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认识圆(精选17篇)

认识圆(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认识圆(精选17篇)

认识圆 篇1

  1.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圆的曲线特征突破方法:通过 实物只管演示,自主探索元的特征。难    点: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1)   主题图呈现的是什么地方的生活场景?(2)   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何感想?(3)   根据画面情景,你能说出一些带图形的物体吗?(4)   这些图形物体我们以前都学过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5)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中新的图形,大家想认识它吗?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 探究新知(一).1)教师用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a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b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c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2)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a这是什么图形? b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c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物品,并指出哪里有圆. d让学生亲自摸一摸圆,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圆是不是也是由线段围成? 教师板书:圆是由曲线围成. (2) 探究新知(二).   1)画一画,剪一剪.     a你会用手中的图形物体画圆吗?     b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     c动手画一画,展示并交流你是用什么物体画出圆的?     d将自己画的圆,剪下来,试着在桌面上滚一滚,你看到了什么?硬圆形物体呢?    e通过大家的的操作,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 圆易滚动.(图)   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         a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b你喜欢这些图形吗?它们是怎样得到的?     c通过大家的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圆的外形美观.    3)讨论:用实物画出的圆,圆的大小能不能随意变化?为什么?     三 、应用反馈      完成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第4题的第一问。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用不同的实物画出三个圆  板书设计:                  认识圆(一)                  易滚动 圆:由曲线围成                  外形美观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圆(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难    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教学准备:圆形制片、剪刀、直尺、圆规、投影片、长方形白纸一张。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准备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那里存在着圆。2 实物画圆存在什么缺点?3圆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上用处非常广泛,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现在我们就一起继续研究它。二、       探求新知1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让学生每人用一个物体上的圆形,在纸片上画一个圆,剪下后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折叠。展开后让学生观察。a.   指导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b.   通过操作和大家的讨论你发现什么?c.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归纳。2)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说明: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并告诉学生半径一般用字母小”r”表示,接着教师在圆上画一条半径。a,让学生在剪成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注意学生画的是否正确。b.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c/ 让学生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同一个圆的几条半径的长度是否相等。3)           教师:我们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是不是都通过圆心,?接着指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接着教师在圆上画出一条直径a.           让学生在剪成的圆里画一条直径,顺便让学生思考在折痕上能不能画出直径。b.           请大家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c.让学生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同一个圆的几条直径的长度是否相等。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测量的结果,观察圆上的直径和半径,思考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2,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第一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圆的画法教师和学生每人拿出圆规和直尺,教师边演示边说明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跟着教师在纸上画圆。1)       想一想画圆应该注意什么?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什么?固定的一点是圆的什么? 3)在长方形白纸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和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比较一下,两个圆的大小,想一想圆的大小和谁有关? 4)画圆时,要把圆画在某个位置上,要先确定谁?说明了什么? 4.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第二题订正时让画的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那里,在让画的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画圆。三.应用反馈1,完成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第三题。1)   提示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圆心,什么是直径?2)订正时指明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四题第2问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交流,指名回报。3、完成教材练习14第三题。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使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直径是最长的一条线段。4、完成教材练习14第4题。教师可以先演示一遍,在让学生试着测量,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四.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五、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练习14第1、2 题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课题:认识圆(三)教学内容:例3.教材第59页例3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    点: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实物图,剪纸、剪刀、方格作图纸,直尺。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纸片,并说明各是什么图形?(2)   教师出示树叶、蜻蜓和天平的实物图,大家观察分析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3)   说说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二、探究新知     1、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一个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打开,看看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          教师指出:像我们剪得的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周对成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折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1)学生操作后再交流 2)分组汇报 4.让学生讨论圆是否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画一画,圆的对称轴是什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5.学生小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6.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你发现什么规律? 3)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应用反馈 1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的数字,那些是轴对称图形?他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3        、 下面字母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有个. a     b     c     d    u     v     w     x a.8   b.7    c.6     d.5 让学生仔细观察,判断,再填一填。       4、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      5、            如右图,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剪一剪,再说一说剪下的图形展开后,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知道对称性质在服装等行业中的用处,进而认识到对称性质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9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7题。 圆的周长第一课时   课题:圆的周长(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2.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3.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难    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准备:四人一组,每组准备大、中、小圆片个一个、一段线、直尺、投影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找出直径和半径。    教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图形,       9厘米                   15厘米                         9厘米 教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结果用的是什么计算单位?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计算。 3.现在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明确什么是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手在圆上比画一下。   2.猜想     圆的周长可呢感与谁有关系?可能是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的关系吗?  3.验证猜想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你手中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并且把测量的数据添在表中。 a.用线绕圆一周,再拉直测量。(注意线要拉紧)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中测量。(注意看好起点和终点)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c

