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认识平行(通用12篇)

认识平行(通用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认识平行(通用12篇)

认识平行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39―41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平行现象,产生对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手持两支铅笔,落地后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图形?

  二、 动手操作,掌握平行特征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1、你能在纸上画出可能出现的图形吗?

  2、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的表征。

  除了黑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它同学有补充吗?

  【反思: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画板上画出图形后让学生补充,学生补充后我让学生思考:“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学生在质疑与争辩中养成反思的意识。】

  (二)讨论交流,探索特征

  1、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

  2、第一次分类,初步认识相交

  3、第二次分类,深入理解相交

  如果我们把我们画的线段想象成直线,你们认为又可以怎样分类呢?

  【反思: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次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教学中出现的几组线段分类,让学生直观认识相交特征。第二次把线段看作直线后进行分类,让学生开展想象后重新分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相交特征。】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教学“平行”

  (1)提示平行

  像这两条直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相交,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叫互相平行。

  (2)描述平行

  (3)归纳概念

  请同学观察这两支钢笔,如果把它们看作直线的话,它们会相交吗?它们还是一组平行线吗?为什么?

  【反思:在归纳平行特征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我仍然让学生观察两支铅笔,不过一支在地上,一支在桌面上,但学生还是不甚理解,由于我让学生联想桥上汽车与河中行驶的小船会不会撞在一起,并说说为什么?】

  三、 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

  1、 尝试: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创造一组平行线。

  2、 交流:如果老师用这三角尺板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3、 小结:可以先画一条直线,可以把三角尺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利用直尺把三角尺平移,然后没三角尺的那一边画直线。

  四、 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五、 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平行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七册p39―4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

  2、 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5、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6、 培养合作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

  画平行线,建立平行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尺、长方形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认识平行

  1.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全国第十届城市运动会在哪里举行吗?对了,就在我们江苏,而且我们江阴也承办了女蓝和蹦床这两项,你们高不高兴。今天老师首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运动场馆好吗?(展示图片体育中心、游泳馆、体育大厅、垒球场、田径场)

  2. 这些图片漂亮吗,我们今天的数学问题也即将产生了(显示下一张课件)

  师:在游泳池的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泳道,在球门侧面用两条直线代表球门的底柱和支杆,在垒球场上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柱子,在大厅的玻璃门窗上用两条直线表示横梁。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每幅照片都有几条直线?这几条直线在什么面上。

  总结:我们就说这样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

  3. 出示两个盒(上面盒上有兰色的线,下面盒上有黄色的线

  (1) 师:上面的盒子有一条黄色的线,与那兰色的线在同一平面吗?生回答。

  (2) 师:你来摸一摸

  (3) 移动一个盒子,再问,现在两条直线还在同一平面吗?我们就在同一平面来研究两条直线。

  4. 出示四组直线,研究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观察仔细,你能根据位置关系,给他们分一分类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说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根据他们的位置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互相平行。(学生读)

  二、 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1. 在生活中,其实是有很多的平行的,你们能不能找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同桌互相说一下。

  2. 在几何图形中寻找平行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呢?出示(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六边形)

  师:同学们仔细找一找,你发现了几组平行线,就举几?

  3.集体汇总,小结

  三、 动手操作,创造平行

  1. 创设情境

  同学们,如果我不给你图形,也不让你说生活中的例子,只给你一些材料,你能造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2. 提供纸,小组合作

  3. 全班交流

  4. 拓宽:你还能凭借其他材料作出平行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

  四、 观察感悟,画出平行

  1. 师:刚才同学们开动了脑筋,想出了很多方法制造平行出了平行线,你们真了不起!杨老师也带来了一种画平行线的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2. 演示

  3. 看清楚了吗?你们知道老师画平行线用了几步吗?生回答

  你想不想试一试?拿出你的尺,画一画(巡视)

  4. 同桌互相交流

  5. 展示一个学生的,生介绍画法。

  五、 归纳整理,收获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了解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眼睛,在大家回家的路上找一找,老师还希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平行线,这些平行线有什么作用。

  六、 课后反思

认识平行 篇3

  教学内容:p.39~41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正确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图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让学生选两支最长的铅笔,摆一摆,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老师注意观察,并画出各种情况(图略)

  设疑:有一种情况,我实在是画不出来,知道是哪种吗?

