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精选3篇)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精选3篇)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浙江省省编义务教材十二册p,96;例3、例4

  教学目标:

  (1) 联系实际,使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但教材中的例题是“蔬菜专业户种蔬菜”和“搅拌混凝土”,这两个材料对于城市的孩子是很陌生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背景不熟悉。所以在设计时换成了“体育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讨论,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如平均分、男同学多,女同学多、按人数分等),按比例分配是其中的一种方案。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

  2、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例知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买图书”“如何分配利润”等,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试图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体育课上,贾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大组进行分组练习,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男同学、女同学组各能分到多少个?

  生1:可以平均分,男同学9个,女同学9个。

  生2:我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是男同学要多,男同学分10个,女同学分8个。

  生3:凭什么男同学要多,应该是女同学10个,男同学8个。

  (男、女同学开始争论。)

  师:谁来说说怎么分比较合理呢?

  生4:我认为按照人数的多少来分?

  4、如果男同学有25人,女同学有20人。男、女同学各分到多少个?

  (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从平均分引入按比例分配,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尝试探究:

  1、 学生尝试练习,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2、 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借助画图来帮助理解,也可以与老师或同桌商讨。老师巡回,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3、 已经完成的同学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说说是怎样想的?

  (意图: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这样才会是有效的。)

  4、 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男:18÷(25+20)×25=10(个)  女:18÷(25+20)×20=8(个)

  方法二:男:18×25/45=10(个)         女:18×20/45=8(个)

  方法三: 男:18×5/9=10(个)          女:18×4/9=8(个)

  题目上根本没有4、5、9,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在学生讲述时教师展示课件,如果有学生利用线段图或画图来表示,就展示学生的线段图或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方法四:设男同学分到x个,利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

  4、刚才我们算出的答案都是10个和8个,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10+8=18(个)(两个数量的和要等于18,10:8=5:4,即男、女人数的比是5:4。

  5、 小结:像这样把18个篮球按照人数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你见到过、听说过类似的情况吗?

  6、 学生举例。(如学生无法举例,则出示图片介绍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混凝土、农药配比等。)

  (意图:让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生产中按比例分配的应用,既巩固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又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应用:

  1、 初步应用: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你对自己有多了解?

  说说你的身高。(学生对自己的身高几乎是脱口而出,对自己不要太熟悉哟!)

  说说你头部的长度?(很多同学一下子懵了:有学生开始一同桌互相比画,也有的只好猜了。)

  师: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条信息:12周岁的儿童,头与头部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2:13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身高算一算头部的长度吗?(有同学算出后,还用尺量一量,用来检验这条信息的真实性。)

  (意图:学生猜一猜、算一算,学习兴趣非常的浓厚,关注我们自己,原来人身上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2、 发展应用:

  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很多是书迷,最喜欢到阅览室、图书室看书、借书。现在学

  校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电子读物(vcd光盘、录像等)、科技书和故事书。现在征求大家的意见,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各花多少钱?

   根据学生的回答:1:1:1(平均分)

   1:2:3(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 5:3:2(比较喜欢看vcd、录像等)。

   再让学生举2――3个比,并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

   反馈。有用1:1:1来解的吗?6000×1/3=(元),6000÷3=(元),1:1:1来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意图:给校长当一回参谋,自己设定三种读物的比例,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字的爱好体现其中,真是不亦乐乎!)

  3、 综合应用:(利润的分配)

  张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资办厂,由于他们齐心合力,经营有道,一年下来,除去缴纳税款、发工资和其他费用,获得利润14万元。该怎么分配这些利润。

  三家投资者的情况如下表:

  姓名 在厂工作人数 投资金额

  张叔叔 2 20

  李叔叔 3 12

  王大伯 2 8

  现在同学们四人一组,也像他们一样围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这14万元的利润。

  生1:我们小组认为按照人数来分配,

  14×2/7=4(万元)   14×3/7=6(万元)    14×2/7=4(万元)

  生2:我们小组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应该按照投资金额来分。

  14×20/40=7(万元)    14×12/40=4.2(万元)   14×8/40=2.8(万元)

  生3:我们小组认为一半按照人数来分,另一半按照投资金额来分

  张叔叔:7×2/7=2(万元)   7×20/40=3.5(万元)  2+3.5=5.5(万元)

