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通用13篇)
“电压”,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二、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各小组按照图片所示进行实验,看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
1.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教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展示:
①我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
②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作用是什么?
③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单位以及单位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电压呢?
学生:a、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压的相关知识
b、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c、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d、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它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教师:a、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b、板书电压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2.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a、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b、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的错误和不足。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谁知道如何进行读数呢?
学生:学生自愿回答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选小组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
板书读数的方法:
教师:现在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伏?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
三、课堂检测
1.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题纸中的内容。
四、学生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呢?
【课后活动】
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本节是下学期开学第一节课,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上学期的内容,容易将串、并联电路混淆,教师可先化出电路图,然后让学生动手连接并测量。在学生进行连接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各小组的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马上纠正,读数可以在学生动手测量后进行,应多测几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使学生体会使用的电压表量程不同,读数也会不同。
“电压”,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
2、知道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有高低、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值,是学生感觉到就在我们身边.
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因此可知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的装置.
注意:讲授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常说的“电路上的”,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
2. 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3)介绍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值的家庭作业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提供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不同.
三、 的单位
1.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
C. 电路两端必须有,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 类比说明,讲解电压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 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 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电压”,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设计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简单电路图,初步学会使用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悟物穷理的能力。
3.通过电压概念的建立,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伏特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通过认识安全电压值,渗透“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电压的单位;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1.电流的成因;2.电压表的规范使用。
【教具】
多媒体,示教板一块,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实验,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演示)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
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里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电压
1.水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思考:(1)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了转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压消失水流停止,水轮机停止转动。(2)怎么样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水流。
板书: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出示课件)类比水流的形成,得到电流的形成原因──电压。
板书:电源→电压→电流。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1)实验探究:怎样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即改变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压是有大小的。
(2)单位:(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电源之父:伏特(录音播出)
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18XX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4)常见的电压值:(打出幻灯片)
一节干电池:1.5v。
一个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老师特别提示:(学生齐读)
国庆佳节到,安全最重要;科学用好电,生命美无限。
(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观察电压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
标示:v。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三个接线柱:“-”、3、和15。标“-”的表示是“-”接线柱,另两个就是“+”接线柱。所标的“3”“15”是表示量程的大小,使用时一定要用“一正一负”的接线柱。
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时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接“-”和15时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练习从电压表上读数。老师小结,首先要看清所选用的量程,再看清最小分度值表示多少,然后再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正确的读数。
幻灯片打出练习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个电压表
b.它的示数是1.7v
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
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2.电压表的使用
问题:电压表应如何使用?电压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比电流表的使用,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
(1)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的大小不能超出电压表量程。一般先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如电压表的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
幻灯片打出电压表使用要做到“一不二要三看清”:
一不: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三看清:看清所用的量程;看清分度值;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
(1)如图所示为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下列各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两端电压?
(3)下图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其中电压表使用正确是( )
3.实验探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利用你手边的器材连接电路,进行下面的实验:
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发光时两端的电压。
(2)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不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3)比较(1)和(2)两次实验现象及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小灯泡的情况
电压表示数(v)
发光时
不发光时
方法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后师生总结:
(1)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必须是通路。
(2)用电压表可以和电源两极直接相连,测电源两端电压。
(3)可以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
4.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总结)
相同点:
(1)使用前都要较零。
(2)使用时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
(3)被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都不能超出电表的量程。
不同点:
序号
电流表
电压表
1
串联在电路中
并联在电路两端
2
量程 0~0.6a
0~3a
量程 0~3v
0~15v
3
不能与电源直接相连
可以与电源直接相连
如图所示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其中a、b是电表,则( )
a.a、b均为电流表
b.a、b均为电压表
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四、布置作业
