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英语教案设计 > 教学内容(精选15篇)

教学内容(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内容(精选15篇)

教学内容 篇1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所学的英语交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学生问候,然后询问当天的日期,星期几等,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示范说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并说说自己想得到的生日礼物是什么?还询问学生父母的生日,以此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从知道他们的生日开始。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我立足新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学生从最熟悉的节日儿童节着手,很自然地过渡到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may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的学习。课前和学生一起收集了一些节日的图、照片、音乐等。从谈论节日这一真实的、学生熟悉且极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入词汇的学习。本课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在每个环节中只给学生一个新知识点,以此分化难点,让学生学得不吃力。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在教学句型did you…last…?中可挑选学生常做的游戏,先给学生热身,然后进行小组操练。通过游戏和歌曲,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很强,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理解了句型。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本课的设计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听到某一个节日时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词,如;national day:red,national,flag,china, love,7 days holiday,travel等,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效果很好。

教学内容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教学内容 篇3

  一

  教学内容走进中学

  课时

  1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心理协调发展

  过程与方法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克服青春期烦恼。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脉络,让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对待挫折

  四

  教学方法引导,回忆,类比,情景再现

  五

  教学准备热点的收集

  六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共 案)备注(个案)主备课人: 李富元     讨论时间:XX年02月23日 

  1、懂得中学时期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和完善自己(1)中学时期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2)中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完善自己。第一、学会学习;第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第四、勇于创新、勤于实践。2、如何认识自己(1)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2)乐于展现自我的风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3) 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3、学会调节情绪,拥有良好心情(1)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喜、怒、哀、惧。(2)中学生时期人的情绪最大的特征就是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大,极不稳定。(教材解读]        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1、转移注意力。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于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2、合理宣泄。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途径宣泄出来。如: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户外运动,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等。3、理智控制。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悦起来。如:自我暗示,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努力发现并体会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以便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等等。4、理性升华。当不良情绪产生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在追求崇高境界的同时,忘掉不开心的事情。5、改变认识。当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善于换位思考,从积极的方面去看问题,从而改变不愉快的想法和认识。6、幽默。幽默感能使人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笑。笑能对情绪起很好的调节作用。3)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理性升华、幽默等。小敏是四川汶川县的一位女生,原本活泼开朗,可大地震使她一下子失去了可亲可敬的父母,变成了孤儿。虽然在姨妈的帮助下,她已转到湖南一所初中继续求学,但她整天闷闷不乐。为此,老师多次劝慰小敏:“你想父母时,要哭就哭出来吧,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也可以把你对父母的思念写到日记里……现在你有了新班级、新同学,有心里话多和同学、老师说说,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风雨之后必是晴天。”在老师不断开导下,小敏的脸上又渐渐出现了久违的笑容。ú      小敏从“闷闷不乐”到“脸上露出笑容”,说明她调控情绪有了效果。青少年自我调控情绪意义何在?答案提示]     青少年及时克服不良情绪,有利于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从而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七

  课堂小结了解中学阶段的特点,明白怎样把握中学阶段。让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做情绪的主人。

  八

  练习设计1中学生为什么要关注自我心里健康?2联系本人或通同学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生理÷心理协调发展?

  九

  板书设计走进中学一:第二起跑线  1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心理断乳期”2 是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3把握好中学时期:(1)学会学习,(2)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关注自我心理健康,(4)勇于创造,勤于实践。二亮出你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方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2不断超越自己。三拥有好心情1人类基本的情绪类型:喜、怒、哀、惧。2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

  十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篇4

  教学内容:讲授第三课第二框――“男生• 女生”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预设

  导入:

  活动一:了解性别差别  

  a、你了解男生么?你了解女生吗?让我们来一次男女生之间的竞赛吧!(指导男女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优势有哪些?)

  我们(男生)的优势有:

  我们(女生)的优势有:

  b、新学期开学,我们班要完成下列任务:

  搬运新书、分发课本、檫玻璃、檫电风扇、坂课桌、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

  如果你来分配,你会让男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男生:搬运新书   站在上面檫玻璃、电风扇   搬课桌

  女生: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    协助男生檫玻璃、电风扇

  可以由男女生合作的:分发课本    檫玻璃、檫电风扇

  由此可见,男女生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在学校生活中彼此合作、积极交往有着积极的意义。

  板书: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不能正视异性同学间的关系,认为异性同学间不会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这会导致我们对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过于敏感、拘谨,甚至害怕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这种想法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一般的同学交往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彼此之间的不一样,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想一想:异性同学之间积极交往有什么意义?(教材p37页第一段)

  2、什么是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活动二:辨一辨,说一说(见教材p37页)

  辨一辨: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

  说一说:男女生之间应该如何正常交往?你是怎么做的?

