个人数多?那个人数少?

  4、让幼儿明显的知道谁多谁少。

  5、我们还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长人数就多。

  二、出示红球和绿球。

  1、我们看看红球和绿球谁多谁少?

  2、说说怎么知道谁多谁少的?

  3、教幼儿用新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4、接着用玩具比较谁多谁少。

  三、《变手指》游戏。

  1、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多。

  2、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少。

  3、分组进行《变手指》游戏,比较变出来的手指谁多谁少。

  四、练一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案,让幼儿比较数量多少?用彩色粉笔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详细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

《比较》教案 篇9

  第二单元     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 的含义, 认识 “ >”、“<”和“=”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多少、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分析1、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2、在充分的感知中,认识物体的高矮与长短的关系。3、在活动中逐步体验、理解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课时划分

  4课时

  题 目

  动物乐园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2、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通关洛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教 学

  重 难 点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教 学

  准 备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今天,动物乐园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帮忙, 热闹极了!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出示主题图)然后再告诉大家: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二、构建新知。1.数一数。引导学生到动物乐园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注意引导学生边指边数,手口一致。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看这幅图的?2.认识和理解“同样多”。(1)你想让哪两种运动来比一比多少?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扮成小熊、小鹿和小兔,让他们上台面对面站成两排,再一个对一个握手。(2)思考:小熊和小鹿分别有几只?用几表示?你知道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吗?你怎么知道小熊和小鹿同样多?(3)师:小朋友用数一数的方法或是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 发现小熊和小鹿都没有多余,比较出了小熊和小鹿同样多,也就是4个和4个同样多。那么怎么表示4和4同样多呢?在数学上我们就在4和4的中间学写一个“=”。同时说明:这个符号叫等号,表示同样多的意思,读作4 等于4。(4)写一写。说明:写等号时两横要写平,并且一样长,学生在书上描三个,再独立写四个,教师巡回指导。3、认识“多”和“少”。你们还想让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小猴和小鸟比,谁多谁少?你是怎样比的?还有不同的吗?小兔和小猴比,谁多谁少?你是怎样比的?(2)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5比3大,3比5小        3比2大,2比3小(3)说明:5比3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读作5大于3;3比5小,就用小于号表示,读作3小于5。你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3比2大和2比3 小吗?试一试。思考:为什么小猴的只数一会儿多?一会儿少?师:你怎么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是相反的,但是开口都对着大数,尖角对着小数。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介绍儿歌:开口向左读大于,开口向右读小于。比较大小看左边,左边数大用>, 右边数大用<,两边相同用=(4)这幅图中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4、小结:三、巩固发展。填一填出示2>(    )、6>(    )、(    )>9这三道题,先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贴在括号里。

  板 书 设 计

  动物乐园

  4=4           5>3             3<5

  等于号        大于号         小于号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高矮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勇冠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 学

  重 难 点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2.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高矮的相对性。2.联系实际生活,比较物体的高矮。

  教 学

  准 备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一、感受高矮的存在。1、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XX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简要介绍“9・11”事件。(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上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或家里的3楼4楼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师:你知道为什么吗?(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1、引入。(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2、出示课本挂图。(1)(出示左图)看这幅图, 谁能告诉我,谁高谁矮?(2)你们认为怎么比, 才知道谁长得高呢?(3)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淘气比笑笑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9页第4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这是一个开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所学知比高矮。2.完成教材第18页第1题。3.完成教材第18页第2题。选哪个钉子好?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板应该选长一些的钉子,薄的木板应该选用短一些的钉子。结合本题情况,宜选用中间的钉子为好。

  4.完成教材第18页第3题。本题通过学生的推理比较绳子的长短。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及理由。5.完成教材第19页第5题。本题是站在不同高度的小兔子间比较高矮,比较的方法可以是通过数背景的格子数。本题对学生来说在思维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6.完成教材第19页第6题。本题比较不同起点物体的长短,比较的方法可以通过数每枝笔所占的格子数。但比较的物体的方向不同,思维难度有所增加。本题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四.全课小结。

  板 书 设 计

  比较高矮的方法:

