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精选16篇)
环境问题 篇1
第三节 环境问题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了解识记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环境污染的五种形式等内容;初步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的形成;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3、觉悟目标:提高有关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实际中能学以致用,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形成
教 法:讲授法 讨论法 指导阅读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 课
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地球为家。她孕育着一切生命,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如今,我们的家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伤害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点击多媒体录象《守望家园》
师:看了以后,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略 环境问题
师: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天天的恶化,已从地域走向全球,危及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环境问题的形成和环境污染。
二 新 课 教 学
(一) 环境问题的形成
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哪两部分?
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点击自然环境图片)
环境
社会环境 (点击社会环境图片)
师:自然环境由什么要素组成?社会环境呢?
生:略。
师: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
师:就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随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扩大了┅┅增强了┅┅改变了┅┅提高了┅┅丰富了┅┅
另一方面形成了环境问题。如何形成的呢?
生:由于人类某些活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气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
点击: 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活动
扩大了┅┅ 形成环境问题
增强了┅┅
改变了┅┅ 索取>赐予 排放>净化
提高了┅┅
丰富了┅┅ 生态平衡失调 环境污染
师:从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来看,当出现索取>赐予、 排放>净化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环境问题。好,大家把环境问题的含义一起来讲一遍。
师:从环境问题形成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成几种表现?
生:两种。即生态平衡失调与环境污染。
师:从这过程我们想起恩格斯的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有取消了。”
(二)、环境污染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环境污染。同学们。我们身边有没有环境污染?举例子来说明。
生:略。
师:对,这些都是环境污染。大家先来看两张图片。判断是什么污染?
生:大气污染。
师:什么是大气污染?
生:略。
点击材料: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并进行分析。
师: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甚至致人死亡,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反复发生,1956,57,62年连续重演悲剧。因此,人们把这种烟雾称作“杀人的雾”。不仅英国,还有美国,比利时都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目前,有13 亿人生活在大气质量超标的环境中,每年大约油0万人提前死亡。那么,制造这种烟雾的主要是那类国家?
生:发达国家。
师:大气中这些废气太多了,还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酸雨 地球升温 臭氧层破坏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判断是什么污染?
生:水体污染。
师:结合图片解释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生: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业退水
师:农业退水主要指农田里的残余农药经雨水等冲刷排入河道的水体。水体污染后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影响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增加疾病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师:日本的水俣病就是这样形成的,怎样形成的呢?
生:是由于含汞的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在进入海洋,通过食物链在鱼体内富集,人们长期食用这些鱼类,汞就在人体内积累,导致中枢神经破坏,精神时常,骨骼畸形,甚至危及生命。
师:目前全球排出的废水致使14%的可用水被污染,部分海洋也受到污染;世界上80%的疾病50%的儿童死亡与饮水污染有关;此外,由于水体污染还造成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生:有。略。
师:为了更好的保护水资源,我们青少年朋友应从节约每一滴水作起。看,这个就是节水标志,今天学了以后,不仅认识它,还可向身边的人宣传,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水资源。
师:大家对声音都非常敏感。俗话说“20分贝微风吹过树,30分贝悄悄话”我们平常说话大多在多少分贝?如果声音太大,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大家在来看这一幅图片,这是什么污染?污染源主要是什么?
生:40――60分贝 如果声音太大,影响人们的睡眠与休息,干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使人的听力受到损害,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噪声污染。汽车 飞机 等
师:因此,噪声污染是影响面很广的一种环境污染。此外,还有什么污染?
生:土壤污染 热污染
师:什么是土壤污染?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属于什么污染?
生:略。 白色污染。
师:我们平常用的快餐盒、塑料袋等埋在地底下2xx年不会腐烂。对土壤造成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土壤污染。那么,热污染是怎样的呢?
生:略。
师: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环境污染的五种具体类型,这样,我们来概括一下环境污染的定义,什么是环境污染?针对环境污染,结合我们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谈谈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生:略。 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净水 静音 绿地等。
点击:
零 污染 计 划
环境既被污染,但也可以被治理。一些工业大公司实施零污染计划就取得不小的成就。(1)杜邦公司利用废弃的牛奶盒和其他的一次性塑料容器,开发出耐用的聚乙烯材料用于生产不易撕裂的信封,使公司的塑料垃圾量减少25%。(2)宝丽来公司在生产电池的工艺中不再使用汞,这使回收电池成为可能。(3)星星联合炭化公司用二氧化碳取代喷漆中的一种溶剂,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减少了70%以上。
三、课堂小结(见多媒体)
师:人类的文明进程不会倒退回茹毛饮血的时代,但是人类的“文明”如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那么大自然将真的会剥夺人类生存的权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这个美丽的家园。
点击:音乐《啊!地球》
环境问题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确小组分工,布置具体任务
a、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
b、小组协作,提交本组计划并进行交流
2、研究内容与方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为什么?
