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1.2 第二教时(精选14篇)

1.2 第二教时(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2 第二教时(精选14篇)

1.2 第二教时 篇1

  一、       复习:(结合提问)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4.关于“属于”的概念二、       例题例一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符号语言的互译,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1.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 解:{x|x2=x}={0,1}2.不等式x2-x-6<0的整数解集 解:{xîz| x2-x-6<0}={xîz| -2<x<3}={-1,0,1,2}3.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 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2,-2/3)}4.使函数 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解:{x|x2+x-6¹0}={x|x¹2且x¹3,xîr}例二、下列表达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z={全体实数}   2.r={实数集}={r}   3.{(1,2)}={1,2}  4.{1,2}={2,1}例三、设集合 试判断a与集合b的关系.例四、已知 例五、已知集合 ,若a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m的取值范围.三、        作业 《教材精析精练》 p5智能达标训练

1.2 第二教时 篇2

  1.3 第二教时复习:交集、并集的定义、符号授课: 一、集合运算的几个性质:研究题  设全集 u = {1,2,3,4,5,6,7,8},a = {3,4,5} b = {4,7,8}求:(cu a)∩(cu b),  (cu a)∪(cu b),  cu(a∪b),  cu (a∩b)若全集u, a,b是u的子集,探讨 (cu a)∩(cu b),  (cu a)∪(cu b),  cu(a∪b),      cu (a∩b) 之间的关系.结合韦恩图                      得出公式:(反演律)uab(cua)∩( cu b) = cu(a∪b)(cua)∪( cub) = cu(a∩b)另外几个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   a∪b = b∪a.(注意与实数性质类比)例8. 设 a = {x | x2-x-6 = 0}     b = {x | x2+x-12 = 0},求  ;a∪b二、关于奇数集、偶数集的概念及一些性质      例9. 已知a为奇数集,b为偶数集,z为整数集,求a∩b,a∩z,b∩z,a∪b,a∪z,b∪z.练习  p13三、关于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规定:有限集合a 的元素个数记作: card (a)ab   作图                     观察、分析得:card (a∪b) ¹ card (a) + card (b)        card (a∪b) = card (a) +card (b) -card (a∩b)五、作业:课本   p14     6、7、8                    

1.2 第二教时 篇3

  一 复习:子集的概念及有关符号与性质。提问: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的正约数},b={10的正约数},c={6与10的正公约数},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二 补集与全集1.补集、实例:s是全班同学的集合,集合a是班上所有参加校运会同学的集合,集合b是班上所有没有参加校运动会同学的集合。集合b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定义: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scsaa记作: csa     即 csa ={x | xîs且 xïa}2.  全集     定义: 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如:把实数r看作全集u, 则有理数集q的补集cuq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例1(1)若s={1,2,3,4,5,6},a={1,3,5},求csa           (2)若a={0},求证:cna=n*。(3)求证:crq是无理数集。       例2已知全集u=r,集合a={x|1≤2x+1<9},求c a。例3 已知s={x|-1≤x+2<8},a={x|-2<1-x≤1},b={x|5<2x-1<11},讨论a与c b的关系。 三  练习:p10(略)1、已知全集u={x|-1<x<9},a={x|1<x<a},若a≠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9 (b)a≤9 (c)a≥9 (d)1<a≤92、已知全集u={2,4,1-a},a={2,a2-a+2}。如果cua={-1},那么a的值为   。    3、已知全集u,a是u的子集, 是空集,b=cua,求cub,cu ,cuu。      (cub= cu(cua,cu =u,cuu= ) 4、设u={梯形},a={等腰梯形},求cua.5、已知u=r,a={x|x2+3x+2<0}, 求cua.6、集合u={(x,y)|x∈{1,2},y∈{1,2}} , a={(x,y)|x∈n*,y∈n*,x+y=3},求cua.7、设全集u(u φ),已知集合m,n,p,且m=cun,n=cup,则m与p的关系是( )(a)    m=cup,(b)m=p,(c)m p,(d)m p. 四  小结:全集、补集 五  作业  p10  4,5       

1.2 第二教时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4

  《郑和远航》第二教时

  坂上小学   殷玉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伟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资料)6XX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他做了什么?请看大屏幕(6条)

  2、  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设疑:郑和凭什么赢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如此的尊重与敬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

  二、学习课文:

  1、  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对于郑和远航评价最高的一句话。(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2、研读课文:

  规模大:人多、读;船多、大(图片比较理解)朗读;(船队图片),假如你是整个船队的首席指挥官郑和,会想些什么?(相机板书:爱国)郑和就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三节

  范围广:哪里看出?(1)相机出示路线图(体会国家之多);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与他们友好交往,哪些人?引读

  (3)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带去信件、丝绸、瓷器,实际上带去了           

  (4)补充:怪不得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出示)――齐读

  时间长:哪里体会到的?