“电压”,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l 初步认识,知道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的装置。知道的单位:伏、千伏、毫伏。l 会连接表,会读表。2、过程和方法l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l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重、难点: 1、 会使用表,会读数。2、 能正确知道的含义及作用。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 进行新课: 1、: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 kV= mV2、的测量:用表,符号V (1)、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表的使用: a/ 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b/ 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c/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表测。(2)、读出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 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1、重点是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表量程有所不同,最好要提示一下。
“电压”,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并能正确地读出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的读数,二是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的量程.选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的使用,的使用包括的读数和的连接.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 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加深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在介绍了之后,要把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课题】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压”, 篇11
设计理念
“探究串族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这节课在本章及整个电学部分都具有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力争全面体现教学方法的导引性与支撑性;教学环境的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互动性与合作性;教学情景的浸润性;评价的激励性和自我住。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实现本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规定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亲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具与教学器材 本节课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每组的器材有: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4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实物投影及配套设备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说明一、探究准备启发提问:1.什么是串联电路?2.电压的单位是什么?3.怎样测量电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对“串联电路”、“电压”、“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关系”等知识熟练再现。本节是在“串联电路”、“电压”、“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关系”的学习后安排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复习为学生进行本书的探究实验做好了知识和心理准备。二、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教师将教科书图6.2-1投影在屏幕上。提出问题:在如图的电路中,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提问的方式有直接式和间接式,考虑到学生对本探究实验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采用直接式提问。三、猜想与假设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猜想。对学生的想象力要充分肯定,不要计较学生猜想的结果与正确答案是否相同,不要怕耗费时间而急于得出结论。教师将学生的猜想结果板书。学生小组讨论猜想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能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如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相同、ab之间、bc之间的电压之和与电源的电压相等,等等。四、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1.创设情景若研究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用实验进行探究。那么如何选择器材?怎样连接电路?如何控制变量呢?2.教师点拨
①我们要想研究以上的电压关系,必须要用电压表来测量。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②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电压,测量几次。③测量出的数据如何利用。④如要想探究的结果有普遍性,应该怎样办。3.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将学生的设计方案投影到屏幕上,教师进行鼓励评价。1.采用小组式教学。学生讨论,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2.学生陈述实验设计方案。3.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实验的设计方案。4.学生画出实验用的电路图。使学生认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由于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要引导学生采用更换负载、进行多次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五、进行实验,收集数据1.教师根据本实验的要求引导学生设计表格。2.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正确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1.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的要求,设计好实验准备记录。2.学生做实验。3.学生将读出的实验数据填入已设计好的表格里。4.实验完毕归整器材。会记录和处理观察的结果,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1.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仪器使用的规范性.2.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数据的习惯,不要“凑数据”。3.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4.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六、分析与论证1.教师将学生实验记录的数据,选择投影到屏幕上.2.教师对实验的点评,对实验中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3.教师提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实验小组讨论,学生从记录的数据中分析规律,得出结论。2.本探究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1.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启发,不要急于将结论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2.教师要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七、评估与反思教师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是否有失误,测量的结果是否可靠。学生认真回顾、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写出简要的探究。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教师要纠正学生做完实验不检查、不总结的坏习惯,使学生通过评估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订正,总结经验,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八、交流与合作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布置作业。1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时要求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不懂的问题协商解决。解题时要独立完成不能照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即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交流采用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口头交流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包括猜想、设计实验等等。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一下。教师要鼓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开展辩论。
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课堂教学小结: 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和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课堂教学延展: 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由教师适当点拔,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电压”, 篇12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实验探究,并凸显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实验室”来体验探究的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有关,从实际中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电压的单位、常见的电压值,初步掌握电压表的连接方法、读数方法及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技巧。
●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从中收集到有关电压表连接方法和在电压表上读数的方法的一些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实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得到电压表的一般使用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打破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增强实践能力,感受学物理的愉悦,从而树立足够的学物理的信心。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电压表的连接和读数。
【教具与学具】
学生自己准备“移动实验室”:电池、电池组(三节)、小灯珠、导线若干、手电筒等。电压表(老师提供)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感受 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电压”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印象?
学生(踊跃地交流着自己的生活感受):雷电很厉害,可以击死人和牲畜;高压危险,不能靠近;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秋冬的晚上脱毛衣时可摩擦生电;有些生物体内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压──生物电;自然课中,我们做了摩擦起电的实验……
教师:非常不错。看来,学习“电压”之前,大家就具备了相关知识。其实,很多电现象,都是电压在起作用。
二、探究灯珠发光 分析原因
教师:你们能猜猜,一节干电池和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一样吗?