3、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
a、自己发现:观察你所在的小区、学校等,是否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或拍摄照片。
b、查阅资料:可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和报纸。
参考网址:
中央电视台:
搜狐:
新浪:
环境与发展信息网:
中国环保网
参考报纸及书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民主与法制》
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
环境问题 篇3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
①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②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的无穷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
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
(板书)
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板书)
(学生分析如下图片和材料):
图片一:矿产资源分布图;
图片二:2000年底全国人均耕地为1.51亩;
(图片一说明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图片二说明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少)
材料一:我国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大约1.4亩,而世界人均5.5亩,我国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与我国相比较,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但可耕地占57%,约25.43亿亩,高于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每人平均耕地是中国的2.5倍。
材料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约为17.25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2.8%。森林覆盖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约为1%。我国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7。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全国现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7%,总面积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
材料四: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从农业开发角度看,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国9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95%,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与耕地资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t96,人口占46%,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多水少;其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1.8%,水量却不到5,7%。长江以南水资源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36%,地少水多。从时间上看,全国60%的雨水集中在夏秋季三四个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得出结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因此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板书)
投影图片、图表:
第一组:
第二组:
学生分析:
1、这些图片和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些图片和图表反映了中国现在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而这些问题都是由人类的活动造成的。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环境问题 篇4
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二是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形成科学、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是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明白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需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要求公众的广泛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就教材结构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理论、实践”三部分内容,其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教学重点;就学生认知水平看,“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学习的难点;就教材内容的展示形式看,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因而在学法上要重视地理形象思维和类比思维的方法指导。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些直观、丰富、形象的学习案例,创设一个与当前学生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当前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具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生讨论为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产生(教师点拨为主)──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原则(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一、教师组织讨论,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引入新课: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指出: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环境问题的内容和表现也在不断变化。人类必须通过提高认识,调整实践来克服人地关系间的不协调,促进人地关系的统一。
依次再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应的环境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将四个阶段进行列表归类。
[投影1]阅读高中地理图册(下册)第30页“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图”,完成下面表格。
历史阶段
人地关系特点
相应的环境论
采猎文明时期
天命论、有神论
农业文明时期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
地理环境决定论
工业文明时期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恶化
征服论
新技术文明时期
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论
[投影2]20世纪几起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害
原因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5月~10月多次发生,美国)
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该城400万辆汽车每天耗油2400万升,排放烃类1000多吨,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英国)
五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12起,死亡近万人
居民取暖燃煤中含硫量高,排出大量so2和烟尘,又遇逆温天气
水俣事件(1953年发现,日本)
截止1991年3月,有2248人患病,其中死亡1004人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排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鱼、贝类吸收累积体中
富山事件(1991年发现,日本)
截止1991年3月,有此公害患病者129人,其中死亡116人
炼锌场未经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河中
博帕尔农药泄漏(1984年12月,印度)
1408人死亡,2万人严重中毒,15万人接受治疗,20万人逃离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1986年4月,前苏联)
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直接经济损失30亿美元
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
提问:通过材料,你认为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二、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
1.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结合下列投影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投影3]资料一:某乡致富一例
某村文化落后,生产不发达,是远近出了名的贫困村。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好办法:决定把本村麦田的土卖给城市建筑公司做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费方式给城市堆放垃圾。这样他们两头进钱,是种麦收入的几十倍。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衷心感谢他们的致富带路人。
[投影4]资料二:全国著名的黄金产地招远市有一金翅岭金矿,金矿生产中剩下的废弃物尾矿砂就堆在孙家村的大沟里,十几年来尾矿就吃掉了耕地近百亩,使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顷。村里和矿上共同商量,共同开发复垦,由矿上出钱,村里出劳力、机械,运来“客土”覆盖到尾矿填平的沟壑上,形成耕地。十年来,通过这种方式复耕地15.335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而且村里耕地由25公顷多增加到40公顷。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请根据以上两则资料讨论: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发展与增长有什么区别?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理解这些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现实行动有什么指导意义?