  找一个这种情况的演示(两个平面)

  指出: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情况都是在同一个平面的,而这种情况是在不同平面内的。我们小学里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

  板书:同一平面

  2、看画的各种情况,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分一分

  说说你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了几类?

  (相交和不相交)

  重点讲解暂时没相交的情况:

  我们把这些线都看成直线,想象一下,它们可以继续延长后的情况。发现,它其实还是相交的。而另外一种情况,再怎么延长,都是不相交的。

  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继续摆一摆:

  还是利用2支铅笔,摆出不同位置的平行线

  4、生活中的平行线:

  注意阅读书上的图片,找到其中或是平行或是相交的关系,说一说。

  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平行线吗?也来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重点说一说第4组的判断方法

  可能会有学生说到:延长后,上面会相交,所以它不是平行线

  也有可能会有学生说:平行线在不同的位置宽窄应该是一样的,它看上去上面窄下面宽,所以不是平行线。

  6、结合上面的话题,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

  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7、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二、画平行线

  1、学生尝试画

  画在自备本上,交流

  (1)利用本子上的平行线画

  (2)利用直尺的两条平行的边画

  指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现成的平行线在画

  (3)先随意画一条,再“平移”,得到另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平行线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在平移的过程中,只要有抖动,那平行线画出来就不准了

  讨论:那怎样才能使平移的时候尺不乱抖呢?

  引导学生发现书上p.40中间的画法

  强调: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画线,另一条紧贴着直尺,沿直尺移动,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2、学生练习画

  (1)完成试一试

  (2)经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三、想想做做

  1、 第41页第2题。

  先折一折,再指名回答,你有什么发现?

  2、第41页第3题。

  观察每个图形,指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3、第41页第4题。

  同桌互相检查。

  4、第41页第5题。

  5、第41页第5题。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三、作业。

  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认识平行线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看起来比较简单,首先判断平行线,学生会凭感觉判断,画平行线学生也许会认为也是比较简单的的,老师在教学时必须防止学生马虎了事,跟着感觉走的倾向。

  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理解小学阶段我们研究平面图形是在同一平面内的,课堂上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用两枝铅笔放一放,在根据学生放的位置关系,老师板书各种情况,接着老师也出示自己放置的位置(不在同意平面上)让学生比较、讨论。最后归纳两种情况:相交和不相交。通过媒体演示、讨论得出互相平行的概念。

  画平行线是我以前教学中最为头痛的事情,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反复播放画平行线的方法,应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后反思: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而且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平行,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但在实际画平行线时,由于没有固定好直尺而导致错误,应多强调画平行线的方法,平移三角尺之前必须把直尺固定好。

  教后反思:

  教学“认识平行”时,学生用两支铅笔在桌上摆一摆,可能有那些情况,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有一种情况老师画不出,是两支笔不在一个面上,让学生明确现在研究的两条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现象,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后,又让学生利用获得的初步认识找出更多的实例来丰富认识。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最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从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平行的线段,有助于深化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学生学画平行线方便多了,通过演示大多数学生都能画一画了。

  课后反思:

  不知各位同行是否感觉到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上课时老师感觉轻松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课堂效果也有所提高。在以前很多时候碰上类似的内容,老师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

  在本节课上,学生自己画平行线一环节,学生想出了书本介绍更加丰富的方法。教学一般的画平行线的方法,我反复播放课件,动画的课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是将画平行线的方法演绎得一清二楚。总之本节课教师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认识平行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课件出示学校大门关闭和打开的录象,最后定格成放大的图片)教师谈话: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2、你们还能找出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活动衣架、风筝、楼梯栏杆等。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研究,我们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1)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评:这个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那了学生为本的理念。)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评: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再次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为下面的猜想、验证和画高作了铺垫。)

  5、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话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友情提示:课件中出示提示: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那些方面来猜想它的特征呢?边?角?)