  李叔叔:7×3/7=3(万元)   7×12/40=2.1(万元)  3+2.1=5.1(万元)

  王大伯:7×2/7=2(万元)   7×8/40=1.4(万元)   2+1.4=3.4(万元)

  生4:我们小组认为先留下4万元,作为发展再生产用,再按照投资金额来分配。

  (14-4)×20/40=5(万元)  (14-4)×12/40=3(万元)  (14-4)×8/40=2(万元)

  生5:我们认为先留下一半,再按人数的多少来分。

  生6:老师,我认为应该按协议来分配。因为现在合资办厂的,事先都签订了协议,所以按协议上规定的来分配是最合理合法。

  (意图:让学生参谋如何分配利润,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给学生以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师:同学们,真是既能干,又有个性,想到了这么多的分配方案,了不起!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

  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3、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

  … …

  小组汇报结果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3/5=60(平方米)

  100× 2/5=40(平方米)

  方法三、100÷(1+2/3 )=60(平方米)

  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100÷(1+3/2 )=40(平方米)

  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①求出总份数

  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7、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演示课件“比的应用”)下载

  8、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47/140=94(棵)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 =90(棵)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48/140=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9、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1、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5 :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4、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三  2、3、4、6

  江西省余江画桥镇中心小学 汤全康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学会评价他人,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仔细观察,请说出一个比)

  提问:仔细观察,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下刚才的操作?

  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

  师:这种分法叫什么?

  生:平均分配。(板书)

  师:你能否用一个比来表示下平均分配?

  生:1:1(板书)

  师:这个比的前项后项有什么特点?(相等,都等于1)

  师:如果我想取其中的一份,我可以怎样表达这一份?

  生:

  师:这里的2是什么?1是什么?

  生:2表示总份数,1表示其中的1份数。

  2、要求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按3:1分配。

  提问:平均分配行不行?(不行)

  学生操作。

  提问:分成了几份?

  再说出几个数?( 、 )

  3、再次要求学生拿出8本书,按3:1分配,该怎么分?

  学生操作。

  4、通过刚才的几个操作你能想到什么结论?(一个数量可以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新课教学

  1、师:接下去我们来当一位小法官,事情是这样的:

  小赵、小张合伙开了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年终时,共创利润440万元,你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分配这笔收入呢?(同桌商量)

  商量结果:平均分配,440÷2=220(万元)

  2、出示:如果当初他们在创办公司时,小赵投入的资金和小王投入的资金的比是3:1,那么一年后,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合理吗?你觉得该怎样分配,请你帮忙算一下年终后他们各得到多少万元?

  (1)同桌商量

  (2)反馈汇报,指名回答

  (3)统一意见:平均分配不合理。如果平均分配,肯定有人吃亏,有人不劳而获。

  (4)解决该怎么分配,学生独立动手做。

  (5)学生板演反馈:

  a.440× =110(万元) b.440× =110(万元) c.440÷4=110(万元)

  440× =330(万元) 440-110=330(万元) 110×3=330(万元)

  3、出示:如果当初他们在创办公司时,小赵投入的实际资金是45万元,小王是10万元。年终后,他们的利润该怎么分配呢?

  引导学生得到一个怎样的比例进行分配。

  4、经过核算,他们发现,还漏算了一位朋友小李,他在当初创办公司的时候也投入了33万元,年终后,这笔利润他们三人该怎么分配呢?

  引导学生得到三人连比进行分配。

  三、加深巩固

  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分配东西的时候经常要用到按比例分配,只要你留意一下,我们身边就有:

  (1)你的体重( )千克,通常人的血液与体重的比约是1:13,那么你的血液( )千克。

  (2)学校图书馆买来162本儿童故事书,按1:2:3分给低、中、高段学生阅读,你认为他们各年段得到多少本?

  (3)学校把一块包干区按2:4:6分给401班、501班、601班,已知601班比401班多了200平方米,三个班各分到多少平方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3,那么长和宽各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2份 1:1 平均分配

  4份 3:1 按比例分配

  a.440× =110(万元) b.440× =110(万元) c.440÷4=110(万元)

  440× =330(万元) 440-110=330(万元) 110×1=110(万元)110×3=330(万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