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2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3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5

  解决问题

  第1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75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多种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我们班的彭远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今天来到书店,准备买一本字典和一套书。(出示例1图)

  提问:一本字典和一套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

  ②买1套书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

  (2)彭远手里拿出100元递给售货员。

  教师:看到彭远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课题:说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彭远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探究:小朋友帮彭远算一算,要买1套书和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生汇报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种: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提问: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结。

  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00元里依次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100元里减去1本字典和1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需要计算两步。

  2教学例2

  (1)教师:彭远不仅爱学习,而且还是家里的账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妈妈的收入、支出都记在账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记载。

  4月1日  爸爸工资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妈妈工资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结余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彭远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远家结余了多少元呢?

  独立尝试解决,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补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记载。

  提问:现在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当学生提出“到30日还有多少元”时,教师说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钱就叫做结余。”

  (3)小组探究:现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帮彭远算出4月份的最后结余吗?

  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各种方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彭远同学解决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结余问题,真能干!

  提问:你们看,彭远家4月份的收入和开支合理吗?为什么?

  教师:彭远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安排生活开支外,还有一部分结余,说明他们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许这也有彭远这个小账房先生的功劳哟。我们学好了数学,也可以当好家里的小助手呢!

  三、课堂活动

  (1)第74页第1题。先让学生发现信息: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120千米,坐火车行了270千米。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交流。

  (2)第75页第2题。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

  (3)第77页练习十一第4、5题。

  四、独立练习

  第76~7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全课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觉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第1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例2。

  【教学过程】

  1出示例2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位叫彭远的同学非常认真,他仔细地记录了4月份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以及他家的支出情况。

  你对统计表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教师:彭远同学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那么你能帮彭远同学想想办法算出他家4月份的结余吗?合作交流,学生可能有如下算法:

  (1)一项一项依次算:920-680+970-550=660(元)。教师加以启发、引导,还有其他算法吗?

  (2)先算收入,再依次减去支出:920+970-680-550=660(元)。

  (3)先算收入,再算支出,最后用收入减去支出:(920+970)-(680+550)=660(元)。

  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种方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只要你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你一定能想出许多办法来解决。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3、第76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某小学五(2)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0本。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1观察例3的情景图

  学生说说从图上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你准备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录)

  2学生介绍做跳绳方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根长绳,1根短绳:4+4+2=10(m)

  或4×2+2=10(m)1根长绳,3根短绳:4+2+2+2=10(m)

  或2×3+4=10(m)只做5根短绳:10÷2=5(根)

  或2×5=10(m)只要学生方案合理,都给予肯定。

  3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动脑,一定会想出许多好的、可行的办法。

  教师:这么多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76页课堂活动

  实物投影仪出示:“逛公园”。

  教师: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小利家买门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自己小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6

  今天上午,终于把自己准备多时的课上完了,心里是一阵无比轻松的感觉,近几天以来,经历了试讲、调整,对学生的训练,让我感受到一种洗礼,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都很出色卖力,的确,现如今的课堂――生本课堂,看重的是学生,不是教师,我们学生们在课堂上是否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他们是否能拥有真正地话语权是我们生本课的关键。

  整节课,让人感受到一种紧张又充满活力的气氛,孩子们认真地交流,为展示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比平日里的交流时间节省了不少。接下来,都举起了小手,他们都想到前面做展示的小组,都想争取这次展示的机会,其实,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本课堂上也都是一种争先恐后的劲头,他们都愿意到台前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积极性,我每次都暗暗地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期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表达的关注度,对于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展示能力的认可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孩子们交流时的表现,对孩子们倾听的认真程度是十分在意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们的每一分的努力,每一份的付出,老师都是看得见的,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与学生的交流与碰撞,会使自己前进的脚步走的更快,失去了集体的促进作用,每一个人的进步都既微乎其微又是艰难无比。对于孩子们来说,在集体中的成长和进步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自我的无意识,自我的在一种不知不觉中的成长和进步。

