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通用16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通用16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在刚刚结束的体育运动会中,我们六(2)班包揽了团体赛的冠军,你们在赛场上的团结、拼搏精神给全体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更想看看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六(2)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面临这种考验,你们想不想说点儿什么?

  生:我想对老师们说,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们失望。

  生:我们的课堂将比赛场更精彩……

  师:我坚信你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一、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课件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评价:在体育赛场上你们是我的骄傲,在课堂上你们更是我的自豪)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我们的成功。(掌声……)

  投影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投影呈现学生的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习:(略)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4实践运用:师: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应该是怎样的呢?(生:略)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最后,你们猜猜听课的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生:略)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2

  一、回忆旧知、引出新知。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请同学们回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常见的有那几种?

  生: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同意吗?很好!请说一说这些侧面展开图和原来的圆柱有什么联系?比如说长方形。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地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圆柱的高。

  师:非常好!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的圆柱有什么特点?

  生:圆柱底面直径和高的长度相等。(后来自己修正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们还记得圆柱侧面计算公式吗?

  生:s侧=ch=∏d=2∏r(教师板书)

  师:你们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吗?(会)

  师出示圆柱形茶叶罐,你们能求出它的侧面积吗?请动手做一做。

  生疑惑的看着老师:没有数据,怎么计算?

  师:你们想知道什么数据?(半径、直径、底面周长和高)你们最想知道哪两个数据?(底面周长和高,因为计算简便些。)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20厘米.

  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师:继续观察圆柱体茶叶罐,想一想工人师傅在制作它时是怎样下料的(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二、自主探究新知。

  师:你能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的表面积吗?(能)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强调:圆柱侧面的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生独立计算,汇报,师板书。

  31.4÷3.14÷2=5(厘米)553.142=157(平方厘米)157+31.420=785(平方厘米)

  集体对答案.

  完成做一做第2题,一生板演,集体对答案.

  ①23.14=6.28(厘米)生1:计算结果错了,283.6应该是282.6,最后结

  ②2÷2=1(厘米)果应该是288.98.

  ③113.14=3.14(平方厘米)师:计算可一定要细心.

  ④3.142=6.28(平方厘米)生2:②、③和④可以写在一起简便些.

  ⑤6.2845=283.6(平方厘米)生3:计算时可以先算245,再算3.1490.

  ⑥283.6+6.28=289.88(平方厘米)师:很好知道在计算中使用简便算法.还有吗?

  生4:①和⑤也应该写在一起,不然⑤式中的6.28就容易使人产生误会.

  师:太好了,看来我们在做这种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书写有条理.应分别先求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表面积.同学们已经会求圆柱的表面积,你们能自己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汇报,集体完善.s表=s侧+2s底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道很难的题想考考你们,请听题,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重点的条件记录下来.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并对照课本34面进行检查.

  生质疑:为什么1821.2平方厘米不是约等于18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答案.

  集体研究自学问题:

  ⑴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片的多少,实际是求水桶哪几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什么叫进一法?

  ⑶为什么1821.2平厘米≈1900平方厘米呢?

  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知道了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还知道了什么是进一法.)下面我们再换一个问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生1:求圆柱的侧面积算不算接头处重叠部分的面积.

  师: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一般不考虑接头处的面积.

  生2:求无盖的铁桶的面积时,求不求里面的面积.

  师:在计算中我们一般不考虑圆柱侧面的厚度,所以不计算里面的面积.

  估一估:

  师出示一个圆柱形塑料盒:请同学们估一估它的表面积?

  无人举手,师出示刚研究的茶叶罐比较,再让学生估.

  师请一没举手的生发言,并鼓励她:你没得出结果没关系,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我想它的高是茶叶罐的1/2,也就是10厘米,底面和茶叶罐的底面一样大,直径是10厘米……

  师:这个同学虽然没有估算出这个圆柱形盒子的表面积,但她告诉了我们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先估出圆柱体的高,再估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最后估算出表面积.估计出来的请举手.

  生2:471平方厘米(结合茶叶罐的表面积计算出来的)

  生3也是计算出来的.

  师:这儿是要求大家估算,我们可以不用精确的计算,估出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就可以了.

