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精选5篇)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精选5篇)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 篇1

  XX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十二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学法导航】

  一、为什么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1)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处在成长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贸易环境日趋严峻的局面。

  (2)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国内企业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需向国外企业交纳专利使用费而获利极低。

  (3)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4)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主要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和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

  3.从政治常识角度,主要运用国家职能、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国际竞争的实质等知识分析。

  二、怎样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具体来说,要做到

  (1)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贯彻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既要注重进口资源、能源、技术等国内亟需的产品进口,也要坚决控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品出口。

  (4)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遵循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维护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主要结合正确意识的反作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等原理来分析。

  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主要结合国家职能、综合国力竞争等原理来分析。

  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①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②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有利于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四、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中国应该如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贡献?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

  ②中国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贡献,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人类和平、合作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③世界的和谐发展又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五、运用政治常识道理阐释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的意义。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俄作为睦邻友好国家,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

  ②合作与交流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对外职能。互办“文化年”可以创造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国际环境,增强各自的综合国力。

  ③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作为两个大国,互办“文化年”可以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设。

  ④中俄互办“国家年”,还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坚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六、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提出文明多样性的哲学依据。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多样性,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各种文明兼容并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这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求同存异。

  ③尊重多样性是承认矛盾特殊性的体现,各国有具体国情,有各自的价值观、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才能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七、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必要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②气候问题是个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自然发展客观规律,世界各国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和平、发展、合作、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经济要发展,必须尊重和适应这一时代的主旋律。 ③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世界各国都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合作,注重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有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安全。

  八、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①“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是因为:当代世界市场随着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加深而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引进当代世界先进技术,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③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必然会增加贸易摩擦,阻碍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典例精析】     

  1.(辽宁、宁夏文综18)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已成为联合国派遣维和不对最多的国家之一。联合国维和事务最高官员评价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维和行动焕然一新,他们帮助远方的人民,改善他们的生活,大大增强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力量”,”希望中国在未来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回更大的作用。中国为何不对的贡献表明  (b )

  ①中国履行其肩负的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②中国协调发展和中国家关系的作用显著增强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④中国特别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7•江苏卷•24).目前,发展经济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地域和经济关系等因素,双方日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这说明:( c  )

  a.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b.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d.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07•北京卷•33)中华民族崇尚亲杜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是    ( c  )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4.(07•山东卷•20)假如让你写―篇集中反映中国XX年度外交恬动的年终专稿,需要确定―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c  )

  a.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b.和平发展    战略结盟     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c.多边外交    和平发展     负责任的大国

  d.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

  5.(山东卷36)

  由于贫困和连年战乱等原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问题日益严重,威胁了国际重要航道的安全。联合国安理会依据《联合固宪章》作出协议,授权外国军队与索马里过渡政府合作打击海盗。美国、饿罗斯等国战舰陆续开赴该海域,我国政府也于XX年12月派出了护航舰队。

  (1)联合国安理会作出打击海盗的决议体现了其什么职责?

  (2)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在同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上的主张。

  (1)作出打击海盗的决议,体现了联合国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2)①各国应尊重联台国权威,发挥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核    心作用;

  ②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行动应严格遵守《联台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

  ③打由海盗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支持国际社会扣击海盗的努力;

  ○4国际社会应帮助索马里发展经济,减少战乱,消除海盗产生的社会根源。

  (若答出“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应避免发生人道王义危机”、“国际社会应帮助索马里加强本国能力建设”、“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6.(广东卷36)XX年6月,应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请求,联合国理会依据《联合国宪章》一致通过关于打击索马海盗问题的1816号决议受权有关国家加强合作,进入索马里海城打击海盗。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1)1816号决议体现了安理会什么责任?

  (2)安里会有哪些权力?

  考查学生对政治学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以及应用国际组织的知识及辩证的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比较和解释国内外政治现象等能力。

  答案要点:

  (1)1816号决议体现了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2)安理会有权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提出调解争端的方法;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建议应采取的行动;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对侵略者采取军事行动。

  7.(07•四川卷•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今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7)指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并以近年来我国处理与图12 所示地区一国(或多国)关系的事实,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政治学依据: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正确性:①以具体事例说明,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②以具体事例说明,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8.(上海政治36)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和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XX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l)运用“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作用。 “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体现了我国对外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尤其要为国内的经济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解决热点问题作贡献,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是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践体现。

  【专题突破】

  XX年10月1日,在国庆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据此回答1―3题:

  1.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从根本上取决于:

  a.大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态度                      b.中国的外交政策

  c.联合国的调节                                d.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

  2.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下列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①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②主要依靠自身实现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④通过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从长远讲,同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统一的

  b.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理想高于现实,也一定能成为现实

  d.理想来源于人脑,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超前的反映。    

  指出:“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各种严峻挑战。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际形势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据此回答4―6题。

  4.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主要是:

