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比例尺导学案(精选2篇)

比例尺导学案(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比例尺导学案(精选2篇)

比例尺导学案 篇1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比例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1、3题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教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教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学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

  学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2.揭示课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1、  学生观看主题图: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2、  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  学生讨论,说说想法学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 学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目标展示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学生读目标引导自学学生阅读教材91-92页的相关内容,理解并勾画重要内容,完成部分未完的例题。 学生看书探究交流

  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

  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学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师: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100。这里的1∶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学生2: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

  4.5厘米∶9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确: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板书)

  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2、学生理解“实际距离”的含义3、学生理解“图上距离”的含义

  4、学生自学,认真阅读自学要求:

  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

  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5、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精讲释疑

  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

  (3)小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4)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2)主题图: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

  (1)同桌互议。

  (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 1、学生观看例2(1)主题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

  (3)小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2、学生明确: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3、认识数字比例尺4、认识线段比例尺检测练习

  1.课堂活动:第1~3题。 2.练习:练习十九第1~3题尚美评价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3.验证: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老师选择a套房子面积大还是b套房子面积大?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板书

  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5厘米∶9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了购房过程中引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看一看,议一议,量一量,算一算,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操作、思维等活动,使学生自主建立起了对比例尺的正确表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比例尺导学案 篇2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比例尺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4~6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1)比例尺1: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是。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就是把千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倍,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分之一。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2.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师: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1)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又该怎样求图上距离呢?

  (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学生一起复习旧知识目标展示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读教学目标引导自学学生阅读教材93-94页的例3和例4相关内容,理解并勾画重要内容,完成部分未完的例题。学生看书探究交流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儿童乐园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2)反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

  教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

  (3)提出问题(1):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教师:该怎么求?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学生1: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2(厘米)

  20米=厘米,÷=1(厘米)

  学生2: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1/=2(厘米);

  20米=厘米,×1/=1(厘米)。

  学生3: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板书:比例尺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厘米,20÷20=1(厘米)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师板书)

  强调:单位要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2):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讨论: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为什么?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明确: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单位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

  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④反馈评价,明确关键。

  教师:关键是要先求出旱冰场实际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再求实际面积。

  1、学生观察儿童乐园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2、学生反馈搜集到的信息。

  学生: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

  3、提出问题(1):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

  5、学生反馈练习情况

  学生1: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2(厘米)

  20米=厘米,÷=1(厘米)

  学生2: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1/=2(厘米);

  20米=厘米,×1/=1(厘米)。

  学生3: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板书:比例尺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厘米,20÷20=1(厘米)

  5、学生根据: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③独立完成精讲释疑

  自主探索,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练习:独立完成“想一想”。

  3.指导学生看书例3、例4。

  4.教学小结: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学生1:……倍数关系……

  学生2:……分数关系……

  学生3:……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板书: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1、  学生看例4信息,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

  2、  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  练习:独立完成“想一想检测练习练习十九第4~6题。尚美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

  关键: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倍数关系:40米=4000厘米,4000÷=2(厘米)

  20米=厘米,÷=1(厘米)

  分数关系:40米=4000厘米,4000×1/=2(厘米)

  20米=厘米,×1/=1(厘米)

  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厘米,20÷20=1(厘米) 教学反思本节课循着一跟知识线--比例尺的应用,抓住一根能力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一条生活线―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自主的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合作中,充分学习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使我们在轻松氛围中进行学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比例尺导学案(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