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精选7篇)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篇1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造的一百零八将形象,对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恶,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颂扬。
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以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着意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无所畏惧的叛逆形象孙悟空,并赋予他巨大的神威。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烂、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趋势。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篇2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明清时期文学和艺术的突出成就,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难点是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多,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名著,有关书画的图片,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新课教学: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阅读127-128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
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
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4、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
5、学生完成130页“练一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过渡讲解:这时的艺术大师还有戏剧界的汤显祖,书画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二)戏剧的繁荣
学生阅读129页本目课文,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牡丹亭》)
2、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时的基础是什么?(徽剧,汉调)
(三)书画的成就
学生阅读129―130页本目课文及其插图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兼有“颜骨赵姿”的明朝书法家是谁?(董其昌)学生临摹,实物投影。
2、用“泼墨”技法作《墨葡萄图》的明朝画家是谁?(徐渭)
3、“扬州八怪”中,作《兰竹图》的是谁?(郑板桥)学生可以仿画,实物投影。
三、巩固小结
学生来谈学习这课以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故事擂台赛
请每位同学从明清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来讲一讲,看谁讲得好。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篇3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教材简析:
本课集中叙述了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及其时代特点,时代特点寓于成就之中,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然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涌现出著名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考回答:1、列举表格,老师推荐表格,填表。2、根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讨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5、根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 2、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造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6.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设计一张从无锡到北京累计100分的“长跑竞赛”表,对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参与,挖掘其优点给以加分(如上述),看谁先“到达”北京,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法学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学习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教学资源
1.音像资料:
a.《中华文明之光》
(其中的长城)
b.《中国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宫博物院》
e.《明清时期的文化》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课前准备
1.将音像资料进行删选。
2.将《秦长城》《明长城》用扫描仪输入电脑(或从csc备课系统中获取)。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时把握好难度。
5.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鼓励学生上网搜查有关信息。看课后自由阅读卡。
7.请学生在平时的读报活动中关注收集历史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历史素养。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上课前出示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资料。
生答: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
①造型雄伟。
②布局严整。
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⑤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课前读语文课《故宫博物院》,通过看故宫的影视资料,增加了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
由于预先给同学阅读《故宫博物院》与资料,一般能答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可以各抒己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或启发或补充或小结)。
老师要明确故宫(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以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
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
所以长城被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纪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将近2xx年的时间,陆续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请学生从明清几个时代特点如君主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学生看教师出示的秦、明长城。回答:
①秦、明两朝长城地理位置不同。
②明长城更长一些。
生:看音像资料。讨论回答。
①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修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
④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族的进袭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术,也许效果更好。
生:让到过长城的学生来介绍。
学生讨论回答:
反映明闭关自守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秦、明长城制作在一张图上,学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长城更长一些等不同点。
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从长城的气势、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讨论如何看长城,目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老师要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视角。
从老师给出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回答中可能会有错,老师要鼓励他,说出道理,切勿简单地说他错,打击积极性。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一措施?