  ①恐怖主义   ②环境恶化    ③国际性毒品贩卖走私   ④艾滋病不断蔓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航天合作关系,并与法国、德国、巴西、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开展了实质性的框架合作。这体现的经济现象是:

  a.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b.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c.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家化                     d.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6.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巨大现实和空前挑战,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其主要途径是:

  a.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新秩序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7.XX年9月10日,倍受瞩目的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在大连正式开幕。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达沃斯论坛移师中国说明

  ①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②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④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使中美两国人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更加密切。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的原因在于

  a.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c.中美两国之间已经妥善解决了贸易摩擦

  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XX年12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国际能源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将与东盟10+3能源合作计划等国际能源组织和世界各国加强能源合作,加强沟通与对话。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a.是解决中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根本措施   

  b.会使我国石油大大降低

  c.能够保障中国能源的进口安全

  d.使中国的能源更好地走向世界

  XX年7月21-22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届贸易部长会议在新加坡召开,陈德铭部长率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并分别会见了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文莱、印尼等国的贸易部长及wto总干事拉米。易小准副部长、孙振宇大使,及商务部国际司、亚洲司、美大司、世贸司、外事司等司局负责人陪同出席了各相关会议。回答10-11题。

  10、会议讨论了如何共同应对金融危机问题。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

  11.会议讨论了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应对金融危机等议题,陈德铭部长表示中国政府将积极参与上述活动。我国积极参与apec的意义是:

  ①深化我国与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②有利于我国与成员国建立长期结盟友好关系 ③有利于我国坚持事实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 ④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许多拥有一流设备和工艺的企业热衷于为国外品牌做贴牌生产,很少培育出自己的品牌,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大部分企业只能靠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期,广东不少走贴牌加工道路的制鞋企业,虽然20多年来一直按国外的先进管理办法和标准组织生产,但是近年来订单却逐年减少,甚至停产倒闭。原因何在?过去国外企业图我国成本低廉(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低),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成本逐步提高,人家就把生产基地转移到越南、印尼等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地方去了。

  (1)请运用有关哲学观点分析评价我国的服装对外贸易。

  (2)材料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3)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服装行业应实施怎样的措施,才能实现其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地增长?

  “专题突破”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c  6.b   7.d  8.b  9.c  10.c  11.c 

  12.(1)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做全面的分析。服装贸易在对外贸易中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它缺乏创新意识等局限性也日渐显现。②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服装贸易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到了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既节约各种资源,又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这就要求服装企业不仅要为国外企业做加工生产,更要从中吸取养分,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服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①不能只做贴牌生意,企业如果一味依赖他人就可能走向倒闭和破产。②企业要发展,就要走自立发展的道路,要创自己的品牌。

  (3)①要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培训和提高职工的各种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要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促进服装产业的更新和升级,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③要加强研发力量,扩大研发队伍,增加研发投入,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开发新产品,创立自主品牌。④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外市场,加强销售服务,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总之,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服装贸易,另一方面又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出自己的名牌产品,提升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以实现其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地增长。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 篇2

  XX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十一  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

  【专题要点】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XX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意见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到X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XX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XX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XX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XX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XX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XX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二、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

  1.h1n1甲型流感。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均易发于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所以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见于冬春季节,一旦发病常会引起暴发或流行。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则是各自危害不同。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1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流感则会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从而增加了死亡率。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病毒常引起流感大流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一般只引起散发,较少引起流行。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致病力极易发生变异,当一个新的亚型出现时,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引起大流行。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导致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发生疫情的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2.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已全部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XX年9月7日,卫生部通报,目前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已全部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9月4日15时至9月7日15时,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177例。

  3.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XX年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称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一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从8月底学生开学以来,我国甲流报告数量突增,尤其是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更为疫情控制带来隐患。曾经警告入秋后可能暴发第二波甲流疫情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提醒甲流疫情年底还会出现。从流感发生规律来看,一般不止一个高峰。

  4.全球首支获准生产并投入使用甲流疫苗。XX年9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天宣布,批准北京科兴甲型h1n1流感疫苗注册申请,这是全球首支获准生产并投入使用的甲流疫苗。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表示,保证“十一”前生产出500万人份的用量,全部用于国家储备,暂不面向个人接种。目前北京地区相关单位已经订下500万支的采购单。

  5.卫生部要求做好应对甲流大流行医疗救治准备。XX年9月9日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卫生部就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XX年5月11日, 国务院总理xx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卫生部关于我国内地发现甲型h1n1流感输入病例情况和有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的各项部署,全面做好应急工作,加大防控力度。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在继续做好口岸检疫工作的同时,加强国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