  下课了,没办法老师只好带领大家估出大约是400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3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在刚刚结束的体育运动会中,我们六(2)班包揽了团体赛的冠军,你们在赛场上的团结、拼搏精神给全体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更想看看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六(2)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面临这种考验,你们想不想说点儿什么?

  生:我想对老师们说,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们失望。

  生:我们的课堂将比赛场更精彩……

  师:我坚信你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一、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课件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评价:在体育赛场上你们是我的骄傲,在课堂上你们更是我的自豪)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我们的成功。(掌声……)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圆的半径是5cm,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说一说,做一做)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的?(小组交流汇报)

  4、那么圆柱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

  二、新授

  (一)1、出示圆柱实物,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圆柱的表面积=?(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2、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圆形面积s=πr2)

  3、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②圆柱侧面(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宽=?

  ③圆柱的侧面积=?

  (组内观察交流讨论汇报说明理由)

  4、小结:圆柱的表面=圆柱侧面积圆柱的高

  (二)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①求需要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②厨师帽是由那几个面组成的?

  (三)一个圆柱地面半径是2cm,高是4.5cm,求它的表面积。本题与上一例题有何不同?

  三、练习(练习二)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知识拓展

  1、制作一个底面直径是40cm圆柱形水桶,用掉了9420cm的铁皮,这个水桶有多高呢?

  2、一座风动力磨坊,高 10m,底面直径 6m,现在要为这座磨坊粉刷涂料,粉刷1平方米需要涂料 2公斤,那么需要买多少公斤的涂料呢?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已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迁移到圆柱的表面积。

  2、在交流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了解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3、圆柱表面积=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长方形)面积,在推导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到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侧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含义,推导计算圆柱表面积,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台、圆柱实物、学生自制圆柱模型、生活中的圆柱

  预习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很好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推导和实际应用,完成了本课的预设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实际圆柱物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5

  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学  习

  目标

  1、知道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重点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知识链接:

  1、用公式表示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2、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它们的面积(        )。

  3、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知识超市 :

  操作:(一)试一试,怎样可以得到圆柱形的侧面展开图?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        ),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     ),圆柱的高就是它的(      )。

  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实际就是计算(               )

  圆柱的侧面积=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求它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5cm,高是10cm,求它的侧面积。

  操作(二)有两底的圆柱展开后呈什么形状?

  圆柱是由(          )和(          )三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             )和(            )。

  所以圆柱体的表面积=

  (3)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我会用: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想:求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用多少面料,实际上就是求这顶圆柱形厨师帽的(         ),厨师帽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列式计算:

  达标检测:

  (1)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深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2)用铁皮做一个圆柱形茶叶筒,底面直径是1dm,高是2dm,则做这个茶叶筒至少需要铁皮多少dm2?

  (3)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是45厘米。做这样一对水桶,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6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7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课前准备:

  课前检查学生们做的圆柱体,明白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抽了其中几个比较典型的(做得好的和做得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感受。

  生1:我在做圆柱体的时候,先做好一个长方形,再做两个圆形底面,但底面做小了,盖不上。

  生2:我在做圆柱体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两个底面又做大了,盖过了。

  师: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么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有的同学还是做得很好的,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3:我在做圆柱体的时候,不是他们这么做的,而是先做好两个面积相等的底面,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再以它们的周长加一厘米(这一厘米用来粘贴)为长做一个长方形,最后把它们粘贴起来就是一个比较规范的圆柱体了。

  师:向全班学生展示生3做的圆柱体,并肯定确实做得比较好。同学们讨论一下,前两位同学和其他做得不太好的同学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4:前两位同学没有注意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所以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要先做好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在算出它的周长,并把这个长度作为长方形的长画出侧面,还要注意到留一点宽度来粘贴,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

  ……

  (课前准备点评:通过师生对话,了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设疑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为新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师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 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教师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3.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

  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4.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5、小组汇报。

  生1:我用的方法是测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用s=πr2算出底面积,用s=2πrh求出侧面积,最后用侧面积+底面积2,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生2、我用的方法是测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用s=ch求出侧面积,r=   求出半径代入s=πr2求出底面积,最后用侧面积+底面积2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生3、我测的是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我用s=πdh求侧面积,用r=   求出半径,再用s=πr2求出底面积,最后用侧面积+底面积2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点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去做才能产生效果。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制作、测量都是学生的智慧,然后让学生互助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给每个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现,学生测出不同条件求圆柱的表面积,方法都较好。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6、师提出:如果侧面展开是平等四边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点评:因为刚才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有关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剪法。)

  7、请大家试着求出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积。(集体交流)

  8、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一。

  ①出示例一

  ②尝试练习

  ③小结

  ④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运用

  (1)教学例二

  ①出示例二

  ②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

  ③多人板演,选一人说出想法。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④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2)教学例3.