  航行奇(过渡):自由读;传奇经历有哪些(出示填空:当-----时,郑和凭着-----);3、小结:

  三、学习第6小节

  1、(引述第6节)从……继续了6次,自由读第6节(补充)

  四、学习末节

  1、所以郑和远航,作者给予很高的评价,自由读第7节

  2、你能简略说说吗?3、板书总结

  4、(看郑和记录片),此时此刻,你想对郑和、自己、中国人民说些什么?(出示)

  五、呼应开头:难怪6XX年后的今天……

  六、作业(二选一)

  1、搜集资料,新编《郑和第  次远航》,注意有详有略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规模之大      爱国

  郑和远航  范围之广     不畏艰险

  (创举)  时间之长     顽强探索

  航行之奇     

1.2 第二教时 篇5

  教学目标:

  1, 品读,体会煤担的重,劳动的艰苦.

  2, 悟读,感知穷人劳动的艰辛,生存负担的沉重.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煤担的沉重提升到认识作者肩上所扛起的责任重.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想――

  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三,重点部分品读

  师:那么我是通过什么劳动来试图解除饥饿的威胁的呢

  快速读课文的第17 到第29 自然段 .动笔 划一划 ,读一读,想一想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1.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重点体会:"象是打秋千".

  师:追问:打秋千是怎样子的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师:同学们,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的

  理解文中有个词语叫"一步三滑"

  师:你能体会到这种一步三滑的艰难吗 把感受读出来

  师:同学们,煤筐来回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 请大家再好好地来看看这幅 画,从这幅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看表情,看肩膀 )

  师:沉重的担子,压在我瘦小的身躯上,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我当时是怎样 行走的吗

  生:是一冲一撞的. 是跌跌撞撞的. 是晃晃荡荡的. 是踉踉跄跄的. 是歪歪扭扭的. 是小心翼翼的.

  师:所以走路一步三滑的原因是;年纪小,担子重,.路滑

  2.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上人家,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歇.

  重点体会:"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

  追问:1.)为什么不到一千米就落在后头 深层次体会到孩子年纪小力气小

  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

  2.)"只好"换"立刻"

  师:把只好换个立刻读一读体会体会 体会到担子实在太重了,而不是刻意休息的.

  那么究竟是为何小小年纪要挑如此重担呢

  齐读: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教师:原来在他身上所挑起的不仅是煤的重担 更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师:虽然那疲惫的面容,虽然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想想,他此时此刻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

  师:多么坚强的孩子!

  (师启发):可是不尽人意的是尽管他从半夜动身到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他最终换来的是什么 一起来读读这句;

  6.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追问1.你有过烫伤或者流血的时候是吗 说说当时的感受 . 读句子

  师: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

  (师启发):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学生解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

  生: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

  师: 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同学们,他难道不该流泪吗

  生:该.

  (出示句子,24,25小节)

  师:这些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他应该流泪,他应该痛哭一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饿."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品读我和母亲的对话 .

1.2 第二教时 篇6

  一、设计理念:

  领略课文中的风景美,是这篇课文显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与此同时千万不能疏忽领略课文中的文字美。这两者应当是融为一体的,既要让学生通过感悟优美的文字领略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景,也要把领略九寨沟的美景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之中。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活在那里的异兽珍禽。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二教时

  一、首尾呼应,形成美的概念

  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寨沟,去感受那里的迷人风光,快看――

  【课件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一进入景区,就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板书:童话世界

  2、【课件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说世界上真有仙境,那就是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真是

  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板书:人间仙境

  【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总揽全文,留下美的印象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那些景物?

  2、交流:

  引导归类: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形成如下板书:自然风光、异兽珍禽

  3、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三、感悟重点,徜徉美的世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我们先去看看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九寨沟的哪处自然风光吸引了你?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吸引你的自然风光。

  (2)反复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想想它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2、【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内容”。指名交流。

  雪峰插云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雪峰”

  出示: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1)我最喜欢雪峰插云的景象。

  (2)分析:高【课件显示红色】(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是因为山峰太高,积雪终年不化。

  多【课件显示红色】(一座座)

  美【课件显示红色】(银光闪闪)

  (3)指导朗读:说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也能读好。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一评,齐读。

  师:神奇的九寨沟处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你还被哪些自然风光吸引了?

  古木参天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古木”。

  出示: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1)我喜欢九寨沟那茂密的丛林,“遍布”一词说明原始森林很大很大,那里面说不定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呢。

  【课件点击显示红色】(遍布、从河谷至山坡)

  (2)指导朗读:是啊,你带我们走进原始森林看看吧。请你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女生读读。

  平湖飞瀑

  师:你们知道吗?水是九寨沟的灵魂,那它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湖泊”。

  (1)湖泊:多【课件显示红色】(大大小小、颗颗)

  清【课件显示红色】(清澈见底)

  美【课件显示红色】(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花海”、“五彩池” )

  (2)我喜欢“五花海”、“五彩池”,在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再加上那色彩斑斓的鹅卵石,一定是五颜六色,怪不得人们称它为“五花海”、 “五彩池”呢!

  (3)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课件出示】点击“录象”,播放五彩池的美景。

  介绍:大大小小的群海碧蓝澄澈,水中倒映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

  (3)指导朗读:

  你能用你的朗读再带我们一起去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边走一走,看一看吗?

