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维新运动的兴起(通用8篇)

维新运动的兴起(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维新运动的兴起(通用8篇)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1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  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本课探究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位《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关心时事的仁人志士,请起草一份类似“公车上书”的“上书”,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要管措施是否得当,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起草后,可组织讨论活动,评选出优秀“上书”。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概述):

  一、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 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 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 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全国:《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2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  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本课探究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位《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关心时事的仁人志士,请起草一份类似“公车上书”的“上书”,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要管措施是否得当,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起草后,可组织讨论活动,评选出优秀“上书”。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概述):

  一、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 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 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 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全国:《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3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  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本课探究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位《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关心时事的仁人志士,请起草一份类似“公车上书”的“上书”,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要管措施是否得当,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起草后,可组织讨论活动,评选出优秀“上书”。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概述):

  一、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 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 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 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全国:《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4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  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本课探究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位《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关心时事的仁人志士,请起草一份类似“公车上书”的“上书”,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要管措施是否得当,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起草后,可组织讨论活动,评选出优秀“上书”。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概述):

  一、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 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 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 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全国:《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5

  姓名:          层次: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寄语:未来始于脚下,明天取决于今天。

  课标要求

  (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识目标

  (a)1、识记 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及历史影响。

  (b)2、理解 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c)3、分析维新思想的形成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比较各思想家的思想特点,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重点 康有为变法思想;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课前思考  维新变法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 早期改良思潮(a)

  时间                 

  出现原因1、                                

  2、                                   

  3、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代表人物                                         

  主张1、                                

  反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认为只有仿效西方,实行变法,才是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惟一出路。

  2、                                    

  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3、                                    

  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作用                                                                 

  (b)局限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主要思想

  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认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思想结合,推演为“        ”、“           ”(小康)、“         ”(大同)的理论,并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进步作用,但其 “变”, 只是 “渐进”, 而不是 “骤变”, 这是他后来思想蜕变的根源。

  著作                                                       

  《新学伪经考》于1891年刊行,康有为怀着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强烈不满,详细论证了古文经《左氏春秋》、《周礼》等书都是“伪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尽管康有为的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却引起人们的思考:既然传统的经典是假的,那么从中引出的信条就不足为训了。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路。

  《孔子改制考》于1898年刊行,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一位社会改革家,同时推孔子为“万世教主”。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

  (b)特点                                                结合129页的历史纵横回答

  实践                                                                       

  (c)学思之窗 想一想  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三、维新派其他主要代表(b)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一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二  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材料三  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

  代表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著述 刊物 主要思想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

  课堂练习

  一.基础链接(a)

  1.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不包括

  a.王韬  b.薛福成  c.郑观应  d.谭嗣同

  2. 康有为系统阐发变法理论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b《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六书》

  d《变法通议》和《仁学》

  3. 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活动的标志是

  a. 《新学伪经考》的发表      b.“公车上书”

  c. 《定国是诏》的颁布        d.强学会成立

  4. 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是

  a.把变法自强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b.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

  c.主张人类社会的进化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

  d.借助达尔文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5. 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①兴办学堂 ②成立学会③办报纸 ④著书立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尝试运用(b)

  6. 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

  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7. 东南地区维新运动迅速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a. “公车上书”              b. 《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

  c.上海强学会成立             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8.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公车上书”中提出的主张不包括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政变

  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同措施有①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 ②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③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④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10.晚清有御史上奏折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11.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三、自主拓展(c)

  12. 材料一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

  百般恫喝,以致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二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商务一》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关税“洋人仅完厘半”的状况?