  7.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秋冬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XX年9月7日电国务院总理xx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要在内防扩散、外堵输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全力减少疫情危害。要坚持和完善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各项防控措施,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并与免疫接种等预防手段相结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抓好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完善跨部门、跨地区信息通报和协调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制订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下的铁路、民航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卫生应急队伍和技术准备、应急物资调用等工作。当前尤其要搞好国庆节前后的疫情防控。(二)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科学合理地实施停课等措施,努力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加强对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减少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三)完善和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完善治疗方案,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大规模救治患者特别是救治重症病例的预案和准备。(四)加强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储备,积极稳妥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研发已通过专家评审,可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分批开始使用。加强基础、临床和防控等方面科技研究,加大科技储备。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五)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变化,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公开、透明、科学、客观地向公众介绍疫情发展情况,帮助公众了解、掌握防控知识,积极参与社会性防控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8.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XX年9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其他医药卫生时政要点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XX年10月15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基本药物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局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

  2.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XX年10月2日,根据《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药品政府定价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

  3.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XX年7月2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XX年)》,就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提出了意见。要求在已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各地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强化基金监督管理,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参合率。

  【考纲要求】

  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秩序稳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关系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应对h1n1等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本专题涉及到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知识,在XX年的高考备考中应高度关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各地政府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等问题。

  【教法指引】 

  一、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

  经济常识:

  1.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h1n1甲型流感的传播会影响到猪肉等商品的消费,进而影响生猪生产,国家要对生猪生产的扶持,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2.供求与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财政的作用。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国联系的加强会使h1n1甲型流感有在全球迅速蔓延的危险。

  哲学常识:   

  1. 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 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猪流感的防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关系看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h1n1甲型流感的防治需要加强各国的合作。

  4.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及卫生部采取相关措施预防猪流感的传入和蔓延。

  政治常识: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机关是人民意旨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质检总局、卫生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采取及时措施是坚持对人们负责原则的体现。

  2.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我国国家职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密切关注猪流感的蔓延是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外交流与合作职能。

  3. 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发布关于防止人感染h1n1甲型流感疫情传入我国的紧急公告。

  4. 公民要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做好防护措施,在归国后发现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说明。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结合经济常识

  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医药卫生市场的宏观调控。

  2.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特征,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有严格、健全的法制做保证。否则,经济秩序必将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因而,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药卫生法律法规。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意见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结合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针对我国医药卫生的状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够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XX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抓住了主要矛盾。

  4.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医药卫生领域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业贿赂等行为,是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具体体现,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坚决予以反对。

  (三)政治学角度

  1.国家职能。为了保障公众身体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购销制度同步改革。这表明我国政府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同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动医疗改革,必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3.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以及“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党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部署,体现了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积极采取各种改革,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知识综合】

  一、从历史学角度分析:

  1.中国古代史(医学成就)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4)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2.中国近现代史

  (1)抗日战争:从1941年开始,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关东军的“七三一”部队是侵华日军研究细菌战的专业部队。抗战胜利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遗留了大量细菌弹、毒气弹,有不少仍有较大危害性,如XX年5月24日晚发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中毒事件。

  (2)新中国成功防治血吸虫病:“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些是毛泽东1958年挥写的《送瘟神》诗中的名句。由此诗起,“瘟神”成了血吸虫病的代名词。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功防治血吸虫病被认为是我们国家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标志。   

  (3)XX年“5•12”大地震以来,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防止出现“大灾之后的大疫”。

  3.世界近现代史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封建国家的殖民扩张开始,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杀和奴役外,还带来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传染病。

  (2)17世纪至20世纪初科技成就: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高温消毒法”一些传染病防治疫苗,奠定了微生物的基础。

  二、防控h1n1流感疫情基础问题:

  1.从XX年4月25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h1n1流感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流感病例。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

  2.我国政府紧急起动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表明了什么?

  答: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权.

  3.防控h1n1流感疫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合作?

  答: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名中国上海籍留学生在留学生交流论坛和留学生交流qq群发出倡议,建议留学生推迟回国,回国途中所乘搭的交通工具保留票据以方便追踪。倡议人说,“我们这边是疫区和源头,多做些防范和检查工作没什么不好的,对自己有好处,也是对祖国和家人负责。”

  ⑴ 以上材料体现了政治学哪些观点?

  答:权利与义务要结合;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所以个更应该关心集体利益;主动为国分忧、勇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珍爱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关爱他人的生命,并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⑵ 假如你是一名在疫区的留学生你会怎么响应倡议?

  答:如果没有被传染,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不去或少去人多的地方,并时常检测自己的体温做好预防工作;如果不幸被传染,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配合做好隔离。并推迟回国的行程。

  ⑶ 从政治学角度谈谈我们怎么样才能取得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胜利?

  答: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②加强疫病药品的科学研究;③加大防控物资储备和资金投入;④做好防控知识宣传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⑤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5) 假如你是h1n1患者的亲密接触者,你该怎么办?   