  (厘米)

  圆的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关系

  1

  3.15        1                   3.15

  2

  3

  4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a.∏具体是多少?

  b.让学生看教材第63页下面方框内的话,渗透爱国追忆的教育。

  4)你得出什么结论?

  a.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5)计算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1,指明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

  a 不必写出公式,直接用公式计算就可以。

  b ∏取两位小数为3.14。

  c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64页的“做一做”第1、2题。

  a、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

  b、学生独立做题,订正时注意算式写的对不对,答的是否正确。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

  a、指定3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做一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b、订正时注意列式及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5题。

  a、指名学生读题,让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和前面做过的题有什么不同?

  b、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辅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一、判断.

  1. 只要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    )

  2. 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

  3.π的值就是3.14                            (    )

  4.所有圆的周长都是各直径的π倍.         (    )

  5.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也扩大3倍。(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3、实践操作⑴、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三、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第二课时   课题:圆的周长(二)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2、6~~~10题及补充练习题。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圆的周长公式。 2.掌握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半径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的方法。难    点: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的方法。教学准备:一根细绳、直尺、一段圆木。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2、说说圆周率π是什么意思?一般取值是多少?3、计算圆的周长。   1)d=3厘米                  2)r=8分米   a.指定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做一道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b.订正时注意单位名称是否正确。4、解下列方程。   1)48=4x         2)3.14x=12.56       3)2*3.14x=28.26    指明板演,集体订正。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老师受理有一根长12.56厘米的铁丝,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如果把它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2、小组合作探究、3、全班交流、1)。逆推a.因为12.56=边长*4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12.56÷4=3.15(厘米)          b.因为12.56=π*直径            所以圆的直径=12.56÷3.14=4(厘米)2)用方程解a、设正方形边长为x厘米。               4x=12.56                x=3.14       b、设圆的直径为x厘米。              3.14x=12.56                  x=4  4、谈谈你的收获。  5、讨论交流。    1)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直径?    2)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半径?三、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圆的半径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长存在的关系。       2)学习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结合第6题第(1)小题,使学生发现,这个圆的直径相当于正方形的边长。   4、 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适时提示:半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装饰木条的长度就相当于正方形的周长与半圆(不包括直径)的长度之和。   5、教材练习十五第10*题。       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做后教师给以指导。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新知识。课时作业一、填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2.一个圆的周长是9.42厘米,它的直径是(3)厘米。       3.一个圆的直径是2/5厘米,它的半径是(1/5)厘米,周长是(1.256)厘米。二、选择题       1、一个半圆的周长等于(b)       a.它的周长的1/2.        b .它的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       2、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外直径为70厘米。如果每分钟平均转100圈,那么,这两自行车 每小时约行(c)千米。      a.219.8         b.21980          c.13.188       3.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用圆规的两脚在米尺上应量取(b)a.6厘米              b.3厘米              c .2厘米三、一口井,井口上辘轳的半径为0.2米,把水桶从水面提到井边,需要把辘轳转6周,水面到井口的距离是多少米?

