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抗日战争》教案(精选5篇)

《抗日战争》教案(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抗日战争》教案(精选5篇)

《抗日战争》教案 篇1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并在抗战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成为民族抗战的脊梁,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的抗战走的是一条民族之路世界之路,这也符合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立足本民族放眼全世界。学习本课还要深刻对历史进行反思,近代中国为何从泱泱大国最后沦落为被人任意欺凌的局面?日本军国主义为何一步步走上一条与世界人民为敌的不归路?学习本课时要中国抗战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去认识,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世界反法西斯活动的进程。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师)在学习今天的内容前,我们先通过3幅历史图片复习一下上节的内容。

  图片1: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图片2: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图片3:《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这3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生)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次战争都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中国近代史是屡遭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抗争的历史。然而,由于清王朝的腐朽、中国的落后,以及种种内外因素,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战争都没能取得胜利。以上3幅历史图片正是这段屈辱史的历史见证。然而,在强敌面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顽强抗争。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终于,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师)播放纪录片片段:日本无条件投降(盟军受降仪式、南京政府受降仪式)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中华民族是这样战胜敌人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怎样的历史地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节内容: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大举侵华(抗战前期):

  (1)1931年9月,制造“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

  (2)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

  (3)1932年3月,扶植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4)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5)1937年7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7)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此要矛盾,促使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的长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合作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提示:①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经过国共两党谈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两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二合作。

  3、两个战场的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军,不发动人民群众的抗战路线;

  ②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之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备课资料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1937年7月7日夜间,驻北平丰台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时,藉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驻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日军就将宛平县城包围,多次开枪向宛平城内射击,并以迫击炮攻城。当日军进行军事演习挑起事端之时,当地驻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111旅旅长何其沣,一面向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报告,一方面指挥城内守军第

  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部还击。第29军司令部发出命令:“命令全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中国军队抗日的枪声在卢沟桥打响了,这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一篇关于准备抗战的谈话。他表示:“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同时又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8月13日上午9时15分起,日海军陆战队在铁甲车的掩护下,由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旧厂址出发,于横浜桥过淞沪铁路,向宝山路我军阵地进发,并开枪射击。我方保安队为自卫起见,用机枪扫射,打退了敌军,日方士兵死5人,伤10余人。下午3时50分,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以大炮轰击,我军奋勇抵抗,这就是“八一三”事变。

  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兵上海,成立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陈诚任前敌总指挥。9月,蒋介石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大规模的“淞沪会战”。

  淞沪抗战历时3个多月,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共投入12个师团及侮空军、特种兵部队30余万人的兵力。中国军队先以冯玉祥为总司令,后由蒋介石兼任,共投入70余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伤亡高达25万人,日军在此役中共伤亡40672人。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备课资料2】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1937年9月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八路军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

  此战,取得重大战果。八路军115师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一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有力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备课资料3】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

  台儿庄是山东省峰县的一个小镇(今属枣庄市),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夺取徐州,占领我国抗战的中心城市――武汉的战略目标,调集所谓“铁军”的矶谷、坂垣师团,分别由津浦线南段、北段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3月22日,为保卫徐州,李宗仁命令孙连仲部进驻台儿庄与日军决战。随着形势的发展,台儿庄之战愈演愈烈。4月3日,国民党军队第5战区指挥汤恩伯的第20集团军由东向西、第2集团军、孙桐萱第3集团军由北向南,大举反攻。至6日,汤军与孙集团军会师,形成对台儿庄内外夹攻之势,并发起全线进攻。1938年4月7日,台儿庄守军从庄内杀出,与外围部队齐头并进,向北追击,一路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日军先后投入第10、第5师团的大部分兵力,共3万余人。中国军队直接投入这一地区的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第20军团支部队近10个师,约10万人。此役,历经月余,我军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胜利。

  【备课资料4】抗战中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该地实际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第9战区。同时决定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47个军,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00万人。

  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在华中地区集中14个师的兵力。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第2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共9个师的兵力,约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有各型舰艇约120艘,各型飞机约300架。

  武汉保卫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人(日军承认伤亡共3万余人,中国方面宣称日军伤亡在20万人以上,双方都有夸大之处,实际日军伤亡当不少于10万)。此战意义重大。它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③结果: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

