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

  有几棵树

  (8加几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当出示9+5=卡片时)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师:小朋友做的真好,静息。

  师:现在静息!(师准备小树吹塑纸)

  2.主题图的学习

  师:1、2!听徐老师讲一个数学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老师就带我们一.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师:一块儿数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老师贴小朋友们数一数。生答: 8棵)第二排呢?(师快速贴出,生数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树,谁来列个式?(生:8+6,师板书8+6)

  师:现在分小组学习,要求:1. 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你怎样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学习;听明白没有?(生:明白)现在开始!(切换投影,师巡视指导,挑出不同摆法的两组)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怎样分的?(一组请2人,1个说)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能根据刚才那个小组的方法,说一说,8+6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请一生答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摆法的小组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他们小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请一生答师板书)

  8  +  6  =  14                8  +  6  =  14  

  /  /                      /  /

  2   4                    4   4

  [1] [2]  下一页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椭圆形菱形鳄鱼香肠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

  (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 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

  (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

  (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继续、秘密”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情节信息,感受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3、学会并运用“连续性想象”,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PPT、板贴

  教学过程:

  一、复现“发散性想象”策略,导入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1、我们刚学过小真的长头发,你瞧,她用发散性的想象把长头,拿来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书想象)

  2、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她想变成――(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旧知导新课,激起学文兴趣,强化想象概念。

  二、初读感知,教授概括方法。

  1、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用上文中的话说一说。

  2、字词反馈,相机正音。

  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3、回顾问题:“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请生读,给予评价,读出渴望。指导全班朗读。

  4、师生问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心里这么渴望着,这么想着,就觉得――

  【生:身上痒痒的。】(关注痒痒的轻声)低头一看,呀,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生: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画一半树干)

  瞧,我用笔在文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内容,这种概括的方法,叫做直圈法。

  5、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树上长满各种鸟窝。(板贴:长满各种鸟窝),当词语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着圈一圈,这种概括内容的方法我们叫做跳圈法。

  【设计理念: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难以简练概括出故事情节,老师教授并示范从原文提取信息,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以及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三、概括故事情节,提炼“连续性想象”策略。

  1、英英因为不想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长满了各种鸟窝,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板书树干内:神奇的变身之旅)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件呢?

  2、请生交流,老师帮助概括,打乱顺序随机板贴。

  3、谁来帮老师摆一摆?(请生上台摆放)

  4、为什么这么摆放?(预设:故事情节有一定顺序)

  5、肯定学生答案,并为事件加上箭头。

  6、我想请一排的同学简单说说这个有趣的故事。(小组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复述。)

  【设计理念:请生上台排序以及请一小组同学复述故事,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故事情节的推动性、事件发生的连续性。同时以讲故事形式复述课文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的过程。】

  7、总结:你们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仅可以像小真一样发散思维,还可以像英英这样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这样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连续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变身之旅写的生动又有趣。(板书:连续性)

  8、在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里,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哪一部分?

  9、(关注嘴巴流出水珠片段,出示课堂作业本。)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嘴巴里流出水珠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想的吧。请四个同学分别读读小动物的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10、小动物们的讨论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水珠还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到作业本上,完成后请生答。

  11、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设计理念:此处问题设置,既解决了课后题又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使作业本不再独立于课堂之外。】

  12、再来看,(指板书)在英英的这段变身之旅中,变成了一棵树是故事的开始,中间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妈妈发现了秘密是故事的结尾,英英就这样用了连续性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说完整了。

  四、实践“连续性想象”策略,展开神奇变身之旅。

  1、老师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也想变成一棵树(板书绘画另一半树干),可是我不想长鸟窝,我想长满各种水果(板贴:长满水果)。你觉得可能有哪些水果呢?(板贴各种水果图片)

  2、我这棵长满了各种水果的树,又可能引来谁,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

  3、学习活动二:小组续编。

  注意分工一定要明确,第一个人先想一个事件,第二个人顺着他的事件,继续往下想,就这样连续地想象,讨论完了,再按顺序写在各自的纸条上。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两个奇妙事件两颗星,以此类推。