  想一想: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应尊学的原则) 

  教师总结: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二、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

  活动三: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详见教材p39页)

  我悄悄地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我这是怎么啦?这正

  常吗?  

  想一想:你能帮她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但是,面对朦胧的情感,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地处理,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活动四:理智地处理情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教师呈现情景,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女孩儿收到了男孩儿的一封信,眼前立即出现男孩儿的笑容、眼神,……  ……(见教材p39页)

  想一想:他们的感情可以进一步发展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每一个问题,最终独立作出判断,最后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当你、你,收到这样的信时,该怎么处理呢!

  那就让我们听听这些富有哲理的箴言吧!

  活动中:

  1、对每一种情况,先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再提出多种可行建议;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

  相关链接:(见教材p39页)

  同学们,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活动五:澄清对男女生间“早恋“现象的认识(见教材p40页活动五)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或他人是在“恋爱”,实际并非如此。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此问题主要是针对女生,但也需要提醒男生,在交往中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活动六: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

  (阅读教材p41页案例及相关链接)

  (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

  (三)本框知识点

  (1)男女生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各有优势。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

  丰富的友谊。   

  (2)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的范围,锻炼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3)男女生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见教材p38页)

  (4)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5)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要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四)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知识点

  2、怎样看待异性同学之间的积极交往?

  3、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面对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教学内容 篇5

  有效的课前、课后参与,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阔空间,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更接近,令其鲜活、充满吸引力,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学语文。

  在《语言的魅力》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便充分发挥了课前、课后参与的优势。对于“魅力”的理解,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查字典,固然是一种理解词义的办法,但是能背词义的孩子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魅力的事物随处可见。因此,在课前,我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你认为有魅力的事物。于是,学校、公园、街道……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上课了,我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最有魅力。问题刚一提出,一双双小手便迫不及待的举了起来。有的说祖国美丽的河山最有魅力,有的说优秀的电视节目最有魅力,有的说我讲的课很有魅力,还有的说,学校里贴的环境警示语最有魅力……在他们描述的过程中,“魅力”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包容着孩子的情感的具象的事物。还用背词典吗?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眼睛发现“魅力”,用他们的心灵感受“魅力”,用他们的语言表达“魅力”。事实上,在一些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能从标语、警示语、文章中去寻找“魅力”,这说明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在这个基础上,我很容易便由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课文学完,我并没有急于收兵。有句话说的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描述中深切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那么,能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者呢?生活中到处有有魅力的事物,生活中也需要有魅力的语言。于是,我创设情境,请学生为插图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语。在我的建议下,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动脑筋,每人都想出至少一条认为有魅力的警示语,而后小组讨论,通过修改、筛选,确定出本组认为最有魅力的警示语在全班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别看他们只是些10岁左右的孩子,设计的警示语可非同一般。“花草无语,人应有情。”对仗工整,告诉人们要爱惜花草;“滴答滴答,时间匆匆走过,一去不复返;滴答滴答,水滴默默流走,再也不回头。”告诉大家要像珍惜时间那样珍惜水资源……这一句句有魅力的语言充满了智慧。见到学生兴趣浓厚,我乘胜追击,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后参与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警示语宣传卡。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忙开了。有的负责设计,有的搞绘画,有的书写,有的上色,忙得不亦乐乎。终于一张张精美的警示语宣传卡被展出在教室门前的展板上,吸引了众多老师、学生和家长前来观看。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还评选出了本次活动中最有魅力的宣传卡。那张卡上,一朵朵鲜花绽放着笑脸,绿油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跳着欢快的舞蹈。前面一个警示牌上醒目的写着:“贤人免进”。下边一行小字:“贤人,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你想做贤人吗?”多么富有创意!正是丰富多彩的课后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潜力不断的得到激发,从而真正的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

教学内容 篇6

  在当前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开放”和“放开”的新思想,这个观点来自教育部体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新见解。 

