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精选4篇)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 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 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 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篇4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中认识目标第5条“知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个人进步。”和行为目标第3条“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设置的,与第一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集体中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有利于个人进步。
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段简短的议论,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聪明谦逊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人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明怎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本课共分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用谈问题的方式,直接切入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开门见山,针对性较强。这一栏目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好处,怎样去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强化观点,深化认识。
栏目二“找一找” 共有两道小题。第一题是引导学生先找自己的短处,然后确定向谁学习,这是第一种取长补短。第二题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栏目三“议一议”让学生懂得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栏目四“读一读” 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所学的道德观点。
教法建议:
1.在导行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教学实效。
2.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3.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深化道德观点,明确道德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识: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2.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利于个人进步。
3.懂得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情感:
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行为:
1. 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 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原因有两点:一、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二、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个人进步;三、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也影响团结。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取长补短的具体做法。
教育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吗?
2.课件演示场景一:
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2. 教师小结并提问: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都存在着短处、不足。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呢?
3.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板书: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 、学文明理
1.师:谦虚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自满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下面,咱们就来听听他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
2.演示课件场景二:
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6--8课文内容的2--10自然段。
3.提问:
(1)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在写作中各自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2)钱惟演老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文章的?
4.钱老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同时每个人也都有短处和不足。
6.提问:
欧阳修是怎样对待老师的评价的?说明什么?
小结:欧阳修谦虚好学,能够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努力向同窗学习,使他的文章不断完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他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他的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7.小组讨论:听完欧阳修的故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不断进步 正确认识自己 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8.小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三、深化认识
1.过渡语:像欧阳修这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事例还有很多,谁能举个例子。
2.学生举例。
3.师补充:在思想品德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看。
4.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
5.提问:
故事中的妈妈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6.小结:我们要向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
7.提问: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能经常发现别人的长处吗?(P栏目一说一说中的问题。
(2)自己有什么短处?可以向哪些同学学习?
(3)自己有什么长处?哪些人在这方面比自己做的更好?怎样向他们学习?
8.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以上三个提问。
9.学生小组讨论。
10.学生动手制作提示卡
制作内容及要求:在提示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写出同学的优点、长处。提示卡版面自己设计。
11.师:有两位同学对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己看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想法正确,为什么?
12.演示课件场景四
内容:教材P9课文后 议一仪的内容。
13.学生讨论后,自己选择一位同学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14.小结:马红的想法不对。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明的想法正确。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 总结全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也有短处、不足,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观察周围的人有哪些长处?把他们的长处记录下来。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长处?请家长评价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