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
起止时间 | 公元前2070-1600年 | 公元前1600-1046年 | 公元前1046-771年 |
开国国王 | 禹 | 汤 | 武王 |
亡国国王 | 桀 | 纣 | 幽王 |
都城 | 阳城 | 殷 | 镐京 |
政治状况 | 出现奴隶制国家机器;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屡次迁都,中期盘庚迁殷;拥有一些属国 | 实行分封制 |
经济制度 | 实行井田制 |
教学建议
井田制
"井田制"一词是自战国以来,人们对西周时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称,历代各家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它的含义有二:一、"井"字像田地的形状。田地中有阡、陌、沟、渠,划分田地为若干方块,来源于夏商以前。二、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的基础,即土地所存权的分配,是天子有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庶人无土地权利,只有耕作和提供剥削的义务。具体剥削方式,是贵族们将田地分为两类,一类为贵族自留田,名"公田",由所属农奴们集体无偿代耕,就是劳役地租。另一类大致以百亩为单位分给农奴各家耕种,收获物归农奴所有。孟子对这一剥削形式设想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当然各贵族对公田、私田的划分或分布,因地因人而异,不一定绝对如此整齐划一,孟子也说"此其大略。"古人把这种劳动产品再分配的方式"雅化"为"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公即诸侯。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许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