学生:肯定不一样,当然是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要亮。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家里有一手电筒,用三节干电池时,灯泡发光非常亮,只用2节时,灯泡要暗一些。我经常用,体会太深了。
教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教师:搬出我们的“移动实验室”试一试。
学生:进行不完全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教师:大家通过实验发现:连入2节干电池时比连入1节干电池时要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教师: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1.电压:(板书)
(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 1v=1×103v
(1a=1×103ma, 1ma=1×103ma)
三、阅读说明用书 学用电压表
教师:电压的大小如何测量呢?请同学们带着教材p5的4个问题去阅读p6的电压表说明书。并在“使用”中找出关键词:______。
2. 怎样连接电压表。(板书)
学生:①并联;②“-”接线柱、靠近、负极;③量程。(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
教师:与电流表的连接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呢?
3.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板书)
教师:大家回顾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学生:(学生叙述,老师板书)。①明确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②确定电流表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教师: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是怎样的呢?
学生:基本一致。
教师:如果教材上图6.1-6接“-”和“3”两个接线柱,请问表盘上的读数应是多少?
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1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0.65v。
教师:对。如果接“-”和“15”两个接线柱读数是多少呢?
学生:指针大概指在一小格的中央,而一小格是0.5v,共6小格,所以应读成3.25v。
教师:不错。请大家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3题,分别把读数用铅笔写在书上。
学生:交流答案。
四、探究电池组 测量总电压
教师:请大家拿出“移动实验室”探究电池组的电压规律。
学生:实验得出,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交流、小结与延展】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1:在实验中我们探究到了串联电池组中,各节电池组的电压等于组成电池组的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学生2:我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连接导线过程中,应将线头顺时针方向绕在接线柱上,否则,越旋越松。
教师:看来,你从实验探究中学到了书中学不到的实验操作技巧,你很有实践经验,不错。
学生3: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与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先弄清楚所接量程,再看一小格表示多少,最后读数。
学生4: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学生5:我觉得,有些知识其实可以通过自己阅读,然后对比电流表的操作方法去掌握,不需老师讲解。
教师:是的,大家已经长大了,完全具备了自学的能力。
学生6:在不知道被测电压值的情况下,先用大量程去试触,如果指针偏转较太小,就换用小量程。
教师:大家的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把老师要说的都说了。现在完成教材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题和第4题。
教师结束语:导电的盐水溶液也是电池。教材上“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2题就是介绍的这种电池,大家可回家去试一试。西红柿等一些水果也可形成水果电池。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电 压
1.电压
(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压的单位:千伏(kv),伏特(v),毫伏(mv)
1kv=1×103v, 1v=1×103v
2.怎样连接电压表
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
“电压”, 篇13
第二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池组、小灯泡(带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你熟悉的串联电路图。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较好的图,用投影仪放大。
[师]同学们观察自己画出的串联电路图。
思考:你已经了解了串联电路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生]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生]电流表工作的时候必须串联在电路中。
[生]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和电流一样,处处相等吗?(提出问题)
二、进行新课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你认为会是什么呢?
[猜想或假设]
[生]我认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相同,也是处处相等。
[生]我们认为电压应该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越来越小。因为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某种“力量”,力量会越用越小。
[生]我们认为灯泡大的地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方电压就小。
[生]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两点间的总电压。
…
[师]同学们作出了各种猜想,各样假设,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实验来求证。大家先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
[师]各组可以简单说明你们的设计方案。
第一组:我们计划用三节电池,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分别测出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只灯的总电压进行比较。
第二组:我们组选择两只不同的灯泡,选三块电压表,同时测量每只灯泡和两只灯泡的电压,比较结果。
第三组:我们组选择三只差别较大的灯泡,分别测量每只灯泡的电压,每两只灯泡的电压和三只灯泡的总电压。
第四组:我们计划选四只灯泡,两只一组,先将两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分别测每只灯泡的电压和两只灯泡总电压。然后再换上另外两只灯再次测量。(通过投影展示)这是我们的实验电路,这是我们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格。
第五组:我们想选择两只灯泡,一块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不过要提醒大家一点,你的设计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你要怎么做(同学们刚才已谈到的),你是怎么做的(要按电路图测量),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以便于自己检查和与别人交流做更好的改进。
各组同学补充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
[师]电压表应该如何连接在电路中?
