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一、导入  

  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上节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状况。

  红军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使国民党反对派惊恐不安。从1930年起,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结果都被红军打败了。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一)、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l.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从课文内容看,前两次反“围剿”没讲经过。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看出第一、二次反“围剿”的大致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介绍课本上的图表反映情况。

  前两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制定的“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重点分析为什么要退却和退却到哪儿?这个问题要给学生简单讲一下。(可以参考《星火燎原》选编之二的有关文章给学生介绍)

  国民党第一、二次“围剿”的失败大大震动了蒋介石,1931年7月,他亲任总司令,带着德、日、意国家的军事顾问,率30万大军和几十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攻。敌人来势凶猛,兵力10倍于红军。而那时候红军主力在哪儿呢?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千里回师是如何对付敌人和战胜敌人的呢?

  (激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讨论战斗的结果)

  2.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不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因为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毛泽东被排挤出对红军的领导,但是,通过前三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已深入人心,而负责指挥的周恩来、朱德仍运用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敌人的战术,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又取得了胜利,这时全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了30万人。

  (小结,打出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

  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先请一位同学简单概括王明的一些情况,然后让大家阅读此目中的第一段小字部分内容。

  2.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通过学生读完本目第一段小字后,我们应该明确三点:(1)1931年初,王明掌握了中央的领导权;(2)反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主张,要求红军攻取中心城市,结果白区党组织几乎全部暴露。博古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3)1933年初,在上海的党中央机构被迫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过一年的时间,待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开始时,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已完全落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手中。李德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照搬外国的经验来指挥中国红军反“围剿”斗争。他们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呢?在博古等人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的处境又如何呢?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分组发言)

  (教师打出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结果,战争进行了一年,“围剿”不仅未打破,根据地也日益缩小,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此时可以写本课标题并指出这是本课重点。向学生讲明:由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我们既要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又要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课重点是讲中央红军的情况。

  3.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或投影图讲述长征的经过)长征开始以后,“左”倾错误领导人博古又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发言)

  (用投影打出肖华同志写的长征组歌诗词)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给学生进行讲解,以引起学生的理解性思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确立毛泽东的地位做铺垫)

  (指导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刘伯承回忆的黑体字部分)

  红军1935年1月强渡乌江,打下了遵义城,在遵义休整了12天。党中央就是在这时候召开了扩大了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三)、遵义会议

  1.背景(上面已讲过)

  2.内容

  3.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讲明两点:1.时间――1935年1月。2主要内容。(请学生归纳出主要几点)

  (学生讨论、归纳、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思考: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我党我军所起了怎样的重大作用?

  (学生概括本目最后一段,可以集体朗读)

  教师应强调此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的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

  1.红军的艰苦斗争

  (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2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月中旬,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人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而当敌人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直通昆明。红军在10万多敌人包围的重兵之下,声东击西,在运动中粉碎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红军由被动变主动。

  (2)巧渡金沙江:待敌人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蒋介石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国民党当作人质的彝族首领。后来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其结拜金兰之盟。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

  (4)强渡大渡河: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乘着找到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支部队。

  (5)飞夺沪定桥

  (6)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部队开始翻越位于川西的夹金山。战士们互相帮助,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终于胜利地跨越了失金山。

  过草地:阅读本课小字部分,加深对过雪山、草地的了解,思考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伟大。(课时较紧,不一定单独发言)

  (8)过腊子口,翻氓山,六盘山。

  2.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1935年10月)

  让学生阅读本目中有关介绍刘志丹的小字课文,对刘志丹的情况作一简单了解,思考为什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会师?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全班齐读毛泽东诗词,对七律《长征》诗中的语言进一步思考。

  4.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讲明三层意思:(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财产,是中华民族的支柱;(3)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提问:你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前后后的史实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并以此做一个小结。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

  (五)、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因学生在语文课中学过陈毅同志的《梅岭三章》,所以可让同学集体朗读本目中《赣南游击词》节选内容,并思考体会三年游击战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情景。

