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教案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目前世界经济正走向区域化,而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表现,并了解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世界经济区域化;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教学难点: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国际政治关系的复杂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自制表格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世界经济区域化(一)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背景及其特征 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越发加剧。 特征 ――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一方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另一方面具有外向的竞争性。在集团内部,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组成共同市场,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问题:举例说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具有内向的保护性以及具有外向的竞争性。 答案:内向的保护性 ―― 如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为对抗西方发达国家,而采取石油提价的措施,以石油为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 外向的竞争性 ―― 如欧盟在内部实行联合、进行优势互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它们的产品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即经济区域化),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1.在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内,各国由于交往便利,经济联系密切,易于找到利益的共同点, 从而达成某种协议,建立某种一体化组织。 2.一些大国为了在世界市场中抢占更多的份额,需要以各自建立的一体化组织为依托,极 力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 3.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相互间的政治协调 和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以集团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问题讨论 ――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二者是否存在矛盾? ②对于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①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是全球化的基础、是全球化的阶段性表现。而全球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二者之间应该没有矛盾,但应注意一些组织盲目排外、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苛刻、不合理制裁等倾向。 ②答:发达国家的出发点为了在区域中占据主导地位,排斥其他大国,极力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是通过联合加强自身的影响,以集团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一)三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集团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是三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集团。这三个集团包括的地域广阔,人口占全球的1/3,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4,出口占世界的70%。它们基本奠定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基础。 欧盟(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国家15个(见地理图册39页)美国、加拿大、墨西哥21个(见地理图册42页)发展过程世界经济区域的策源地。由3国至6国至12国再至15国(见教材阅读)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1994年开始运转成立于1989年,原来是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以及主管经济和贸易的部长参加的区域性论坛。特点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组织。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与警务合作是三大支柱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可与欧盟相抗衡的共同市场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开始向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目标迈进 问题 ――① 以上三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集团有没有总部(常设机构)?如果有请说出所在的城市?(提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没有常设机构,由各成员国轮流举办。如xx年7月在我国上海举行非正式首脑会晤) ②三个经济集团发展中最成熟是那个?从欧元的使用、对伊拉克动武的态度等分析预计该集团进一步发展下去将要克服哪些问题?(提示:要克服超越国家权力与国家主权之间、国家利益和集团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等) (二)其它地区性的经济集团(经济合作组织) (见教材92页图5.6)如:东南亚(东盟)东北亚、南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西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北非、南美(安第斯集团等)。这些区域合作进程发展很快。 问题:教材92页图5.6中,为何没有反映出上海合作组织? 答:上海合作组织主要为政治性质的组织,而教材92页图5.6中反映的是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