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学习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6-57页 例1 例2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探索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特征,会使用圆规画圆。

  难点:会使用圆规画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一)复习导入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投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今天,老师就再次带领大家走入我们的平面图形世界,并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圆。

  (二)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

  1.找圆

  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2.感受圆的曲线特性

  (课件出示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观察,比较圆和其他平面图形的异同点。

  3.用物体画圆

  利用含圆的小物体在之上画圆,并用剪刀剪下来。

  活动(二)

  1.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A.认识圆心

  a.( 将剪好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圆心的概念

  B.认识直径

  a.( 用彩色笔将其中一条折痕描出来)

  让学生观察所描出来的线段,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直径的概念

  C.认识半径

  (在圆上任取一点,并与圆心连接)

  教师介绍半径,并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出一条半径。

  (2)认识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小组讨论:在同一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B.反馈交流结果,并归纳总结。

  活动(三)

  1.用圆规画圆

  (1)师介绍圆规并示范画圆。

  (2)学生尝试画圆。

  (3)交流画圆的方法和经验。

  (4)思考:圆的位置由什么确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2.适时点拨

  (1)圆心的概念:将圆反复对折,所有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 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的概念: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直径的概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

  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同一个圆内)

  (5)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脚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把装有铅笔芯的一

  脚旋转一周,就能画出一个圆。

  (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四、测评训练

  1.填一填。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

  (2)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3)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有( )条直径。

  (5)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2.画一画.。

  分别用圆规画出半径为2厘米,4厘米的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把你的收获和同学说一说,好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研究的“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之后,新接触的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及在圆的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容易明白,可是圆的特征比较抽象,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后通过引导、归纳、概括而出,此外画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把圆内和圆的“上方”当作“圆上”,所以我把理解“圆上”的概念作为重点之一,归纳圆的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体会圆的各点均匀性: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各点均匀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一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来完成所提出

  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以突出重点;以小组合作讨论、并辅以游戏引趣、教师适时点拨等为手段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检查家庭作业。

  提问:把你昨天剪好的圆举起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手中圆的?

  2、交流画圆的方法。

  用实物画、用圆规画、用半圆仪画。

  3、说一说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4、欣赏圆的图片,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生活中圆无处不在,圆很美,用途很多

  5、小结导课 。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圆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能使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圆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圆的初步认识

  1、把手中的圆摸一摸,看一看,说说你的发现。

  面:平平的,边:光滑、弯曲

  2、出示立体图。

  圆能和它们放一组吗?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它们是立体图形,圆不是。)

  3、出示平面图形。

  圆能和它们放一组吗?为什么?圆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4、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板书:平面 曲线 )

  (二)认识圆心

  1、通过操作找圆心

  (1)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

  (2)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2、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圆心o)

  3、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三)认识半径 直径及二者的关系

  1、教师从上衣兜里神秘的掏出一个系着一段细绳的小球,用手拽着绳子的一段,将小球甩起来(教师演示),你们看小球画出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很容易说出: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在黑板上展示小球成圆过程。

  讲解小球转动轨迹上有无数个点,这些点都在圆上。明确圆外、圆内、圆上的范围。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3、说一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5、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7、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8、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四)圆的画法

  1、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画圆。那么,如何才能很好的画一个圆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工具画圆的方法。

  2、介绍圆规,让学生看课本第87页有关画圆的知识,并尝试画一个圆。

  学生看书后指名回答画圆的方法。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3、为什么全班同学画的圆大小不一?怎样才能是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想把圆画在本子的右下角,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发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三、巩固发展

  (一)做“做一做”第1-4题

  1、第1-3题

  学生独立做,并集体订正。

  2、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3、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三)解决问题。

  1、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2、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可是,没有一个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用绳子画圆)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1、2题。

  定点 d=2r 板书设计 决定 圆心 位置 决定 半径 大小 d2

  直径 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 O r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象: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形内在美感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习。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尝试中学会用圆规画圆。

  2、数 学思 考: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3、解 决问 题: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设想

  对于一节课的设计,最关键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决定整节课的展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的。而“双基”目标的落实是整体目标实现的立足点。因此,现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反璞归真,其实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双基”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但对于“落实双基”的理解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中。例如掌握规范化概念、快书准确运算等等。而是要与时俱进,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实践等过程中充分体验,抽象总结概括出规律。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如下思考:

  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

  2、学生通过操作、合作,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圆的特征。首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圆规、三角板、球、物体(有圆的面)

  2、学具:圆规、尺子、圆片、作业纸、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牛吃草引出“圆”

  师:同学们,主人把牛栓在木桩上,让牛独自在吃草,牛绳长3米,这头牛最远吃到的草的位置是哪里?

  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显示不同位置的“无数”个点,最后连点成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⑴交流发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牛最远能吃到的草的位置,这头牛能吃到哪些草?

