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精选16篇)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精选16篇)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  78×4-22=  45÷(3+2×6)=

  168-17×4= 100-100÷5×3=  (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 .

  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  78×4-22=  45÷(3+2×6)=

  168-17×4= 100-100÷5×3=  (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 .

  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  78×4-22=  45÷(3+2×6)=

  168-17×4= 100-100÷5×3=  (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 .

  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  78×4-22=  45÷(3+2×6)=

  168-17×4= 100-100÷5×3=  (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 .

  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7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一、       素质教育目标1、            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3、            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    出示例3:       (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2) 、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三年级有多少人?   四年级有多少人?    (3)、让学生自己解答。(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三)、巩固发展    1.练习四第1、2题    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六、布置作业练习四第3题七、板书设计(略)        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素质教育目标:1、            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3、            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2、教学例4:出示例题(1)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    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讨论题:(3)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3、引导概括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4、综合与应用:(课件)5、板书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56×2+56    78×4―78168―17×4    100―100÷5×3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六、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七、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  78×4-22=  45÷(3+2×6)=

  168-17×4= 100-100÷5×3=  (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 .

  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2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探求不同解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二、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教学难点 

  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铺路搭桥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每个人4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每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呢?

  展开讨论,尝试画线段图来分析解答。

  师生反馈:重点提示两种解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列式时都要用16做被乘数,都是用乘法来乘。

  不同点:一种解法是先求5个人1天编多少个。另一种解法是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

  3、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1)四年级一班有48个同学。老师每天为每个同学批改12道数学题,一周上5天课,老师要为全班同学一共批改多少道数学题?

  (2)一台压路机每小时压路200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压路机8小时压路多少平方米?

  根据题目写出算式所表答的意义。

  6台装订机3小时能装订课本9000册。

  9000÷6―――                        9000÷3――――

  9000÷6÷3――                    9000÷3÷6――

  4、作业 检测:练习二第一、第二、第三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  78×4-22=  45÷(3+2×6)=

  168-17×4= 100-100÷5×3=  (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 .

  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例4,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四的第4―6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待学生一一弄明白这些问题后,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把表示120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第一队:                                      份表示修了3天。)

  第二队:                                      (把表示102米的线段平均分成3

  份表示修了3天。)

  教师:注意要把两条线段左端对齐,这样才容易比较两个队平均每天修路的米数。

  教师:知道了两队3天各自修路的米数,要求出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看一看是否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集体订正,教师把学生的解法写在黑板上。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哪一种解法更为简便一些。如果学生没有得出第二种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如教师画出第二种解法的线段图:

  第一队:

  第二队:

  可提问:

  从线段图上看,第一队右边长出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的米・

  数。)  

  为什么会多出那么多?(因为是3天多修的。)

  知道了这一部分是3天里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的路,那么怎样求出多修路的米数呢?

  (120-102=18)    ’

  知道了第一队比第二队3天多修路18米,怎样求出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路的米

  数呢?(18÷3=6)

  这时黑板上的板书是:在黑板的左侧和右侧,线段图的下面,并列写着两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6页,阅读两种解法。   

  教师提问:他们的解法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明两种解法都是对的。

  教师提问: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小强的解法比较简便,因为这种解法只

  需要两步计算。)

  教师综述: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但是,所需的两个条件不只一组,可以有两组。有哪两组呢?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把两组条件分别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的下面:(也可用小黑板。)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 \                              /    \

  第一队每天    第二队每天          第一队比第二队    修了几天?

  修多少米?     修了多少米?         一共多修多少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而且这两种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决。这样就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应该掌握这种解法。我们平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3题。

  第1题,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教师可提问:如果把这题“平均每人糊5个”改成“一班平均每人糊5个,二班平均每人糊7个”还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为什么不能呢?引导学生讨论,集体得出结论。

  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作业 。

  练习四的第5、6题。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

  五、布置作业 .

  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16

  [案例]

  1、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师:请看题板,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新镇小学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生: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个班?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

  师:不错呀,提了这么多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哪些题?为什么?

  生:我愿意做前3题,简单,好做,第4题不能一步解答,有些难。

  师:真好,你发现了这些题,难易不一样。还有谁说说?

  生:我愿意做第4题,难题,做一做可以锻炼自己。

  师:好的,有点不怕困难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吃”下这样的难题(擦掉前3个问题成例题)。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李老师离学校有多远吗?说说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1:可以问老师。          

  生2:可以用卷尺量。

  生3:这样太麻烦。我只要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走多少米,然后再从学校步行到张老师家,再用每分钟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

  [思考]

  现代学生观和教师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一开课就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利于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地、健康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顺利的进入新课学习环节。上面两例,都十分注重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自主发展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各有所获。片段1出示一组信息,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选择,在选择中让学生理清应用题间的联系;片段2由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鼓励不同的学生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导入应该尽力设计、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通过新课导入的环节各有所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