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选3篇)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选3篇)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篇1

  地理教学研究课教案

  人大附中  初一地理教师  赵咏春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xx年12月26日9:25-10:0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对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保护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通过对聚落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案例、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看到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呢?---城市和乡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第一部分:乡村与聚落

  环节一:1、根据一个城市聚落的实例,讨论聚落的含义

  2、讨论城市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

  3、讨论乡村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及乡村聚落的类型

  环节二: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讨论中国大城市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环节二: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阐述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3、看录象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下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附: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篇2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

  【学法引导】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分析.评价.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泉州景观图引入新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观赏

  利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从宏观上对城市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交谈铺垫。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差异

  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图 2、聚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与同学交谈

  或与老师交谈读图:比较不同地区乡村的景观

  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将相关知识用直线划出。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

  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问题: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   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32-33页   分析、讨论:三明聚落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运用已学的人口分布知识判断聚落的集中分布地

  思考、回答

  选择感兴趣的民居阅读、讨论:各地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学生共同选择几个代表性民居分析 

  利用旧知识做铺垫引出新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利用乡土地理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能力选择,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讲述聚落的发展组织学生对有关四合院的问题进行讨论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加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  了解聚落的发展学生活动:

  1、 讨论  

  2、 小记者采访 3、小记者小结  

  让学生知道事物在不断变化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查阅手头的资料。通过学生的讨论而形成的“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更强,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这一难点在讨论中攻破。由学生采访更有利于交流

  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总   结   教学反思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篇3

  地理教学研究课教案

  人大附中  初一地理教师  赵咏春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2003年12月26日9:25-10:05.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对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保护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通过对聚落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案例、谈话法。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大家看到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呢?---城市和乡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第一部分:乡村与聚落

  环节一:1、根据一个城市聚落的实例,讨论聚落的含义

  2、讨论城市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

  3、讨论乡村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及乡村聚落的类型

  环节二: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讨论中国大城市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环节二: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阐述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3、看录象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下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附: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