  答:远离人群,保持个人卫生不污染环境,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申请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 篇3

  XX高考二轮复习试题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十二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专题考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长期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①是我国首次提出

  ②是当代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之一

  ③它克服了不同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差异

  ④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接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当今世界中,中国在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

  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当前影响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    (    )

  ①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深

  ⑧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美国推行单边霸权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XX年10月1日,在国庆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

  a.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要求          b.我国国家性质和利益所决定的

  c.缓解世界矛盾和紧张态势的需要          d.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5.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这一文明包含“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和为贵”等丰富内涵。以上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

  ①矛盾的同一性  ②事物的联系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由于地域和经济关系等因素,中国与东盟各国日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这说明:(    )

  a.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b.中国与东盟各国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c.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d.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7.新中国成立60年来,积极推动以外交手段解决世界各地争端,凸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说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①维护亚洲各国的利益 ②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由国际关系原则决定的 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新中国成立伊始,同中国建交的只有18国,今天,已达到171个国家,真可谓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处理好、发展好同邻国的关系放在外交全局的首位。。上述中国外交成果证明了:(    )

  ①“弱国无外交” 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④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中国历来主张,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这是由于:(    )

  a.联合国是由全体会员组成的审议机构    b.联合国对会员国有强制性作用

  c.联合国是由世界各国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

  d.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10. 中俄双方建立了三十多个交流合作机制,双边贸易额增长了七倍多。中俄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使两国传统友谊深入人心。今天,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加强中俄合作(    )    

  ①是我国与俄罗斯结盟的具体体现 ②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④有利于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同联合国各机构的合作富有成果。中国关于联合国的基本政策是    (    )

  ①支持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发挥主导作用

  ②支持联合国为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③支持联合国继续进行必要的和合理的改革

  ④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布什当选第一任总统时把克林顿时代的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布什任第二任总统期间,将中美关系修订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将中国定位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全球经济领袖”。今天的奥巴马政府对于中美战略关系的定位再一次跃升。据此回答12~13题。

  12.布什政府调整对华关系政策的根本依据是    (    )

  a.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c.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d.中美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13.中美关系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再到“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变化说明    (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日本16日举行特别国会首相指名选举,鸠山由纪夫成功当选首相,他随后组建内阁。当晚,在皇宫经首相任命和阁僚认证仪式后,新政府正式成立。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日本的政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国会是日本的权力中心

  ②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③日本是多党制国家

  ④首相对议会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5.鸠山由纪夫曾经说过,如果日本政府坚持不承认历史错误,只会给东亚的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

  a.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b.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布什政府进行的反恐战争,恐怖活动不但没有被压制,反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无论是在阿富汗、伊拉克,还是在拉美,都没有赢得多少人心,相反,却招来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不满。据此回答16~17题。

  16.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消除恐怖主义必须“多管齐下”。这说明(    )

  a.联系具有普遍性、间接性

  b.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d.矛盾具有客观性

  17.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仅靠动武是不够的,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意义。这体现了  (    )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c.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d.发展是和平与安全的保障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工业化,被誉为现代经济之血液的能源显得越来越重要。能源安全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乃至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8~19题。

  18.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大能源需求指手画脚,鼓噪“能源威胁论”,似乎只有它们自己才有资格消费地球上的能源。这些国家的做法违背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发展的观点              d.全面的观点

  19.中国国家提出了“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这一新能源安全观之所以得到与会各国的普遍认可,是因为它符合(    )

  a.我国的国家利益  b.世界各国的利益

  c.人类的根本利益  d.联合国的宪章和原则

  20.XX年12月7日,是世界人权日暨《世界人权宣言》签署六十一周年。一方面,人权是一个普遍价值,人类不分种族、性别或宗教都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各国均有义务促进和保障人权;另一方面,各国要承认人权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尊重并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权发展模式。这体现了(    )

  a.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

  b.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d.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二、非选择题(40分)

  21.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XX年11月中旬对中国进行访问,在奥巴马总统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之后,中美关系将在以往更加紧密。中美许多学者都认为,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而战略对话就是要用一种至深且远的眼光来审视双边关系。战略也意味着高度。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也只有用全球视野来看待双边经贸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找到合理的出路。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就越多。这是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所在,也是此次对话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原因。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论断。

  (2)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就越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构建和谐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应做出怎样的努力?

  (3)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

  22.世界近现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热点地区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为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从20世纪50年代的6国到XX年5月实现的25国,从局限于经济合作到目前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进一步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二战后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2)简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23.XX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中国国家在会上呼吁20国共同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的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在讲话中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当前各方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坚定不移地刺激经济增长,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加强科技合作。表示,中国始终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立足点。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中国依然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对外援助承诺和举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帮助。  

  (1)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的主张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2)从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角度,谈谈“20国共同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 d