  应该说,“开放”和“放开” 思想与理论的出现是体育课程理论和体育教材理论上的一个进步,也是人们对体育教学内容有了更深一层认识的标志,是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说“开放”,其实体育课程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从体育课程发祥时代的兵操,到20世纪初叶的近代体育运动的导入;从国家建设时代的技能体质中心的内容体系,到战争时期的“体练式”内容;从相对贫困时期的健身养护式内容体育到后工业社会的娱乐型能力型内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内容一直就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更着。竞技体育运动中一有新的内容也马上会影响到学校,社会上有了什么新的体育娱乐也会早早晚晚地进入学校校门。体育文化就像人的服装一样,带有一定的时髦性和时代性,加上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期待和利用,使得体育教学内容一直有很大的变通性。这是从时间变化上来讲的,如果从空间上来讲也是一样,任何地区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都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完全脱离当地的民俗和习惯,甚至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都带有当地的娱乐观和文化价值观。从整体上讲,一个国家的各地体育课程也一直存在有开放性,不可能用一种体育教学内容来统一不同文化地区的体育教学,这一点越是大国就越是明显。因此,体育课程的开放性是体育学科的一个特性,在其他一些学科中这个特性就不太明显,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就几乎不存在上述的开放性;历史、地理、音乐、语文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也不如体育学科这么明显。可以说体育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形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体育教学内容的“放开”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体育课程没有由于因为统一考试(或称统一学力)所必需有的统一性,换句话说,只要是运动、只要科学、只要能锻炼身体、只要能使人们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什么都是体育。因此,体育本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本是一个地区和一种文化对运动的选择,体育本应该“放开”。体育的“放开”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必修”内容的基础上配上选修内容的形式。这是至今体育教学大纲所采用的传统做法,这种形式的缺陷是:①有可能因为必修内容的量很大,而使选修的内容名存实亡;②必修的内容与选修的内容会在内容上有些交*和冲突;③往往很难确定选修的比例应是多少,即便是一种比例可能仍然不能满足各地的实际情况。 

  2.不规定到很具体的内容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只对一些运动大项(大类,如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对具体的内容(如田径中的50米跑、跨栏甚至后蹬跑等)或不予规定,或用“示例”的方式指导各地进行选择。 

  3.完全不规定教学内容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只对课程的目标、手段的要求、评价标准进行规定,并给予一个评价标准体系,现在正在实验的《体育课程标准》就是采用这样的形式。 

  “开放”和“放开”是体育教学内容选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它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开放”的条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灵活的信息。当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出现后,就应对其方法和规则等进行了解,以便很快地进行教材化,以后这方面的信息会随网络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容易。 

  2.有一个灵活而有效的体育教师培训系统。当一个新体育教材引入课程后,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跟得上,如各地的教育学院可能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专门培训内容。 

  3.各校有比较良好的经济条件,以便可以满足比较快的体育器材的更新换代。 

  4.各校建有适应性比较强的体育场地,以后学校的运动场的设计应是多功能的,而现在学校的操场往往被正规的环行跑道分解得支离破碎,使许多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 

  5.各校具有一支业务比较精干的体育教师队伍,这个队伍应是“一专多能”和善于学习的群体。 

  “放开”的条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地方教育行政和教学指导具有一定的体育课程编制经验。 

  2.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或主持教研工作的同志对当地的体育条件和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3.本地区教师对所定的地方课程内容能有较好的掌握,可以胜任新的教学。 

  4.教师们具有创造性和责任心。 

  5.有地方特色的运动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进行了教材的改造。 

  总之,“开放”和“放开”是现在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也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未来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先决条件,是我们研究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和应该努力去实现的方向。

教学内容 篇7

  托一班第10周教学内容

  日期:4月 29 日-5月3日

  语言

  活动名称: 《下雨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 故事《下雨了》。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滴滴答”。

  2. 体会助人的快乐,并学会帮助他人。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图片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结合图片为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华华用雨伞给谁遮雨呢?(小竹子)

  2.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打在小花猫身上。华华给小花猫遮雨,小花猫说了什么?(谢谢华华,谢谢华华)

  三.教师再次为幼儿讲述故事,并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滴滴答)

  2. 教师:你们会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小动物吗?

  四.教师小结。

  数学

  活动名称: 《奇妙的绳子》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教师和幼儿人手一根长绳子、一根短绳子。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 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集体活动。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两根绳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长短。

  1. 教师:这两条绳子一样吗?(不一样)

  2. 教师:为什么?(一根长一根短)

  二.教师给小朋友分发绳子,并请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绳子长短。

  教师:小朋友,请你比一比手里的两根绳子,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三.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比较长短的?

  1. 教师:请勇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必出长短的?

