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通用2篇)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通用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通用2篇)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篇1

  岳麓版高中历史学科高一年上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导言分析】  

  一、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必修一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与古希腊海洋文明不同的是,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本单元我们将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二、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三、评价:  

  (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奠定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包括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  

  (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兴起,而中国在明清以后,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因封建制度的保守与封闭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造成中国经济迟滞,中国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世界发展潮流。到近代中国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造成了落后挨打局面。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点解析】  

  一、古今中外农业发展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央集权的保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典型例题】(xx年天津)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设问: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答案: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二、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第1课)  

  1.从劳动对象上: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起源:种植经济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农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域差别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a.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自然,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b. 常识:六畜(猪、牛、马、羊、鸡、狗)  

  【典型例题】:(08潍坊模拟)“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xx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 “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于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上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⑴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学生归纳】“解析与探究”:中国古代生产工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a.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青铜(商周)――铁(春秋战国)  

  b.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自然力(唐朝筒车的发明)  

  c.耕作工具的进步   耒耜(原始)―― 战国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唐朝曲辕犁  

  d.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筒车。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注意识记各时期主要生产工具的进步;注意观察插图,并结合小字部分了解曲辕犁.要注意对比教材中“汉代耕作画像石”和“曲辕犁”两幅插图,注意教材小字部分关于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的三个优点  

  (2)生产技术的进步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3)完善水利设施  

  【学生归纳】中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水利工程?  

  a.灌溉工程:春秋芍陂――治理淮水  

  战国都江堰――治理岷江;郑国渠――引泾入洛  

  西汉漕渠、白渠。  

  b.泄洪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东汉王景治河。  

  c.地方特色工程:西域坎尔井  

  【热点链接】:都江堰今天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建筑物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包括二王庙等景点,然而已有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较轻  

  设问:都江堰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二王庙是纪念谁而建的?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历经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经受住8级地震后仍运转正常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战国;李冰父子;科学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典型例题】(北京) 中华民族有着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传统。回答14、15题。  

  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思维拓展】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兴修水利?  

  从地理上看,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易形成旱涝灾害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以农立国”。   

  当前,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4)生产经验积累: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  

  3.从劳动者方面看:“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剑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学生探究】: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所知识说明其产生原因和评价。  

  (1)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原因:春秋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普及,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井田制开始瓦解。  

  (3)评价:  

  积极: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国家政权。  

  消极:落后性:小农经济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了生产发展的因素。  

  脆弱性: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不稳定,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苛政会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模块链接】必修i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思考1: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与古代政治制度之间有何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发展就是奠定在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发展基础上。(一是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二是小农经济把农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思考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xx年山东)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  

  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以史为鉴】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1.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3.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4. 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5、政府应减灾减负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篇2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课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                                                  2.地域差别: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3.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①五谷:                                           ②六畜: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方面)――从耒耜到曲辕犁(一)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                                        2.商周:                                            3.春秋战国:                                                                                             4.西汉中期:                                                                                                   5.唐代: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                                                                            (二)灌溉工具: 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                                            2.春秋战国:                                        3.西汉:                                            4.东汉:                                            5.西域:                                            (四)农学理论的产生:                                      三.农业的发展(生产关系进步)――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①产生原因:                                                    

  ②特点:                                                                                                                                             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三:                                                                                  ④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1. 我国“南稻北粟”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从集体农耕到个体农耕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重难点解析】1. “精耕细作”的概念: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4)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     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 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     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 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 a.犁壁的安装             b.铁犁铧的发明 c.牛鼻环的使用           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wrapcoords="-138 0 -138 21375 21600 21375 21600 0 -138 0">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wrapcoords="-150 0 -150 21349 21600 21349 21600 0 -150 0">3.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 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   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   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4.(xx年山东)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xx年广东)“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地位的提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6.(xx年上海)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了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与南方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7.(xx年江苏)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8.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9.(xx年广州)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10.(xx年汕头)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二.非选择题11.(xx年汕头二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b

  a

  b

  c

  b

  c

  c11.(1)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①自给自足。②以家庭为单位。③封闭性。④分散性。(2)材料二。主要观点:①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②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概括出三点即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通用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