  4、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其余学生评价。

  老师给予肯定性评价:瞧,他们小组,用了连续性地想象把故事编的这么有趣。

  5、老师想把魔力传给你们,如果你们也能变,你想变成什么?请生答。

  6、如果变成你们所说的,又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生呢?在你们手中都有一张学习单,赶快用上连续性的想象展开一段奇妙变身之旅吧。写出一个奇妙事件一颗星,接着写出第二个奇妙事件两颗星,看谁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请生上台展示。相机评价。

  【设计理念:两次学习活动都是对“连续性想象”策略的实践运用,跳脱于文本之外,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指导书写,小结课堂。”

  1、同学们的分享有意思极了,连续性的想象是帮助我们写好故事的小秘密。

  2、指导书写“秘密”二字。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师总结:秘密两兄弟,必须要牢记,老一的在禾旁,老二的在山上。

  3、学生练写。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连续性的想象把故事情节说完整了,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英英是怎样把故事讲的丰满又充满魔力的。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4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导入语

  (课前观察,小组比赛,给第2、3小组纪律好画上智慧果。)

  师: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生:想!

  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

  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种希望。

  (1)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生:好!

  (教师掀开黑板上的纸张,分别有两排树)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

  生:8棵。

  师:第二排呢?

  生: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

  生:上面有几棵树?下面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

  师:你真厉害!还有什么问题?

  生: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

  师:你真棒!不过你的第一棵树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呢?(师指着树问)

  生:第一排的。(师奖励生1和生2小红花)

  师: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呢?

  生(全体):7棵。

  师:还有问题么?

  生:上面多几棵?下面少几棵?

  师:你回答得很好,不过不完整,谁能来帮帮他?

  生:上面比下面多几棵?下面比上面少几棵?

  师:你们都好棒,提出很多问题。那一共有几棵树?谁来列个算式呢?

  生(全体):8+6=14。(师板书8+6)

  师: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师: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一摆。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预备,开始!(教师指导部分学生摆小棒)

  (4)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音乐声响起,示意学生坐端正)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8+6=14,数一数这边有8棵,那边有6棵。

  生: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真棒!如果你的声音下次再响亮一点,我就给你一颗红花。

  生:6给8两个(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师:你的这种方法可真巧妙!(操作演示,移动黑板上的树)

  师:把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边重复边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棵接着数,9、10、11、12、13、14,一共14棵。(师操作数一数)

  师:恩,好厉害!还有其他方法么?

  生: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总共就是14棵树。(师板书)

  师:你这种方法也很好!

  生:9+6=15,8+6=14。

  师:哦,9+6=15,9比8多1,所以8+6比15少1,8+6=14。(师板书)

  生:7+6=13,8比7多1,8+6比13多1等于14。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2)班的孩子都好棒,想出这么多方法。看哪一组坐得最端正!(给1、2组的小朋友画智慧果)

  师:动物们也有他们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课件):小白兔它喜欢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课件卡住,只能看黑板上的板书)

  师:小熊它喜欢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猪爸爸也说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课件恢复)

  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 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1. 关注人文教育。

  本节教学中我注意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新课开始,利用工人给树木涂防护漆从而对学生进行保护树木,爱护花草的教育;在小组学习时进行合作团结的教育;在学生相互评价时进行欣赏他人、真诚有礼的教育;在帮小蚂蚁搬家时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因势利导,使教学不仅成为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成为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2. 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8+6=?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算法也就不同,教师给学生这个机会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通过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也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案例点评〗

  本节课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处理,自始至终以逛公园为主线,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还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与互助,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们从多角度看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 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课前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板书设计:8+6=14      8+6=14

  2 4       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并猜测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要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友情。)

  活动准备:

  《两棵树》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找朋友》的游戏导入,认识自己的好朋友从而更好的认识两棵树)

  1、今天,我们要讲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猜猜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2、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3、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讲述:一棵长得高大,一棵长得矮小。不过,小树正在努力地长高,长得和大树一样高。

  4、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1)嗨,小树,你好!