  (圆里的、圆上的)

  师:这里的木桩、3米长的绳分别是这个圆的什么?知道吗?

  生:圆心和半径。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谁能在圆中画出半径?

  (生画半径)

  师: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刚才这位在画半径的时候,你注意到什么?

  生: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

  师:除了圆心和半径,圆里面你还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谁能来画一画直径?

  (生画直径)

  师:画直径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经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2)练一练

  在下面圆中,分别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

  2、探究圆的特征

  师:圆与其他图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⑴实践探索与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圆,可以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相信每个小组都能有新的发现。

  (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半径有无数条,而且都相等;直径也有无数条,也都相等;……)

  师:这些都是圆里面所特有的。其他平面图形所不具备的。所以说是圆的特征。

  ⑵知识沟通

  师:那么古人对圆的特征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展示:圆,一中同长也。)

  师:你能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师:其实它表达的意思和我们发现的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更简洁。这一发现早西方国家1000多年呢。

  3、学习画圆

  师: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方法呢?

  (描物体上的圆,用图钉、短绳、铅笔画圆,圆规画圆等)

  师:请同学们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比较适当?

  (1)学生动手尝试画圆

  (2)展示学生所画的不同的圆

  (3)讨论正确用圆规画圆(定点、定长、旋转)

  (4)师示范画圆。

  (5)学生画圆。

  4、练一练

  (三)实践运用

  1、比一比。这个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2、游戏前要先画好这个大圆,该怎么画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怎么学会的?还想知道有关圆的什么知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  曾秋声

  l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十一册110-113页

  l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其非认知品质的健康发展。

  l       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板、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多媒体教学软件、正方形纸片

  l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出示一端系着绳子的红色小球,并握住绳子另一端将小球甩动起来。问: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圆的特点

  1、结合实例,感知特点

  师:你能举出周围物体哪里有圆吗?(学生回答后出示乒乓球、硬币)这两类物体有什么区别?

  生:硬币表面是平的,乒乓球的表面是弯的。硬币只有正面看才是圆的,乒乓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师:说得好!足球、乒乓球这一类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形物体,硬币是圆形物体,它的正面的圆形是平面图形。

  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手中的书和圆形学具的边缘,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长方形的边是直的,圆的边是弯的。

  师:对!所以我们把“圆”这样的图形叫做曲线图形。屏幕显示(文字和图形):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师:有同学举例说车轮是圆的,那么车轮不做成圆的会怎么样呢?动画演示:车轮为椭圆的轿车上下颠簸着驶入画面。(生哄笑)

  师: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就会平稳行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圆的奥秘。

  3、操作讨论,发现特点

  师:现在四人一组,用发下的圆形纸片来研究圆的特点。

  屏幕显示:“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看有什么发现?”

  生操作,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讨论结果

  师: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多次对折后,折痕都通过同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在圆的中心。

  师:真聪明!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在黑板上贴出圆,画出圆心并标出字母o。)

  生2:我通过测量还发现了对折后的折痕长度都相等,每条都是10厘米。

  生3:我这个圆的每条折痕都是8厘米,我共测量了4条。

  ……

  师:(板书:都相等)可以折出多少条折痕?(学生回答后板书:有无数条)我们把对折后的折痕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的圆中画出直径并标上字母)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出直径。

  屏幕显示图形:下面圆中的线段是直径吗?说出理由。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直径的意义。

  生4:通过测量,我还发现直径的一半也相等。

  师:很好!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半径及字母。)请大家在圆形纸片上画出半径。

  屏幕显示图形:下面的线段是半径吗?(回答后引导学生概括半径的意义。)

  师:谁能用字母表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d=2r   r=d/2并板书。)口答:如果圆的半径是4厘米,直径是多少?如果直径是12厘米,半径是多少厘米?

  师:“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这句话对不对?(学生回答后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什么知识?

  [1] [2]  下一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

  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

  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

  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评析: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唤起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用心捕捉圆在生活中的原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精美的图片,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体会到圆的无处不在,激励学生探寻圆的奥秘。】

  3、设出疑问揭示课题。

  选中汽车和自行车这张幻灯片问: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吗?(生答)

  【评析: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为疑,只能引起学生用浮浅的知识来回答,怎样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圆的知识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走进圆的王国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1、曲线图形。

  (课件出示一个圆)圆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吗?(圆是曲线图形)

  【评析:由物体是圆的,到抽象出圆的几何图形,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比较,初步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这些知识只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才能步步加深认识。这样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2、初步画圆。

  老师徒手画圆,画的不是真正的圆,怎么才能画出真正的圆?(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

  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请学生观察圆规并向同学介绍圆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尝试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评析: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尊重学生的画圆经验,经历圆规画圆的过程。形成实践的体验后发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再交流画圆的方法及用圆规画圆的注意点,并互相提醒,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3、认识半径和直径。