师: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
(作者)
(著作)
(朝代)
(评价)
注:( )中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三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
①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上第115页的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这里老师可适当作些补充),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第一次。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学生自己设计表中各项内容。
②学生自学。
③同学上黑板,填表上内容。
④三位同学上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三部著作(略)
⑤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生:充分讨论这一问题。(如天工开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同学注意:
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生: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①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②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生: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却出现了总结性的三部巨著?从网上他们会了解当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西欧相比,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天工开物》等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明朝的考试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是开放性的。
(1)老师先设计一张空白表和同学一起商量:我们往往把一些相关知识用列表方式来归类,那么,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
(2)表格设计好后,再看书,使学生明白看书的重点(有目的地学习)。
(3)请一同学上墨板填表,避免会说不会写。
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学生讨论。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扬,以鼓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赞同与否,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渊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问,而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要确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其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上他能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接受”到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这是他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挖掘的也许不止这些,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
课堂总结
师:请同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师:布置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生: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完成课内作业。
生:谈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师生平等、相互探讨。
给学生们自由拓展的空间。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要作适当辅导:
①帮助学生根据住址分若干小组,调查最近的古建筑。
②调查内容、方法介绍。
③提醒学生重视口述史,采访知情老人,也可请你们的亲友帮忙。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知识与能力
1.以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
2.能列举明清时代书法、绘画成就(董其昌的书法、徐渭泼墨画、“扬州八怪”等)。
3.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归类的方法。
4.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5.从对明清书法、绘画的介绍、分析,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从对明清小说、戏剧的学习,提高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6.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过程与方法
1.推荐中学生阅读丛书:《如何鉴赏书法》《如何鉴赏绘画》《如何鉴赏戏剧》等,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艺术精粹的方法,领略艺术的意境。
2.由于明清小说初中学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让学生自己介绍(可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着重介绍一部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3.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4.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唱京剧、访问身边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5.小说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导学生学习“自由阅读卡”,了解名、字、号的区别,丰富知识。
6.给每个同学做一个“成长记录袋”(包括学生的作业成绩、课堂各项加分记录,把教学中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为重点加分内容,自己收集的信息、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等等),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放入袋中,尊重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每节课给自己评分(只要有理由可给自己加分)也放入袋中。注意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和标准的多元化,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难点:
a.明清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b.《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c.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3.师生一起搜寻邮票、报刊上的有关资料或历史信息,并相互交流、介绍。
教学资源
1.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京剧片断的录像资料。
3.校图书室中学生阅读丛书(《如何鉴赏书法、绘画、戏剧》等)。
4.多媒体教学设备。
5.纪94邮票(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a.精选音像资料片断。
b.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借阅老师推荐书目。
3.师生学唱一段京剧。
4.师生搜寻有关的邮票、明信片、报刊等资料。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领略了明朝建筑、科技成就,我请同学介绍一下。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师:我先放几段录像片段,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部小说中的片断?同时你能否介绍一下这里面塑造的人物?你最喜欢里面哪一部?为什么?
师:我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四部小说的内容呢?(给学生的提示:这部小说是谁在何时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可请学生举几个熟悉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桃园三结义、逼上梁山等)。
生:积极思考,回答明朝在建筑、科技上的成就(略)。
生:看录像,把看到的人物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然后介绍给同学,各抒己见。
介绍人物时,了解“自由阅读卡”小常识:名、字、号、三者的区别。
生:可结合课文的介绍来概述。可由四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介绍略)。
复习上一课内容,导入新课,使同学能对明清文化总体认识。
由于以上这几部小说为题材的影视剧很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他们会被电视剧中生动的场景、人物感染,兴趣大增。
从同学喜欢的画面入手,到让他们自己介绍喜欢的人物角色,再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提要,再提示小说的思想性,欣赏它的文学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发挥。
师:在学生讲到《三国演义》时,请同学看书上“动脑筋”──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师:所以,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或重新虚构而成的小说,我们不能误认为是历史,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可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师:请同学继续介绍《水浒传》主要写的什么?
师:导言框中有一则《水浒传》的故事,看谁能把这个故事给讲一讲。
师:《西游记》大概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了,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你最喜欢里面哪个角色?为什么?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学生可以相互商量,得出结论:①历史小说可以虚构,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 某一人物或某一故事可以艺术加工,而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真实的故事。②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来创作的。
生:《水浒传》主要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生:看导言框:李逵遇上假李逵的故事。推荐同学上讲台来讲。
生:①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②学一个孙悟空的动作。③学生将自己阅读小说过程中的问题向老师提出,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思考时,老师可以《三国演义》为例,对学生进行一些提示。
对敢于上讲台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
喜欢孙悟空的同学可能会最多。要求同学讲出喜欢的道理,提示孙悟空嫉恶如仇、智勇双全、机智顽强、乐于助人,对唐僧忠心耿耿的人物性格。
师:再看课本上第117页,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这部古典小说的地位、影响,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学生看书回答:
《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对于书上这段思想性方面的描述,同学们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师:这部小说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现在西方和日本等有专门把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的,称“红学”研究,研究它的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看这部小说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师: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将明清四部古典小说列在一张表上。要求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
师:请比较这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待学生回答后稍微提一下,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代特点)。
生:向老师自由提问。
同学自己列表归纳知识点:
名称
作者
时代
题材
共同特点
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①艺术水平都较高。
②小说都反映封建礼教的思想……
教师作适当启发如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可在此简要联系旧知:古代神话小说──魏晋鬼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进入成熟阶段)这有利于学生对小说发展有个总体的认识。
师:明清除了灿若群星的小说外,戏剧表演也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18页图,这反映我国明代上演戏剧时用什么技术来渲染艺术效果?