  2、 b

  3、 b

  4、 b

  5、 a

  6、b

  7、b

  8、b

  9、d

  10、c

  11.c

  12.c

  13.d

  14.c

  15.a

  16.b

  17.d

  18.d

  19.c

  20.b。

  21.(1) ①国家具有经济职能和对外交往职能,中美两国为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开展国家交流与合作,创设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开展战略经济对话正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交往职能。②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中美两国出现争端,是由利益相悖引起的,而中美两国的密切交往,是由于存在共同的利益。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中美两国的分工与合作,加强了两国交流,促进两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2)①作为主权国家一定要自觉履行义务,遵守国际法。②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⑤要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⑥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周边地区是与我们的利益交融最深入的地区,也是我们可以更多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地区。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以自己的和谐发展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3)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中美关系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远。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双方能够站在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发展。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即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中美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只要双方能求同存异,一定能实现互利

  22. (1)特征:通过和平方式,由经济联合到谋求政治统一。

  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2)原因:地域上接近;民族文化传统接近;内部经济联系密切;联合自强,应对超级大国威胁。

  影响: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动和资金的自由交流,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使欧洲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3.(1)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作出积极努力,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密切同20国集团国家的协调和配合,符合各方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措施,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中国加强与20国集团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作用,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2)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不可能孤立。②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其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国际环境制约着20国集团所有国家的发展,而每个国家的金融稳定与否也会影响世界金融的繁荣稳定。③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0国集团的每个国家与世界通过金融关系等纽带联结在一起,获得共同发展与稳定。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 篇4

  XX高考二轮复习教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六  全球联手  关注“后危机”时代

  【专题要点】

  1.金融危机一周年。XX年9月15日,是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1年来,大大小小的各种国际会议,都在关注“后危机时代”,讨论如何进行全球联手,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1年前,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拉开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序幕。 几乎所有国家都遭受到了这场金融危机或大或小的冲击。一年来,不同的国家之所以身陷困境,却都有各自独特的原因。如果仅仅将一切都笼统地归咎于金融危机,而不反思自身经济增长模式中存在的根本缺陷,那么,即使能摆脱这场危机,也很难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二十国集团涵盖了世界主要经济体,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威胁和挑战的重要和有效平台。XX年的2次峰会提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会议取得了成功,充分显示了二十国集团成员应对危机,维护稳定,促进增长的坚定信心,对于稳定世界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3.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 XX年9月24日,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召开,国家在美国匹兹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当地时间25日在匹兹堡闭幕,与会领导人就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领导人声明》,声明宣布,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形成机制化。声明表示,二十国集团XX年将举行两次峰会,分别于六月和十一月在加拿大和韩国举行。各方还期待峰会今后每年举行一次。XX年将在法国举行。 声明中,领导人承诺,经济复苏的进程尚未完成,许多国家的失业率仍然高企,私人消费仍未完全恢复。因此,各方承诺将继续刺激计划,以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直到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领导人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提高至少百分之五以上,决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百分之三的投票权。领导人承诺,各方将注资超过五千亿美元,用于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借款安排”机制。领导人承诺,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XX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领导人承诺在XX年底前制定为各国所能接受的规章制度,改善银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将在XX年底前将其全部付诸实施。领导人承诺将竭尽全力,争取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相关谈判达成协议。本次匹兹堡二十国金融峰会达成的四项共识:第一,经济恢复计划将继续推进,直到经济正式复苏和经济增长的新结构成型。他表示,各国协同的经济刺激计划在避免出现经济大灾难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推进保证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在经济强劲复苏之后再考虑慢慢退出。第二,将稳步推进建立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由此避免金融危机的再度发生。奥巴马列举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以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和稳固,他表示,与老的金融体系相比,新的金融体系和过去有很大不同且更加稳固。 第三,同意逐步取消对矿物燃料的补贴,这项措施将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减少三千亿美元的燃料补贴。这项措施将提升全球的能源安全,对于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气候变化的威胁,都将有积极意义。 第四,同意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要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部分责任转移给新兴经济体,让他们在其中发出更大的声音。将建立一个新的世界银行信托基金支持粮食安全和清洁能源。

  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 指出,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这一平台,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保持政策导向总体一致性、时效性、前瞻性。各国应该保持经济刺激方案力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上多下功夫。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公正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继续承诺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在锁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国际新兴产业合作尤其是节能减排、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第二,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前两次金融峰会上达成了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政治共识,这是我们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有所好转,但我们推进改革的决心不能减弱、目标不能降低。我们应该落实伦敦峰会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应该完善国际金融机构现行决策程序和机制,推动各方更加广泛有效参与。我们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扩大金融监管覆盖面,尽快制订普遍接受的金融监管标准,高质量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第三,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失衡既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才会坚实,世界经济增长才能持久。我们应该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支持联合国在解决发展问题方面更好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推动世界银行增加发展资源、增强减贫和发展职能,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快速有效的金融救援机制,优先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融资支持。我们应该加大形式多样的发展投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推动筹集的大量资金应该优先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技术合作对促进平衡发展的重要意义,降低人为技术转让壁垒,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缩小发展差距创造条件,尤其要加强绿色技术领域合作,确保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绿色技术。