  2.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3.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

  一 1.a  2.d  3.d  4.b  5.d  6.a  7.a

  二 acdac d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2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

  3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

  实践活动 创办学堂,报纸中外纪闻  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强学会

  利: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改革阻力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影响1、启发明智

  2、组织力量

  3、制造舆论

  4、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答:(1)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在华获取关税特权。

  (2)在内贸和外贸中,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3)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双重冲击,在夹缝中求生,难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6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  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本课探究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位《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关心时事的仁人志士,请起草一份类似“公车上书”的“上书”,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要管措施是否得当,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起草后,可组织讨论活动,评选出优秀“上书”。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概述):

  一、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 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 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 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全国:《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7

  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分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教法建议

  1.导入  新课:教师可以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应使学生认识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洋务运动的关系。还要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同的。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讲清三点:①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②发展概况:结合书中材料讲明即可。③影响:可采取提问或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力量。

  3.公车上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从介绍康有为入手,然后复习《马关条约》,引出公车上书。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和影响,特别要指出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加深学生的认识。

  4.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按照教材内容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强学会、《时务报》、《国闻报》和时务学堂。最后指出维新派人士奔走呼号,积极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初中学生不易理解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对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运动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有困难。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酝酿已久的维新变法运动有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之后,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不断高涨,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本课探究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位《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关心时事的仁人志士,请起草一份类似“公车上书”的“上书”,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要管措施是否得当,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起草后,可组织讨论活动,评选出优秀“上书”。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概述):

  一、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 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 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 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全国:《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津 严 复

  时务学堂 长沙 谭嗣同

维新运动的兴起 篇8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早期改良思潮形成的条件是

  ①民族危机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③西学的传播    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

  ①公车上书

  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

  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

  4.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a.《时务报》上    b.《中外纪闻》上

  c.《国闻报》上    d.《循环日报》上

  5.下列人物在促进湖南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的是

  6.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强化提高

  7.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

  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

  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

  8.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9.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1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梁启超阐述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孔子改制考》       图二 北京强学会旧址           图三《时务报》

  请回答:   

  (1)图一是       的代表作;图二是维新派于      年在       成立的政治团体;梁启超担任图三所示《时务报》主笔期间曾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制度和         制度。

  (2)结合三幅图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3)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有何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即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高考演练

  13.(xx年•宁夏文科综合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14.(xx年上海)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

  回答问题: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早期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难形势下,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弊端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

  2.d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表现为政治运动、政治团体建立、领袖人物、组织宣传等多个方面。

  3.c  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由于受时代、阶级的局限而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如《新学伪经考》《孔予改制考》等。而魏源、曾国藩、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不可能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4.a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发表在《时务报》上。

  5.d谭嗣同是湖南人,教材中虽然在第4课才出现谭嗣同的图像,但只要判断出a项是康有为,b项是梁启超,c项是严复,通过排除,选出d项是谭嗣同。

  6.d  ①②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条件,③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选d项。

  强化提高

  7.c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康梁维新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明显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在它指导下的戊戌变法运动不可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

  8.c  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面指的是洋务运动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面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较早提出该理论的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9.d  a、b、c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的特点;康、梁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具有不同的特点是d项“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10.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和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或各历史阶段)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能力。维新思想的核心甘情愿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共和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而人文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影响不大,因此选择c项。

  课外延伸

  11.【解析】  回答第(2)问时注意三幅图就是三种宣传方式,无须举例,其他方式注意归纳课本。第(3)问注意概括,点到为止。

  答案:

  (1)康有为1895北京政治文化教育  

  (2)有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组织学会,如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创办报刊,如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上书,如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建立学堂,如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

  (3)其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12.【解析】 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在维新思想宣传中,都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变法维新,但在政治主张上各有侧重,宣传方式有所不同。

  答案: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2)相同点: 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高考演练

  13.【解析】本题一是考查考生阅读历史史料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就要求考生在读懂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观点。解答第二问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处进行比较。

  答案:

  (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14.【解析】  本题引用英文史料让考生加以判断,这在高考中尚属首次,它一方面体现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使本题立意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题虽然形式灵活,但仍然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并运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只要能够准确辨别材料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从材料中可知“cheng guang ying”没有翻译错,一定是指郑观应,而他是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的我国一位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kuang hsu”能够阅读郑观应的著作,应说明他喜欢维新,而且生活在郑观应的同时代或以后,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知这位皇帝一定是光绪帝。第(2)问则应根据所学知识从郑观应著作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来概括。

  答案:

  (1)“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

  (2)郑观应是(甲午中日战争前)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兴西学),是早期资本家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维新运动的兴起(通用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