  6、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对角相等;

  7、你们真行,有了这么多的猜想,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请每个小组先认领一条,时间有多余可以再研究其他的猜想。

  学生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8、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其中一条猜想,现在我们旧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

  9、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

  (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介绍可以用对折或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

  (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生汇报的时候如果不一定很完整,教师用课件展示:两条对边分别延伸,然后显示不相交。

  (3) 对角相等: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让学生再自己量一量。

  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对角相等;

  内角和是360°

  (评: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先猜测特点,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中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

  10、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

  三、认识高、底。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2、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高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学生继续尝试。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两次画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板书:高和一组对边对应。

  4、完成“试一试”:(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从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在的出高和底对应的时候比较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明了。设计的练习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让学生领悟了高的知识。)

  四、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评:在巩固练习中,注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来年系的层次清楚、逐步提高,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注意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认识平行 篇5

  (由报慈小学沈阳老师执教)

  常熟市报慈小学 钱振玉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第七册的学习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探索平行线的画法,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沈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切实可行。学习重点、难点随着师生的共同探讨被逐步突破,被学生理解掌握,可以说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课始沈老师让学生随意摆两根小棒导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分类辨析,突出两条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区别,并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看上去不相交的两根小棒,看成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的话是相交的”。从具体图形中抓住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的特征,让学生理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沈老师出示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平行的意义,“判断哪两条线互相平行,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辨析,进一步理解了“直线、不相交”等关键词,而且借助长方体的操作、多媒体演示立交桥等,得出了“不同平面”和“同一平面”的区别,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使学生主动反思刚才关于“平行” 的定义,产生了完善定义的内在需要,这时师生共同补充完整定义就水到渠成了,难点被有效突破。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一环节中沈老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线,体会平行线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从身边的实物形状,如黑板、课桌、课本……的两条对边到运动场上的直跑道、电线杆……验证了平行的意义。当老师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指出上面有几组平行线段时,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也进一步深化了平行的意义。

  4、“折平行线”的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正是平行线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再次应用了平行的概念,更理解平行的意义了。

  整节课,老师创设的学习气氛是宽松和谐的,注重了数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注重了自主探索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交流、发言;还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合理评价,体现了知识线与情感线的相辅相成。

  本节课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1、 “同一平面”的处理有创新:平行是几何学名词,也是普通名词。小学关于平行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认识平行以及会画平行线。但是两条平行线必须是在同一平面上,而小学里对于“平面”是和“直线”“点”“相交”等概念一样,是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最多作一点直观的描述,如:“拿一条线,两个同学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994年10月第2版,2000年5月印刷)因此小学数学中关于“平行线”内容的教材设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上海新教材定义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l的两条直线a和b,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也就是它们之间的宽是一样的,它们是互相平行的。”苏教版则沿袭了老人教版,定义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样的定义,“同一平面”就成为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沈老师巧妙地这个问题放在初步认识平行之后的判断题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辨析,并借助长方体的操作、多媒体演示立交桥等,得出了“不同平面”和“同一平面”的区别,从而突破了难点。设计和处理有创新,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2、多媒体的运用有实效:当前多媒体的运用已经落入了一个怪圈,有的教师一上公开课、实践课就必须运用多媒体,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体现不出新课程的理念。其实有的多媒体无非就是出了一些练习题,用传统的小黑板、卡片就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沈老师这节课上,多媒体的运用不落俗套,没有把新授、练习题等统统填充进去,而是在学习的难点、关键处恰当运用,无论是演示“两条直线无限延长,永不相交”、还是判断“不同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出示立交桥的图片,都体现了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扫清学生新知学习上的障碍,发挥了实效。

  一点思考: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沈老师开了个头,没有来得及完成。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可能作出如下评价:“这节课注重了学生自己探索与发现,强调过程,体验充分,但基本技能的训练没有落实”。但我们仔细想一想,不应该对一节课求全责备,因为课程目标并不等同于课时目标,我们既要强调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又要让学生落实双基,一节课的时间常常会不够。因此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在每一节课都得到全面落实是不太现实的。这节课,沈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辨析,并借助长方体的操作、多媒体演示立交桥等,学生对“平行” 的理解是透彻的,印象是深刻的。如果要完成画平行线的任务,必然要压缩探索和体验的时间,那学生就不可能获得如此深刻的认识。因此,画平行线的任务完全可以放到下一节课来完成。

  总之,这是一堂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好课。

认识平行 篇6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数学第八册p43-45。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长方形,谈话:老师手里问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移动成平行四边形,谈话: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揭题)