  板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设计示例 篇2

  一、导入  

  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上节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状况。

  红军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使国民党反对派惊恐不安。从1930年起,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结果都被红军打败了。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一)、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l.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从课文内容看,前两次反“围剿”没讲经过。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看出第一、二次反“围剿”的大致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介绍课本上的图表反映情况。

  前两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制定的“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重点分析为什么要退却和退却到哪儿?这个问题要给学生简单讲一下。(可以参考《星火燎原》选编之二的有关文章给学生介绍)

  国民党第一、二次“围剿”的失败大大震动了蒋介石,1931年7月,他亲任总司令,带着德、日、意国家的军事顾问,率30万大军和几十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攻。敌人来势凶猛,兵力10倍于红军。而那时候红军主力在哪儿呢?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千里回师是如何对付敌人和战胜敌人的呢?

  (激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讨论战斗的结果)

  2.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不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因为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毛泽东被排挤出对红军的领导,但是,通过前三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已深入人心,而负责指挥的周恩来、朱德仍运用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敌人的战术,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又取得了胜利,这时全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了30万人。

  (小结,打出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

  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先请一位同学简单概括王明的一些情况,然后让大家阅读此目中的第一段小字部分内容。

  2.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通过学生读完本目第一段小字后,我们应该明确三点:(1)1931年初,王明掌握了中央的领导权;(2)反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主张,要求红军攻取中心城市,结果白区党组织几乎全部暴露。博古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3)1933年初,在上海的党中央机构被迫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过一年的时间,待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开始时,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已完全落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手中。李德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照搬外国的经验来指挥中国红军反“围剿”斗争。他们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呢?在博古等人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的处境又如何呢?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分组发言)

  (教师打出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结果,战争进行了一年,“围剿”不仅未打破,根据地也日益缩小,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此时可以写本课标题并指出这是本课重点。向学生讲明:由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我们既要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又要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课重点是讲中央红军的情况。

  3.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或投影图讲述长征的经过)长征开始以后,“左”倾错误领导人博古又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发言)

  (用投影打出肖华同志写的长征组歌诗词)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给学生进行讲解,以引起学生的理解性思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确立毛泽东的地位做铺垫)

  (指导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刘伯承回忆的黑体字部分)

  红军1935年1月强渡乌江,打下了遵义城,在遵义休整了12天。党中央就是在这时候召开了扩大了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三)、遵义会议

  1.背景(上面已讲过)

  2.内容

  3.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讲明两点:1.时间――1935年1月。2主要内容。(请学生归纳出主要几点)

  (学生讨论、归纳、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思考: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我党我军所起了怎样的重大作用?

  (学生概括本目最后一段,可以集体朗读)

  教师应强调此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的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

  1.红军的艰苦斗争

  (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2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月中旬,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人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而当敌人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直通昆明。红军在10万多敌人包围的重兵之下,声东击西,在运动中粉碎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红军由被动变主动。

  (2)巧渡金沙江:待敌人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蒋介石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国民党当作人质的彝族首领。后来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其结拜金兰之盟。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

  (4)强渡大渡河: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乘着找到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支部队。

  (5)飞夺沪定桥

  (6)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部队开始翻越位于川西的夹金山。战士们互相帮助,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终于胜利地跨越了失金山。

  过草地:阅读本课小字部分,加深对过雪山、草地的了解,思考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伟大。(课时较紧,不一定单独发言)

  (8)过腊子口,翻氓山,六盘山。

  2.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1935年10月)

  让学生阅读本目中有关介绍刘志丹的小字课文,对刘志丹的情况作一简单了解,思考为什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会师?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全班齐读毛泽东诗词,对七律《长征》诗中的语言进一步思考。

  4.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讲明三层意思:(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财产,是中华民族的支柱;(3)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提问:你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前后后的史实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并以此做一个小结。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

  (五)、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因学生在语文课中学过陈毅同志的《梅岭三章》,所以可让同学集体朗读本目中《赣南游击词》节选内容,并思考体会三年游击战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情景。

  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