  在同一水平面  具有相对性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轻重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 学重 难 点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  轻 重)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1.掂一掂。(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2.称一称(1)出示苹果和梨猜一猜:谁轻谁重?掂一掂:谁轻谁重?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 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2)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3)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三.全课小结。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板 书 设 计

  轻重方法:

  掂一掂(重量悬殊)

  称一称(重量接近)

  修改及补充内容

《比较》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大的物体,会比较大小。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状的图片,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学卡比较

  教师:森林中大象和蚂蚁是好朋友,大象和蚂蚁虽然身材不一样,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蚂蚁坐在大象的背上开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蚂蚁的身体和大象的身体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蚂蚁的身体小,大象的身体大)

  (2)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水果?(苹果,草莓)

  哪一个水果大呢?我们用圆圈把它画出来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来玩了,小蜜蜂和小猫的身体谁更小呢?

  我们用小圆点把他画出来吧。

  2、出示数学卡比较

  妈妈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个更大一些呢?

  (1)请幼儿观察比较图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儿相互说一说)

  (2)请幼儿联想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请小朋友看这三张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小鸡,蝴蝶,大象。)

  教师:最大的动物,我们用圆圈画出来,最小的动物,我们用圆点画出来。

  (幼儿说,教师画)

  3、按标记将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

  出示这些图形片:

  (1)这是什么图形片?该回哪个家?

  (幼儿讲,老师操作大图形片,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小图形片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

  (2)请幼儿把余下的图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游戏活动:《大丰收》

《比较》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大的物体,会比较大小。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

  2、不同大小,相同形状的图片,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学卡比较

  教师:林子中大象和蚂蚁是好朋友,大象和蚂蚁虽然身材不一样,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大象的身材大,小蚂蚁坐在大象的背上开心的玩。

  (1)小朋友看看,小蚂蚁的身体和大象的身体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蚂蚁的身体小,大象的身体大)

  (2)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水果?(苹果,草莓)

  哪一个水果大呢?我们用圆圈把它画出来吧?

  (3)小狗和小蜜蜂也来玩了,小蜜蜂和小狗的身体谁更小呢?

  我们用小圆点把他画出来吧。

  2、出示数学卡比较

  妈妈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哪一个更大一些呢?

  (1)请幼儿观察比较图片中衣服,鞋子的大小。

  (幼儿相互说一说)

  (2)请幼儿联想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鞋子的大小。

  (3)请小朋友看这三张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小鸡,蝴蝶,大象。)

  教师:最大的动物,我们用圆圈画出来,最小的动物,我们用圆点画出来。

  (幼儿说,教师画)

  3、按标记将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

  出示这些图形片:

  (1)这是什么图形片?该回哪个家?

  (幼儿讲,老师操作大图形片,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小图形片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

  (2)请幼儿把余下的图形片送回家。

  (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游戏活动:《大丰收》

  老师带大家到农场(区域)去收水果和蔬菜,然后把它们送回家。

  (要求幼儿一边送一边讲。)

  例:大萝卜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5、活动评价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

《比较》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 (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 (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我再拿来一个球,现在请你来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出来的呀?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

  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师:两只熊非常开心又来了一只熊,她来了,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个熊最大,哪个熊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 三只熊现在要去动物园找朋友做游戏.看是什么动物?你能给三只熊找到相应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师:玩累了,我有两块正方形的饼干,你们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时候,有其他的好办法知道谁大谁小吗?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比较》教案 篇13

  【活动目的】

  1)尝试运用数棒比较10以内数量之间多一与少一的关系。

  2)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3)比较能力的培养了解数量之间递增或递减的关系。

  适用年龄:4岁以上

  活动准备:数棒一组

  【活动过程】

  1、以数棒1为辅助工具,进行数棒间的比较:

  (1)老师将数棒10平行下移,零距离并排在数棒9上方。

  (2)分别指着数棒10和9说“这是10,这是9”、拿起数棒1说“这是1”,并将其放到数棒9的右端比一下再取走,及时小结:10比9多1。

  (3)以同样的方法将余下数棒间的比较做完。

  2、做完数棒2与数棒1之间的比较,得出“2比1多1’的结论后,接着做逆向。

  (1)分别指数棒1和2说“这是1,这是2”及时小结:“1比2少1。

  (2)以同样方法直到做完数棒9与数棒川之间的比较,得出“9比10少1”结论。

《比较》教案 篇1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2.汇报交流 

  3.动手操作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5.探究方法 

  A、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F.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G.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练习与拓展  