  (2)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玩“长高”的游戏吧!

  (3)小树,你要多加努力,和我长得一样高哦!

  (4)小树,再见!

  二、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1)春天来了,它们的枝头开满了鲜花。

  (2)冬天来了,它们的枝头又落满了雪花。

  (3)像所有的树一样,它们比赛谁的叶子长得更绿、更多。不过,大树有时也比不过小树。

  (4)它们还比赛谁的枝头上鸟儿更多、更会歌唱。为了分出胜负,它们有时互不相让。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三、两棵树的离别。

  1、讲述:有一天,花园被人买走了,中间砌起了一道高墙,高墙挡住了两棵树彼此的目光。大树感到好孤独。小树在墙那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大树的叶子渐渐枯黄,它们共同经历了一段长长的孤独的时光。

  2、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3、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4、讲述: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伸过来。

  7、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讲述:这片绿叶就像小树的问候一样。小树会对大树说些什么问候的话呢?

  8、讲述: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

  四、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讲述: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抱在一起,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五、“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王佳慧说一句甜蜜的话:“佳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1)哇!你说得真好。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每次都是大树赢吗?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不发生吗?怎样不发生呢?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开心!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反思:

  在让小朋友理解绘本内容,大树和小树分离和会和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添加一些适合情景的音乐,音乐对人情绪的感染有时候会超过语言,在音乐的渲染下,我觉得小朋友会更明白故事的内容。

  在这次活动后,我一定要吸取别人身上的长处,更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为以后的工作做好良好的铺垫。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9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导入语

  (课前观察,小组比赛,给第2、3小组纪律好画上智慧果。)

  师: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生:想!

  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

  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种希望。

  (1)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生:好!

  (教师掀开黑板上的纸张,分别有两排树)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

  生:8棵。

  师:第二排呢?

  生: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

  生:上面有几棵树?下面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

  师:你真厉害!还有什么问题?

  生: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

  师:你真棒!不过你的第一棵树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呢?(师指着树问)

  生:第一排的。(师奖励生1和生2小红花)

  师: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呢?

  生(全体):7棵。

  师:还有问题么?

  生:上面多几棵?下面少几棵?

  师:你回答得很好,不过不完整,谁能来帮帮他?

  生:上面比下面多几棵?下面比上面少几棵?

  师:你们都好棒,提出很多问题。那一共有几棵树?谁来列个算式呢?

  生(全体):8+6=14。(师板书8+6)

  师: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一摆, 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预备,开始!(教师指导部分学生摆小棒)

  (4)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音乐声响起,示意学生坐端正)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8+6=14,数一数这边有8棵,那边有6棵。

  生: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真棒!如果你的声音下次再响亮一点,我就给你一颗红花。

  生:6给8两个(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师:你的这种方法可真巧妙!(操作演示,移动黑板上的树)

  师:把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边重复边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棵接着数,9、10、11、12、13、14,一共14棵。(师操作数一数)

  师:恩,好厉害!还有其他方法么?

  生: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总共就是14棵树。(师板书)

  师:你这种方法也很好!

  生:9+6=15,8+6=14。

  师:哦,9+6=15,9比8多1,所以8+6比15少1,8+6=14。(师板书)

  生:7+6=13,8比7多1,8+6比13多1等于14。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2)班的孩子都好棒,想出这么多方法。看哪一组坐得最端正!(给1、2组的小朋友画智慧果)

  师:动物们也有他们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课件):小白兔它喜欢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课件卡住,只能看黑板上的板书)

  师:小熊它喜欢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猪爸爸也说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课件恢复)

  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6)小白兔它说它有首数学儿歌想念给大家听听,请我们的小朋友认真地听一听: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引导学生念两次,还比手指“2”、“10”)

  二、自主探究,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1)师:春天种了很多树,夏天来了,花开了,美丽的花丛中飞来了许多蝴蝶,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么?(课件展示,出现些许错误,与课本的蝴蝶只数有出入)

  生:8+8=16

  师:哦,你列出了算式,能不能说出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75页第2题,做一做。(课本蝴蝶为8+7=15只)

  (2)师:花丛我也发现了蜻蜓,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左边有4只蜻蜓,右边8只蜻蜓,一共有几只蜻蜓?