  2. 教师请幼儿轮流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并进行总结。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把绳子的一头对齐,就知道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断了。

  科学

  活动名称: 《叔叔阿姨辛苦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厨师做饭的图片。2.菜一份(沙拉)。3.事先联系好幼儿园内的一名厨师。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厨师的工作。

  2. 引导幼儿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吃饭不挑食。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看一副图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图中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对幼儿进行提问。

  1. 教师:图片里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2. 教师:他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三.教师请厨师出场,为幼儿讲解厨师的工作内容,并请幼儿品尝厨师带来的沙拉。

  1.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幼儿园的叔叔(阿姨),请他为我们讲一讲厨师的工作内容,大家热烈欢迎。

  2. 教师:叔叔(阿姨)还为我们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沙拉,请小朋友一起尝一尝。

  四.教师小结。

  健康

  活动名称: 《玩皮球》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活动场地一处,幼儿人手一个皮球。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学会用多种方式玩皮球。

  2.  发展幼儿肢体协调性,激发幼儿参与肢体活动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相关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  教师:原来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玩皮球,大家想不想玩呢?

  二.教师带幼儿到活动场地上学习皮球的多种玩法。

  1.  教师为幼儿分发皮球,请幼儿自由探索玩皮球。

  教师:现在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发一个皮球,大家看一看谁最会玩,谁和别人玩的不一样?

  2.  教师向幼儿师范并讲解玩皮球的多种方法。

  ①.教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拍皮球,有的小朋友踢皮球,有的小朋友在滚皮球,大家都很棒!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

  ②.教师师范拍皮球、跑皮球、滚皮球、踢皮球。

  3.  幼儿练习玩皮球,教师指导。

  三.教师小结。

  社会

  活动名称: 《能干的手》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布置好各种材料(如彩纸、剪刀、穿珠、小绳、染料、白纸、积木等)的手工区。2.小魔袋。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体会小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到手工区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小手的功能。

  1.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到手工区玩一些好玩的游戏,好不好?

  2.    幼儿自由展开游戏(剪纸、玩穿珠、画画、拼积木等),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和“触摸游戏”,引导幼儿继续体会小手的重要作用。

  1.    教师:小手真能干,能帮助我们做好多好看的收工作品。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

  三.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了解小手还能干什么。

  1.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还能干什么呢?

  2.教师:有的小朋友说得对,小手能为妈妈做事情。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美术

  活动名称: 《开火车啦》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一辆铁轨的电动火车。

  2.    油画棒若干,画好两条轨道的绘画纸若干张。

  活动

  目标

  1. 尝试画短竖线。

  2. 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电动火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这事什么呀?(火车)

  2.    教师:火车是怎么开动的?

  3.    教师:火车要在什么上面开呀?请小朋友学一学。(铁轨)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并示范铁轨的方法。

  1.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把铁轨画出来?

  2.    教师:下面老师示范一下,如何画铁轨,大家仔细看哦。

  三.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铁轨是不是很好画呢?小朋友快动起手来,画一画。

  2.    教师:小朋友,画铁轨上的枕木时,竖线要画直,不要弯曲,弯曲的话,火车跑起来很危险的。

  四.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 篇8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3、 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全班学生分四组按如下形式站好。(也可以给各组取组名)

  第二组

  第四组                      第一组

  第三组

  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面向东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

  2、为什么第一组有时在他的前面,有时在他的后面,有时在他的左面,有时在他的右面呢?

  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组的位置与方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教师站在正中间,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小组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那一组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小时侯学过的辨认东、南、西、北的儿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在各组明确自己的方向后,把标牌放在各组的面前。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面向东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

  (2)刚才,我们面向不同的方向,用前、后、左、右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现在,我们还是面向不同的方向,用东、南、西、北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右会不断发生变化)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教师站在正中间,带领学生做游戏下面的游戏:

  (1)东面的小组拍拍肩,南面的小组抬抬腿,西面的小组弯弯腰,北面的小组点点头。

  (2)所有小组面向东,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西,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3)你们发现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关系?

  1、从东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教师把东、南、西、北的标牌收起来,请学生站在正中间,并蒙住他的眼睛转三圈,然后告诉他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让他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其他同学当裁判。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2、第3页例1。让学生想像自己是小明那样站在操场中间,完成例1中的填空。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篇9

  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开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我们觉得,教材安排的实践内容可以进行必要的拓展或生成,来丰富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比如,第八册的 “小管家”的活动。这个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我们觉得,除了让全体学生都要用一周多的时间,真实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开支情况外,还可以把统计结果先给爸爸和妈妈作交流,然后再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扩展一些。如,“这些开支合理吗?哪些项目可以节省、取消或增加?如果让我当家,可以怎么开支?通过一周的调查,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等。通过交流,充分体会到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收集数据过程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挥。再如,第十册的“数字与编码”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交流汇报后,可以提示学生拓展和生成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老师让学生自发分组进行继续调查和了解,结果,有的组对电话号码进行了研究,有的组对汽车牌号进行总结,有的组对身份证号码的特点进行探究,有的组研究了手机号的编码规律等等。通过以上活动和交 流,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到许多身边的数学,在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生活中的数学内容

  现行修订教材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性教材,其中绝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是必要条件的问题,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数学显得比较薄弱,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有多余条件或条件不充分的问题,还要逐步引进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以及问题答案上开放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选择的余地,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比如: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这两句话联系起来,你想到了什么? 