认识圆 篇2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内容:认识圆。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的知识,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借助直线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思维方法,从空间观念角度来讲对学生是一个飞跃。因此教学圆的特征,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以及为今后的圆柱,圆锥等知识做准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本节内容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探索、发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分类思想方法、抽象概括方法、比较法、观察法、极限思想等。

  二、 学生分析

  圆形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在学习《认识圆》前,对圆有着极其丰富的感性认识。圆的相关知识与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获得,“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认识圆、画圆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学习难度方面,他们对于圆的半径、直径有无数条这一点,解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自主探究出圆的位置、大小的决定因素有点难度。

  三、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在此基础上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5、教学难点: 决定圆的大小、位置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整体感知(5分钟)

  1、首先通过一个让学生在一些平面图形中摸出圆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让学生直观感知圆是曲线图形。

  2、欣赏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上课伊始,我首先设计摸圆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摸、说等活动,使学生感知圆的曲线特征,并且通过分类、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圆的曲线特征。接着我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20分钟)

  1、画圆。

  (1)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用圆规画圆。

  (2)然后让学生猜想出现扁圆、开口圆的原因是什么?

  (3)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再次规范的画圆,并比较两次所画圆的大小,想想大小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4)探讨多种方法画圆。

  【设计意图:初次学画圆,圆规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种新鲜的画图工具,好奇心强,总想先一试为快。首先满足他的要求,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画不好、找原因、到画好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同时,比较圆的大小,为后面寻找决定圆大小的因素做好铺垫。】

  2、学生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打开书56页,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学的知识。

  (3)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4)师在错误的示范画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半径、直径。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完全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自学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深入探究圆的特征。

  师:除了这些知识,圆心、半径、直径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呢!想不想动手研究一下呢?

  (1)屏幕出示研究要求。

  (2)展示汇报。

  根据学生反馈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半径的长度等于直径的一半,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等等。(师同时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引导学生明白半径直径倍数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内。同时板书:d=2r, r=d÷2=  d.)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他们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渗透数学文化。

  师讲述中国古代有关圆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给予学生的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因此,在本环节教学中,我给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体味数学文化的渊源流长,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拓展与延伸、提升感知(3分钟)

  1、了解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2、欣赏几组平面图形旋转后留下的漂亮圆形轨迹。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使学生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完美统一,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圆的美。】 

  五、 习题设计(2分钟)

  1、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小。(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  

  2、说一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画演示)

  3、你能量出硬币的直径吗?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的设计又注重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收到实效。】 

认识圆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利用生活中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一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圆形、三角形。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锻炼幼儿的胆量。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小盒子、四颗大小不同的纽扣,三根火柴棒,

  2、大头针若干、泡沫板一块、绒线或铜丝若干。

  3、圆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饼干、盆碗、纽扣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如果知道告诉老师,小朋友认识那些图形。

  2、小朋友喜欢这些图形吗?

  3、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纽扣吧,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纽扣从大到小地排列并数数有几颗纽扣?(4)。问这些纽扣都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把最大的纽扣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圆形;纽扣是圆形,还有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圆形,找到后告诉老师,要大声回答问题,(表、桶、球、水杯)。

  3、连三角形:请小朋友用三根大头针随便分开插在泡沫板上。教师用一根绒线把大头针连起来后让小朋友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让幼儿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请每个幼儿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三结束部分:

  1、发给每个幼儿一根铜丝,让幼儿发挥想象任意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语言表达能力。

  2、给雪花玩具归类:圆形的放在圆盒子里,三角形的放在的三角形盒子里。

  3、摆卡片;发给每个幼儿一套图形卡片,让他们有创意的摆出各种组合图形。

  4、欣赏图形,让幼儿自己来评价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5、教师总结在课堂上全体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反思

  我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学的天性,让幼儿自己边学边边动手、边观察,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图形,而且,锻炼幼儿说话、要大声说话,不仅要在科学常识方面学习,还要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利用幼儿动拼图形时,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要想像出他所喜欢的图形才能拼出各种图形,幼儿特别喜欢用铜丝和图形卡片来拼图。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变成三角形又变成正方形,幼儿还用卡片组合拼图,用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一只小鸟,三角形圆形正方向组成大象。幼儿特别有成就感。非常激动学习兴趣特别浓。