  生:右边比左边多几个蜻蜓?

  师:蜻蜓我们用单位只,你能再说一次吗?

  生:右边比左边多几只蜻蜓?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怎么列算式呢?

  生(全体):8+4=12(打开课件)

  师:还可以怎么列呢?

  生(部分):4+8=12

  2、金秋收获希望(摘星星游戏)。

  (1)走过了夏天,我们来到了秋天,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秋天的夜空可漂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摘星星的游戏。(备课语言:你看――闪烁的星空,星星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它说要和小朋友们玩摘星星的游戏。)

  师:请打开你桌面的口算卡片,算出了答案之后请举手摘星星。

  师:哪组表现最好,我就请这组来摘星星。

  师:先请第三组。

  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

  生:14。

  师:能把整个算式告诉大家么?

  生:8+6=14

  师:第四组。

  师:第二组。

  师:第一组。

  师:摘到星星开心么?把星星收起来,放到抽屉里边去。

  (每个孩子都上台摘星星,场面有点乱,但孩子都很开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拍小手游戏,重整孩子纪律

  师:小小手,拍起来。

  生:我就跟你拍起来。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肩膀)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拍腰)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请你跟我坐好来。(端正的姿势)

  生:我就跟你坐好来。

  师:这次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动作最快,给他们加上智慧果。

  3、冬天储粮。

  (1)师:秋天走了,来到了冬天,冬天真冷啊,小朋友们要穿多点衣服,才不会感冒哦。看,小蚂蚁来搬粮食了,搬了这么多粮食,可找不到它家的门牌号,你能帮帮小蚂蚁吗?

  生(全体):能。

  (2)师:请打开课本第75页第4题的蚂蚁图。请小朋友们动手在自己的书上连一连。(师下去巡学生完成情况)

  (3)师:请孩子们看看大屏幕,陈老师也帮蚂蚁找自己的家,不知道对不对,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

  生喊出:2+8的小蚂蚁找不到家了,我给它画了一个门牌号10。

  师:恩,你好厉害!

  四、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8加上几的进位加法,小朋友的想出了许许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对,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那么,陈老师想问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儿歌。

  生:我学会了8加几。

  生:我学会了摘星星。

  生:我会帮蚂蚁找家。

  生:我学会了找小棒。

  生:我学会了春夏秋冬。

  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你的把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8 + 6 = 14 9+6=15

  / / 8+6=14

  24

  8 + 6 = 147+6=13

  / /8+6=14

  44

  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出炉前夕

  接到上级通知,一个星期后我要上一节基地校的实验课,心里万分焦急:我该选什么课题?一节课下来,请教了一、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终于定下了《有几棵树》这个课题,然而计算课对我来说实在有难度,但也定下了课题。

  不容易熬过了周末,终于把粗糙的教学设计写了出来。经过了集体备课时间,我以说课形式简单介绍了我的教学设计,数学组的老师们提出她们的看法与建议,我一再修改,直到周四中午才把摘星星环节重新设计,告别教学设计的苦日子。