  [从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渐变成平行四边形,既关注学生的原认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后面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和比较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提供了铺垫]

  2、教师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生1:我们校门口的移动门上有平行四边形;

  生2:一种衣架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家晒衣服的伸向外面的栏杆是平行四边形的;

  生4:看,墙上那个图上有平行四边形;

  谈话: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其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出示挂图(电动移门、楼梯扶栏、篱笆),你能从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上台指。

  [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平行四边形,比划出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挖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潜在表象认识,建立初步的感性表象。]

  二、实践操作、探究特点。

  1、谈话:同学们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闭上眼睛在小脑袋里想一想平形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好,脑子里有平行四边形样子了吗?如果老师让你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思考。

  2、学生用手头材料做,做完后交流:“我是怎么做平行四边形的?”教师巡视指导。

  3、谈话:谁愿意上台来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1:我用钉子板围;

  生2:我用小棒摆的;

  生3:我用方格图上画;

  生4:我是直接折的;

  生5:我是用剪刀剪的;

  4、谈话: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面前的平行四边形,它的边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5、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觉得“上下两条边可能平行;左右两条边可能平行”。 (师板书:互相平行)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1:我是看出来的,上下两条边延长后不相交;

  师:其他小组发现这个特点了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生2:我们的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延长后也不相交,我可以用画平行线方法证明,左右也一样;

  师明确:上下两条边称为一组对边,左右一组对边,可以称两组对边。(板书:两组对边)

  生3:我们可以用三角尺平移的办法证明对边是平行的。

  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生3:我们小组发现两组对边都是相等的?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生4:就是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师规范语言:你指的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是吗?(板书)

  谈话:其他小组发现这个特点了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生5:上下两个小棒长度相等,左右长度也相等;

  生6:我上下拉出的都是3格,左右是2格,都是相等;

  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5、教师在钉子板上围“想想做做1“,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生1:1、3、4是平行四边形,因为他们符合平行四边形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 相等。”

  生2:2不是,因为它上下对边平行不相等,左右对边相等又不平行,所以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3:2是梯形,所以不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经历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讨论、探究、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学生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并用发现的特点去判断图形是否平行四边形。经历“制做――研究――发现――应用”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认识高、底。

  1、谈话: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你能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教师指导明确“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垂直线段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老师示范画一组的垂直线段,说明:在平行四边形里,一组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对边就是底。

  3、学生自主看书上p44页,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底?

  [由复习平行线之间距离入手,让学生动手量、画,然后明确平形四边形高、底的含义,注重链接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师出示实物“平行四边形”,指一指两组底边上的高。

  5、找出底边上的高:(图略)

  6、做书上试一试,量出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7、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 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平行四边形的“高、底”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量平行线间的距离,使学生逐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在扎实认识了高和底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指高、找高、量高、画高的过程,并通过变式,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练习提高。

  1、谈话:课一开始,老师将长方形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一移又变成了长方形,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生1:相同点是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且相等;

  生2 :不同点是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生3: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变形后产生的;

  2、教师:平行四边形不改变边长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请同学看书上p45页“你知道吗?”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点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生1:有种可以弹的那种拳击套;

  生2:晒衣服的衣架;

  生3:捕鱼的网;

  五、实践游戏: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 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练习设计既富有情趣,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所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的价值,再次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的?

  [小结简明扼要,既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教学反思:

  一、 激发原认知――关注学生知识储备。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探究内容自己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二、重视过程――把探究机会让给学生。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一个典范,如我在教学中提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和钉字板,让学生根据印象中的平行四边形制作平行四边形,自主选择学具围成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其间学生既能采用最简单的4根塑料棒来围成,还有用钉字板围……。操作的成功不但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原有认知表现外显,更让学生为下面进一步观察平行四边形“边”特点提供了素材,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认识平行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39―41 认识平行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使学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

  1.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具准备:

  1.课件

  2.信纸、方格纸、彩色纸、小棒、直尺、钉子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录像播放学校全景

  2. 展示校园景物中的四幅照片

  二、观察操作,认识平行

  1.观察比较四幅照片,理解同一平面

  (1) 课件演示:在花栏杆这个平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栏杆,在球门正面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立柱、在操场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跑道线,在球门侧面用两条直线代表球门的底柱和支杆。

  观察每幅图中有几条直线?(板书:两条直线)

  举例说说每组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内)

  (2) 实物演示:两个长方体摞起,在同一平面上各有一条直线。

  请生观察这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吗?