  (2)共产党:敌后战场

  ①路线:1937年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或全面抗战路线)。

  ②活动:a.开展游击战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

  b.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

  【备课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开辟的主要敌后抗日根据地

  名称

  所部

  领导人

  备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5师

  聂荣臻

  中共创立的第一抗日根据地

  晋绥抗日根据地

  120师

  贺龙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19师

  刘伯承

  c.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合作探究】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⑴联系:在抗战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还是保持着互为需要的战略配合关系。从1944 年 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在战略上的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⑵区别:①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②抗战的坚决态度不同。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现象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③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同时依赖美英援助;后者是中共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经济上主要是自力更生。④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战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⑤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得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条件下的运动战。⑥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主战场。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

  【备课资料】南京大屠杀及日本政府对此的态度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xx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q###j、l###j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q###j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q###j、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1981年以来,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声中,日本文部省猖獗地窜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华侵略和“南京大屠杀”。南京各文化学术团体,尤其是南京大学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组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编辑委员会”,重新调查研究并编写“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与著述。据1984年的调查,南京全市尚有仍健在的受害者、目睹者1700余人,他们接受采访的证言都收藏在1985年建立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侵华日军最高统帅松井石根大将,于战后经东京审判以“南京大屠杀”罪行责任,与东条英机等七人被处绞刑。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否认。但是,当今一些日本政要极力否认这段历史。xx年,日本自民党一个保守派国会议员联盟发表一份所谓“调查报告”,竟然声称“无法确认”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并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中国死难者人数只有“2万人”。xx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日本8家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公民等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严重歪曲历史的历史教科书竟然被文部科学省认定合格。该教科书将日本有预谋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等歪曲为由中国方面引起,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提出挑战,极力否认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大屠杀罪行,甚至鼓吹“东京审判”合法性待定论。前日本首相小泉多次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参拜供奉有特级战犯如松井石根、东条英机等牌位的靖国神社。

  2、潘家峪惨案(1941年1月):杀害村民1200多人。

  【备课资料】潘家峪惨案

  潘家峪,坐落在燕山山脉腰带山东麓,在丰润县城东北30千米处。该村始建于永乐二年。潘家大院惨案遗址,位于该村中部,这个大院原是地主潘惠林的宅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3米多高的院墙。它是当年日寇残杀潘家峪村1230名无辜群众的主现场。惨案发生后,该院除东院粮仓外,其余房屋全部被大火烧落了架,到处断壁残垣。它是日本侵略军野蛮行径的铁证。

  1941年1月,日本驻唐山部队指挥官召集丰润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以及遵化、玉田、滦县、迁安、卢龙、抚宁等县日本军官和伪丰润县公署、警备大队、警察所等日伪人员,勾结地方反动地主,策划了血洗潘家峪的阴谋。屠杀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日本侵略者走了,留下了一片焦土的潘家峪,全村1700口人被杀掉1230人,23户被杀绝,96人受伤,全部财物被抢劫一空,1235间房屋全被烧毁。大院里面,穿堂跨院,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有许多亲人立着卧着被烧死。许多亲人被烧成骨灰,有的被烧成一堆焦炭。在安葬亲人时,就有800多人烧得无法辨认。

  3、“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研究,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3000人以上。

  【备课资料】黑色七三一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他们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同样骇人听闻。

  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在细菌战犯石井四郎主持下,七三一部队网罗日本国内上千名医学、细菌学专家,盘踞中国东北十二年。

  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经研究证实,这个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万人死伤。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为了销毁罪证,在败退时炸毁了这里的主要实验设施。

  据原“七三一”部队的一些队员交待和国际专门调查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陆军关东军细菌部第七三一部队,从创建到解散的十几年间,至少试验了8种类型的特种细菌炸弹。有至少3000人在这些实验中丧生。

  xx年,有关专家在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发现并公布了731部队用活人作细菌实验的原始文字材料――“特别输送档案”,是该部队败退时来不及销毁而意外留下的,是侵华日军进行人体实验的直接罪证。

  二战结束前,日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七三一细菌战实验基地的大部分设施,并将实验资料移交美军,后被用于朝鲜和越南战场,对战后西方细菌战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七三一部队的大部分战犯至今未能受到应有的审判。

  为永久保存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这个二战中极为特殊的标志性遗址,从xx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有关部门耗资近亿元对七三一部队遗址进行了首次全面清理,发现了300多件人体解剖用具。同时,采取措施对这个遗址进行保护,决定将其建成一座呼唤人类和平的遗址公园,并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合作探究】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如今一提起中日关系,很多人都感到挠头。的确,近年来的中日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一边是红红火火的经贸合作,一边却是政府首脑互不往来的似乎冷却到冰点的政治僵局;一边是每年多达几百万人次的来往,一边却是民意调查中双方互不抱好感人所占比例的飚升。

