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电阻的测量(精选4篇)

电阻的测量(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电阻的测量(精选4篇)

电阻的测量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两个表笔之间的连接,会对欧姆表进行读数和测量。

  3、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可以对进行展开教学。除了讲解以上两种电阻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比如替代法,补偿法,惠斯通电桥法,另有利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安培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

  (1)误差的相对性。

  (2)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原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 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是 两端电压,是准确的, 是过 和 的总电流,所以偏大。

  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 的并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内接法

  是过 的电流,是准确的, 是加在 与A上总电压,所以偏大。 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A的串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

  [思考题]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 、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将A前后两次串入 和 各支路,测得电流强度为 和 ,应有 ,则 )

  2、欧姆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1)、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刻度的标定:

  ①两表笔短接,调 ,使 ,刻出“0”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③任意加上 , ,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刻出“ ”;

  ④若是正好是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 与 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有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

  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档,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档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3、课后小结

  (1)、伏安法测电阻虽然比较准确,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连接方法均会给测量带来误差,这是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应属系统误差。

  (2)、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应选用合适的连接方法,可在用欧姆表粗测的基础上选取。

电阻的测量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两个表笔之间的连接,会对欧姆表进行读数和测量。

  3、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可以对进行展开教学。除了讲解以上两种电阻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比如替代法,补偿法,惠斯通电桥法,另有利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安培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

  (1)误差的相对性。

  (2)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原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 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是 两端电压,是准确的, 是过 和 的总电流,所以偏大。

  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 的并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内接法

  是过 的电流,是准确的, 是加在 与A上总电压,所以偏大。 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 与A的串联值,随 ↓,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

  [思考题]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 、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将A前后两次串入 和 各支路,测得电流强度为 和 ,应有 ,则 )

  2、欧姆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1)、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刻度的标定:

  ①两表笔短接,调 ,使 ,刻出“0”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③任意加上 , ,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刻出“ ”;

  ④若是正好是 呢?应有 ,不难看出此时、 ,是此时的欧姆表内阻,也称中值电阻。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 与 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有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

  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档,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档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3、课后小结

  (1)、伏安法测电阻虽然比较准确,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连接方法均会给测量带来误差,这是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应属系统误差。

  (2)、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应选用合适的连接方法,可在用欧姆表粗测的基础上选取。

电阻的测量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的测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从编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前面学习使用电路元件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确定依据:

  (1)按照物理课程标准。

  (2)本节的中心任务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对是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质种类不同,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为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我利用测出实验数据让学生类比思考的方法将测量灯泡电阻融入到本节课中。

  教学重点: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

  重点设置依据: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的因素。

  三、说教法

  说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前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选择、电路图、表格、注意问题等,采用启发引导、谈话讨论、师生互动的教法。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可以适当的指导。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处理。

  四、教学流程

  1、探究前的准备

  实验原理的确定:让学生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联系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教师提问:

  (1)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什么仪器?

  (2)为确保电路元件不被烧坏,应选择什么仪器?(引出变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测量一组数据可以吗?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引出变阻器分压式作用)。

  电路图的确定:通过所选仪器的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实验步骤的确定: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提问学生,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实验表格的确定:表格设计的要领是:明确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还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后,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

  提示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虽然在实验前做了准备,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这一环节我计划用15分钟。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3、实验数据的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我计划用10分钟时间。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电阻的电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变化大吗?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受温度影响阻值变化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5、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R=U/I

  实验电路图:

  实验表格设计:

  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电阻RX平均值/Ω

电阻的测量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的《电阻的测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的一节,是欧姆定律的应用,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来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运用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电学的重点,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在中考考试中也是一个热点。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测电阻的原理,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通过对比和数据处理,就可以加深对电阻的认识。

  ⑵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体验测量电阻的过程中,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在电路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操作、保护用电器的意识,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初中电学实验中,规范操作始终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每次探究实验都要强调。

  ⑵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数据分析。

  重点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这也是本节探究要重点训练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和定值电阻的因素。

  难点依据:灯丝的电阻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是学生很难接受的。因此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规律,是本节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虽然经历了几个探究,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表格

  (2)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故障。

  (3)在数据分析中出现困难。

  2、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参与探究,学会在小组中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2)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数据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我的整体教学设计:,整个教学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这个是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探究的前提。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本节课我重点训练的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另外我让学生先做定值电阻再做小灯泡、通过对比,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向学生出示实物,2.5V的小灯泡和定值电阻。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它们的阻值。

  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它仪器来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测量导体的电阻;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知道要测量导体的电阻有不同的方法。

  2、合作探究:实验原理,学生通过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很容易知道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我通过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抓住关键。测量电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电流需要什么仪器?那么只有一组数据可以吗?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学生在讨论中,把这些问题解决,设计电路图水到渠成。设计实验步骤及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充分发挥小组合学的力量,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讨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强调保护用电器,安全操作。

  3、进行实验

  学生先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再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在学生做实验前,提示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2.5V,第二次取2V,第三次取1V。并再次强调安全操作问题。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3、实验数据的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小组的电阻值,并绘制图像展示。

  (2)提出问题: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在三次变化大吗?

  (3)灯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那么为什么电阻却变化很大?

  (4)灯丝电阻的变化与电压、电流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5)小灯泡的亮度是怎样变化的?电阻的变化与亮度之间有什么联系?

  (6)亮度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如何变化?

  (7)当灯丝温度升高时,电阻会如何变化?

  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对数据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处理,是探究实验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更是中考的热点。因此在此处浓墨重彩的处理。

  而这一点又是学生难于接受和掌握的。因此把难点分散,把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激烈的碰撞中,从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还要看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看能否顺利的出现知识的迁移,进而作合适的引导。学生能否在小灯泡的阻值与亮度之间建立联系,是这个环节的关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4、自我检测

  交流评估这个环节放在课下让学生讨论。一节课不可能把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全做为重点,时间不够,因此放在课下处理。最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探究前的准备和探究环节学生活动比较充分,但在数据分析环节的处理教师还是有操之过急,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电阻的测量(精选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