  如果转动盒子,现在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

  小结:今天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分类比较,认识平行

  (1)你能根据四幅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可能出现:

  a 有的两条直线连在一起 有的两条直线是分开的

  b 有的连在一个点上

  师让学生解释连接的含义

  出现

  (2)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不相交,并相机板书。

  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请同桌联系图意说说,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线?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平行或相交的线呢?

  (4)想想做做 第1题

  在图中找出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平行的?(让学生指图说出哪两条线平行或相交)

  (5)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过渡: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互相平行的线吗?

  (6)想想做做 第2题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2.动手操作,深化平行认识

  (1) 动手做平行线

  ①利用手边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吗?

  ②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展示。

  可能出现:

  a 在信纸上画

  b 在方格纸上画

  c 折

  d 钉板上拉

  e 小棒摆

  f 用直尺在白纸上画或任意画

  ……

  (2) 在点子图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①想想做做 第3题

  ②选择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展示。

  (3)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

  ①看书p40,理解图意,照样子自己试一试。

  ②汇报:说一说画平行线的方法?应当注意什么?

  ③每人在白纸上再画一组平行线

  三、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对平行有了怎样的认识?(板书:认识平行)有什么问题?

  总结:平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世界中无处不在,不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平行,或做成平行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认识平行 篇8

  第一课时 认识平行

  【教学内容】教材第39到41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

  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让学生选两支最长的铅笔,摆一摆,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老师注意观察,并画出各种情况(图略)

  设疑:有一种情况,我实在是画不出来,知道是哪种吗?

  找一个这种情况的演示(两个平面)

  指出: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情况都是在同一个平面的,而这种情况是在不同平面内的。我们小学里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

  板书:同一平面

  2、看画的各种情况,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分一分

  说说你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了几类?

  (相交和不相交)

  重点讲解暂时没相交的情况:

  我们把这些线都看成直线,想象一下,它们可以继续延长后的情况。发现,它其实还是相交的。而另外一种情况,再怎么延长,都是不相交的。

  指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继续摆一摆:

  还是利用2支铅笔,摆出不同位置的平行线

  4、生活中的平行线:

  注意阅读书上的图片,找到其中或是平行或是相交的关系,说一说。

  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平行线吗?也来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

  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重点说一说第4组的判断方法

  可能会有学生说到:延长后,上面会相交,所以它不是平行线

  也有可能会有学生说:平行线在不同的位置宽窄应该是一样的,它看上去上面窄下面宽,所以不是平行线。

  6、结合上面的话题,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

  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7、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二、画平行线

  1、学生尝试画

  画在自备本上,交流

  (1)利用本子上的平行线画

  (2)利用直尺的两条平行的边画

  指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现成的平行线在画

  (3)先随意画一条,再“平移”,得到另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平行线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在平移的过程中,只要有抖动,那平行线画出来就不准了

  讨论:那怎样才能使平移的时候尺不乱抖呢?

  引导学生发现书上p.40中间的画法

  强调: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画线,另一条紧贴着直尺,沿直尺移动,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2、学生练习画

  (1)完成试一试

  (2)经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三、练习:

  1、学生在自备本上互相出题画平行线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出:其实平行线也就是通过平移后得到的直线。所以这张图里对应的边之间都是平行的。

  教学反思:

  通过分类,使学生了解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通过对两种位置关系的比较,

  使学生对于互相平行有了初步的体会。教师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明晰了“平行“的本质特征;在操作中,不仅深化了所学知识,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认识平行 篇9

  [背景与导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此外我针对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而不善提问、不善创新的现状,做了点有益的尝试。

  [案例]

  一、情景引入(展示70页主题情景图)

  1、找一找,画一画。

  师: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见过很多种四边形,说说看?