2.教师在三条基本原则教学时都应从时空两角度去剖析。(详略)
[投影5]前面的“资料一”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违反了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要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
[投影6]将可持续发展的三项原则基本内容的结构框架图补充完整(见下图)。
布置学生活动:结合以上练习并参考课文第108页图8.11,讨论:可持续发展三个内涵的相互关系。
3.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分析,可从生态系统这一子系统的分析为切入口,突出其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自然规律),但现已愈来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指出另两个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存在社会经济规律。接着按示意图的联系箭头重点分析各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突出“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这一观念。同时渗透可持续发展肯定了各国的发展权,只有发展才能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才能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但是不能把这种发展狭义地理解为经济的增长,只有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发展思想。最后应指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开放巨系统的运行规律,自然规律被充分认识,社会、经济规律被充分认识,自然与社会经济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应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
承转: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更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我们作为环境的管理者和消费者,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三、让“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认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阅读教材109页~110页,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感想。)
[投影7]北京燕山石化清洁生产技术:溶剂回收单元采用惰性气体气提。本工艺取代原有的蒸汽气提工艺,从而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了(蒸汽)的加入,从根本上消除废水的产生,并减少蒸汽消耗量:回收安全气中的溶剂。由于有机吸附对溶剂的吸附能力高于水的吸附能力,采用有机吸附剂的回收率,从而降低溶剂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将安全气引入储罐,实现安全气的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溶剂消耗,并从根本上消除安全气废气的产生,保护大气环境。
[投影8]北京市开展“让绿色永恒”公民环保行为规范活动,在“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纲领中写道:我们手中的钞票就像是“绿色的选票”,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哪种产品,这样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请珍惜你手中的“绿色选票”!
[投影9]做一个环保志愿者已成为一种国际性潮流。很多知名跨国公司在录用人才时,特别注意应征者是否有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的记录,以此来判断其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据报道,美国18岁以上的公民中有49%的人作过义务工作,每人平均每周义务工作4.2小时,相当于亿美元的价值。在日本及欧洲各国,做环保志愿者也是公民普遍的常规行动。在我国,做环保志愿者日益成为风尚。这些行动影响着更多的人,环保志愿者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教师引导: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变我们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开始。
活动:校园内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结:略。
环境问题 篇5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本理念,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过程就要有新的改变。现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为例,谈一谈我对此内容的设计与构想。
一、说课标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选自中国地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中对此节内容提出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由此看来,对于这部分内容从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到学生的分析和运用都不可忽视。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二、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段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开启地理学原理的一把钥匙,对于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重要意义。本课通过归纳几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对其身边的环境问题产生关注。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分布、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采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难点:几种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后果及治理措施。
三、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讨论法。一方面,结合课本图片及文字材料,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讨论出现的原因并归纳总结。
学法:要使学生学会探究,即学会如何分析选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地理基本原理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方法。还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1、 大家都看到了,在导入新课时,我使用了一段环境优美的视频资料作为本课
内容的一个情景引入,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与本课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课标分析与教材分析两个板块的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2、 教学新课: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我基于三点来进行设计。
(1)开放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等几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我都配有相应的文字及视频资料。(观看)再加上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就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自主探究,弄清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了。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疏漏与不足而不断的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个问题是臭氧层破坏。因为这个内容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所以在观看了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之后以练习题的形势来使学生巩固次知识点。
大气污染和酸雨这一环境问题,我同样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让学生来进行加工整理。
当然,教师应及时补充信息,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是指网络化、系统化。即重点知识小结。
(2)充分利用课件
这个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直观性较强的文字、图片、数据、视频资料。他能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现状。
(3)精心设计活动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学以致用。在教学时先由课前探索活动引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探究,弄清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课下由教师指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关注并研究自己生活中的环境危机。也就是此处的案例探究。学生以“荒漠化”为主题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并在这节课上向大家做了战士。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最后的漫画反思将此活动推上了高潮,可以说这幅漫画是本节课中心思想的总结与升华。
五、 说教学效果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全面和谐培养学生素质,从而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输灌对象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小组讨论合作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而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的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形、声并茂的动态信息,形象直观、快捷、大容量的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通过使用这个课件,我有一点感触颇深,就是,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你可以利用此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你是一个非专业人士你可以利用此课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环境问题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确小组分工,布置具体任务
a、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
b、小组协作,提交本组计划并进行交流
2、研究内容与方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为什么?