  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立足点,积极调整内外需结构和投资消费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发展合作。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仍然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对外援助承诺和举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帮助

  4.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伦敦举行。XX年4月2日电,中国国家同其他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在英国首都伦敦聚会,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如何促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等问题。表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本次金融峰会在伦敦展览中心召开。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举行,与会领导人重点就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交换意见。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5.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XX年10月10日电,中日韩合作十周年之际,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三国合作不仅对东亚地区意义重大,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因此备受瞩目。本次会议由中国总理主持,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将回顾总结三国合作历程,展望规划三国合作未来,推动中日韩合作进一步发展。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还将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会议一致认为,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复苏、重振增长的关键时刻,三国领导人会议对增进政治互信、推进互利合作、促进亚洲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欧盟财长非正式会议关注“后危机”时代。XX年10月1日,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在轮值主席国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举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会晤。当前,金融市场正趋于稳定,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并避免危机重演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作为“后危机”时代另一项重要议题,如何推进欧盟金融监管改革,避免危机重演将是欧盟财长们关注的另一大重点。

  7.XX年夏季达沃斯年会。XX年9月,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大连召开。今年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夏季达沃斯”:重振增长。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最终受害的是各国企业和人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消除,全球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形保护主义行为。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决不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组织多个投资贸易促进团,赴欧美各地采购商品和扩大投资合作。称,中国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反对保护主义的诺言,中国也期待各国的共同行动。

  【考纲要求】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未来产生根本性影响,危机之后的世界,全球都在关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如何发展?危机过后的世界将不再是危机之前的那个世界。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的时刻,人们开始回望一年来发生的一切。在过去一年,金融危机就像一场瘟疫,在全球蔓延。一个个金融帝国轰然倒塌,无数业界巨头风光不再……。虽然在这个时刻,经济回暖迹象尚不明显,人们发现危机还远未结束,但一年来带给整个世界的教训,却需要所有的人认真思考。在美国,奥巴马在金融海啸1周年发表讲话,敦促国会早日通过立法,加强金融监管。 同时他认为华尔街未有从雷曼兄弟倒闭事件汲取教训,警告他们不要重蹈过去鲁莽的行为! 1年来,全球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都做出了很大努力。美国经济状况对全球经济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华尔街“金融海啸”后的全球联手,势必成为世界各国关注、思考的焦点。XX年高考备考焦点,要着重注意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内容。XX年高考,我国对外政策很有可能结合全球金融危机一起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故应加强这方面的复习。

  【教法指引】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对发展中国家也不能认为有害无利。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尤其发展中国家要注意维护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主张世界各国“共赢”的、“平等”的、“公平”的、“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2.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指出:“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体现了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特点。

  3.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全球性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积极参加20国集团的活动,呼吁“通力合作、共度时艰”,正是加强金融合作,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表现,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对外贸易坚持独立自立、自力更生和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中国积极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开展经济合作,是本着互利双赢的目的,以造福世界人民为根本归属。

  4.对外贸易的作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的召开,表明各国致力于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势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各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需加强合作。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提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符合当今时代主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方主张重点实施四方面改革举措,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我的外交政策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4.国际新秩序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主张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符合我国提出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可以世界各国创造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外部条件。

  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致力于与20国集团加强合作,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6.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家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提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既反映了对主权国家权利的尊重,又积极履行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责任与义务。

  (三)从哲学与生活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关国家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重大行动,在此背景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召开会议,发表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国家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不仅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必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3.用联系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坚持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

  4.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变化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呼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对我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和创新。

  5.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矛盾具特殊性,要求我们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包容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6.正确的价值观的不仅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且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提出的重点实施四方面的改革举措,是对发展主题的正确把握,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不仅有利于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也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知识综合】

  一、从历史学科角度分析: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商朝人以贝为货币。

  (2)秦汉:秦朝废除六国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是上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质圆钱(圆形方孔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秦朝以“九卿”(虚指)中的“治粟内史”专管财政。汉武帝时,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

  (3)隋唐:隋唐时期,由尚书省下属机构户部主管赋税。隋朝仍铸五铢钱。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从此,开元通宝(开元:开辟新纪元;通宝:流通的宝货)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代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城市中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中有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和同开王尔”,反映了日本同唐朝频繁的贸易往来。

  (4)宋元:北宋初,在中央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在各路设转运使把大部分地方赋税转运到中央。王安石变法时,在理财方面的措施之一是实行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金代后期,银币已成为流通的货币。

  (5)明清:1581年,明朝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采取纳银代役、赋役征银(货币地租)的办法,直接促进了白银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后期)。

  2.中国近现代史:

  (1)半殖半封形成时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2)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主要是集中货币发行权和使用权、实行白银国有,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有一定作用;但它也是四大家族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高☆考♂资♀源/p>