  生1:黑板的面是个长方形,楼梯扶手里有平行四边形。

  生2:自动伸缩门里有平行四边形。

  生3:办板报的同学坐的木梯里有梯形。

  ……

  师:在纸上画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你知道几种画几种,并标出你知道的图形的名称。

  2、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教材第71页上图。“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四条边。

  师: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封闭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没有缺口,连在一起,围在一起。

  ……

  3、回顾旧知,进入新授。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它们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还有吗?谁能用我们刚学过的垂直和平行的知识来说说?

  生: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都分别平行,相临两条边互相垂直。

  师:说得真好!那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猜一猜。

  师:先观察,大胆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生: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长度相等。

  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否分别平行、长度是否相等?你打算怎样来检验呢?

  生;用我们才学的平行与垂直的知识,三角板和直尺来测量。

  2.量一量:小组合作,探究验证。

  3.说一说:汇报探究结果

  生: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长度也分别相等。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感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就用量角器量了一下,的确相等。

  师:真棒!发现了这么多。其实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对边就一定相等、对角也一定相等。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点的四边形一定就是平行四边形。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多找几个平行四边形验证验证。

  4.玩一玩。拓展延伸:“长方形、正方形是否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点呢?”

  生问:那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吗?

  师:对!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特殊在哪儿呢?

  生:他们的角都是直角。

  师:对!他们特殊在角都是直角。拿出你们用硬纸条做的长方形和三角形,咱们来玩一玩好吗?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拉一拉,看看变成了什么?这个现象说明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

  生:它的形状能变。

  师:那如果是正方形呢?猜一下,能拉变形吗?

  生:能。

  师:判断正确!那三角形呢?

  生;不能。

  师:拉拉看?

  生:不能。

  师: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房顶用三角形做支架就很稳固。而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生活中什么地方运用过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呢?

  生:自动伸缩门……

  (二)探究梯形的特点

  1.大胆猜测:仔细观察,猜猜看梯形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长度也不相等。

  2.合作探究:那我们就来验证验证,看看我们预测的对不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用尺量。……

  3.汇报交流

  生: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也不相等。我们预测的是对的。

  师:同学们探讨得很好!大家都发现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那,假如……?假如什么呢?我们可以推理什么呢?谁来猜猜老师想提什么问题?

  生: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会怎样呢?[我抑制住内心的惊喜,如我期待,恰当的启发激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创新问题]

  生:另一组对边也会平行,那就有可能是长方形了。

  生: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生: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探讨得真好!那你们能说说什么叫做梯形了吗?

  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三、系统归纳整理各类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四边形集合图,如书中第71页)

  师;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有着许多兄弟姐妹。(展示四边形集合圈)咱们来给他们分分类、画画图好吗?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有着“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两大家庭。(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大集合圈)那这两个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呢?(依次展示各子集)

  生:平行四边形里还有长方形。

  生:长方形里还有正方形。

  生:梯形里还有等腰梯形。

  生:梯形里还有直角梯形。

  师:这两位同学真会学习,了解了那么多我们还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

  四、总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五、拓展延伸:玩一玩,剪一剪,拼一拼。

  1.思考:从一张梯形纸上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什么?还有别的可能吗?

  2.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3.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一块,再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试试看?(略)

  [反思]

  一、 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二、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让中国的学生也能“提出问题”。

  中国的学生到了美国最大的差距就是只会被动地听而不能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勇敢地发表见解,大胆推理,勤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提问:“假如……那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还有哪些可能?”这类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这类问题激发的正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认识梯形时当学生探索出“这几个四边形都是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时,我将提问向知识的深度、广度发散,并同时尝试着激发学生们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这几个四边形都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那假如……?假如什么呢?我们可以推理什么呢?(谁能猜猜老师想提什么问题呢)”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举起了手:“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会怎样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另一组对边也会平行,就有可能是正方形了。”“也有可能是长方形。”“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多么新颖的提问啊!给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学生对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异同处也更加明晰了,思维的覆盖面拓宽了,还使学生初步习得了一种假设、推理、论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那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梯形了吗?”“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有些同学还刻意地把“只有”两个字说得格外重些,这说明他们对本知识点理解地很深刻。

  [点评与拓展]