《比较》教案 篇15

  一、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2-21页。本单元拟定的内容主要有:《动物乐园》(比较大小、多少)、《高矮》(比高矮、比长短)、《轻重》。本单元每个教学内容的呈现都注重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目标

  [ 认知目标]

  (1)认识符号>,<,=的含义,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2)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 情感目标]

  (1)通过比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引导。(例如, “给挥汗劳动在田间的父母端茶水”、“搀扶老奶奶过街”、等,都体现了人文情怀、行为规范或伦理道德的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三个量进行比较。

  《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谁高?谁矮?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把志宏同学安排在家豪同学后、梓晖同学前吗?(选第一、三、五桌的同学做比较)

  1、学生说说,并当场验证。(三人比比身高)

  师:由此可见,跟不同事物比较结果是不一样。有可能是比什么高,也有可能是比什么矮,同学们一定要说清楚了。我们一起来看幅图,说说谁高,谁矮。

  2、出示图一,让学生有序观察并说说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什么比什么高或什么比什么矮)

  结合“搀扶老奶奶过街”情境图,教育学生应尊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3、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爸爸比妈妈高,椅子比桌子矮……)

  活动二:比一比

  1、谁来猜猜老师手里的三支铅笔哪支最长?(学生猜后,亮出谜底)

  2、让学生说说怎么比长短,并上台做做。(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

  3、出示图二,说说他们比高矮的方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样事物在比较长短或高矮时,必须有一端对齐,或站在同样的高度进行比较,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活动三:做一做

  1、第1、2题从直觉上判断绳子长短,书本的厚薄。

  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最后进行模拟演示。

  3、第4题,哪只蚂蚁走的路最长呢,怎么比,你有什么办法?小组交流判断后,派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没错,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来比较长短。

  活动四:练一练

  1、第2题,你是家里的小帮手吗?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选哪个钉子钉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第3题,同桌交流,鼓励说说比较的方法及理由。教师组织模拟活动。

  3、第4题,小组内交流,说明理由。(本题只要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4、第5题,先模拟游戏,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站在讲台的台阶上,一个站在台阶下,说说站在不同高度要怎么比呢?(利用教具,如三角板,长尺)

  那么小兔要怎么比身高呢,可利用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小兔背景的格子)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在没有办法对齐的情况下,可以用数格子以及其他一些方法来比较。让我们看看最后一题吧,你们会做吗?

  5、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活动五: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同学们,一起来找找看,教室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较?

  《轻 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准确性。

  3、通过观察、讨论轻重的比较方法及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与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轻重的方法及判断依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1、故事续编,激趣导入。

  师:在动物乐园,许多小动物正玩得津津乐道。可是,在草坪的不远处传来了争吵声。原来是小熊和小猴他们正在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小猴说:“我比你重。”小熊说:“那是不可能的。你比我轻。”于是啊,它们决定找动物法官大象来给个说法。大象伯伯会怎样做呢?结果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续编故事。

  2、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图一。

  生:小熊比猴子重,猴子比小熊轻。(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

  3、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活动二:掂一掂

  1、出示瓶装矿泉水和罐装可乐。同学们看看哪样个物体重呢?

  生1:矿泉水重。

  生2:可乐重。

  师:大家判断的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2、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小结:两种物体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比较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3、动手掂掂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4、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活动三:称一称

  1、出示实物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老师用手掂掂苹果和梨,可是怎么也得不出结果,到底谁轻谁重,同学们帮帮老师吧?

  2、 引入天平,介绍天平及使用方法,老师演示称的过程。

  3、学生动手用天平称一称自己周围的物品,分出它们的轻重并交流。

  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活动四:练一练

  1、独立完成1-2题,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出来的。

  2、第3题,同桌讨论,说说理由。

  3、第4题,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一条鱼=2只螃蟹

  一条鱼=5只虾

  师:谁还能找出一组等量关系来?(2只螃蟹=5只虾,推理出一条鱼最重,一只虾最轻。)

  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几种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呢?(看看,掂掂,称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比较》教案(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