  1972年,中日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种大手笔的外交动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都得到了日本的支持。日本向我提供的大量低息贷款和援助,对于我启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日本不仅是西方国家中向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最多的国家,也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向中国投资的国家,它在中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3万家,并向技术、资金集约化方向发展。日本多年来一直是我最大贸易伙伴,去年贸易额达到将近1700亿美元。xx年,中日之间的人员交流量达到了400多万。各种级别的友好城镇达226对。

  中日两国关系的症结在于对待历史问题和中国台湾问题。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颇为盛行,就是中国在历史等问题上对日本指责过多,使得日本人产生了反感。而事实上,中方“指责”日方的都是一些什么事情:日本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来美化侵略战争历史,中方“指责”;日本领导人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指责”;日本政府大臣公开否认二战中日本的侵略罪行,中方“指责”;日本政府或执政党邀请分子访日,中方“指责”;日本同美国加强军事同盟关系,搞“周边事态法”,中方“指责”;日本走军事大国道路,并向海外派兵,中方“指责”……

  中方能对上述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保持缄口不言吗?显然不能,其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问题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阻碍了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涉及了甚至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地理上来讲,没有选择和改变的余地。既然如此,两国理应从战略高度出发、以长远的眼光来把握中日关系的方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两国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加强和深化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并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抗日战争》教案 篇2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下半年

  (2)领导人:彭德怀

  (3)影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日斗志,使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备课资料】百团大战

  八路军从8月20日起,在华北敌后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25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的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

  八路军提出“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的口号,“让敌人用脚同我们赛跑”,“让敌人用牛驴搬炮弹、飞机大炮”。八路军展开攻坚战,端掉敌一系列据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8月20日到12月5日,在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四大战”中,我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俘日伪军186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食品等;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车站、隧道等260余处,使正太铁路停运月余;攻克日伪据点2993个,巩固和扩大了抗日军民占领区。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拖住了敌军进攻西北、西南的后腿,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遏止了投降妥协的逆流,挽救了时局危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我国抗战史中最光辉的篇章。

  2、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目的: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2)时间:1942年初到1945年初

  【备课资料】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当时为英国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两国于1941年12月23日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遂告成立。

  中英双方在防卫缅甸问题上原则一致,但英方出于利己主义考虑,起初对中国派远征军入缅作战并不积极。1942年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缅甸,英缅军节节败退,日军迅速进逼仰光。这时,英方才吁请中国军队入缅援救。2月16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滞留于滇缅边境待命的第5、第6军依次入缅,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开进,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

  中国远征军虽经苦战而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他们入缅抗击日军,使得驻缅英军免除了危机,平安撤往印度,并为尔后组织印度防务赢得宝贵时间。

  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历时17个月,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俘获日军647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3、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备课资料】日本投降全记录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8月6日上午,“伊诺拉・盖伊”号美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颗名为“小男孩”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子弹。

  8月9日凌晨,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歼灭性打击。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8月10日凌晨,44岁裕仁天皇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正午,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6日,日本关东军宣布向苏军投降。

  8月21日,芷江受降。日本代表、驻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前来同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美军有关人员举行洽降会谈。

  9月2日上午,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包括中国的徐永昌将军,依次签字。

  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三天,并从次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新中国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每年的9月3日。后来,这个日子被全世界工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问题探究】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

  提示:

  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从中国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华侨的支持等)。

  从国际角度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如白求恩、科棣华等)。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想一想,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使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共两党开始寻求调整两党关系的途径,以利于合作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拉开了序幕。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成为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在客观上促成了国共合作,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步伐。

  2.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案提示: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3.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灭绝人性的野兽?

  答案提示: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这种民族特征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遇到困境时,国内为摆脱困境,形成了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当日本民族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加剧了其侵略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使这种野心得以实现。

  ⊙本课测评

  1.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提示: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发生转变分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作战,最终使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2.通过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的史实,叙述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

  答案提示: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达三十多万。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实验,因受实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日本遗弃在中国的生化武器仍然威胁着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查阅有关资料,列举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时间、规模和结果,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840~1842年 英国发动侵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94~1895年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0~19xx年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1937~1945年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胜。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阅读与思考:(略)

《抗日战争》教案 篇3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xx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三节 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和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的人文意识。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