  小组交流时,我特意提到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因为解决问题关注的是思考的过程,所以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个是要做好展示的准备。孩子们对于这样真切而具体的要求做的到位,让人为他们的认真而感动,接下来的全班展示环节,作为小然组长的她在组织本组的同学展示交流时一副得心应手的样子,对于学生的点评,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点拔,都显示出了很高的个人魅力,仅仅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全班展示就顺利的结束了,孩子们响亮的声音,至今仿佛还回荡在我的耳边,原来我所担心地全班展示时间不够的问题早已不存在,课堂训练结束,还有近10分钟的剩余时间,真的很感谢孩子们准确到位的展示,接下来的时间,我安排了同学们自我出题考大家的环节,孩子们踊跃地参与进来,小垒同学也非常有创意地出了一道既是年龄问题又不是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可我们的教学时间真的要到了。

  小结的时刻要到了,我提出“一节课的解决问题,你想说些什么吗?”孩子们的发言让人感动,有的说“生活中问题真的很多”“有时候,是一个数里面有4个几,不一定都是几个6这样的形式”。我进而指出,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学习的用途就在于此。

  在今后的教学研讨中,我们必须做好试讲,周到细致地考虑到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在平时的训练中实在到位不走过场,让我们的孩子们真实地拥有能力,让我们的课堂能经得住考验。

  数学课堂永远值得解说,我们的脚步也永不会停止,我们将在生本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100页的例2《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关于解决问题,《规范》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下100页的例2《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起点是在同学学会了用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且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根据同学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和本课的知识特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同学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注意培养同学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战略多样化。

  3、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起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同学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同学探索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两种解答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

  1、提倡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化。

  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考虑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同学的想法,鼓励同学独立考虑,用自身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以提倡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化。这样能留给同学考虑空间、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散同学的创新思维。本节课教材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例2展示了不同同学想出的不同解决方法,使同学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解决方法,充沛体现了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化。教学时我以: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法吗?来体现这一理念。

  2、让同学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标强调:同学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独立性,不再只充任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索,考虑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一起发现新知识,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教材出现的例2,是在学习了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所以我放手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并研讨解决。

  3、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同学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实质上是老师协助同学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实质上是同学自主独立的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身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同学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同学不能只做听众,必需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考虑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数学教学要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促进同学个性的充沛发展,使同学学会交往,逐步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使每位同学成为主体发言的对象而且是很好的倾听者。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紧密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不时激发同学的求知欲。

  在新课导入时,利用课件演示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从例1的团体操扮演到例2的团体操扮演,不但突出了例1、例2的连续性,而且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提倡解题战略的多样性。努力体现开放性,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2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出示例2情景图,(配音:这场团体操有60人扮演。)然后先让同学结合情景图说说:我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数学信息,想解决什么问题?在这样具有开放性的情境中,同学往往会有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可能会有:

  (1)每个小圈多少人?

  (2)一共有几个小圈?

  (3)一个大圈有多少人?这些问题。我会根据同学回答一一板书。

  然后强调今天主要来研究: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2、在研讨解决方法时,放手让同学尝试解决。提示:要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必需先要知道什么?然后4人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指名汇报,评价。以达到培养同学主动探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鼓励能提出不同的想法的同学。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

  方法1:

  同学可能会用分步解答:先求〈1〉平均每个大圈有多少人?60÷2=30(人)

  再算〈2〉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30÷5=6(人)

  也可能直接写综合算式:60÷2÷5

  =30÷5

  =6(人)答:每个小圈有6人。

  假如是综合算式的请他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2:

  在这之后提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答方法吗?可能会有同学想到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小圈?那就即使鼓励能提出不同的想法的同学。

  假如同学没有想到,我可进行提示: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怎么想?引导同学讨论。然后分析:先求两大圈共有多少个小圈?引导同学明确已知平均分成2大圈,每圈有5个小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算分成多少个小圈,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

  (1)一共分了多少个小圈?5×2=10(个)

  (2)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60÷10=6(人)

  综合算式:60÷(5×2)

  =60÷10

  =6(人)

  (4)比较:结合图说一说这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引导同学说出:因为第一种解法先把60人分成两个大圈,每个大圈再分5个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而第二种解法是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两个大圈一共有10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内容不同,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列出的算式不相同。