  (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沦陷区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20多家金融机构,滥发没有准备金的伪币,还印制大量“军用票”(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的纸币)在沦陷区流通。国民政府还独占了全国金融,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增加苛捐杂税,一面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大发“劫收”横财,利用政治特权搜刮人民,造成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5)过渡时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经过“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中央决定把解放区时以地方为主的财经管理办法,改为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赎买政策)。

  (6)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决定在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

  3.世界近现代史: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金银多,价值降,物价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在本国转化为原始资本(购买英法的奢侈品)。。考-资。源。网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1789年“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即“八月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吉伦特派统治后期,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城市贫民要求国民公会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但吉伦特派认为规定粮食的最高限价是侵犯了私有财产;雅各宾派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短期来看违背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原则,但长远来看有利于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使英国工业革命具备了资金条件。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倡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1825、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集体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分析、特点归纳、影响综述);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银行休业整顿,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及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5)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及崩溃(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的含义);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之一就是引进外资和技术。

  (6)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外资和国外市场);1999年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

  1.美国位置: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

  2.美国气候:美国几乎有着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地跨寒、温、热三带,本土处于温带),在主要农业地带少有严重的干旱发生、洪水泛滥也并不常见,并且有着温和而又能取得足够降雨量的气温。 影响美国气候的主要是北极气流,每年从太平洋带来了大规模的低气压,这些低气压在通过内华达山脉、洛矶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时夹带了大量水分,当这些气压到达中部大平原时便能进行重组,导致主要的气团相遇而带来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时这些暴雨可能与其他的低气压会合,继续前往东海岸和大西洋,并会演变为更激烈的东北风暴(nor'easter),在美国东北的中大西洋区域和新英格兰形成广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广阔无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许多世界上最极端的气候转变现象。高☆考♂资♀源/p>

  3.水系: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基山以东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包括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冰川湖,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4.美国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 篇5

  XX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十   加强节能环保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法导航】   

  一、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从消费角度:提倡文明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变消费模式。

  2.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3.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一靠科技、二靠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角度: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宏观调控可以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在保护全球气候,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4.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坚持适度原则。

  8.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9.在实践基础上要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10.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

  三、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1.主权国家具有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

  2.国家有关系的决定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

  3.主权国家的义务。

  4.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及作用。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四、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认识。

  (1)基本结论:对自然的无度索取,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必然遭到惩罚。

  (2)经济活动的影响: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很小;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呈现全面的不协调;知识经济时期,人类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注重可持续发展。

  (3)政治环境的影响:频繁的战争和地质变迁、灾害也会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如丝绸之路上曾创造辉煌文明的楼兰古国,张骞通西域时还沟渠纵横、植被茂盛,如今已完全淹没在了漫漫黄沙中。

  (4)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极大的负效应,如环境公害、生态失衡、资源危机等问题。20世纪的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当代日益突出的“水危机”都说明人与自然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典例精析】

  1.(09海南卷21)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①的说法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故②的说法错误;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故③的说法错误,④的说法正确。

  2.(09海南卷2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时间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时间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时间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②④的说法都错误的理解了实践的特点

  3.(09北京卷 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看“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的说法就是联系普遍性原理的体现,②的说法不对,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③的说法更是错误,因为它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④的说法正确,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b。

  4.与漫画《奖的代价》体现的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奖的代价

  ①愚公移山  ②饮鸩止渴 

  ③掩耳盗铃  ④揠苗助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漫画题注意图文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为高耗能公司的所纳税收给奖,意即经济发展是以高能耗为代价,体现哲理为没有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违背客观规律。所列成语②④与之相符,故选d。   

  XX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回答5--6题。

  5. “绿色信贷机制”的出台体现了

  a.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b.银行具有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的功能

  c.银行具有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 

  d.银行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解析: a表述错误,b、d与题意无关。c正确说明银行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6.在中央积极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的同时,XX年上半年却有14个省份以各种方式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不少地方通过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等方式对高耗能行业继续“招商引资”。这些地方政府

  ①没有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②没有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③没有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没有搞好关键性的局部,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地方政府只注重地方、眼前利益,没有考虑整体、长远的利益,故b符合题意。

  7.从十二大到xx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xx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xx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说明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②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③中国共产党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②客观与主观统一表述有误,③党不履行国家职能。故选d。

  8.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XX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XX年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由l8.2%提高到20%等目标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①充分发挥政府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作用  ②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特别是行政手段的基础性作用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经济结构的调整主体是企业,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市场,故①②表述有误。

  9.XX年1月2日杭州六家企业最近因为污染环境不仅被停产整治、缴纳罚款,而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还被责令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道歉。环保部门的这一新做法值得肯定:让污染企业既少了“票子”,又丢了“面子”,还在确保公民环境知情权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污染环境、人人喊打”的良性局面。环保部门的做法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履行政治职能  ④依法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环保部门的做法不是属于政治职能。

  10.据权威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这一事实说明(  c  )

