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精选3篇)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精选3篇)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篇1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从容说课

  本节讲述“分子热运动”.在讲分子运动之前先提出“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让学生好奇,接下来通过演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硫酸铜和清水扩散实验,说明扩散现象和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还通过实物演示知道除气体、液体有扩散现象,固体也有扩散现象.然后,通过对“想想议议”的讨论得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再通过铅柱演示实验,证实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那么学生对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有一个较形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师]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生乙]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师]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投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生]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师]请看投影,通过议论回答问题.

  [投影]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请看录像.

  [录像]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投影.

  [投影]

  课本图15.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布置作业

  p106   1,2.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篇2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多媒体课件等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水分子组成。分子体积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师问]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有什么感觉?

  [生]能闻到香水味。

  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运动情况,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

  1.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

  (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   )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2: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注入2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

  (1)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及静放10天、20天、30天的对比图片。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观察并思考: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扩散现象,在以上几个扩散实验中,扩散快慢为何不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实验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2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议议”中的三个问题:

  1.以上几个实验是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

  3.对分子的运动你能作出哪些推测?

  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即学即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b.  放一些粗盐到一杯水里,过了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  一滴墨汁落入水中,顿时变成了一长串竖直的墨迹

  d.  老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做无规则的运动,无论是(        )、(        )、(         )之间的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1.  b d    2. 不停地   固体    液体   气体

  2.分子间的作用力

  拿一个铅块,用力拉,为什么拉不断?用力捏,为什么捏不扁?

  演示实验4: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问]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学生阅读课本, 老师加以解释: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即学即练]

  通常情况下,将两块干燥、平整的玻璃片紧贴在一起也不能令它们结合成一块玻璃,这是因为------------(        )

  a. 玻璃分子之间没有引力作用   b. 两块玻璃片分子之间的距离过大

  c.  温度一样高                d.  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过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3题

  五、板书设计

  一、 分子热运动

  快慢影响因素

  扩散现象――――――――→温度

  分子间的作用力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将微观的分子运动转化为宏观的、学生易感知的现象加以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中灵活地对实验进行了处理,节约了时间,增大了知识容量。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说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家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前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煤矸石有的原来就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我们的猜想,应再进一步分析原因。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边讲边演示)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演示),这是为什么?(距离太远)。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呢?那么我们想法让两铅块*的更近些。(再做实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块挤压在一起)

  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表现出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在一起,然后*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吸引力。课本图218的小实验就说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紧,而不应该有间隙。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