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3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
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
三、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
四、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 5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公园内游客乱丢垃圾的图片。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环境问题造成的原因包括观念和行为两个层次。 看图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不环保行为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并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此类问题。
转变观念 案例分析(1) 5分钟 展示案例1:《绿色gdp》(见附录) 读案例并思考:你认为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首先需要人们转变观念,而这一点往往容易受到大家忽视。选用三个案例,调动学生对观念转变的思考和重视,并帮助他们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分析(2) 5分钟 展示案例2:《自来水的收费问题》(见附录) 读案例并思考:你认为自来水收费是否应该考虑水本身的价值?为什么?
案例分析(3) 5分钟 展示案例3:《电影〈金刚〉的启示》(见附录) 读案例并思考:你认为人们将金刚带到城市是否适当?为什么?
归纳 5分钟 教师适当举例说明。 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结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理观、消费观等。
调整行为 案例分析(4) 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案例4:《在德看环保》,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归纳案例中的要点。(见附录) 听取案例,思考、讨论后回答:从德国环保的典范中,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受到德国的启发后,你能否再想出一些可操作的环保行为?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学生已有所了解,但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这里引用最真实的德国已经实施的案例,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做法得到一点启示。
归纳 5分钟 引导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归纳为三个方面。 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结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可以分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行为调整。
活动 5分钟 提出问题:反思你的日常生活,找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 学生思考后回答。 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能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附录:
案例1:(《绿色gdp》)gdp是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某一个国家的gdp值越高,代表其发展程度越高。但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