  指名读,评读,再读。

  (5)和他一样喜爱“五花海”、“五彩池”的站起来一起读。

  飞瀑: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瀑布”。

  【课件出示】点击(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1)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滔滔水流被朝阳照射,彩虹幻出,分外迷人。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隆。水从静海穿林过滩慢悠悠的流来,又从陡岩上猛然跌下深渊,发出轰雷般的响声,声势极为壮观。

  (2)我们来欣赏这幅壮观的景象吧。

  【课件出示】点击太阳图标,瀑布图片欣赏

  (3)指导朗读:

  山美,水美,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美。试着发挥你的最佳水平,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课文。指名读。

  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和谁一起分享?邀请一位同学一起读。

  4、是你们美妙的朗读带给老师一路惊奇,一路美景,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自然风光”中的“总结。

  出示: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引读)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风景如画的九寨沟,拿起课本齐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我们或许能遇到那些珍稀的动物。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内容”。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3、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1)说一说,做一做动作,在动态的展示中做一只金丝猴。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金丝猴”

  文中写道“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①读一读,说说金丝猴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指名交流:

  结实,从“体态粗壮”这个词语感觉出来的。

  【课件出示】点击“体态粗壮”

  动作很敏捷,它能一只手攀吊在大树上,另一到手说不上正搭在前额上呢!

  【课件出示】点击“攀吊”

  很顽皮,很机灵,它的眼睛在滴溜溜地转呢!

  【课件出示】点击“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

  胆子很小,它要偷偷地看游客。

  【课件出示】点击“窥视”

  ③师:是啊,你们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抓住了金丝猴的体态、动作、面部的表情,就引起了我们这么多的想象。让我们一边做做动作,一边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只可爱的金丝猴吧。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2)文中是这样写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儿咀嚼鲜嫩的竹叶。”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大熊猫”

  在这句话中,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

  【课件出示】点击“憨态可掬”

  师:能用“憨”来组词吗?

  (憨态、憨厚、憨憨的)

  师:憨态的大熊猫给你什么印象呢?

  (胖乎乎的、全身毛绒绒的、无论干什么,都不紧不慢、慢腾腾的样子

  师:你们刚才所说的,就是大熊猫的憨态。那“可掬”又该怎么理解呢?

  师:从字的部首来想啊。

  (这个字的意思跟手有关)

  师:(做“捧起”的动作)

  (捧起来)

  师:那“憨态可掬”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吧。

  (就是说大熊猫很憨厚,那个样子似乎可以捧起来。)

  师:“捧”字说明什么呢?

  (说明作者非常喜爱大熊猫。)

  【课件出示】点击“咀嚼”。 “咀嚼”是什么意思

  师:跟“口”有关啊。

  (就是吃吧。)

  师:是怎样地吃?(出示练习    地吃)

  (津津有味地吃、又香又甜地吃、美美地吃)

  师:是狼吞虎咽吗?

  (不是、是细嚼慢咽)

  师:对了,这才叫“咀嚼”呢!那谁知道“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点击“若无其事”

  师:那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若”是“好像”的意思, “无”就是“没有”。

  师:“其事”是指什么事情呢?

  (指大熊猫发现了有人在偷偷地看它吃竹叶。)

  师:它为什么不把游人当作一回事呢?

  (它吃得太专心了,竹子的味道太美了,它吃得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觉得这样写是说明人们非常喜爱大熊猫。)

  师:说得真好,那就把心底的这些感觉美美地读出来吧。

  (3)文中是这样写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小熊猫”

  师:小熊猫照镜子时会想什么呢?

  (它会想,今天的湖水真清啊,湖面真平啊,像一面打磨过了镜子一样,这是一面彩色的镜子,因为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师:小熊猫会一边照镜子一边会想:“嘿,今天的模样真帅啊。”它还会想什么呢?

  (湖水真清啊,洗一把脸,真舒服啊……)

  师:那美滋滋又能说明什么呢?【课件出示】点击“美滋滋”

  (说明小熊猫很快乐。)

  (4)羚羊。体会它们敏捷的动作。抓住“窜”“还没等你……丛林中”体会。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羚羊”

  【课件出示】点击“善于奔跑”“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

  师:是啊,在这样的湖光山色里,在这么美的童话世界里,在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谁的心里不充满了快乐呢?让我们快快乐乐地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4、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 “异兽珍禽” 中的“总结句”。

  四、欣赏音乐,享受美的熏陶

  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一起来欣赏《神奇的九寨》。

  【课件出示】点击下拉菜单“音乐欣赏”下的“神奇的九寨”。

  板书:    

  9、九寨沟

  童话世界

  自然风光     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

1.2 第二教时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小黑板出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补充答案,齐读。)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打白骨精,一起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孙悟空第一次与白骨精斗争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2——4小节,找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画出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   

  2.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卡纸出示: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

  (1)谁先读读描写白骨精的句子?(指名读)

  (2)这是个怎样的白骨精?交流时结合文中的词句说(凶残的、恶毒的、狡猾的:逃跑之前,不忘嫁祸于孙悟空)

  (3)白骨精意外发现唐僧,特别——(欢喜),从哪些语言文字可以感受到?(指名说)

  卡纸出示: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理解:不胜欢喜、造化。三个感叹号充分表现了白骨精的欢喜)

  指导朗读:谁能读好白骨精说的话。 指名读

  小结:白骨精因为什么不胜欢喜?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想吃唐僧肉。这是一个怎样的白骨精?(板书:贪婪  凶残)

  (4)因为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白骨精为了达到目的就变成了一个——美貌的村姑。由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白骨精为什么要变成如此美貌的村姑?