3、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
a、自己发现:观察你所在的小区、学校等,是否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或拍摄照片。
b、查阅资料:可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和报纸。
参考网址:
中央电视台:
搜狐:
新浪:
环境与发展信息网:
中国环保网
参考报纸及书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民主与法制》
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
环境问题 篇7
说课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讲述这部分内容要通过举例来使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各种类别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必修 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 书: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推进新课
师 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板 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生 (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师 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生 (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 (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师 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课件展示:
生 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 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 书: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分析“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这部分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提示: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
②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角度来讨论人均资源拥有量。
③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讨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生 (合作探究后,回答)
问题1:(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
(2)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
问题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师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 环境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5,图4-6
师 读图和教材文字,同桌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污染?
2.有哪些类型的环境污染?
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是如何产生的?
生根据课本文字回答。
师 指导学生读图,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该企业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对当地环境又会产生哪些破坏性的影响?
课件展示:
教材图4-6
生 讨论后发言: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有污染。
师 (承转)回答得很好。以上同学们讨论了造纸厂对水体的污染,下面继续阅读p92活动,了解煤燃烧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7,图4-8,并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烟尘、汽车尾气等)和程度(严重、一般、轻度)如何?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生 (讨论后,回答)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
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物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酸雨等。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等。
师 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图表“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类别 所有物种 濒危物种
哺乳类 4 629 1 096
鸟类 9 672 1 107
爬行类 6 900 253
两栖类 4 522 124
淡水鱼类 25 000 734
高等植物 270 000 25 971
总计 320 723 29 285
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内容,分析图片后回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课件展示:
图表“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的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生 (回答)小组发言,展示小组绘图。
师 补充并展示正确的图表。
(承转)除以上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外,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3,完成活动要求。
问题1: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问题2: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问题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土壤能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问题2:土壤污染可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将危及身体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净化灌溉水源、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措施。
课堂小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板书设计
1.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环境问题调查及原因分析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当地有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1)确定调查主题、方法,并列出调查提纲。
(2)进行物质准备,列出注意事项。
(3)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
(4)汇总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追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a.全球变暖 b.森林减少
c.生物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c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d
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答案:a
4.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物圈
答案:c
5.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 b.呼伦贝尔草原垦草种粮
c.鄱阳湖周围围湖造田 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
答案:c
6.环境自净能力是指( )
a.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
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
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答案:a
二、综合题
7.(全国高考题)下面是“某年欧洲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是(把代表选定国家的字母填在空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对生物资源主要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1)b c
(2)工业废气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林木死亡;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死亡。
环境问题 篇8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现实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充分了解环境问题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能力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互助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自觉性
觉悟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含义
课前准备:1 提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
2 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3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4 准备好多媒体、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1 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互动交流法等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同时提高。
教学用具: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² 点击课件,播放动化和音乐,提醒学生们做好课前准备。
(一)学生讲坛:
² 教师对学生的“举案说法”加以点评。
(二) 导入 新课:
² 多媒体设备展示背景图片加以配合。
(三) 讲授新课:
1 讨论学习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讨论题。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小品和课本知识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带来的危害。
² 教师适当的加以归纳、提高。
² 由两位学生上台“举案说法”。
² 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²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²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点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调整心态,做好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互助学习的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 知识整理
² 在小组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整理。随着多媒体屏幕不断显示的知识点,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相关内容,教师适当予以讲解、补充。 (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 知识窗
² 教师重点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屏幕显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环境的内容。
(四)课堂活动:
² 教师主持“请你参与” 的活动。
² 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给与评价。
(五)知识反馈:
² 点击课件,以“网络追踪”的形式展示多组材料,要求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诗歌“家”
(六)情感升华:
²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讨论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² 教师提出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
² 师生同宣誓: 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人类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奋斗。
(七)行为指导:
² 点击课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环保组织设计标志图。
² 想一想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² 小组接龙回答相关知识点的内容。
² 听课、记笔记。
² 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以及周边环境调查,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报。(可以运用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磁带。要求学生边讲解边展示。
² 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² 学生朗诵诗歌。
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
² 起立,宣誓。
²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环保组织标志土。完成设计后,可以登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² 思考、讨论、回答,并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巩固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掌握知识,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增强情感共鸣。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情感升华
