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形成》教学设计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3.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理由:氏族社会的特点。与原始群,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即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血缘是制约人类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第四,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氏族社会的作用。由猿到人的转变,不仅伴随着文化和艺术的产生,而且导致了氏族社会的形成。氏族社会作为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作用:第一,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这就比血族群婚前进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紧密和持久的结合,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人类之间的凝聚力的加强,推动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理由: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直立行走,双手解放,学习使用和制造工具,促进大脑的发育,而集体劳动实践,最终由古猿转化成人。

三、教学策略

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直观性。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课本出发,以现有知识为依托,培养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创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提问: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

学生:听故事,讨论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探究式的课堂气氛。

(一)人类的出现

教师:三个基本阶段,学生讨论中,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谈:人类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中的人”三个概念。(1)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2)“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3)“完全形成中的人”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解脱出来。

 学生:看图片,讨论探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1)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2)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3页,当前第112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形成》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