  本节课幼儿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就连胆小幼儿都能拼出简单的图形。这说明幼儿很聪明,只要给他们搭建平台,他们就有机会展示自己,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如果,这节课从上的话,我要给幼儿一支笔,要让动手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球、车轮、等等。

认识圆 篇4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幼儿喜欢的泡泡来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认识圆圆世界,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不足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其他老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将利用课件来展示各种圆形,设计吹泡泡的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因为在我看来,通过课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设计吹泡泡的游戏,更加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小百科: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个点。

认识圆 篇5

  设计意图:

  学习了针法齐针来绣一字,孩子对齐针针法很快就掌握了,而且非常喜欢刺绣活动,绣的时候很专注,很努力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只是绣起来的动作比较慢,为了更好的掌握齐针针法,设计了图形圆形,让幼儿通过用齐针来绣圆形,更熟练的掌握针法。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齐针来绣圆。

  2.尝试用一字绣同样的方法来绣圆形。

  活动准备:

  淡颜色的正方形布块,针线,套环。

  活动过程:

  1.欣赏老师绣好的圆形。

  2.教师示范过程

  ①在布上用钩线笔在布的中间画一个圆,然后把布固定在套环上。

  ②用针从布的反面向正面插上来,针一定要沿着轮廓线绣。

  ③控制好阵线的长短。

  ④然后就是正反面来回绣就行了。

  3.幼儿操作。

  ①教师指导和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

  ②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在绣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手,针在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插在线球上。

  4.能力提升。

  将绣的好的幼儿作品展示,激发幼儿的动力,使得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有明显的示范和对比度,更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和操作,使得全班的作品有一定的提升。

认识圆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了解其特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和相似物体。

  2、通过图形的拼拆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3、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并遵守操作活动规则。

  活动准备:

  橡皮泥、各种图形若干、彩笔、绳子、小棒、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游乐园”的形式复习已认识的图形,初步感知椭圆形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二、比较椭圆形和圆形,区别其不同点。

  1、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不同。

  A、将橡皮泥捏成椭圆形和圆形进行对比。

  B、取椭圆形和圆形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种图形的不同。

  C、折叠椭圆形和圆形探索其变化。

  2、请幼儿将椭圆形纸上下左右对折,引导幼儿发现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2、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活动。

  3、让幼儿讲一讲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同?

  三、采用“听、取、摸、变、折”的游戏法,认识椭圆形。

  1、请找出椭圆形,并说:我拿的是椭圆形。

  2、通过摸一摸、感受椭圆形的边没有角、不扎手。

  3、请用绳子变出椭圆形。

  四、启发幼儿讲一讲周围生活中有那些物体是椭圆形的。

  五、小组活动

  第一组:以当个“小小魔术师”的形式激发幼儿将椭圆形添画成各种物体。

  第二组: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第三组:用椭圆形和圆形拼图案。

  第四组:看图、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然后把横线上相应的数字圈起来。

  六、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富有创造性的幼儿作品。

认识圆 篇7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

  幼儿:小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观察,小鼓长什么样子?

  幼儿:圆形。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像小鼓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

  (引出圆形这一话题。)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幼:它像……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二、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幼儿在室中寻找。)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幻灯片上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五、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1、出示贴着几何图形的黑板,仔细看一看,哪些图形是圆形?挑选出来,让它们站成一排。

  2、幼儿动手挑选。

  六、实践操作,添画。

  1、小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小鸡,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七、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回到家仔细去寻找。然后再用圆形去变个魔术好吗?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认识圆 篇8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

  幼儿:小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观察,小鼓长什么样子?

