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第二单元 认识容量和升 第2课时(精选2篇)

第二单元 认识容量和升 第2课时(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单元 认识容量和升 第2课时(精选2篇)

第二单元 认识容量和升 第2课时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1升”的实际意义。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升。在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3、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水杯、水壶、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学生收集的饮料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啤酒比赛”。老虎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两杯就开始摇摇晃晃,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狮子不服气地嚷:”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酒仙。狮子和老虎谁都不认输,打起来了。你认为谁说的对呢?(师生讨论)

  一、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课件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一)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二)认识1升

  1、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2、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3、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4、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4、“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

  课前思考:

  1、“容量和升”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所以课始通过一个有趣的喝酒比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想帮助老虎和狮子确定谁是森林中的酒仙。

  2、通过直观观察杯子能盛酒或水的多少,引入容量概念,通过比较不同容器大小,学生加深对容量概念的认识。

  3、通过用大小不同的两个杯子计量同一壶水的容量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并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要。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容量的含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忽然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度到第二个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课后反思:

  本课有两个教学重点:容量和容量单位。容量这一概念比较抽象,课堂上通过寓言小故事激趣,通过直观的物体两个水杯,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一些,切入正题。学生在比较兴奋的状态下,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得到初步认识,既而通过媒体动态的演示,比较出两个冷水壶容量的大小,学生对容量的认识得到强化。

  容量单位的认识是在学生观察到将冷水壶中的饮料到进不同大小的杯子,得到不同的结果,产生统一单位的强烈愿望。

  升的认识也是通过直观的操作,媒体演示和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强化。

  课后反思:

  这节课师生都是“有备而来”,课堂上学习气氛很好。估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这课上,我先是借标准容器来认识1升,再是以学生带的各种容器来巩固认识,努力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形成比较丰富的1升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我着重让学生以已知容量为参照物,去进一步估计一些大小比较接近的容器的容量,并鼓励学生展开一定的想象,把一些差不多大的容器联系到一起,去认识它们的容量。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借有限的物品认识足够多的物品;这种学习方法的获得对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再说教材的编排问题:感觉整个例题的设计,包括想想做做的第1、2题都非常好,而第3题的前2张图对学生来说太陌生了,个人觉得没多大意义。第4题觉得太简单了。再看后面一课时的安排,有的内容在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学掉了,剩下的内容就显得比较少,安排得也不是很合理。

第二单元 认识容量和升 第2课时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嘎巴手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景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说明。

  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1升有多少,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纸杯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容器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形容器的容量是1升)升可以用字母符号来表示?(l)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 1/2升,1/4升, 3/4升各是多少。

  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

  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

  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想想做做”第1题

  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

  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

  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想想做做”第3题 (课前布置完成)

  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动脑筋,与同伴合作一定收获不小吧。谁能谈谈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回到家里再找一找一些容器,先估计一下能盛多少水,在实际量一量,并向家长汇报。

  课前思考: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1升的容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想信学生一定热情高涨。

  2、当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后,对1升的认识由理性再回到感性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印证了美国一个图书馆中的一条格言: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掌握了。

  3、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及时评价学生探究效果,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估计的容量和实际值差不多时,教师进行及时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会非常强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掌握,但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困惑:书上第2题的“下面的容器大约各能盛水多少升”,教材所给我们的数据似乎都与我们的是生活不大相符啊。例如塑料盆的容量我们测量的大小是6升左右,选升左右,选10升也就无所厚非了,可浴缸的容量似乎是比升也就无所厚非了,可浴缸的容量似乎是比40升大,比升大,比400升小啊。总之图片的形式,对孩子的估测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觉得这一单元还是要多让学生对实物进行估测。升小啊。总之图片的形式,对孩子的估测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觉得这一单元还是要多让学生对实物进行估测。

  教后反思:

  “继续认识升”是在上节课初步认识容量和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一个1升的量器,并标出升、 升和 升,再用这个量器量1升水倒入纸杯或碗里,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进一步感知1升有多少,并通过“想想做做”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让学生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认识感受升,通过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倒一倒、估一估、量一量体会1升实际有多少。

  课堂上由于是上个星期布置的任务,班上好多学生都没有带上制作1升的容器,所以很多学生都在观望,只是大概了解了制作的过程。这一部分非常欠缺。

  在例题里、练习里出现了许多估一估然后再选一选、量一量的题目,由于书本上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器皿存在着差异,器皿的规格大小也不一样,老师也很难提供与书本上一模一样的器具,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答案存在着多样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二单元  认识容量和升 第2课时(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