  这道题中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有人口的知识、农业的知识、环保的知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表评论,在学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百分数的思考和理解有多深。题目的开放性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适当增加一些不同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内容

  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练习,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掌握知识。

  1.用小学生日记形式。

  例如,欢欢同学的日记写道:“星期天,我们全家带了300元钱去购物。在书店,爸爸为我买了一本《恐龙世界》花了12元,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它的价钱是《恐龙世界》的12倍;在商场,妈妈为我们全家买了16包方便面,每包2元5角。”回到家中,我算出了今天的花销情况,妈妈夸奖我:“你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不错呀!”我自豪地笑了。同学们,从欢欢同学的数学日记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请记录下来,并试着解答出来。

  2.用对话的形式。

教学内容 篇10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教学内容 篇11

  (1)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贯通性 

  教师应该反思教材编排体系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多思考本章和本节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前移或这后移不行吗?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应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用旧知识作为铺垫,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2)要反思教学的进度与梯度 

  每一课时的教学进度的安排,都必须以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前提,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教师在上课时急如骤雨,学生难以接受,欲速则不达,如上课速度太慢,迂缓拖沓,会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前松后紧,虎头蛇尾,造成一堆“夹生饭”。这都体现了教学进度有问题。人的认识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有表及里揭开脑海中问题的面纱,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太深、课堂费时多,课后占用时间也增多,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更加累,结果事倍功半。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建立在使学生能够接受限度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况。

教学内容 篇12

  教学内容:平移的妙用

  乐至高寺中学  罗勇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在理解平移性质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的平移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概括平移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平移实例中的图形,探索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对平移的再探索,发现平移的妙用!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探索中的艰辛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正确态度。

  3、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应用例子,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中的图形美。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平移特征---------平移中的不变量

  难点:对图形进行理解和平移

  教学突破:从实例入手,让学生思考小学解答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能否进行平移。引导学生进行平移,从而让学生多平移角度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再探索,让学生的妙用得到升发。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平移特征,准备纸笔和画图工具。

  教师用小黑板准备例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

  教师:同学们,本期11.1学习了平移,同学们想想:什么叫平移?平移的二要素是什么?平移的特征是什么?

  1.       学生思考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学生: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平移

  平移的二要素是: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特征: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如图:线段AB以如图所示的方向平移2cm.

  通过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理解,为后面的探索作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一、要在如图楼梯上铺设某种红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40元,楼梯梯道宽为3米,侧面如图所示。计算一下,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多少钱?

  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解决此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平移知识进行平移

  一通过平移发现,楼梯长实际就是

  AA’+A’M=2.8+6.2=9米

  这样便可计算出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

  (2.8+6.2)×3×40=1080元

  平移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平移,注意对平移后图形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问题二、从县城到石桥镇有两条路可走, 请你判断一下哪条路长一些?

  教师提问:第①、②条路横向距离一样吗?纵向距离呢?

  学生亲自动手平移。

  学生回答:道路①的横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横向距离的和,道路①的纵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纵向距离的。

  结论:①、②两条路一样长。

  学生从表面上看总认为②比①要长。

  因此,引导学生平移是难点,教师注意引导。

  教师:从以上两个问题发现:平移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应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出:平移是有妙用的!

  问题三、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为多少米?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小学的方法解)

  允许学生应用小学思维来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对阴影部分进行平移

  教师讲解:

  设道路宽为x米,则

  (20x)(32x)=540

  x252x+100=0

  (x50)(x2)=0

  x1=50(舍去)x 2=2

  课堂作业 :

  平移后的图形

  设:道路宽为x米,引导学生表示出,除阴影部分外的小长方形的长为(32x)米,宽为(20x)米。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如图a,如果在问题三中,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型路,如图所示,余下部分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是多少米?

  解题方法由教师解,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三、归纳与发现: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现平移有许多妙用。

  学生讨论感受平移的妙用。

  让学生体会平移的妙用,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四、再探索:

  教师出示小黑板:

  学生合作探索完成下面内容:

  如图:△ABC是直角△,∠C=900.现将△ABC补成矩形,使△ABC的两个顶点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两个,矩形ACBD和矩形AEFB(如图)

  解答问题:

  ①              设图②中矩形ACBD和矩形AEFB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______S2(填“>”“<”“=”)

  ②              如图③中,△ABC为钝角△时,按如图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请利用③把它画出来。

  ③              如图④中△ABC为锐角△,BC>AC>AB,按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利用④把它画出来

  ④              在④中,所画出的矩形哪一个周长最小?