²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实践能力。
附:
课堂练习――
1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1/4,据调查表明,90年代初,全国缺水城市已发展为近300个,较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我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 巨大损失。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将达2000亿元以上。一些统计数据还表明:
①洪灾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至少0.5%
②农业上,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11%。
③工业上,一些企业受洪水影响,被迫停产;工业增加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0.3%。
④就投资和消费而言,洪水减缓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削弱了市场消费能力,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请思考:1、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看,你认为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3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上的资料与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作业
1 请学生创作一个环保组织标志, 表达自己对环保的期望。
2 想一想: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教案点评:
此教案的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了政治课的特点,即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的统一;同时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
环境问题 篇9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一框题: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 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 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1、 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 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
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环境问题 篇10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节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1.认识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讲解点二: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
(2)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
(3)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如图所示:
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下图所示:
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4)应对全球变暖
①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 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③ 国际合作。
3.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地球大气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人类使用致冷剂以及核爆炸和飞机尾气,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2)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遭到严重威胁,如图所示:
(3) 应对臭氧层破坏
①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 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
4.大气污染与酸雨
(1)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分布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称为酸雨。世界主要酸雨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长江以南等地区。
(2)酸雨产生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有下列影响: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危害 土地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3)应对酸雨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②推广清洁能源 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一、选择题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xx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完成1~2题(,海南,3分)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 )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 )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
3.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江苏,2分) ( )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5.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xx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4-2-5”。回答6~7题(,江苏,4分)
图4-2-5
6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7.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读“某日洛杉矶几种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图”,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相关知识回答8~10题(,合肥质检,2分)
8.“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b.硫氧化合物和臭氧
c.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 d.碳氢化合物和臭氧
9.关于“光化学烟雾”及该日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点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no的浓度大于co的浓度 b.o3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一致
c.“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浓度与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d.午夜时分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最低
10.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纬40°~60°之间,常年受西风影响
b.与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辐射关系密切
c.冬季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大于夏季
d.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夏季是“光化学烟雾”发生的高频季节
二、非选择题
1.根据下表4-2-5和图4-2-6,回答问题。
温室气体 工业化之前浓度(1970―1980年) 现在浓度(1990年) 年增量 在大气中衰变时间(年)
co2 2.8×10-6ml/l 2.8×10-6ml/l 1.6×10-6ml/l 50―200
甲烷 7.9×10-7ml/l 1.72×10-6ml/l 1.5×10-8ml/l 10
n2o 2.88×10-6ml/l 3.10×10-4ml/l 8×10-7ml/l 150
氟里昂11 0 2.80×10-4ml/l 1.0×105ml/l 65
氟里昂12 0 7.0 2.8×10-6ml/l 130
表4-2-5
图4-2-6
(1)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使气候变暖的原因有 , 。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有: , 。
(3)请你提出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类主要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
(4)表格中co2浓度的变化会使图2中c部分 (增大或缩小)。
(5)表格中的氟里昂的变化会使图2中a部分 (增大或缩小)。
2.图2l为“195l~xx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江苏,10分)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 。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__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___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___。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及剖析:
一、1.a剖析:钢铁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等能源,从而需要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限制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情况下,钢铁工业必然受得的冲击最大。
2.b剖析: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与之有关的应是碳市场。
3.d剖析: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的变化。气候变暖会使我国西部山区的冰川加速融化,导致冰雪总量锐减。
4.b剖析: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除产生一般意义的环境污染外,还会产生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学生如果掌握各种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该厂排出的废气,可顺利确定答案。
5.d剖析:意在通过实例加深考生对清洁生产的理解,尤其改变考生可能形成的“清洁生产是无污染生产”的认识。正确选项为d。
6.a、b 剖析:据图可知,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耕地,只淹没坦途,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部分港口基础设施被淹没。
7.b、c剖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和毁林。
8.a剖析:“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出现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9.c剖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的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从图中可以看出,氮氧化合物的浓度在白天较高,尤其是早晨最高,这显然与一日内的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10.d剖析: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空气水平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洛杉矶干热的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因此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与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有关。
二、1.(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氟氯烃强烈吸收地面的红外线。(2)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的溶解(岩石的风化)(3)减少和停止含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新能源,保护现在森林,大力植树造林。(4)增大(5)缩小
2.(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环境问题 篇11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搜集、阅读世界九大公害的资料;调查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提问: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根据收集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学生活动:介绍收集的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提问:本地区有哪些存在的环境问题?同周边地区(城市或农村)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汇报调查情况
提问:读“环境问题案例”图,分析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工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面对的环境问题有何差异?
