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精选3篇)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精选3篇)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篇1

  政治教案―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学内容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一)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运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辨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时间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二)能力目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是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确实认识到生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填空题,初步构建框题结构图。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点。3完成思考题,小组内讨论答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

  教学重点

  和难点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⑴实践的定义;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预习完成一: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 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              、               。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          和           。其次,实践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                                                  ,因而也具有客观性。(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                   。(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                的活动,而是                       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发展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的      、      、      和      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         的产物。(5)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                    ,二是                         ,三是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           中才能完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                     ,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3)实践是检验                       。只有把     和     联系起来加以     和    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东西变为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  习  过  程

  学习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结论

  一实践及其特点

  引入:投影材料

  漫画《耕田》

  活动体验:浇水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1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2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活动体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

  结论:

  三峡工程的建成说明了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鲁滨孙制作独木舟的例子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三峡工程图片

  三峡工程图片二

  三峡工程图片三

  鲁滨孙制作独木舟的图片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结论四: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输血认识不断深化的材料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结论:

  课  堂   知  识  测  评

  一、         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d营业员售货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7、“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9.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10.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1.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辨析: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教与学的反思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篇2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教学内容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一)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运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辨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时间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二)能力目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是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确实认识到生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填空题,初步构建框题结构图。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点。3完成思考题,小组内讨论答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

  教学重点

  和难点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⑴实践的定义;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预习完成一: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是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              、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          和           。其次,实践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                                                  ,因而也具有客观性。(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                   。(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                的活动,而是                       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发展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的      、      、      和      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         的产物。(5)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                    ,二是                         ,三是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           中才能完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                     ,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3)实践是检验                       。只有把     和     联系起来加以     和    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东西变为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学  习  过  程

  学习导航

  情景设置

  问题探究

  体验结论

  一实践及其特点

  引入:投影材料

  漫画《耕田》

  活动体验:浇水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1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2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活动体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论:

  结论:

  三峡工程的建成说明了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鲁滨孙制作独木舟的例子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三峡工程图片

  三峡工程图片二

  三峡工程图片三

  鲁滨孙制作独木舟的图片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结论四: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输血认识不断深化的材料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结论:

  课  堂   知  识  测  评

  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d营业员售货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7、“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9.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10.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1.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辨析: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教与学的反思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篇3

  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目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内容目标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提示与建议

  (1)例如,过去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历程,当前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讨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2)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3)撰文:《实践论》读后感。

  二、高考考点

  1.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知识梳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知识体系】

  实践的含义

  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重难点释疑】

  误区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简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只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因此,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的观点扩大了实践的外延,是不正确的。

  误区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简析】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但同时,实践又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此,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它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该观点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误区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简析】 任何实践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没有意识支配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活动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活动的失误以至失败。因此,认为“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的观点是错误的。

  误区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简析】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凡是人的实践,都是社会性活动,孤立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因为,无论是集体行动还是单个人行动都具有社会性,都既依赖于社会又影响着社会。因此,认为“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的观点是孤立地考察人的活动,是错误的。

  误区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

  【简析】 人类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及规律,也就是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这并不排斥学习书本知识的必要性,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必须努力读书、虚心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但必须明确,书本知识、他人的经验是“流”,而不是“源”,就知识总体来说,归根到底,仍然来源于实践。

  误区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简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说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或者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因为实践是一个让人们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是人们获得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条件。而要实现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一步步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由此可见,仅有实践而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是很难向前发展的。

  误区7: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

  【简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大多数人的意见仍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人的认识不能判断自身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即是真理,最终是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而成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

  误区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简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不同,每个人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和主体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简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但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

  误区10: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简析】由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但并不是说人们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因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认识。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范围,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我们绝不能以真理的无限发展性来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例题精析】

  [例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住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其中①正确。②主要错在仅在一定时期内,应为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③正确,真理是相对的;④较易判断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b。

  [例2](全国卷38)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竞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套主义的宝责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套公平结合起来。党的xx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所用原理非常明确。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掌握和运用。回答时应从原理的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xx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xx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XX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

  3.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二、非选择题

  4.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xx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5.古人云:疑乃觉悟之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辨题: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

  参考答案

  1.b  2.a   3.d

  4.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5. ①怀疑是对现存事物的质疑,是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对于常规性思维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敢于超越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始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怀疑有利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怀疑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作用。②但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怀疑,而是实践。我们要立足于现实,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发挥怀疑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6.(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真实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了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2)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该学生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他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