师:的确,这种使用布景的表演手法,大大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如图)。帷幕拉开,舞台上恍如月宫,白兔捣药,桂树婆娑,吴刚倚立,嫦娥中坐,月光满晖,多么神奇啊。只可惜由于封建统治者对艺术的不重视,舞台布景在中国的古典戏剧中未能发展成为传统,直到近代,西方的话剧传入我国,舞台布景才逐渐被其他剧种采用,中国的古典戏剧才普遍使用布景。当然,由于戏剧本身的魅力,它深受人民喜爱。
师:请同学们从书中找一找: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简要介绍(略)。
师:戏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中被称为国粹的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
师:①出示京剧片断(变脸)。②简单介绍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纪念邮票第94套)他出访许多国家作演出,对弘扬我国的京剧艺术做出了贡献。
师: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生看图注释可得知:这是用道具(布置),增加舞台表现的艺术效果。
生:举例说说平时看到过的话剧中使布景的例子,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简单谈谈这种表演手法的艺术效果。
生:看书回答:
最负盛名的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京剧的产生:
明朝中后期,各地地方戏曲都到北京来上演,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称为京剧。
生:在老师鼓励下大胆提出问题,如这一时期小说的成熟与多产,是否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产生有相同的背景原因?这些小说是如何体现反封建思想的?这些作者创作的意图如何?师生可平等探讨。
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利于知识的构建。
由于《牡丹亭》反封建礼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作适当介绍。
扫描仪将纪94邮票(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扫入电脑放大,既可使学生对京剧增加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明清的小说、戏剧。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我国文化园中的又一支奇葩──明清书画。请同学看书,然后给其他同学讲讲,明清书画的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
师:我请同学阅读了《如何鉴赏书法》、《如何鉴赏绘画》,那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多媒体电脑)出示董其昌书法,徐渭、郑板桥的画。 用平等交流的方式与同学交换意见,如“颜骨赵姿”之美的含义。①用学习的心态向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同学请教,如何欣赏这些作品,它们的妙处在哪里?
生看书后答:
①明朝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挥笔作书(书法)。
②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③著名书法家有董其昌等,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④明代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⑤代表人物有以泼墨画见长的著名画家徐渭。
⑥清代“扬州八怪”如:金农、高翔等,各有特色。
生: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民主。
生:请书法、绘画爱好者或者有特长的学生介绍,也可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
生:展示同学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作介绍。
在观赏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请同学看《如何鉴赏书法》《如何鉴赏绘画》,这套中学生读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将学生的作品也一起放入他的“成长记录袋”里,作为评价内容之一,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课堂小结
师:小结明清文化两课内容。再次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点题。
生:活动与探究,在小组中交流四部小说中的故事。
使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学习与历史、文学相关的知识。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造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6.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设计一张从无锡到北京累计100分的“长跑竞赛”表,对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参与,挖掘其优点给以加分(如上述),看谁先“到达”北京,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法学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学习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教学资源
1.音像资料:
a.《中华文明之光》
(其中的长城)
b.《中国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宫博物院》
e.《明清时期的文化》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课前准备
1.将音像资料进行删选。
2.将《秦长城》《明长城》用扫描仪输入电脑(或从csc备课系统中获取)。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时把握好难度。
5.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鼓励学生上网搜查有关信息。看课后自由阅读卡。
7.请学生在平时的读报活动中关注收集历史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历史素养。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上课前出示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资料。
生答: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
①造型雄伟。
②布局严整。
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⑤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课前读语文课《故宫博物院》,通过看故宫的影视资料,增加了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
由于预先给同学阅读《故宫博物院》与资料,一般能答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可以各抒己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或启发或补充或小结)。
老师要明确故宫(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以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
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
所以长城被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纪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将近2XX年的时间,陆续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请学生从明清几个时代特点如君主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学生看教师出示的秦、明长城。回答:
①秦、明两朝长城地理位置不同。
②明长城更长一些。
生:看音像资料。讨论回答。
①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修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
④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族的进袭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术,也许效果更好。
生:让到过长城的学生来介绍。
学生讨论回答:
反映明闭关自守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秦、明长城制作在一张图上,学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长城更长一些等不同点。
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从长城的气势、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讨论如何看长城,目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老师要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视角。
从老师给出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回答中可能会有错,老师要鼓励他,说出道理,切勿简单地说他错,打击积极性。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一措施?