  这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却是——恶。总结板书:她就是一个贪婪、凶残、狡猾的妖精。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但是唐僧、猪八戒、沙僧都没能识破白骨精的诡计,眼看唐僧将要落入虎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了!

  (卡纸出示)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谁读一读?(指名读) 大家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指导朗读。

  在悟空棒打妖怪的过程中,唐僧又做了什么?由此你看出唐僧有什么性格特征?(板书:善良)(“扯住、责怪”)

  3.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的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我们感受到白骨精的——、孙悟空的——、唐僧的——。(出示表格)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人物形象在第二打、三打中,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一打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打,第三打的内容,根据老师发的的表格,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2.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了人物的性格。

1.2 第二教时 篇8

  教案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3a 第九单元第二教时二、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turn on/off …及其应答语all right./ok等。2、能听懂、会说常见物品a light, a tv, a tap, a walkman.3、能使用简单的祈使句表达“请别人干某事”的意思及进行应答。三、教学重点1、单词:a light, a tv, a tap, a walkman, turn on, turn off.2、日常交际用语:turn on/off…及其应答语all right./ok等。四、教学难点1、turn on/off 的连读.2、能在情景中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五、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实物:包、水龙头、随身听。电视、水龙头、随身听、灯的图片、几张表示地点的图片.2、板书准备:在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 9 on and off教学过程一、       say a rhymet: boys and girls, now let’s say a rhyme:we are happy today.s: (齐声背诵)二、  revision1、(实物投影几幅地点的图片)t: good morning,s1.s1:good morning, miss ju.t: how are you?s1: fine, thank you. and you?t: i’m fine, too. let’s go to hong mei park.(指图上的红梅公园)s1: good/great, but how?t: by bike. s----s 三、             presentation1、play a game.(听口令做动作)t:open/close the book./ box/ pencil-box./ door./window/fridge/basket.stand up.sit down.…t:(课前把教室的灯开好)s1,turn off the light,please.(指指灯,帮助学生完成其任务)s1:all right.teach the word“light”学生跟读单词数遍t:(作关灯的动作) turn off the light.  let’s turn off the light.ss: all right.teach the word“turn off”学生跟读数遍,边读边做关灯的动作。2、show a bag to the students.t: guess, what’s in my bag?s1:a pencil.s2: a book.…t: let’s open it.ss:all right.t: oh, it’s a tap. 教师引导学生说:“turn off the tap,please.”show a picture of a light to the students.教师引导学生说:“turn off the light,please.”ss: turn off the light,please.t: ok/ all right.学生操练: turn off the light/tap,please.work in pairs like this:s1:turn off the light/ tap, please.s2:ok/all right.3、show a tv to the students.t: look, this is a tv.turn off the tv,please.s1: ok/all right.学生跟读tv,turn off the tv.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the dialogues.4、show a walkman to the students.t: this is a walkman. t: who can turn on the walkman?教师手指随身听)s1:all right.(教师引导学生上台打开随身听,播放出英文歌曲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t: teach the word “tv” ,“turn on” 学生跟读turn on, turn on the light. turn on the walkman。 oh, nice music!.let’s have a break. sing a song,ok?ss: ok.(歌曲唱完)t: oh, let’s go on our class. who can turn off the walkman please?(一学生上台关掉随身听)make the dialogues like this:s1:hello,s2. nice to meet you.s2:nice to meet you too.s1:turn on the walkman ,please.s2: all right.四、consolidation1、say and act work in pairs.一个学生表演动作,另一个学生说出句子。看哪一组同学在一分钟内说得又多又好,给予奖励。2 跟读课文录音第一二幅图3t: let’s learn a new rhyme”turn on and turn off.” 《易捷儿童韵律英语p32页》ss:all right.(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 turn on the tv. let’s watch tv.turn on the light. let’s read books.turn off the tv. let’s clean the room.turn off the light. let’s go to sleep.t(新授歌谣)4、(出示不同地点的图片)例如:s1: good morning,s1.s2:good morning, s1: how are you?s2: fine, thank you. and you?s1: i’m fine, too. let’s go to bed.s2: ok.s1:turn off the light,please.s2:ok. 五、homework:回家听录音读52页3遍。

  unit 9turn on /off  the  light.(图1)      all right/ok.                tap(图2)                tv(图3)                walkman(图4)板书设计

  (常州市中山路小学  鞠艳提供)

