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湖泊》教学案例(精选2篇)
《河流和湖泊》教学案例 篇1
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二、案例分析
一、《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地图、喷鼻息和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
2、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教学难点:
1、黄河各段产生灾害的原因;长江各段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分层次提问学生。
1、内流河、外流河的特征是什么?
2、我国南北河流流量年变化呈现什么特点?
3、什么是河流汛期?研究河流汛期有什么意义?
二、预习:学生阅读“黄河的治理”。
1、任务1:黄河的忧患主要是什么?
2、任务2:如何治理黄河忧患?
三、研习:
1、指导学生读图2.32黄河流域水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曲
②、干流形态:“几”字形
③、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④、注入的海洋:渤海
⑤、上、中、下游各段:河口、孟津
2、指导学生读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产生泥沙最多?
中游。
②、黄河中游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泥沙?
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雨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造成水土流失
③、学生谈谈如何治理。
可以提示学生针对人为原因不回答。
3、指导学生读图2.34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掌握了什么内容。
①、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下游为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速减慢。
②、黄河下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形成的“地上河”。
③、黄河下游如何治理?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4、教师补充介绍上游治理情况:
上游因气候变暖、过度垦荒、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还有工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河流上游缺水、断流、污染等现象。
治理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合理布局工农业等。
5、结合“阅读材料”,教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总结本节课。
四、练习:
1、绘制黄河流域图;
2、完成课本中“活动”内容。
3、教师评价作业。
五、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作业。
第三课时(略)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复习-预习-研习-练习。
安排“复习”,是因为“温帮而知新”,特别是地理学科,每周只有两课时,往往让学生忽视它的存在,做好复习,不仅是提醒旧知,还能导入新知。安排“预习”,是因为现在地理还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家长不重视这一学科,课余要求学生预习,学生是不会预习的,为了提高实效性,在课堂上安排“预习”,非常必要。“研习”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教师进行纠正、拓展、引申。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在课堂上挤出时间“练习”,务求教学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是依照上述思路进行的。
从教学设计看,备课比较充分,注意安排好学生活动步骤、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从教学过程看,每一步骤,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处在引导地位;由中游教学作为起始,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好让学生把握“黄河的治理”这一主题;补充上游的治理的内容,安排在后,与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紧密结合,教学处理巧妙;抓住地图教学,突出学科特点。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完成“活动”内容较好,绘制“黄河流域水系”图基本符合要求(形态明晰、河口和孟津标注准确、各省级行政区位置基本正确)。从学情看,这个班级学生整体成绩要好一点,理解力强一点,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消耗的时间较少。
教法探讨基本符合学生实际和农村地理学科教学现状。
“复习-预习-研习-练习”这“四习”教法,是在地理学科教学现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教学实践的产物,特别是课内预习,有效地解决学生自主“研习”前提问题。
存在问题:有关黄河的视频没有,直观性未能充分挖掘;“四习”教法需要理论支持,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河流和湖泊》教学案例 篇2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危机,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河流、湖泊是人类重要的水源地。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丰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给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旅游之便利,又蕴藏着丰富的水产、水力资源,但是,在我国因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湖泊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情况,认识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对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实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众多的河流、湖泊、黄河和长江。从知识体系的设置来看,前两个知识点是从总体上研究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而黄河、长江是我国最重要,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条河流,教材也专门设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
在众多的河流中,教材从活动入手,借助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布图,让学生明确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认识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在读图过程中,认识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特点。教材把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内部差异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讲述,意在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为生产生活服务。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典型内流河――塔里木河的阅读材料,意在加深学生对内流河的认识,并了解在干旱地区如何协调水与人类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除了对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运河这样典型的人工河,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湖泊,教材没有浓墨重彩的介绍,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和补充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湖泊的分布情况,并探究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黄河、长江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环节的设置的影响,在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我觉得这个标准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况,辨析各自然要素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探究河流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我决定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确定下面这样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
2、在地图上能描述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位置、界线,并能阐述他们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掌握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并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
4、知道京杭运河时世界最长的运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运意义。
5、掌握我国主要湖泊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情况,了解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6、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湖泊空间分布的观念。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学生的讨论,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其它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中,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称、分布状况,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难点:辨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2)确定教学策略――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3)课时安排
因为教学过程需要连续性,同时在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板图板画等教学方法,所以我把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3个课时进行。众多的河流、湖泊作为一课时,长江、黄河各一课时。这样的安排既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同时又能实现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个例的研究,从而从横向和纵深两个维度认识我国的河流、湖泊,加深对中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流程
1、导言:
在导言中我由学生熟悉的家乡入手,设置了几个小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同时,在讨论中还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
2、新课讲授
一、众多的河流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在3.22图中找出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这几条河流,判断河流河水最终流向哪里,从而认识什么是外流河、内流河,进而掌握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同时,可以借助中国主要山脉、季风区非季风区示意图,掌握内流区外流区的界线。
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借助对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图的分析,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中国的一月气温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示意图,认识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和差异。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借助对内流河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的研究,认识内流河河水的来源,掌握内流河水文特征。同时又研究了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并通过对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阅读,了解河流在利用过程中,应该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京杭运河是通过教材上设置的两个问题和补充的学习材料,来了解京杭运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研究为主,认识我国外流湖、内流湖的分布,咸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几个重要湖泊的分布情况,并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巩固练习
把知识的检验,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掌握知识。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并为下一节讲授长江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