  设计一个课题,需要灵感,这灵感有时一闪而过。数学教师的创新,便是在不断地活跃自己的数学课堂上下功夫。

  二、教学反思

  1.这节课通过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法,同时突出“凑十法”的优化计算方法。以“春夏秋冬”的情境引入,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培养孩子绿化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展示“有几棵树”,引导学生认真观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学习如何计算8+6,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培养孩子完整表达数学语言;设计摘星星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2.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很活泼。后面很多家长和老师听课,学生们却没有胆怯,仍很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孩子对“8加几进位加法”在课前基本都掌握如何计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计算的方法,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我仍偏向让孩子们优化计算方法,于是我用数学儿歌体现优化计算,让孩子们在算法多样化中找到简单的方法做题目。

  3.不足之处:

  1)“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衔接语不到位,备课时缺少详细斟酌。

  2)在突破难点的时候时间掌握不到位,应该增加3分钟。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孩子学习算法多样化。而我仍有自身学习水平的偏见,期望学生更倾向“凑十法”,有点扼杀孩子们开放的数学思维。但这也是我思考的一个方向,如何更好将两者融在一起呢?

  4)关注学生不够,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忽略了最重要的学情。

  4.课堂小插曲

  正当我讲着“夏天”美丽景色的时候,一位家长从最后面走上来,她兜了教室的大半部分走到她女儿前面(她女儿坐靠墙的第一排),抢走了女儿手上的玩具,走回她的凳子。而此时,我就站在第三排的位置地方讲课,她女儿刚好在我背后。

  我忘记自己当时的表情,估计愣了至少10秒,看到家长往回走,我已经进入我的角色讲课。

  周日的时候,我发信息咨询各位观摩教学的家长,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上面这位家长给我回复:您好啊陈老师,星期五去听了你的课,觉得现在上课很生动又让人觉得很趣,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很投入,以前是死背口决,而现在的教学方式更能启动小孩子的思维,加上现在读书的环境设备也这么好,让我这做家长的觉得自己小孩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真的很幸福的!我最想说的是陈老师真是一位年轻漂亮很有才华的好老师,很讨小孩子喜欢的。我和女儿都很喜欢你。我发现王梦琪对那个8加几借几个的还不理解,但她算题目也会算,能算出来也行。好了,陈老师就说到这里了,祝陈老师周末愉快!88 王梦琪妈妈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教师生涯的第一次,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或许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差。但当时确实没发现她孩子手上拿着东西,这也让我产生一个问题:如何在课堂上用两只眼睛关注50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呢?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74页《8加几》的进位加法及其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练习卡,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导入语: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

  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春天来了,

  2、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1)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老师先贴好,撕开外面的纸)第二排呢?(生数8棵,生数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引导出: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谁能来列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生:8+6,师板书8+6)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先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楚要求: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预备,开始!

  (4)(音乐声响起,示意学生坐端正)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5)小结:你们的方法好多,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动物们也有他们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白兔它喜欢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小熊它喜欢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猪爸爸也说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6)小白兔它说它有首数学儿歌想念给大家听听,请我们的小朋友认真地听一听: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引导学生念两次,还要指手划脚)

  二、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1)师导入:春天里我们栽下树,夏天来了,院子里可谓鸟语花香,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请打开课本75页第2题 ,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怎么列算式呢?(8+7=15)

  (2)花丛我也发现了蜻蜓,请你看看这幅图编个数学故事,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指名说自己的数学故事以及列算式。(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原来有4只蜻蜓,飞来了8只蜻蜓,一共有几只蜻蜓?)

  哇,一(2)班的小朋友表现真不错,陈老师可开心呢!

  2、金秋收获希望(摘星星游戏)。

  (1)走过了夏天,我们来到了丰收的秋天,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秋天的夜空可漂亮呢?你看――闪烁的星空,星星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它说要和小朋友们玩摘星星的游戏。请打开你桌面的口算卡片,算出了答案之后请举手摘星星。

  (分组上讲台摘星星)(45张口算卡片,45个星星)

  (2)拍小手游戏,重整孩子纪律

  3、冬天储粮。

  (1)导入:冬天快到了,勤劳的小蚂蚁们忙起来了,原来他们正为过冬准备食物呢,可是忙乱中却忘了自己的家住在几号,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呢?