1.2 第二教时 篇9

  unit 1   may i have…?   (第二教时) 一 教学内容look, read and learn ;ask and answer二 教学目标1.     能听懂、会说和会读单词a pencil case, a bookmark, a notebook.2.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may i have…? yes./ sure. here you are.3.     会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对话。4.     能诵读歌谣a little book。三 教学重点1.     能听懂、会说和会读单词a pencil case, a bookmark, a notebook.2.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may i have…? yes./ sure. here you are.3.     会使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对话。四 课前准备单词卡片、实物、录音机、磁带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a  free  talk1.t: what’s this?may i have a ball pen?thank you.may i have a ball pen for yang ling?thank you.2.用其它物品替代ball pen,和学生进行对话,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物品分组进行练习。it’s a ball pen.yes. this ball pen is for you.sure. here you are.  与教师进行对话,然后分组进行练习。breview1.     复习read and say,让学生用图片或自己带来的实物表演对话。2.     复习单词。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how me your pencil.  can you spell it?同法让学生拼pen, ball pen, book。表演课文中的对话,然后用图片或自带物品表演。 it’s a pencil.ok.yes.(拼pencil)cpresentation1.     t: look, this is a pencil-box, and what’s this in english? oh, it’s a pencil case. it’s purple. it’s a nice pencil case. do you like it?t: now read after me“pencil case”.领读。2.     t: look,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bookmark.领读单词。t: now let’s spell it.3.     同法教单词notebook.注意note的读音。4.     play a game: what’s missing?让学生背对黑板,教师抽掉notebook, bookmark, pencil case, ball pen这几张单词图片中的一张,让学生猜缺少的那张,并拼写出单词。ss: yes.    跟读,齐读,拼读,书空。跟读单词。  拼读单词,并书空。拼读、书空单词notebook.教师抽掉图片,学生转身看黑板,进行对话。dask and answer1.     t: look, this is a shop. i’m a seller. can i help you?t: yes. here you are.t: sure. here you are.2.     出示句型may i have…?yes./sure. here you are.3.     t: now, let’s practice.(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来问答)   4.完成书上的练习。may i have a ruler? thank you. may i have a bookmark?齐读,在作业本上抄写两遍。 s1:may i have a …?s2:yes.here you are.s1:may i have a …for…?s2:sure.here you are.同桌互相问答。esay a rhymet: now open your books. look at part g: fun house. let’s say a rhyme: a little book.1.     放录音。2.     介绍歌谣大意,再放录音。   听录音。跟读。齐读。六 板书设计unit 1   may i have…?may i have…?yes./sure. here you are.七 作业设计1.     抄写新单词和句子。2.     朗读并默写新单词和句子。

1.2 第二教时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

  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感受林肯宽容、智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林肯三个“永远”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美国的一所以林肯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课件出示)指名读。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林肯)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肯出身卑微,他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而且他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今天我们继续研读这篇课文 。

  二、浏览课文,找关键词

  1、过渡:林肯,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在刚当选总统时。遭到了参议员们的羞辱,但是最后那些参议员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

  2、交流、汇报,相机板书:参议员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尴尬”是什么意思?

  2、林肯当选总统时,参议院的议员们为什么感到尴尬?

  (出示填空)议员们大多出身----------,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地位;而总统是鞋匠的儿子,出身-------,这些人------观念十分严重,所以觉得尴尬。

  四、精读第二段

  1、过渡:鞋匠的儿子当选为美国的总统,令参议员感到尴尬,正因为这样,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院想要羞辱他。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位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

  (1)指名读,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启发指导朗读:那个参议员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态度是多么傲慢,语气是多么鄙夷;从内心瞧不起这样一位总统。

  (2)其余的参议员态度如何?所有的参议员都----引读:大笑起来。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怎样的大笑?(个别学生说说)

  (3)如此的蔑视,如此的羞辱,如此的讥讽,如果你是林肯会怎么做呢?

  (小组内展开讨论,代表在全班交流)

  2、过渡:林肯是如何表现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思考: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1)品读第一段话。出示:(我非常……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①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比较法思考:如果将剧中的“非常”、“一定”、“永远”、“那么”去掉,所表达的意思有没有不同。

  (生读句子、思考并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体会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生读读、想想、议议这段话的意思,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宽容对方的无礼;为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怀念父亲,尊敬父亲。)

  ③激情朗读:对这种羞辱,他抱以感激,而且自豪,这是一位怎样的总统?(板书:宽容、谦逊)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试试!齐读。

  (2)品读第二段话。

  ①在林肯回击之后,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如何?(指板书:静默)

  在一片静默声中,林肯又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了这样几句话(课件出示:“就我所知……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女生齐读。

  ②你们从这段话中听出了什么?

  ③激情朗读:如果说,林肯的第一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宽容和谦逊的话,那么这段回击则让我们感受到态度的不卑不亢。不以自己是个总统而妄自尊大,也不因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妄自菲薄。一齐来读读这段话。

  (3)品读第三段话。

  ①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了什么?指名读。

  ②林肯说到这儿,流下了眼泪。文中有一幅图,图上就是林肯演讲这段话时的情景,让我们默默地凝视,看看他的动作,想想他的神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师范读后,生齐读。

  (4)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指板书:掌声)

  从尴尬到羞辱到静默到掌声,参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同桌讨论讨论,指名个别同学说说。)

  小结:是呀,林肯总统凭借自己宽广的胸怀、谦逊和朴实、真诚和平等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议员们。让他们的态度从尴尬变为赞叹,从排斥变为拥护。