  本节课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索活动,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实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猜测”到“探讨验证”,再到后面的“拓展延伸”,整个过程让学生“做数学”而不全是“看数学”、“听数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然而,面对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面前仍有相当多的老师在迟疑、在彷徨,有人在反思怀疑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探索活动开展的意义,有人在呼吁:“还数学课堂的本来面目,数学课堂还是应该安安静静的……”数学课里需要安静的思考,也需要热烈的讨论和探索,一切全因学习内容而定,一切应由学生认知过程的各环节的需要而定,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更需要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时代发展了,我们也需及时更新“人才观”。诚然,在革新的路上,我们的确发现有“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这正是没有真正领会改革意义、领会新教育理念的肤浅表现;也有探索活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现象,这也说明新时代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正有待提高。但绝不能因为改革路上的不成熟就否定改革,放弃改革,回到从前……试问,在近、现代世界文明面前,我们做出了多少贡献呢?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榜上却无一位中国人,仅有的6位中有5位全是受过美国教育的美籍华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剑桥大学的一本教材里分析过中国近代衰败的原因:社会教育不发达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彩电业经历了多少年的自主探索才不再依赖进口显像管了?我们的汽车制造业需要创新吗?太需要了(我们长期依赖别人的发动机)!我们的电子业需要创新吗?太需要了!我们的教育需要创新吗?太需要了……我们有太多的“太需要了!”我们不能一直依赖买进“技术和管理”吧?况且在这些年的买进中,我们尝尽了辛酸:人家是不会把核心与机密出让的。中国的改革已近三十年了,国务院为什么强调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在未来的日子,我们要为国家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个大课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加反思吗?一个城市是要依赖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国家是要依赖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赖创新领先的!有哪个模仿者、跟随者是吃到过肉的?

  不管愿意不愿意,在大多数国家还未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中国在内),世界已飞快地跃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主流……

认识平行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 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平行 篇11

  、说教学理念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今天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学习上的后续发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单元正是向学生介绍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空间知识,同时为学生将来学习几何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做”平行线的问题。基于这点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

  情感目标:

  ①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② 能根据现实生活中平行所散发出来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为: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是:

  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同一平面”的理解和延伸。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索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运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学习生活化;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索,使学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特质的初步抽象化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新课程理念和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成三大版块:

  ㈠ 创设情境,理解平行;

  ㈡ 利用平行,发现创造;

  ㈢ 拓展探究,总结提高

  ㈠ 中我将其分成三步:

  1、 创设情境,初步发现;

  2、 教具演示,拓展概念;

  3、 分类比较,升华理解。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两根小棒随意扔在桌面上,同时提出要求:观察这两根小棒会形成哪些不同的样子?根据学生实际场景的描述和比划有选择性的画在黑板上,初步发现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根在桌面上,一根掉在地上”这一现象强调“同一平面”,并利用教具拓展平面概念:请生观察长方体上的红线和绿线(两条看似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长),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发现这两条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揭示今天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四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做这一空间想象,既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为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后续发展做了铺垫。接着学生观察画在黑板上的6组线,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分类,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合作初步探究平行和相交的本质。在反馈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平行,并课件展示图上看着不相交无限延长后会相交的同一平面内的两线情况,揭示平行和相交的概念,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㈡ 实际是一个知识的运用和再创造,我将其分成4步:

  1、 出示图片,发现平行和相交的线;

  2、 小组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或相交的线;

  3、 说出已学过的哪些图形里有平行线?并指出各有几组?

  4、 动手操作,做一组平行线

  在这个大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眼看(看图片)、嘴说、脑想(联想平时见到的平行线等)、手动(运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线),进一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同时尽量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小组内的说,集体的做,给了每个孩子交流参与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交流交往的感情需要,又是一个练习语言表达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还考虑到了层次安排:由有表象的运用层次,到脱离表象进行想象(回忆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线和已学过的图形中是否有平行线)的层次,再到创造的层次(运用工具材料做一组平行线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

  ㈢ 中我出了这样一道习题:

  在这一题中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空间中的平面;又隐含着三条直线两两平行这一初中几何学中的理念,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认识平行 篇12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笔、方格纸、彩纸、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游戏猜图形导入。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谈话:看看录像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楼梯扶手、电动门、篱笆)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

  三、学生探究特点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

  2、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

  5、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6、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7、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8、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猜想,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

  9、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10、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课件)

  四、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底

  1、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自学课本44页)

  2、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4、完成“试一试”:(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五、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4、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七、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认识平行(通用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