  (指黑板上的圆)固定的一点在圆的中心,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出示课件上的圆)认识圆内的点,圆外的点,圆上的点。

  师:如果把圆心和圆上的点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是圆的半径。想一想半径什么样子,是连接那两个点的线段?圆上有多少个这样的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几条?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生说,然后出示半径的定义并读一读)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现在继续画线段,这次经过圆心画一条线段,并且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圆上,这样的线段叫圆的直径。想一想,直径什么样子?(过圆

  心,两端在圆上)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无数条)也就是说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直径。(生答,接着课件出示直径的定义,生齐读)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4、小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直径和半径,下面找一找直径和半径。(课件出示)

  (1) 那些线段是直径?为什么?

  (2) 那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

  【评析:本环节通过图形的辨析,使学生认识圆中的哪些线段是半径、直径,什么样的线段不是半径、直径,进一步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个概念。】

  你能在这个圆上(指黑板上画的圆)画出一条直径和半径吗?(一生上台画)其余学生在刚才画的圆上也画出直经和半径,并用字母标出来。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在自己画出的圆中分别画出圆的直径和半径,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已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重要的概念的和外延,做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界定。】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我要画一个比黑板上的圆还要大的圆,怎么办?(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大)还要小的圆呢?(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小)两脚的距离是什么?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各种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这一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老师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饼都是圆形。

  老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圆形物体。

  引入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引导:请大家将自己做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幻灯片放映折的过程。

  学生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幻灯片给出圆心: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师引导:请大家选择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里,分析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引导:从圆心向圆上任一点画一条线段,这是直径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不是,它的一个端点是圆心,另一个在圆上。

  幻灯片给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巩固练习:在一个圆中找出它的直径和半径。

  3、探索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

  幻灯片给出: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探索,给出:

  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无数条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老师归纳推到:d=2r即r=d/2

  4、圆规和直尺画圆。

  幻灯片给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齐读,回答规“矩指”的是什么?

  老师引导:认识圆规。

  学生自学:课本57页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分组完成幻灯片展示的尝试题!

  老师巡查,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指出:画圆的基本步骤,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总结圆的画法: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幻灯片动画展示如何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三、课堂练习

  幻灯片给出: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B.线段C.射线

  学生依次回答,能够进行改错。

  四、学有所用

  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幻灯片给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得知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阶段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认识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注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展开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初步感受圆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生:圆规、直尺。

  师:圆形纸片、系着吸铁石的线、大圆规、硬币、小圆镜、长尺。

  教学流程:

  一、导圆。

  师: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生:圆的认识。(看着大屏幕说。)

  1、师:(出示圆形纸片)这张纸就是圆形的。(贴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圆,见到过圆形?

  生:举例说圆形。(说到身边的圆让学生指给大家看看。)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一起看看。(幻灯片播放。)

  师:漂亮吗?难怪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是因为有了圆才如此美丽、神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媒体运用说明:运用媒体第一次播放一组比较简单、且具有明显圆的特征图片,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如:CD包、光碟、箭耙、奥运五环、圆形标志、光环等,使学生能清晰地从图片的物体上找到比较鲜明的圆,为学生对圆建立外观上的感性认识提供了标准,使学生在初次感知圆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感受到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初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借这些图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作好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画圆。

  1、用圆规画圆。

  (1)导入。

  师:学习圆,首先要会画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这里的规是指什么?

  生:圆规。

  师:会用圆规画圆吗?画一个试试。

  (2)生用圆规尝试画圆。

  师:大家都画好了,我们来看看电脑动画是怎么画圆的?(课件演示。)

  师:假如现在规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0厘米,谁能到上面来把这个圆画出来?

  师生合作,边介绍方法边在黑板上画出圆。

  师:这个有粉笔的一脚画出来的就是一个圆。(生指一指哪些是老师画出来的。)

  2、不用圆规形成圆。

  (1)导入:如果没有圆规,就不能形成圆了吗?

  (2)生:说说可用什么方法画圆。

  如:瓶盖(扣在纸上,沿着边画),胶布,尺子、量角器……

  师:你是利用一个圆形物体来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出示:绳子一端连着环形磁铁。

  问:看,这个能形成圆吗?

  生:通过甩形成圆。

  (3)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了圆,用其它方法形成了圆,现在在你心目中的圆的是怎样的?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比划。

  生:闭上眼,在空中画圈。

  师:对啊,就像大家比划的那样(指着黑板上的圆),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4)再举例。

  师:(出示镜子)这面镜子上也有圆,你能指出来吗?(生上前指:外边一圈就是圆。)

  小结:这条曲线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圆,这条曲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

  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2)课件演示。

  (3)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4)教师解释圆上、圆内、圆外

  (5)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6)想一想: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7)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8)课件演示

  (9)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10)想一想: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那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己先动手测量、比较,然后小组探讨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一:我们通过测量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小组二:我们把直径对折过去发现刚好是两个半径的长度,所以认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4)教师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教师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3、学生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演示画圆,并让学生边演示边归纳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

  5、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六、实践应用,深化知识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4、圆的半径是射线。 ( )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回放上课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动画,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3)、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方式最公平?