  五、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林肯的哪些作为。

  2、理解林肯的两段话:(出示两段话)

  ①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

  ②我所希望的是他结束分裂,他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3、简介南北战争。

  4、小结:这位鞋匠的儿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成就,让世界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齐呼:林肯。

  五、读林肯纪念馆的一段话

  现在,我们再读这段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让我们高声朗诵,牢记这段话。师生齐读:对任何人……

  六、名言总结,课外拓展。

  1、最后让我们在斯宾诺的一句名言中结束今天难忘的一课吧!(全体齐读名言)

  课件出示: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2、课外阅读《林肯传》,进一步认识了解林肯,并准备交流林肯的故事。

  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参议员:尴尬——羞辱—静默——掌声

  林  肯:宽容、谦逊、以情动人、维护统一……

1.2 第二教时 篇11

  教学目的要求

  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一、检复导入,激发感情。

  1、(课前播放斑竹清唱的《卢沟桥之歌》,直到上课铃响后才停止播放)

  同学们,苍凉悲壮的歌声戛然而止,然而,我们心中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激荡,一声炮响,举世皆惊。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昨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当苍凉悲壮的歌声萦绕在教室里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已是“不绝转入此中来”。当歌声戛然而止时,相信同学们心中那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在激荡。课未始,情已生,此时展开教学,学生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注意上,都已做好了良好的铺垫与准备。)

  2、指名学生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3、出示示意图,分析卢沟桥的战略位置,揭示事变原因。(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形象的直观显示 “激活”了文字,促进了学生的正确感知。使学生对卢沟桥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大家请看――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二段。

  1、观看录象。(关于卢沟桥事变的一段视频)

  (多媒体的运用开放了信息资源,形象的视频展示重演了屈辱的历史,也成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愤慨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同时被激起的,还有与守城官兵同仇敌忾的心理。可以说视频展示为学习新课扬帆导航。)

  过渡: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形,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的详细经过。

  2、浏览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里的战事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发下来的表格里。同时,思考并交流你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体会出什么?

  (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安排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敌军的蓄意挑衅、无理取闹;我军的义正严词、正义凛然。)

  5、交流(出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完善)

  要求:找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完成填空。

  时 间 敌 军 我 军

  1 9 3 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蓄意挑衅 恼羞成怒 喝问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疯狂吼叫狼狈 哭爹喊娘 同仇敌忾 举 冒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手握 腰佩 悄悄英勇顽强

  相机板书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 大举进攻 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

  6、展示读。(相机作好朗读前的指导)

  7、有感情地齐读2―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敌军的气势汹汹、无理取闹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

  8、指导复述。(按时间顺序,可以参考刚才填写的一张表格。)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在这里,我不惜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铺开教学活动,可谓是浓妆艳抹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已无须再多言语,学生已涨溢满腔激qing。)

  (二)、学习第三段。

  1、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了,发挥了她巨大的作用,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平津危急!……三句话不能颠倒;“!”增强语气;“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齐读6―8小节,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三)、学习第四段。

  1、范读第9小节。

  2、最后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3、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内化为表达的需要时,学生的感情便在激荡与碰撞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于是,异彩纷呈的感想让人感觉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确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学生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奋发读书的情怀。中华儿女曾经因为国家落后而饱受凌辱,但是炎黄子孙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不难听出带着童稚的话语中是掷地铿锵的坚定决心。说者动情,听者耸容。语文课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已在不知不觉中了。)

  2、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学们,在结束本课之前,我还想告诉大家一点,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多媒体展示补充日军头目的最后下场的信息)

  (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信息的拓展、延伸上。“善恶到头自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卢沟桥事变的挑衅者头目到头来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补充这一点除了让学生在愤慨之余大快人心之外,也激发了学生向善除恶的自觉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的。)

  4、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了。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体放飞和平鸽,播放蒋雨莲的《和平友爱永在我们心中》)

  (曲终谙情情未了。通过一堂课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已进入了高潮,特别是学生对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这样的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或是让学生带着仇恨离开语文课堂,那便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背道而弛了。在学生年幼的心里,显然是无法分清正确对待日军的侵略行为与对待现在的日本国的态度应该有什么不同的问题的。所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不失时机的诱导学生关注另一个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命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比较起仇恨战争来,维护和平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我想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必要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引领。)

  四、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板书:

  卢 沟 桥 烽 火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 大举进攻 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

1.2 第二教时 篇12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知道了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由于波兰遭到沙皇的侵略,不得不满怀悲愤的离开自己的祖国。谁来把文章的第一段读一下。

  生: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师: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的离开自己的祖国,那么在他和亲人、同学、老师离别的场面一定会十分感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拿出笔来,把你觉得最感人的地方用波浪线划出来,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生:读课文,并划重点内容。

  交流:1、咏唱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

  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

  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

  读一读,读出与亲人的难舍。

  2、老师的嘱咐。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来体会老师希望肖邦出国后不要忘记祖国波兰。

  读一读,读出对祖国的爱。

  3、赠送银杯。

  ①抓住“特殊礼物”的特殊含义。

  ②抓住“捧过”、“郑重”体会老师和肖邦是如何对待这特殊礼物的。

  ③理解“溢满”、“疾驰”体会肖邦此时复杂的心情。

  读一读,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

  三、学习第三至六段

  师: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祖国,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的家园,来到了法国,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有没有忘记老师的嘱咐?他在国外又是怎么做的?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段。

  1、抓住“悲愤欲绝”理解他强烈的爱国之心。“悲”的是国家衰亡。“愤”的是沙皇的侵略行径。

  2、抓住“全部”、“彻夜”体会肖邦是如何努力工作的。

  3、抓住“弥留之际”体会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心。

  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对同胞的无限深情,都凝聚在他那一颗火热的心脏里,因此,肖邦的这个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真至极的表现。

  4、18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国家,临死时还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去,

  活着离开是爱国,去世回来更是爱国!!!!