  教学内容:平移的妙用

  乐至高寺中学  罗勇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在理解平移性质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的平移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概括平移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平移实例中的图形,探索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对平移的再探索,发现平移的妙用!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探索中的艰辛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正确态度。

  3、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应用例子,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中的图形美。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平移特征---------平移中的不变量

  难点:对图形进行理解和平移

  教学突破:从实例入手,让学生思考小学解答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能否进行平移。引导学生进行平移,从而让学生多平移角度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再探索,让学生的妙用得到升发。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平移特征,准备纸笔和画图工具。

  教师用小黑板准备例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

  教师:同学们,本期11.1学习了平移,同学们想想:什么叫平移?平移的二要素是什么?平移的特征是什么?

  1.       学生思考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学生: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平移

  平移的二要素是: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特征: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如图:线段AB以如图所示的方向平移2cm.

  通过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理解,为后面的探索作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一、要在如图楼梯上铺设某种红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40元,楼梯梯道宽为3米,侧面如图所示。计算一下,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多少钱?

  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解决此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平移知识进行平移

  一通过平移发现,楼梯长实际就是

  AA’+A’M=2.8+6.2=9米

  这样便可计算出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

  (2.8+6.2)×3×40=1080元

  平移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平移,注意对平移后图形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问题二、从县城到石桥镇有两条路可走, 请你判断一下哪条路长一些?

  教师提问:第①、②条路横向距离一样吗?纵向距离呢?

  学生亲自动手平移。

  学生回答:道路①的横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横向距离的和,道路①的纵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纵向距离的。

  结论:①、②两条路一样长。

  学生从表面上看总认为②比①要长。

  因此,引导学生平移是难点,教师注意引导。

  教师:从以上两个问题发现:平移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应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出:平移是有妙用的!

  问题三、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为多少米?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小学的方法解)

  允许学生应用小学思维来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对阴影部分进行平移

  教师讲解:

  设道路宽为x米,则

  (20x)(32x)=540

  x252x+100=0

  (x50)(x2)=0

  x1=50(舍去)x 2=2

  课堂作业 :

  平移后的图形

  设:道路宽为x米,引导学生表示出,除阴影部分外的小长方形的长为(32x)米,宽为(20x)米。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如图a,如果在问题三中,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型路,如图所示,余下部分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是多少米?

  解题方法由教师解,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三、归纳与发现: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现平移有许多妙用。

  学生讨论感受平移的妙用。

  让学生体会平移的妙用,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四、再探索:

  教师出示小黑板:

  学生合作探索完成下面内容:

  如图:△ABC是直角△,∠C=900.现将△ABC补成矩形,使△ABC的两个顶点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两个,矩形ACBD和矩形AEFB(如图)

  解答问题:

  ①              设图②中矩形ACBD和矩形AEFB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______S2(填“>”“<”“=”)

  ②              如图③中,△ABC为钝角△时,按如图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请利用③把它画出来。

  ③              如图④中△ABC为锐角△,BC>AC>AB,按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利用④把它画出来

  ④              在④中,所画出的矩形哪一个周长最小?

教学内容 篇13

  初二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工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1、课后反思:

  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 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篇14

  托一班第14周教学内容

  日期:5月 27 日-31

  语言

  活动名称: 《喂喂小动物》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2. 可当做小鱼、虾、骨头、虫子的自制食品若干。

  活动

  目标

  学说简单的语句,知道常见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动物头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谁来了?

  二.教师带领幼儿学说儿歌《喂喂小动物》,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1.教师:你们知道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爱吃什么食物吗?不知道的小朋友,听听下面这首歌就知道了。

  2.教师说儿歌《喂喂小动物》,并引导幼儿跟着学。

  三.教师示范喂小动物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已经知道每种小动物爱吃什么食物,那么我们就来喂喂它们吧!小朋友先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喂小动物的。

  四.教师请幼儿自选小动物头饰及食物,它们喂食。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想要喂食的小动物和食物,给他们喂食吧。

  数学

  活动名称: 《摸一摸》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摸箱一个,内有玻璃球与地垫。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利用触觉感知物体的光滑与粗糙。

  2. 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感受。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摸箱,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大摸箱!大摸箱里有两种神奇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二.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猜想,教师给予适当的提醒。

  教师:摸箱里不是吃的东西,而是玩的东西。

  三.教师请幼儿把手伸进摸箱,用手感知摸箱里面到底是什么?