[生]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压的两端。
[生]我们知道了,测电压不能像测电流那样将电流表接在某一点,测该点电流。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点间,测出来的是“两”点间的电压。
[师]很好!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
[分析和论证]
[师]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生]我们用的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测出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每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与测出的两只灯泡的总电压几乎相等。
[生]我们用两只不同的灯泡串联,测出每只灯泡的电压不同,但两只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和等于电源电压。
[生]我们用的是三只差别较大的小灯泡,测出来每只灯泡的电压都不同,但每两只灯泡电压的和都和直接测得的这两只灯泡的总电压相等,三只小灯泡电压的和几乎等于电源电压。
[生]我们先用两只小灯泡测,然后又换了两只不同的小灯泡测。尽管测出的四只小灯泡的电压都不一样,但前一次测量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的和与第二次测量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的和几乎相等,且都差不多等于电源电压。
[生]做完串联,我们还将两只小灯泡并联起来,分别测它们的电压,结果电压表指针指的是同一个位置。
[生]我们也测并联了,相同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相同,不同的两只小灯泡电压也相同。
[生]我们从两只灯泡并联开始,一直增加到四只小灯泡并联,测出来的结果几乎不变。
[生]我们在原来两只小灯泡串联的基础上给其中的一只灯泡并联了第三只小灯泡,结果并联的两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
…
[师]同学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非常好,归纳大家的实验,可以得到一般结论吗?
[生]不管怎样选择灯泡,不论如何进行测量,尽管测出的数据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各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等于这几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且等于电源电压。
[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结论: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各支路电压相等。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配合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祝贺同学们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不过,对同学们来讲获得结论的过程更重要。请大家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回顾,认真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真正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评估]
[生]我开始将电压表连接错了。现在我知道了,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必须连接正确,否则一接通电源,指针反偏,并且速度很快,很容易将电压表指针打弯。
[生]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也很重要。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大,指示值很小,几乎不能读数。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小,指针偏出了刻度盘外。
[生]我们连电压表的时候,先不接死,合上开关,迅速“试触”一下,大概估计好量程再连接,很省事,一次就差不多能选对。
[生]读数也很重要。我第一次读数,读出一只小灯泡的电压值比电源电压还大,原来电压表接的是小量程,我是按大量程的刻度读出来的。
[生]我将电压表接在了一根导线两端,结果灯都亮了,可是电压表读数是零,为什么呢?
[生]我不小心将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灯全不亮,电压表却有指示值,和电源电压几乎一样大。
[生]我们是将电路连接正确了,电压表也有指示,就是灯不亮,换了另外一个灯泡还是不亮。用手按住才亮起来。
[生]我们组开始做时,有一只灯亮,另一只灯不亮,测电压时,亮着的灯有指示值,不亮的灯两端电压为零。
…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一定是很认真地去做了。养成好的习惯要比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更重要,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努力。刚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
(教师巡视并参加同学们的讨论)
[生]电压表接在一根导线的两端,中间没有用电器,相当于“一”点,所以电压表示数为零。
[生]将灯泡用手按着才能亮,我觉得是因为没有接触好,另外的问题我不知道。
[师]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许多同学都用了“几乎相等”这个词,而不是说“相等”,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相差很小,但又不完全相等。
[师]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
[生]因为读数或用表测量的过程中有一些偏(误)差。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现在需要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探究过程写一份科学探究的小报告。
(学生完成探究报告,教师巡视,选择完成较好的,利用投影和同学们交流、小结。)
三、小结
通过我们这次的探究活动,同学们了解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同学们一起总结)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通过实验同学们还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彩灯是串联的,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所以,根据题意有:36 v・n=220 v,n= =6。1。
至少要串联6个这样的灯泡。
建议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彩灯。如用36 v额定电压的灯泡,可以串联6个或7个,分别点亮比较它们的亮度,也可以用5个灯泡串联,但点亮时要注意安全。
如果家里有用过的彩灯串,可以利用起来。再给你制作的彩灯串连接一个日光灯上用的起辉器,看看有什么效果。
2、(1)可以用“试触”的方法来判断水果电池的极性。测量电压时,因水果电池电压不会很高,应注意选择电压表的小量程测量。
(2)选择其他的水果可以用桔子、柚子、苹果等,土豆也可以。
选择的金属还可以是锌片、铝丝等。
五、板书设计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