  5、教师小结

  本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怀着亡国之恨流亡异国他乡,在国外他不忘国耻,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他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欢迎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1.2 第二教时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首关于掌声的歌曲动听悦耳,就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继续走进关于掌声的故事,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想。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掌声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还曾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这不,事隔多年后,小英写来了一封信。(媒体出示来信)指名读。[教学反思:一开始自己有些紧张,觉得说话都不流利。虽然设计的语言较美,但叙述的过程中缺乏情感。所以当周怡站起来朗读这封信的时候,竟不知用什么话来评价她。]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学习第1自然段。过渡:小英感谢掌声,因为掌声改变了小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以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回答并板书:忧郁、自卑(媒体出示画面)(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呢?指名说。(3)你能把小英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把小英的忧郁、自卑,通过朗读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齐读。2、学习第5自然段。过渡:因为身体的残疾,以前的小英孤独自卑、忧郁沉默,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小英发生了什么变化?(媒体出示画面)小组读第5自然段。(1)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自信(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说。(3)这个省略号里会写些什么?指名回答。(4)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齐读。3、(媒体展示画面)以前的小英忧郁自卑,现在的小英活泼自信,能从你们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第5自然段。) 4、小英的变化真大呀!是什么改变了她?所以,她最想说的是――(媒体展示来信)小组读。[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下面领会主题作准备的。虽然组织学生细细地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从省略号入手展开想象,并找出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但总觉得有些欠缺。第一是把第3个环节的对比朗读和第4个环节的再读来信都遗忘了。第二没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展开联想:如在教学以前的小英时,可以设计“当同学们交流时,小英默默地坐着;当同学们游戏时,小英默默地坐着”。教学现在的小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设计,“当同学们交谈时,小英             ;当同学们游戏时,小英           ”。   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感情会更丰富。对比朗读时,情感会自然流露,对掌声的作用会有更深的领悟!]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过渡:真是没有想到,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会改变一个人,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一)掌声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小英的内心。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3、交流。4、研读三句话。(媒体相机点击句)(1)指名读第一段话。思考: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2)指名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小英犹豫什么?小英想上去吗?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你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媒体出示)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英,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想:        。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二)、掌声时。1、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小英听到了什么?(生答:掌声)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掌声一共响了几次?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媒体相机点击句子)(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好的,你们现在就是小英的同学,请鼓起热烈、持久的掌声!这真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呀!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指名说。(鼓励、肯定)请女生读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动都读出来吧!齐读。3、指名读第二次掌声。(媒体相机点击句子)(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什么叫“经久不息”?“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来!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呢?指名说:肯定、夸奖、赞扬。如果你就是小英,听到这样的掌声,你想说什么?指名说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引读: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齐读)4、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板书:鼓励、夸奖)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媒体出示来信)范读来信。大家都被感动了,来,让我们也满怀一起读一读小英的心声吧!齐读。[教学反思:在前面对比感悟的基础上,我想在这一部分掀起一个高潮。两次自读课文找句子,希望学生能独立阅读、独自体会、真切理解小英在掌声响起前的神态、动作所包含的内容。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找句子,感受两次既相同而又有些不同的掌声。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语速过快,从而准备分两次找句子的想法却误读成“一团和气”:“自读课文2、3、4自然段,把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来。”当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同学都把掌声响起后小英的句子也划了个够。更出乎意料的是马路遥一站起来就滔滔不绝,把两次该找的都一股脑儿地全公布于众了。本来我也试图缓一缓马路遥的节奏,可她拿着书本根本不与你交流,也根本没有一个停顿,超前地完成了我的预设。真是厉害!接下来,只好识趣地按部就班了!虽然课前只是让学生多读课文,也没有去作什么铺垫。但学生们很撑门面,知道有老师来听课,心里也想表现好些。所以在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英的内心、通过掌声感悟同学们的内心这两个环节,孩子们很投入,说得也都到位了。倒是我显得幼稚了,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有些意外,有些迟钝!总是几句干巴巴的评价语。由于上午已经在其他班级试上了一遍,当时觉得时间很紧凑,所以这一部分乃至前面第二部分的教学过于仓促,读得还不够充分。没想到这节课中,讲完这段内容的时候,发现时间居然还有很多。本来想重新组织学生把课文的第四自然再细细地诵读一番的,不知是因为顾及课件还是一念之差,居然把话题直接引到了下面一部分。]四、总结升华,品味文章主题。过渡:多么美好的掌声,作者也为之动容,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1、(媒体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生齐读。2、让我们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再次朗读。3、是啊,这包含了鼓励、关爱、夸奖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勇气,这掌声改变了小英的一生。这掌声就是一首动听的诗,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来诵读一首关于掌声的小诗吧!(媒体出示句子)齐读小诗。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勇气!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把害羞淹没!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4、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觉得掌声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吗?它还是什么?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指名说。5、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画:心形)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媒体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拿起书本,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读最后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很出色,把掌声送给自己送给同学!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吧!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教学反思: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创设情景,创设一个学生想说、会说的情景,学生能在这一情景中结合自身实际谈对掌声的理解。于是配乐诵读关于掌声的一首诗便运应而出了。但学生们不适应这种诗化的语言,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自己朴素的想法。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音乐中,我一次次地引导、启发:“掌声是一首动听的诗,掌声是同学递过来的一块橡皮,掌声是父母的一声叮咛,掌声……”音乐声中,我在娓娓叙述,我在耐心等待……一只、两只、好几只小手勇敢地举了起来。学生的理解让我惊喜:“掌声是爸爸妈妈的关爱。”“掌声是从地上捡起一张纸片。”“掌声是对同学的一种鼓励。”“掌声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纯真的回答,于是同学们的掌声送给了那些出色的学生。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掌声不仅要送给优秀的学生,更要送给那些暂时落后的或是有困难的学生。] 课堂留给我的思考:1、教学的语言应该有条理性、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生动性。2、怎样正确对待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从而有机地控制教学的节奏,适当调控课堂的容量。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问题。当然我更希望通过课堂,能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对症下药,努力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2 第二教时 篇14