师: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
(作者)
(著作)
(朝代)
(评价)
注:( )中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三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
①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上第115页的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这里老师可适当作些补充),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第一次。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学生自己设计表中各项内容。
②学生自学。
③同学上黑板,填表上内容。
④三位同学上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三部著作(略)
⑤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生:充分讨论这一问题。(如天工开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同学注意:
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生: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①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②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生: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却出现了总结性的三部巨著?从网上他们会了解当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西欧相比,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天工开物》等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明朝的考试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是开放性的。
(1)老师先设计一张空白表和同学一起商量:我们往往把一些相关知识用列表方式来归类,那么,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
(2)表格设计好后,再看书,使学生明白看书的重点(有目的地学习)。
(3)请一同学上墨板填表,避免会说不会写。
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学生讨论。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扬,以鼓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赞同与否,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渊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问,而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要确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其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上他能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接受”到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这是他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挖掘的也许不止这些,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
课堂总结
师:请同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师:布置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生: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完成课内作业。
生:谈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师生平等、相互探讨。
给学生们自由拓展的空间。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要作适当辅导:
①帮助学生根据住址分若干小组,调查最近的古建筑。
②调查内容、方法介绍。
③提醒学生重视口述史,采访知情老人,也可请你们的亲友帮忙。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篇7
点击::第一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3)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使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4)通过自主阅读,列举明清时期书法、绘画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思路
1.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③通过“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擂台赛:谁知好汉多、《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提高认识、延伸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2.课前导学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生:(1)分组导学:依照个人兴趣,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搜集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资料。
(2)全体导学:①预习课文,标出疑难问题。②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③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四大名著的表格。
3.教学渗透点
(1)小说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导学生学习“自由阅读卡”,了解名、字、号的区别,丰富知识。
(2)分析古典小说、了解明清戏剧、鉴赏书画作品,并思考其独有的时代特色,将历史与文学、美术、戏剧相结合。
(3)如何看待历史剧、历史小说、历史的差距。
4.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
书籍、文章:刘敬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对京剧的综述
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
明清史研究信息资讯网:
中华文史网:
明清小说研究网:
圆点视线网:
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京剧片断。
歌曲:《说唱脸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导语一: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导入,可播放电视剧主题曲、讲述其中一个小故事、分辨小说人物造型导入新课。
导语二:由教师讲述明清时期文学成熟和繁荣的原因导入新课。
导语三:提问明清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
导语四:复习概括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文学成就。
学生认真听讲并参与
回答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调动学生通过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对本课内容获得初步认知,激发求知欲。
深化一定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的认识。
横向联系同一时期的知识,全面把握时代特征。
纵向联系同类知识,形成系统认识。
学习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特点。
请同学们看书,你能用表格来概括四大名著的成就吗?
1、《三国演义》
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相关片段。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关于《三国演义》的片段里,显现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请根据你自己的感受,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由于这部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长期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人说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有强烈的“拥刘反曹” 的倾向,对曹操的描述重在突出他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这和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的曹操出入很大。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
现在我们以曹操为例,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不同的领域,方法不同,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能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2、《水浒传》
《水浒传》是和《三国演义》同时代的作品,它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北宋下层官吏和劳动人民,在权贵、贪官和恶霸地主的欺凌压迫之下,进行武装反抗,从开始到失败的全过程。我想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梁山108条好汉和他们极具特色的绰号。
3、《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孙悟空更是世界级的名人了。
你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作者在创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时,用意是什么?
4、《红楼梦》
课本上第117页,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红楼梦》的地位、影响,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为什么说《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描写,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如果再联系大观园内奴隶犯上作乱和大观园外农民阶级抢田夺地的斗争,就不难从这副封建末世的画卷中,看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而曹雪芹的名字也可以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毫不逊色!