  ①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依赖于人的意识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④事物的运动既是永恒的又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②、④表述有误。   

  11.材料一: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环境承载能力弱,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森林破坏、城市污染和水污染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而且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还在加快。近XX年来,由于环境破坏带来的gdp损失每年平均在亿元左右,这给生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进入21世纪,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们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索取、破坏而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一个从破坏自然回归到保护自然的新的理念正在形成,开始强化环境治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生产模式。

  (1)试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2)结合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①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强化环境治理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②保护自然的新理念来源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生产模式,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保护自然的新理念的形成,体现了认识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④在保护自然新理念这一科学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开始强化环境治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2)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改造环境。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12.材料一:我国是联合国认定的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第82位,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材料二:浙江省估计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约为300亿立方米,这一上限在XX年左右即可达到。而与此同时,用水量却呈现出刚性增长态势。据预测,到2020年,我省水资源需求缺口将近70亿立方米。而且,我省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090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水的困境,浙江的第一反应是节流。与此同时,对全省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已成必然。

  (1)结合经济常识知识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

  (2)结合哲学常识知识分析浙江省的水资源状况分析树立节水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政治常识知识回答当地政府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答案:(1)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水是生产要素,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调节配置。市场通过价格杠杆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实现对资源的配置。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树立节水观念,符合我国(省)的资源国(省)情,能促进人们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3) ①当地政府能从当地水资源的实际出发进行决策,符合执政为民的宗旨,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②当地政府通过市场,运用经济手段配置水资源,是尊重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③通过提高水价,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注意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3.(天津文综39)(34分)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图6),回答问题。

  图6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4分)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4分)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9分)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2分)

  答案要点:

  (1)范畴: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变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活动: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5)体现联系观点:①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专题突破】   

  1.XX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气候变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强调,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面临共同挑战,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展合作,不仅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而且对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最符合题意的是( )

  a.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的是一种不等价交换

  b.中美两国必须强调经济的同步发展

  c.中国处理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不力

  d.中美都要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广东是资源消耗大省,却也是第一能源节约大省,以较小的能耗和环境代价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成果,被国内专家称为“广东现象”。据此回答2~3题。

  2.广东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基础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以及加强企业节能降耗自主意识的“三个优化、一个加强”,使节能降耗走在全国前列。优化结构能节能降耗,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改变事物的内部结构可以引起质变   b.内因决定外因

  c.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d.数量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3.“广东现象”告诉我们,解决节约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就必须( )

  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②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④降低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呼声响彻中华大地。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必须坚持( )

  ①发挥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③以服从自然为人类活动的根本准则 ④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 )

  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从政治学角度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出( )

  a.节约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我国要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到了新水平

  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所以是正确的价值观,是因为它( )

  a.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反作用

  b.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对我们的工作有导向作用

  c.是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出发点

  d.是对事物的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

  8.总理指出,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来抓。下列说法中,与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不相同的是( )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c.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d.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9.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   )

  ①加强宏观调控 ②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 ③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全面抑制投资增长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0.针对能源紧张局面,国家通过减免税,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等领域采用节能型设备。这表明( )

  ①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③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的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w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但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为此,该省先后出台了《节能奖励办法》、《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到XX年,全省各种能源消耗指标要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到2020年,建立运转有效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有关知识,为把该省建设为节约型大省提出几点建议。

  12.材料一: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又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必须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材料二:某省市中学学生罗林,为了解该市能源消耗状况,点击了一个相关网站,看到如下资料:某市是经济大市,也是能源消耗大市。XX年上半年,某市的gdp增幅是15.3%。所辖的18个县市中,有14个县市gdp增幅均在18%以上。但“高增长蕴藏不健康因素”。本市能源结构单一、高能耗行业产能增长加快。为此,本市市长提出了和谐发展的三大措施:建设生态市、节约型社会以及发展循环经济。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学的知识,说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必要性。

  (2)假如你是罗林,请根据本市能源消耗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说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3.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定于XX年5月22日-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科学发展直面金融危机、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战略”为主题,坚决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推进国际互利合作为宗旨,通过论坛的召开,加快我国能源领域节能技术的推广步伐,鼓励各行业在关键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能源行业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能源事业,同时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发展直面金融危机、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战略”问题上,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专题突破”答案:

  1.d 2.a 3.b 4.d 5.b 6.d 7.d 8.b 9.a 10.c

  11.(1)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资源消耗。

  (2)开发和推广节约型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健全法规,强化执法力度,依法严惩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

  12.(1)①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②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许多行业、地区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节约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④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需要。

  (2)研究课题:我市高能耗现象透析

  研究目的:节约资源,实现我市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调查法、查阅资料、电脑检索等。

  13.(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坚决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推进国际互利合作为宗旨。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我国能源领域节能技术的推广步伐,鼓励各行业在关键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能源行业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能源事业,同时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3)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通过论坛的召开,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