  幼儿:圆形。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像小鼓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引出圆形这一话题。)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幼:它像……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二、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在室中寻找。)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幻灯片上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五、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1、出示贴着几何图形的黑板,仔细看一看,哪些图形是圆形?挑选出来,让它们站成一排。

  2、幼儿动手挑选。

  六、实践操作,添画。

  1、小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小鸡,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七、延伸:小朋友们,你们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回到家仔细去寻找。然后再用圆形去变个魔术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认识圆 篇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材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然后讲圆的画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

  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点评: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认识圆 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面,柱面展开是长方形的,会做圆柱体。

  2.互相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形状的。

  3.喜欢参与制作、交流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圆柱体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面,柱面展开是长方形,会做圆柱体。

  教学难点:

  圆柱体的两个圆面是相同大小的。

  教学准备:

  一个圆柱体笔盒;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1.出示圆柱体的笔盒,引入圆柱体的主题。(有一个柱面,两头有两个圆面)

  2.探讨圆柱体两头的圆面之间有什么关系。(一样大小)

  3.每人制作一个圆柱体。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形状的。(讨论)

  5.理解柱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6.总结。

认识圆 篇1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CD,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认识圆 篇12

  教案点评:

  采用游戏引入的形式,寓教于乐,即感知了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领悟了画圆的要领,同时密切了师生情感。根据几何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看、想、说、画、议等形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了圆,同时还发展了空间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二)教师演示

  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 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认识圆 篇13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活动反思:

  圆锥是小学阶段新接触的一个几何形体,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础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物体。首先让学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让学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再尝试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 接着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圆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三分之二。通过这两种形式,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就很清楚了。

认识圆 篇14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丢下一颗小石子,你们会发现什么?

  生:水纹是圆形的。

  师:像这样的现象我们随处可见(播放课件),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圆的世界。

  二、操作画圆

  师:要想认识圆首先就得会画圆,同学们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圆规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画的圆不是很圆,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边说边演示并总结出圆的画法。

  三、认识圆

  师:把你手中的圆自由的对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集中在了一点上。

  师:这一点在什么位置?

  生:圆的中心。

  师:圆中心的一点也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用字母r表示半径,用字母d表示直径。

  师:还有什么其它发现吗?

  生:所有折痕都通过圆心。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一条折痕把它画下来。再仔细观察一下圆内的这条线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象这样的一条线段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直径。用字母表示。

  师:自己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有关直径和半径的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并且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课件出示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无数条、都相等、

  如果学生没说同一个圆里,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说同一个圆里。

  四、小结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圆 篇15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认识圆 篇1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认识圆 篇17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游戏。

  2、能用视觉、触觉正确感知圆形和方形。

  3、能按图形的形象特征进行分类。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视觉、触觉正确感知圆形和方形

  活动准备

  圆形和方形的东西若干;百宝箱;熊猫和猴子的头型盒(猴子的嘴是圆形的,熊猫的嘴是方形的);圆形和方形的“饼干”;圆形和方形的塑料拼图

  活动过程

  1、引入:熊猫和猴子过生日,老师和小朋友准备去参加生日宴会。

  2、感知圆形和方形。

  (1)老师准备了许多圆形和方形的礼物,看小朋友能否说出它是圆的或方的,然后把这些礼物送给熊猫和猴子当礼物。

  (2)、喂饼干。

  百宝箱里有许多“饼干”,请小朋友拿着圆形的饼干喂猴子(猴子的嘴是圆形的),方形的饼干喂熊猫(熊猫的嘴是方形的)。

  (3)、圆形和方形宝宝回“家”。

  熊猫和猴子请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和方形宝宝送回“家”。圆形宝宝送回圆形家,方形宝宝送回方形的“家”,并且要注意“家”的大小。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地上有圆形和方形两个图形,老师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跑进圆形跑回来”小孩就跑进圆形再回到位置上,若老师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跑进方形跑回来”,小孩就跑进方形再回到位置上。

  4、结束:小朋友再在操场上找找圆形和方形的物体。

  活动延伸:

  1、小朋友在家、在超市或其它地方看见了圆形或方形的东西能准确说出来。家长给于判断他是否说正确了。

  2、拼图。用一些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能说出这些图案里哪些是圆形哪些是方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认识圆(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