过渡:《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你知道吗?
二、戏剧的繁荣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18页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明朝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怎么?反映了哪些内容?
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简要介绍
明清戏剧的另一个成就是京剧的形成。播放歌曲《京剧脸谱》
京剧为何姓京?
它是如何形成的?
京剧被誉为中国国粹,它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
让大家共同分享你所了解的京剧吧。
京剧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为各国观众所倾倒。国家领导人对京剧发展很重视,曾题词写道“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小结: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有哪些共同点?
三、书画的成就
明清书画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
大屏幕出示董其昌书法,徐渭、“扬州八怪”的画。
在这些书画作品中,你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认真看书后回答: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是:成熟、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点是: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教师选择概括全面的表格展示并让该生讲解。(利用实物投影)允许其他学生补充。
著作
作者
时代
题材
内容
学生踊跃回答,发言要点:
曹操奸诈狡猾、阴险凶残有治国才能,又是一个实干家。
刘备仁厚、宽宏大量、善于收揽民心,但又有点假仁假义。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高瞻远瞩,具有惊人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格。
罗贯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拥刘反曹的鲜明政治倾向贯穿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他的观点和立场就是天下者汉家之天下也。汉家即使不行,皇帝也应该由姓刘的做。所以他认为刘备是正统,而曹操的崛起就是篡权、窃取汉室江山。
分组讨论后回答
擂台赛:谁知好汉多。分小组把梁山好汉的名号写下来比较,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学生踊跃发言:大闹龙宫、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等
孙悟空神通广大、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热心助人,对唐僧忠心耿耿等。
作者借助神话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的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借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权力,敢于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学生看书后回答
贾宝玉痛骂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封建道学,连一个孱弱女子林黛玉对封建科举制度也是嗤之以鼻;贾宝玉与林黛玉冲破封建礼教的专制牢笼,大胆的自由恋爱,最终遭到封建旧势力残酷的扼杀。但他们的行为却不断撼动着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
《红楼梦》不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优美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答:《西厢记》《牡丹亭》
答:(1)明朝戏剧兴盛,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2)使用舞台布景,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答: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它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学生看书后回答
有学生介绍京剧的表现形式、代表剧目、著名京剧大师等;有学生出示绘制的脸谱;还有的现场清唱一段。
(1)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反抗封建统治的主题;(2)在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
生看书后答:
(1)书法:
①明朝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挥笔作书”。
②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③著名书法家有董其昌等,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①明代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②代表人物有以泼墨画见长的著名画家徐渭。
③清代“扬州八怪”继承徐渭,又各有特色。
各抒己见。还有学生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介绍。
锻炼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明清小说的概况
训练制表、填表的能力;通过提炼快速掌握本子目知识要点,培养自学能力。
了解影视剧中的三国人物,学生兴趣浓厚。
调动语言智能,从评价人物中了解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潜入深出。
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合作式学习;锻炼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史学素养。
鼓励学生通过史书去了解真正的历史。
对学生写历史小论文进行指导。
重点强调“官逼民反”,为作品“反封建”的基调作铺垫。
“擂台赛”的形式,调动手脑嘴功能,气氛热烈。激发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好奇心。
感受施耐庵对不同人物的生动刻画。
学生对孙悟空是了解较多,也是最有兴趣的,这可以加深对《西游记》内容的理解,并为分析孙悟空做准备。
由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
突破学生对《红楼梦》思想性理解的难度。
拓展内容
理解《红楼梦》的价值与地位。
巧妙过渡,承上启下。
锻炼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明朝戏剧的发展。
学生对《牡丹亭》反封建礼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作适当介绍以突破。
多方面展示,多层次了解京剧的魅力,提高学生素质。
了解京剧的地位,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点明课题;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民主。锻炼列举知识的能力。
学生经过原来的学习,已有初步的鉴赏能力,所以让学生自主说明对书画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疑难问题需要和大家沟通?
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学生总结
鼓励学生发问,师生、生生平等探讨。
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课知识;
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把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明确“学史以明智”。
布置小论文写作:任选一题
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赏析;
《从 看京剧的魅力》
使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学习与历史、文艺相关的知识,注重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