  1.教师: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摸箱里面到底是什么?

  2.教师:方方的地垫麻麻的,它很粗糙。

  四.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指令到摸箱里拿出光滑或粗糙的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来拿出一个光滑的东西。

  教师:请小朋友来拿出一块地垫。告诉我他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科学

  活动名称: 《黄豆宝宝大变身》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 豆浆、杯子。

  2. 黄豆适量,豆浆机一个。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知道黄豆可以制成豆浆。

  2. 引导幼儿了解豆浆的营养价值,愿意多喝豆浆。

  活

  动

  过

  程

  一.  教师出示豆浆并请幼儿品尝,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请你猜猜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杯什么?

  2.  教师:对,杯子装的是豆浆。豆浆是什么味道的?你们喜欢喝豆浆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谈话,猜猜豆浆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师:你知道豆浆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吗?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猜想,引导幼儿把话说好。

  三.教师出示黄豆,告诉幼儿豆浆就是黄豆变出来的。

  1.教师:小朋友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教师:老师手里拿的是黄豆,它的形状是圆圆的、小小的。你们知道吗,这些小小的黄豆可以制作出好喝的豆浆来。我们动手试一试吧。

  四.教师制作豆浆,请小朋友观察并品尝。

  教师可以边操作变为幼儿讲解操作方法,但应该提醒幼儿不能自己操作豆浆机。

  健康

  活动名称: 《运蔬菜》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在活动场地放4辆手推车。

  2.  可当做输出的物品若干。

  活动

  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推车,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上做准备运动。

  二.教师出示小推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推过手推车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辆手推车,大家来运蔬菜,做一个小小的劳动者,好不好?

  三.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1.  教师:蔬菜在终点,在游戏中我们要推车去终点,装上蔬菜后再返回原来的位置。

  2.  教师:小朋友要排成四排,一个接一个地推车运蔬菜,这样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练习推车,运蔬菜啦。

  四.幼儿推车运蔬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小朋友做好准备了吗?我们开始运蔬菜啦!

  五.教师小结。

  社会

  活动名称: 《小猫和小朋友》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小猫活动的图片:住老鼠,钓鱼,吃鱼。睡觉。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断句“小猫(小朋友)在”。

  2. 能够大胆地讲述,有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小猫活动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喵喵喵”,小朋友,小猫来了。

  二.教师逐一出示小猫活动的图片,引导幼儿学生短句“小猫在”。

  1.    教师:小朋友,请说一说,小猫在干什么?

  2.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出“小猫在捉老鼠”“小猫在钓鱼”“小猫在吃鱼”“小猫在睡觉”。

  三.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学说短句“小朋友在”。

  1.    集体讲述。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做下列模仿动作:洗手、洗脸、刷牙、梳头。带领小朋友学说短句“小朋友在”。

  2.    个别讲述。

  方法同上。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并给与必要帮助。

  美术

  活动名称: 《开火车啦》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一辆铁轨的电动火车。

  2.油画棒若干,画好两条轨道的绘画纸若干张。

  活动

  目标

  1. 尝试画短竖线。

  2.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电动火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这事什么呀?(火车)

  2.    教师:火车是怎么开动的?

  3.    教师:火车要在什么上面开呀?请小朋友学一学。(铁轨)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并示范铁轨的方法。

  1.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把铁轨画出来?

  2.    教师:下面老师示范一下,如何画铁轨,大家仔细看哦。

  三.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铁轨是不是很好画呢?小朋友快动起手来,画一画。

  2.    教师:小朋友,画铁轨上的枕木时,竖线要画直,不要弯曲,弯曲的话,火车跑起来很危险的。

  四.教师小结。

  音乐

  活动名称: 《下雨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故事《下雨了》。

  2.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滴滴答”。

  2.体会助人的快乐,并学会帮助他人。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图片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结合图片为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华华用雨伞给谁遮雨呢?(小竹子)

  2.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打在小花猫身上。华华给小花猫遮雨,小花猫说了什么?(谢谢华华,谢谢华华)

  三.教师再次为幼儿讲述故事,并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滴滴答)

  2. 教师:你们会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小动物吗?