  教学建议

  (1)、导入:图片或视频导入,选取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或复习导入,提问上节问题,导入新课;或讨论导入,讨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导入新课;或联系实际导入,摘取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待战争问题所持态度的材料,导入新课。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对于这一段历史,高一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重在分析探讨全民族团结抗争的重要性以及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第一目“侵华日军的罪行”,主要讲述日本侵华的原因、过程、暴行以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日本侵华的原因可从日本、中国两方面来分析,揭示其主要原因。侵华过程以七七事变为界,分为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两大阶段,具体过程可让学生阅读。日军的暴行可通过视频播放南京大屠杀来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残暴行径的痛恨。本目讲完可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思考”来归纳日军在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

  (4)、第二目“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第一阶段的内容。可先向学生简单交待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理解它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各界为维护国家主权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包括武装抵抗、经济抵制、学生运动等。

  (5)、第三目“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情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应肯定其应有的地位,也应给学生指出其不足之处。中共的敌后战场坚持全面抗战,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民族抗战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

  (6)、第四目“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主要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过程及意义,教学中重点应放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的分析上。可通过课本“知识链接”、“知料卡片”以及“史学争鸣”的阅读,引导学生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对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可从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重大贡献两大方面来分析。

《抗日战争》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 “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渲染] 课件制作播放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和《国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创设历史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习兴趣,烘托渲染气氛。

  [导入播放] 课前渲染,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和《国歌》,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导致的?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野蛮侵华

  (一) 日本三四十年代的侵华

  问题1:日本一系列侵华战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思之窗”,老师简单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通过提供的材料,分别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调动学生思维,同时ppt放动画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日本侵华。

  问题2:日军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多媒体课件播放“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南京大屠杀图片,让学生

  直观地感受历史。朗读诗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模拟历史法庭,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主题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日

  (二)、全民族的抗战

  (播放剪切声音《保卫黄河》歌曲。让学生点燃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抗日战争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扬靖宇、张自忠、李宗仁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

  问题3:(探究)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老师讲解化难为易,先进行思路点拨,告诉学生做题的方法)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 理解从原因和过程作答。统一战线能否建立关键取决于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否团结起来,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否团结取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还要明确哪一政党对两党的合作起了主导作用。老师拟了提纲学生作答。

  问题4: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与以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在战争中的情况怎样?   初中已学,老师拟了提纲,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自主构建知识。

  主题三:凯歌奏响  抗日胜利

  (三)、抗战的胜利

  问题5:(探究)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调动兴趣,引发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问题6:(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教师进行思路点拨,提供图片和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主题四: 鉴史知今  历史的反思

  问题7:抗日战争胜利留下的精神财富?   ( 朗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反思: (声音录制) 升华教材。

  [课后探究]

  【教学设计说明】从教学角度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摆脱教材的束缚,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构建崭新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历史学习"经世致用"的价值;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钻研历史的积极性;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抗日战争》教案 篇5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教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板书)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教师: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板书)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教师: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板书)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齐齐哈尔市毒气事件)

  教师: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直到今天,日军侵华的危害仍遗毒无穷。请同学们举例证明。

  学生:(举例证明略)

  教师:那么,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和欠下的累累血债?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对,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和维护和平!日军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有学生鼓掌)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请大家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引导分析略)

  教师: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多媒体展示资料: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法案)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一般战斗行为。大家怎样看待这些事件和做法?

  幻灯显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并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招魂,这表明( )

  a、日本企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活动猖獗

  c、日本力图重温政治大国美梦 d、日本重视对下一代的历史教育

  学生通过对各选项中信息的比较,很快得出答案是b。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右翼势力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从而端正学生盲目的民族仇视情结。

  (板书)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教师:抗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抗日低潮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动摇了:我们能打赢日军吗?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党中央决定在华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教师: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

  (板书)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教师: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天,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各地到处张灯结彩。

  (幻灯)猜谜语: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猜三个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字。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这三个人分别是屈原(屈服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苏武(苏联出兵山东,威胁日军)、共工(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奋力抗战的功劳)

  (幻灯)

  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际社会的援助

  b、敌小我大,我强敌弱

  c、国民党正面战场消灭日军的主要兵力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答案d)

  教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全民英勇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板书)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作分析。

  学生:(分析、议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略)

  (三)布置探究学习内容

  查阅有关资料:1、列举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历次侵华的时间、规模和结果;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学生唱国歌这一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爱国情绪。后来学生们反映,他们已经四年没唱过国歌了。

  由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各种媒体宣传铺天盖地,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的认识。针对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哈日”一族现象,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强调日本侵华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影片、历史照片中了解历史的真相,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xx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同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猜谜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游戏中学到知识,加强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日战争》教案(精选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