  ①出示例3

  ②齐读例题

  师:读题之后,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

  生: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③多人板演,一人说想法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20÷2)

  =3.1410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3、介绍“进一法”

  师: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需要铁皮1800平方厘米,够不够呢?(不够)所以,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4、比较“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讲解,你觉得“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生: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生: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六、课后作业

  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侧=ch

  ↓      ↑    ↑    

  长方形 面积 = 长   宽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9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师: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动画闪烁各部分名称)

  2、拿出圆柱体茶叶罐: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请大家猜一猜圆柱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再次让学生明白圆柱的特征,同时创设“制作圆柱体茶叶罐怎样下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出学数学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设疑: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积×2=表面积)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出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二)测量直径,计算圆柱的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吗?(S=3.14r2)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场测量茶叶桶的底面直径。(注意方法指导:量出底面最长的线段即直径的长度。课件动画展示测量方法)

  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

  (三)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动手操作。(剪圆柱形纸筒)

  (3)汇报交流研究结果。(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百度图片:

  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2、计算圆柱体茶叶罐的侧面包装纸的面积

  师:(课件呈现圆柱茶叶罐侧面包装图片)

  求圆柱体茶叶罐的侧面包装纸的面积实际是求圆柱的什么?(侧面积)再次测量茶叶桶的高,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独立计算。

  (四)教学求圆柱的表面积。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强调单位的使用

  小结:求茶叶桶的表面积是为工人师傅下材料提供了基本数据,但是在准备材料时往往会比计算结果多一些,因为在具体操作时,尤其是在剪圆的时候会产生浪费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圆柱表面积中的侧面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一问题,通过四个层次的学习,有详有略,凸显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推导出了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时渗透“转化”思想,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解决问题,强化认知。

  (一)(多媒体出示圆柱形的油漆桶,无盖水桶、烟筒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的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通过回答让学生感知圆柱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二)根据要求练习。

  1、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只列式不计算)

  2、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8分米。如果它滚动1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呈现压路机压路情景)

  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5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结果保留整数)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教学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操作练习。

  根据练习要求,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讨论:要计算制作这个圆柱形物体用料的面积,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测量这些数据?

  测量:借助工具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并做好记录。

  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1、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2、教师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前一定要先进行分析,看它们求的是哪部分面积,再选择解答的方法。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r22 。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rh+r22 。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近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  计算练习(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习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探究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你能用字母说一说吗?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2、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谈话:今天,咱们继续研究有关圆柱的知识。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多媒体播放纸筒的生产过程。)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明确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谈话: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大的纸板,就是求圆柱形纸筒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自主探究。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出示探究提示:

  ⑴看一看,圆柱的表面包括几部分?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⑵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⑶试一试,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沿着高线剪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

  ⑷你能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和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圆的面积我们已经学过了,关键是求侧面积。

  2、汇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将侧面展开后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出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

  3、学生交流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学生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展开法:

  如果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没有沿着高线剪的话,可能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4、小结:无论剪开成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我们都完成了一个转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化曲为直。也就是说把曲面转化成了平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5、师质疑:大家想一想,我们还能想出其它方法,也可以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呢?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2

  一、任务分析

  预备班六年级学习内容简单,学生年龄小。所以只有教案设计适当,尝试坡度小些,变式花样精而少些,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设计说明

  1、必要的铺垫。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圆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引导学生归纳圆柱形有哪些特征?增强学生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2、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老师设计以下四个层次:

  (1)老师给出问题:

  讨论:a、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b、长方形的长等于什么?

  c、长方形的宽等于什么?

  d、圆柱的表面积有哪些图形组成?