  薛法根《螳螂捕蝉》(第二教时)教学实录

  师:先请同学们听写四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四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四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词(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全对的打个“☆”。(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教师将几位同学的听写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扼要地评点。)

  师: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

  (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刚才学生听写的五组词语。)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

  师: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闲地唱着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甘露……

  师:(惊喜地)你们听出些什么来了吗?

  生:她加上了一些词,听起来更生动了。

  师:对!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故事就更动听了。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众笑)

  生:然而蝉万万没想到死亡正向它*近。一只螳螂正拱着身子,悄悄地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师:真是太紧张啦!好听!(众笑)

  生:那螳螂也没想到有只黄雀正站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满心欢喜地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

  师:你们听出什么来了吗?

  生:少年应该站在树下,而不是黄雀的背后。

  师:你听得真仔细!能站在黄雀背后的是超人。(众大笑)

  生: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早已在树下看得一清二楚,拿着弹弓,正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根本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

  生:她讲得很流利、很生动。特别是加上一些描写,听起来更有紧张感。(师指指听写的词语。)

  生:她还能将听写过的几组词语都恰当地用在故事里了。

  师:(上前握住那位同学的手)非常感谢你!你让我们享受了一个美妙的故事。(生鼓掌)谁还愿意让大家享受一番?

  生:(讲得也很生动,略。)

  师:这个故事就叫――

  生:(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这个故事劝说吴王的呢?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

  (教师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后指名朗读。学生读得极有感情。略)

  师: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生:就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的意思。

  师:吴王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么?请你联系上文想一想。(生不约而同地读第一节。)

  生: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

  师:(鼓励地)这里用逗号,请讲下去。

  生:如果其他诸位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接话)国破家亡啊!

  生: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觉得吴王还是一个明君。

  师:明白事理、改正错误的大王还是个好大王嘛!(众笑)

  师:写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生: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

  师: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只要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和最后两段话,你就会明白的。老师现在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生: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

  生: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很没面子,一生气会把少年杀掉的。

  生: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就不会想到故事中的道理。

  生: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捕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少年表面上是讲趣事,实际上是――

  生: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生: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

  师: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

  生:(纷纷抢答)智劝、巧劝。

  师: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那好,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纷纷演练起来。)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你们两个是演员,谁是导演?

  生:老师。

  师:今天请大家当导演(生兴奋地笑),给这两位演员导一导表演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好吗?

  生:少年在禀报大王时,要做这样的动作。(生演低头、下跪、抱拳的禀报姿势。)

  师:你还挺专业的嘛!(众笑)(对演少年的同学)你来学一学。

  生:吴王夸奖时可以翘起大拇指,恍然大悟时可以捋一捋胡子,装作思考的样子。(生边说边演,生鼓掌。)

  师:又导又演,名副其实的导演!

  生:少年在讲故事时可以指着一棵树讲,这样更逼真。

  生:(略)

  师:现在让这两位同学到一边去练一练。我们还得准备准备。演戏要有个旁白,也就是画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没法布置出来、演出来的景呀、物呀作一个旁白,来一点说明。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文中没写,现在就请各位导演即兴写一段话,谁写得快、写得好,就用谁的。(生纷纷动笔写。)

  (老师选择其中一位同学来作旁白,开始表演。)

  生: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这时,一位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付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浑然不知。这时……(学生开始上场表演。略)

  师:看了你们的表演,我想中国电影拿奥斯卡金像奖的日子真的不远了!(众大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2 第二教时(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