  教师指出,我们看到这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做题时,你喜欢哪种方法就采用哪种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让同学认真动脑,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述,力争让同学在独立考虑、相互交流、分组讨论和全般汇报等多形式的开放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意信息的选择和解题战略的多样性,启发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同学创新,培养了创新意识。

  第三环节:巧设练习,培养能力。

  在练习题设计上,紧扣重点、难点,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首先是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书上的做一做。

  然后是新旧知识的比较题。

  (1)商场运来2箱衬衣,每箱有4件,每件80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2箱衬衣,每箱有4件,一共卖了6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4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全体同学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获得胜利感,激发同学课外学好数学的欲望。同时为激发同学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培养起思想的求异发明性,使同学在练中学,得到充沛表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除应用题的不同解答方法,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只是理念,更应是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懈追求。通过解决问题,能使同学切实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是我追求的目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

  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

  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

  (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

  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

  2、学生尝试操作。

  (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合理的解题步骤,学会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刚才课前我们一起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最后是谁帮曹操解决了问题。

  (曹冲)曹冲真了不起啊!曹冲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生答)

  2、师:石块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换了石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称出来了。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替换”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替换)

  二、展开

  1、出示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那老师把刚才题目中的条件换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个同学有作业纸,请同学们自己先画一画,画出替换过程,并计算出来。

  (2)指名上台展示并讲述。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再把题目换一下,好吗?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师: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用替换的方法了?(上课时有的说可以,也有人说不可以)

  (2)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替换?小组讨论时注意这几个问题(手指屏幕)生读。

  (3)小组汇报。(生答时演示过程)

  三、课堂练习

  1、过渡:我们班的洪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帮忙解决。

  (1)出示题目。

  洪老师想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2)师:同学们先再作业纸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汇报。(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

  2、过渡:还记得我们上次秋游吗?我们来看看六(2)班的同学在秋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题目。

  六(2)班40名同学和姚老师、张老师一起去公园秋游,买门票一共用去220元。已知每张成人票是每张学生票的2倍,每张学生票和每张成人票各多少元?

  他们进了公园,来到水上乐园,其中有40人去划船。

  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几人?

  (2)左边三组完成第一个问,右边三组完成第二个问。

  (3)指名汇报。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替换的现象。

  (1)播放视频。(生活的替换现象)

  (2)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能灵活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是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现象。]

  四、全课总结 师: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综合实践

  过渡: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综合实践题,课后想一想。

  苏果超市用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

  王叔叔买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1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的老师,要通过写教学反思来总结自己得工作,如果你还不知道教学反思怎么写?没关系,下面小编为您推荐二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优秀范文,快来学习吧!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

  应用题是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述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数量关系的题目。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是我本人第一次教一年级的数学,为了以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对应用题的教学进行了几点反思。

  1.一年级具体的应用题所体现的数量关系主要是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教学中我紧抓应用题教学与运算方法含义的联系,让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例如我教学8可以分成1和7时,我就有意识地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8是1和7这两部分的总数,1和7是组成8的两部分,将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要列加法算式1+7=8或7+1=8,从总数里去掉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列减法算式8—1=7或8—7=1。有了这种数学方法作铺垫,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就会紧扣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的思维方法了。如解决“树上有2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8只,第二次飞走了7只,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学生就会懂得求两次飞走的总数要用加法计算了,而不是看到飞走了就想成是去掉了一部份用减法计算了。

  2.一年级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要求学生辅以画图或创设情境演示来帮助理解。

  例如“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一题,学生很容易忘了“我”本人,而通过画图或演示,学生马上可以看到这一队是由“前面9人”、“后面5人”、“中间我自己1人”三部分组成,求3部分的总数用连加计算。总之,用画示意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是个终身受益的好方法和好习惯。

  3.应用题的教学不单是解决问题,还包括提出问题。

  而数学各知识点的教学往往又是相互贯穿的,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促进各知识点教学的圆满完成。例如在教学看图列式等知识时我常要求学生找出信息并提出问题再列式,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编自解的过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页的内容,教材选用“游乐园”主题图的一部分——“学生购买面包”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小括号。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现实问题的情境,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本节课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买面包的计算问题。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看图搜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创设了现实的情景,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上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课件出示一家文具超市一些学习用品的价钱,再告诉学生给你80元,你喜欢买哪两样文具,算一算还剩多少钱?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具有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提取数学信息并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反馈;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通过提问你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你又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利用现实情境加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三、课堂上不足的地方:

  在用小括号将分步计算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时要更加注重理解分步计算时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加强分步与综合的联系。另外在小括号的引出时,应该放手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想改变运算顺序所做的记号,从而得出统一用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充分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2

  微课作品名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

  微课作品介绍

  本次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以 PPT的形式,以教师讲解和展演学生常见作品的方式,将画线段图的策略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并通过提问和线段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直观图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学生能够根据波利亚四部曲完整地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学生会画线段图,并能够根据线段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该微课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地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能根据线段图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在三年级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策略,而本节课是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画图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正确应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二是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在于这节课的重难点,而微课将这两个方面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又给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学生试着画图和试着说说想法,并与正确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节微课对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来说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1. 提问:同学们,阳光小学有集邮活动,原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PPT: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小春比小宁多12枚),从屏幕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解决什么问题(PPT: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出从屏幕中可以知道什么条件?

  2.独立思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3.能够明确“小春和小宁各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指小春有多少张邮票?小宁有多少张邮票?

  二,根据题意和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1.谈话:要求出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你会有什么方法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自己画一画线段图,提示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3.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一些同学们常见的线段图画法,并让同学们思考最欣赏哪一副线段图。

  4.教师完整地介绍线段图的画法,并由PPT进行展示。

  5.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6.谈话:现在你能观察自己的线段图,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思考一下。

  7.教师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PPT进行演示。

  8.谈话:通过观察线段图,同学们想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那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吗?

  9.谈话:的确,从图上直观、清楚地看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1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画出本题目的线段图。

  2.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和介绍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互学,想一想自己所画线段图的问题,并观察介绍者所画线段图的方法。体会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所画出的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方法,并根据教师的PPT展演,进行思考,理解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观察对比解决问题的三种线段图,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都要把他们的邮票转换成同样多。

  三,解答并检验。

  提问:同学们,通过线段图我们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那算出来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还要?(检验)这道题目,你想怎样检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解题过程。

  1. 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一道题目,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用PPT展示解题的过程)

  2. 回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过哪些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PPT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题目都能再次回顾,通过体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画图的重要性。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时使用本微视频,初步掌握画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也可以在学习过本课时,但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继续重新学习微课,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配套学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

  制作技术介绍

  所需要的软件为: 录屏工具软件 ;制作的简要流程 为:先制作相应的片段 PPT,并设计好相应的教案,在此基础上提前邀请一些学生试着画一画本节课例题中的线段图,将典型的学生所画的线段图进行展示;利用录屏工具软件进行录制。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习惯。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让学生经历线段图这一数学模型的演化形成过程,感悟线段图对于解决问题的辅助作用

  二、教学重点: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利用摆学具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具卡、红色及蓝色圆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去郊外采桃子,桃子又大又红,他们采的可高兴了。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好朋友小兔子。小兔子问:“你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

  (课件出示问题:猴哥哥和猴弟弟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

  师:要想求猴哥哥和猴弟弟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

  (猴哥哥和猴弟弟分别采了多少个桃子)

  师:那么猴哥哥和猴弟弟分别采了多少桃子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猴弟弟2个,猴哥哥3个,合起来5个)

  师:一共几个?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3=5(个))

  师:算式中的2、3、5分别代表什么?

  (随生讲解,课件出示各个数字所指代部分)

  师:第二天他们又去采桃子了,这次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

  (课件演示弟弟3个,哥哥5个,合起来8个)

  找生列算式及解释各部分含义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师:到了第三天,猴哥哥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忍不住想考考你们。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板贴)我把你说的记下来。同学们请看,我们把图片当中的数学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谁来读读题?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也就是求什么?