  队列3

  队列2

  队列1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七、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象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 心 0 在同圆内:

  半 径 r r=d/2 或

  直 径 d d=2r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2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圆 这样一个圆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物体?(月饼、月亮、硬币、钟面……)

  2、老师也收集了一组,瞧(出示图片)连大自然对圆也是情有独钟!(欣赏)

  3、有什么感受?难怪20xx多年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研究完大量的平面图形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4、圆看起来很美,究竟是什么内在原因使得圆看起来那么美?现在就来研究圆的奥秘。

  二、在画圆中,解读“圆”的概念

  1、师:你能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预设:利用圆形物体描圆;利用工具画圆(有小孔的木条、绳子、圆规)

  如果有学生用物体描圆,师则引导假如我们身边没有这些圆形物体,你准备怎么办?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则课件出示:有小孔的木条、绳子。

  2、学生说说利用工具怎样画圆,可以请学生演示。

  3、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还有专门的工具:圆规,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圆。大胆地猜一猜,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4、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用绳子画圆,工具不一样,画出来的却都是圆。这是什么道理?

  (预设:都绕了360度;都有一个中心点;两者画圆的原理是一样的。运动时与中心点的距离是一样的。)

  5、看到们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画一个圆,师作图,(教师画完半个圆后,停下。)想象一下,照这样画下去,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平面图形吗?

  预设:因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没有变;就是从这儿(手指圆上的点)到这儿(手指圆心)的距离没有变。只要距离不变,就不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平面图形了。

  6、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

  生看书自学 反馈 给黑板上(或自己画的圆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再标上字母)

  7、学生画制定的圆:分别画r=2cm, d=2cm的圆

  三、在运用中体验圆与半径、圆心的关系

  让大家在一张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怎么画?

  学生思考后动手操作、反馈

  预设:学生有不成功的作品,则让大家一起分析;有成功的作品让他说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在正方形画最大圆的关键:①如何找到圆心(圆的位置)②如何确定半径(圆的大小)

  师:(借助PPT动态演示找正方形中心点的'过程)这就是圆心。接着确定半径,有了圆心和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让学生修正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与延伸

  师:其实,今天我们对圆的认识还是很初步,关于圆你还想学习知道些什么?(生说)

  师:圆与正方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汽车的车轮要用圆的,不用方的呢?这些问题,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3

  1. 例1。

  编写意图

  例1是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圆,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同时为后面探究圆的基本性质做好准备。教材共呈现了3名学生用不同的实物来描摹画圆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且学生以前有基础,但因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从而为后面教学用圆规画圆做了铺垫。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备好相应的学具,如茶杯盖、圆柱等用来画圆的物品,以便于学生活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2. 例2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例2教学圆的认识和画法。

  圆的认识主要是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分三个层次编排: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然后由圆心出发,定义半径和直径,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最后通过测量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教材对用圆规画圆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方法。

  “做一做”的第1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第2题重点在于画出一个确定大小的圆;第3题让学生找出圆的圆心和直径,由于这两个圆都是画在纸上的,无法通过折叠的方法来确定,所以较难。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正方形的对称性来找圆心,只要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即可。第4题主要说明圆形物体具有易滚动这一特性,故车轮常做成圆形的,而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则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故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教学建议

  教材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活动,通过折、画、量等方式来寻找规律。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可适时用问题引导探究的内容。如“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呢?”“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最后,教师应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对圆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

  教学用圆规画圆时,应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画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出画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要应说明两点:一是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故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二是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然后再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几个圆,逐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 例3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例3在前面所学的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复习对称特点及明确对称轴,然后说明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这部分内容应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在实际操作中联系直径的含义来体会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这一特性。

  “做一做”的第1题是总结性题目,在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第2题是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利用方格纸先描出对应点,再连线构成图形。

  4. 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题,第3幅图是一个圆内切于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故r=5 cm;第4幅图以梯形的上底为直径作出的半圆内切于梯形的下底,则梯形的高即为半圆的半径,故d=7 cm。

  第3题,使学生知道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第4题,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第3题的结论,通过移动尺子或用两个三角板同时夹住圆并垂直于刻度尺来测量出圆内“最长的线段”,也就是直径。

  第6题,可先固定一点,然后以此为圆心,用长为5 m的绳子绕此点旋转一周即可画出。

  第8题,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圆是曲线图形,而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直线构成的图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