  四.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 篇15

  课题:单元评价

  评价目标:

  1、能否联系分数和除法的知识理解比的意义,是否掌握比的读写发,是否会求比值;

  2、是否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是否会化简比;

  3、能否应用比的知识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评价内容设计:

  一、 填空 22%

  1、在a : b=c中,比的前项是( ),比的后项是( ),比值是( )。

  2、2/3 = ( ):( )= ( )÷( )

  3、9 :( )= 3/8 = ( )÷32 = 24/( )

  4、小明家养了9只鸡,7只鸭。

  ① 鸡和鸭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② 鸭和鸡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5、a除以b的商是5,a与b的比值是( )。

  1、 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4:5。灰兔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只数是灰兔的 ,灰兔只数是兔子的 。

  7、从甲城到乙城,快车要6小时,慢车要8小时,快车与慢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比是( ),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 )

  8、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3,则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9、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二、 选择题 5%

  1、糖占糖水的 ,那么糖与水的比是( )。

  a. 1:20 b. 1:21 c. 1:19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3. 3:5的后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 )。

  a. 加上10 b. 乘3 c. 加6 d. 都不对

  4、甲班人数的1/3等于乙班人数的1/4,那么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 )。

  a. 3:4 b. 4:3 c. 1/3:1/4 d. 1/4:1/3

  5、两个正方体棱长总和的比是3:2,那么这两个正方体体积的比是( )

  a. 3:2 b. 6:4 c. 9:4 d. 27:8

  三、化简下面的比 8%

  32.5:0.15 2/9 : 1/3 1 : 3/4 80/15

  四、求比值 8%

  16 : 20 2 : 1/4 4.5 : 6 3/7 :6/11

  五、判断题 6%

  1、10:2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5。 ( )

  2、a是b的1/3 ,b就是a的3倍。 ( )

  3、在5:9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7,比值不变。 ( )

  4、如果a除以b等于4比5,那么a就是b的4/5 。 ( )

  5、篮球只数的 2/3等于排球的只数,篮球只数与排球只数的比是2: 3。 ( )

  6、小红的身高是1米,她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小红和她妈妈的身高比是1 : 158 。 ( )

  六、操作题 6%

  下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沿着方格线画个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2的长方形。

  七、解决实际问题 45%

  1.用72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3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2.建筑工地原有黄沙35吨,用去了5吨,写出用去黄沙与剩下黄沙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3. 一根钢材,用去3米后,用去的和剩下的长度比是1:4,这根钢材原来长多少米?

  4、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配制而成的,纯酒精与蒸馏水的比是3:1。

  ⑴ 1.5升消毒酒精中含纯酒精多少毫升?

  ⑵ 用500毫升纯酒精配制消毒酒精要加蒸馏水多少毫升?

  ⑶ 用8升蒸馏水,可配制消毒酒精多少升?

  5、 左图中,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

  面积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多少?

  6、商店运来一批电视机,卖出18台,剩下的与卖出台数的比是5:3,商店共运来电视机多少台?

  7、两地相距6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9:7,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课前思考:

  高教导设计的单元练习评价内容基本涵盖了本单元所学内容,题目的难度也适中,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练习,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考虑到班中还有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还有一定发展空间,所以再增加以下练习,供同年级组老师选用。

  1、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4:3: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那么,甲数比丙数多( )。

  2、从甲堆煤中取出1/8给乙堆煤,两堆煤重量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重量比是( )。

  3、一块合金中含铁和铜两种金属,铁和铜的重量比是3:2。现在加入8克铜,这块合金共重53克,这块合金中含铁多少克?

  4、家电商场新购进三种型号的电视机共460台,a、b两种型号的台数比是2:3,c种型号比b种型号少20台,c种型号购进多少台?

  5、学校美术、舞蹈、合唱三个课外小组共有140名学生,美术与舞蹈小组人数的比是2:3,舞蹈与合唱小组人数的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6、妈妈到菜场买了一些青菜和芹菜,青菜和芹菜的单价比是3:5,重量比是4:3。一共用去9元,买芹菜用去多少元?

  课前思考:

  通过本次单元练习基本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应用题的最后一题,学生最容易出错,与此类似的还有这题: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40分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通过练习要让学生明确:已知两个数量的比,要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多少,必须要求出这两个数量的和是多少。

  课后反思:

  今天组织学生就第五单元进行了单元练习,从练习情况看,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仍是解决不同类型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总体情况:六(1)班3人不及格,21人优秀;六(4)班3人不及格,25人优秀。两个班中不及格的这几名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存在较大问题。

  具体情况:

  填空部分的第7、8、9题错误率较高;选择部分中第4、5题的错误率较高;化简比与求比值这两题还有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判断题的第4、5题错误率较高;操作题正确率较高;解决实际问题部分的第1、6、7题的正确率较高,而第4题的错误率最高,另外几题学生的错误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读题,还没看清问题就解答。

  改进措施:明天进行单元练习讲评,重点讲评学生感到有困难的题目并进行相应的补充练习;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学内容(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