  (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

  自主发现结果:a、圆柱的侧面积=其侧面展开所得长方形的面积

  b、长方形的长=底面周长;宽=高

  c、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2底面面积

  (3)老师演示课件:直观看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2底面面积

  (4)师生较自然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层层设疑,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通过自身实践,获得新知,使学生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变式训练,促进深化。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计算,按教学目的要求,循序渐进地采用变式训练。老师设计了3组练习。

  a、思考:侧面积的计算

  b、例1:表面积的计算

  c、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 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学习,实现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 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充满生气。同时结合必要适当的板书,强调解题格式,使学生学得既灵活又扎实

  (板书:3个概念,2个公式,1次计算)

  三、 教学后记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习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习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平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平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高都相等吗?

  生:都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举的一些物体不是圆柱体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说自己手中的,最好让本人说,然后再说老师手中的实物。)

  师:我们讲的圆柱体都是直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

  讨论题目是:

  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

  老师板书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学们进行练习。投影练习题: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

  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平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投影出示)

  例2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见下图)。(单位:厘米)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①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投影打出来。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平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习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投影,指出下面圆柱体的高是几?

  (3)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4)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5)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思考题:

  (1)你要做一个圆柱体,先确定什么条件?你是怎样做的?

  (2)我们在学习圆面积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你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吗?并用此方法做第(6)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侧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口算。

  3.1434100.5670.820

  2、长方体表面积。12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8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

  探索新知

  1、揭示并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你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说一说、摸一摸)

  (2)你们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结论: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

  (3)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会计算吗?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1)求侧面积。

  a、C=2.5dm,h=0.6dm。

  b、d=8cm,h=12cm。

  (2)求表面积。

  a、S底=40c,S侧=25c。

  b、r=2dm,h=5dm。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5、6题。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2的第7、8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5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茶叶罐的表面贴上彩色纸)谁能说说圆柱有几个面? (学生答:三个面)它的上面是什么图形?(学生答:圆形)下面是什么图形?(学生答:圆形)它们相等吗?(摘下上下两个底面 进行比较)。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探究圆柱侧面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圆柱的侧面 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答:长 方形)(教师把侧面的纸展开)长方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教师演示:用圆柱的底面在长方形的长上滚动)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答: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教师演示:用圆柱的高和长方形比较) 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小结: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圆柱体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2∏rh

  2、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10厘米。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底面半径:31.4÷2÷3.14=5(厘米)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0=314(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78.52+314=471(平方厘米)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s=2πr² + 2πrh = 2πr(r + h)       

  三、实际应用

  (教师把纸发给同学)现在请一组的同学们帮我制做一个圆柱形烟囱,二组的同学帮我制做一个圆柱水桶,三组的同学帮我制做一个圆柱形的油桶。 (教师检查验收)一组的同学你们做的烟囱为什么只有侧面?(学生答:因为烟囱只有侧面,没有底面,有底面就不通气)。二组做的圆柱形水桶为什么没有盖?(学生答:圆柱形水桶有盖装不进水)。三组的同学做的圆柱形的油桶为什么有盖?(学生答:因为圆柱形的油桶没有盖油会跑掉)。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h

  s侧=2∏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s=2πr² + 2πrh = 2πr(r + h)      

  数学思考:

  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平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

  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类比推理而成功地获取知识,并能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六、课后反思:

  1、圆柱的表面积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公式,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比较正方形的长和圆柱的底面周长可以用圆柱的底面在长方形的长上滚动,这样学生既易理解,又直观形象。

  2、实际应用中学生制作了圆柱形烟囱,圆柱形水桶,圆柱形的油桶既巩固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了学生合作学习。

  3、这适合于缺少电脑,实物投影仪的农村学校。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6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求下列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3.8dm,高1.5dm。

  (2)底面直径20m,高12m。

  (3)底面半径6cm,高18cm。

  二、新课

  导入:我们以前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又该如何求呢?[板书课题]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3)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2.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1)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材14页做一做(强调作业格式要求:分三步,首先分别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

  (2)底面直径6分米,高2分米。

  (3)底面周长12.56米,高3米。

  三、课堂作业:练习二第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14题求表面积部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实录(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