  师:那到底猴哥哥和猴弟弟这次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学具板和小圆片,请同学们同位两个一组,一起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到底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

  小组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来说一说,听听老师是不是说的和你们一样。摆出猴弟弟的四个,然后先摆猴哥哥和猴弟弟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猴哥哥比猴弟弟多的3个,同样多的和多出来的合起来就是猴哥哥的桃子数,在把猴弟弟的桃子数合起来就是总共的桃子数。同位两个再完整的互相说一说。

  师:现在请把算式写在你的练习纸内1号空格内。

  生展示算式

  有可能出现:

  方法一:4+3+4=11(个)

  方法二:4+3=7(个)7+4=11(个)

  方法三:4+4+3=11(个)

  师:同学们请看,方法一和方法二都是先求出哥哥的的4+3,在和弟弟的合起来就是一共的,其实他们是不是同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思路非常清晰。那第三种方法呢?4+4先求的什么?再+3是什么意思?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思路更加清晰?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用第一种方法来继续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师:小猴子一家采够了桃子,兴高采烈的去参加羊羊运动会了。在运动会上,灰太狼说:我得到了7块金牌;喜羊羊得意的说:我的金牌数比灰太狼多五块。裁判长包包大人说了:那我到底一共应该准备多少块金牌呢?

  小朋友们,这次我们不用学具卡了,请你试着在练习纸上把摆的过程画出来,并且列出算式。开始!

  找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请看大屏幕,刚才我们在练习纸上画了灰太狼的7块金牌,然后先画了喜洋洋和灰太狼同样多的部分,再画多出来的5块。同学们,如果这个数字再大一些,画起来是不是就更麻烦了?我们可以用长方形代替画圆,就是这个样子的。(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看,这样是不是就简单很多了?

  今后你们在解题时,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来画图。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2.黑山羊对获得了25块金牌,青青草原代表队比黑山羊队多12块,两队一共获得了多少块金牌?

  请你试着画一画并解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需要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们能试着自己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师随机展示两到三道题目进行

  师:今天我们一起帮助小猴子解决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实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下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课(5分)

  1、 我是小小神算手:

  40×6= 30×3=

  20×5= 50×6=

  31×20= 58×10 =

  20×40= 24×20=

  280+120= 270+320=

  2、我最棒:

  (1) 同学们去春游,已经开走了7辆车,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已经走了多少人?

  (2) 剩下的同学还要坐满3辆车,每辆车也可坐40个同学,还剩下多少人还没有走?

  (3) 已经走了280人,还剩下120人没有走,一共有多少人?

  3、引入新课: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一一展示完后)问:美不美?(美)这几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呀?(春天)在这么美的春景里,你最想干什么呢?(春游)今天,有一位老师,也带着她的学生去春游了,在春游中,他们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他们解决呀?(愿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这是他们在春游是发现的.许多问题之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探索算法

  a、针对题中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先大胆尝试,独立思考,尝试自主探索解法,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量。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板演。

  b、再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与必要的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教师先请板演的学生口述自己提供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b、再请下面学生口述自己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4)小结

  通过对比这两种算法得出,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对,我们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5)用心回顾: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本22页例3补充完整。

  2、 基本练习:

  两种苹果分别有38箱,29箱。每箱苹果都能卖10元钱。两种苹果共卖多少元?

  可以,指名上小黑板做,并讲解算法和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8分)

  做“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填。请在括号里填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同学们去参观美术展览,每班都是50人,已经进去了5个班,还有2个班没有进去,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

  50×5=250(人)……( )

  50×2=100(人) ……( )

  250+100=350(人)……(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方法二:

  5+2=7(个) …… ( )

  50 ×7=350(人) ……(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第二关:我会做

  小红上午写了12行毛笔字,下午写了13行毛笔字,每行都是10个字,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第三关:我会用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3页“课堂活动”题目

  四、归纳总结(2分)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再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希望同学们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要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做到:1、理解题意2、理清思路3、正确解答 4、仔细检查。

  五、课堂检测(作业)(10分)

  1、新学期开学了,老师

  给每个同学发了6个大作业本,4个小组作业本,全班50个同学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2、幼儿园要买男童装20套,女童装30套。每套童装都是60元,买这些童装共要多少元?

  3、同学们给四川小朋友捐书,平均每人捐10本,三(1)有50人,三(2)班有48人,这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0×7=280(本) 7+3=10(辆)

  40×3=120(本) 40×10=400(人)

  280+120=400(本)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