讨论:哪些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哪些环境问题会影响到全球范围?思考人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阅读资料:人与自然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
比较项目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时间段
公元前2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公元前1万年~公元18世纪
公元18世纪~今
信息革命之后(近40年)
生产模式
从手到口
简单技术和工具
机械化生产
高科技
经济发展特质
采食渔猎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
协调经济
人与自然的关系
依附自然,对环境无破坏、干扰
半依附,环境缓慢退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
提问:读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和以上材料,讨论该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 篇12
教学过程 :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图片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1: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图片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展示图表: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图片展示:《无节制的开采石油》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教案点评: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环境问题 篇13
第二框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
1、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框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图片: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导入 新课。
情景设置第一组:(配合课件依次出现)
1、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
2、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和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3、展示书上P61―62页的资料
4、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5、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7、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情景设置第二组:
1、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环境破坏的漫画
3、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得出: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环境问题 篇1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学生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觉悟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争当环保小卫士。2、教学重点:严重的环境问题3、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危害性4、教学用具:挂图5、教学方法:三动式二、教学设计 课前老师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引出课题,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出民主、开放、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课堂中朗读比赛,地球诊所的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课后行动的布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三、教学过程 [课前行动]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流行歌曲,是不是?(是!)今天我来给大家唱一段我国古老的流行歌曲,好不好?(好!)不过在唱歌前我想提个小小的要求:现在听歌星唱歌得掏钱买票,我不是歌星,当然不要大家买票,但是希望大家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我的提问,可不可以?(可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风光?(草原风光!) 长期生活在钢筋加水泥的城市中的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喜欢!)为什么?(因为这里的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总之,环境很美!)那么,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课本……(板书)[课堂互动]师:什么是环境?(板书)生:师: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构成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环境和环境要素?生: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同时又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18世纪中叶,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工业污染加重,森林面积锐减,臭氧层被破坏,能源近乎枯竭,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呢?(板书) 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谈谈我们课本上讲述了哪些环境问题?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生:师:这些环境问题概括起来表现在哪些方面?(板书)生:师:刚才同学们讲述的众多环境问题表明环境问题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朗读比赛,全班分为三个组,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注意朗读的语调和感情,请听课的老师做评委。(评比)从朗读中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地球在痛苦地呻吟,愤怒地呐喊?环境是世界的,无国界的,环境破坏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任何一个地球人都必须对世界环境问题承担责任,都应当关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出示材料)(伟大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板书)生:师: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真正幕后者是我们人类,我们不能不为之汗颜!瑞典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除核战争以外的最重大的问题。”那么,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出示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我们周围有类似的环境问题吗?(板书)生:师:环境问题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值得欣慰的是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采取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一个明证。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呢?生: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发展经济,为了眼前的利益,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使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这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的。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活动。首先请我班最具有表演天赋的同学上来根据我设置的情景进行一个表演。我们地球诊所来了一位病人,他将向各位医生讲述他的病情……(我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可是头发越来越稀少,嗓子也不好使,经常咳嗽发烧,有时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有时热得大汗淋漓,有时冻得手脚破裂,皮肤经常骚痒难忍,有时还长出青春豆。)下面请地球诊所的各位医生为病人找出病因并开出治病的良方。生:师:同学们都是良医,病因找得准,药方也开得很不错。从刚才这位同学的表演可以看出,我们的地球已病得不轻了,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能看着他坐以待毙吗?(不!)那么,我们将如何行动起来呢?生:师:相信在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的努力下,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健康,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美! [课后行动]最后,请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考察周边的环境状况,并给相关部门写一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议。四、板书设计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1、环境含义(略)2、环境问题(1)含义(略)(2)表现①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②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环境3、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4、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篇15
第一框题: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1、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
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f、“温室效应“明显;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环境问题 篇16
: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一框题: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 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 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1、 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 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
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