  (2)请打开课本第75页第4题的蚂蚁图。请小朋友们动手在自己的书上连一连。

  (3)请孩子们看看大屏幕,陈老师也帮蚂蚁找自己的家,你们也帮帮陈老师一起找。

  (4)思想教育: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尝到丰收的喜悦,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8加上几的进位加法,小朋友的想出了许许多多方法,只要能算得又快又对,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那么,陈老师想问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8 + 6 = 148 + 6 = 14

  / / / /

  24 44

  课件:本课课件下载(请点击下载)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假如你也有像孙悟空那样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拥有超能力的她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英英厌烦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棵大树,当她梦想成真时,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她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这时,妈妈也住了进来,还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却饿得流口水,最后英英明白了原来妈妈早就发现她就是这棵大树。)

  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5.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课件出示句子)

  ②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课件出示句子)

  ②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师重点指导:“继”字注意笔顺,最后一笔为竖折;“狐狸”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犭”,写的时候注意要左窄右宽。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

  (2)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

  (3)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除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课件出示妈妈住进“我”的鸟窝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我”的心里十分矛盾)“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3)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3.妈妈在“我”的鸟窝里做了什么?这时“我”有什么表现?“我”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1)教师小结:这些表现说明“我”饿了,想吃饭。

  (2)学到这里,你认为妈妈真的没有发现“我”变成了一棵大树吗?(不是)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帮“我”改掉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3)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后悔,在朗读中表现出妈妈关爱孩子的特点。

  4.课件出示第15―2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部分课文描写了什么?(小动物们发现滴下的水珠,议论纷纷。)

  (2)作者为什么要穿插这段描写?(为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3)“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4)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

  5.读第21―23自然段,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我”是从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的?(“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3)“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读出“我”的疑惑和惊喜,读出“我”对妈妈的赞叹)

  (4)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拓展交流,质疑深探

  1.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1)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教学板书]

  我变成了一棵树

  不想吃饭变成树

  妈妈、小动物住进鸟窝

  饿得流口水妈妈最了解我

  [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母亲是最关心自己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我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这样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

  (谜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 “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背

  bēi:背包背负

  bèi:后背背井离乡

  秘

  mì:秘密秘而不宣

  bì:秘鲁

  (5)形近字。

  状zhuàng:形状

  壮zhuàng:强壮

  丁dīng:园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头

  治zhì:医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

  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

  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

  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狐狸丁当零食轻巧

  克服香肠继续抬头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

  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

  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

  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

  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

  “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

  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

  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

  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 ,表明了。

  明确:

  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这种爱,温柔而深沉!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知识迁移推类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 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相关课件、口算练习卡;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我们来口算,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出示口算练习卡)

  (当出示9+5=卡片时)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师:小朋友做的真好,静息。

  2.(出示准备课课件)师:1、2!请看大屏幕,会做的小朋友请举手。(当显示8+2+1= 时)这道题该怎么算?

  师:**同学真棒,回答问题不仅正确而且声音洪亮,表扬他!全班一起说一说!先算,起!

  二、新课

  1.新课引入

  (出示8+3情景图课件)师:继续看大屏幕,请小朋友观察这幅图,盒子里有几支铅笔,我们一块儿数数!(生答:8支。接着按鼠标确定是8支)盒子外呢?(3支)(师指图比画)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提的真好!谁会列算式解决他的问题?

  生答:8+3=11。

  师:真不错,答案都知道!我们再来看这幅图,谁能拖一拖盒子外的铅笔,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请小朋友想一想,会的举手!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边拖边说)师问:小朋友,你们看明白了吗?

  师:真能干!谁能根据这个小朋友拖的过程,想一想,8+3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生说一步,师电脑演示一步)

  师:谁还会说,请举手!

  师:现在静息!(师准备小树吹塑纸)

  2.主题图的学习

  师:1、2!听徐老师讲一个数学故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现在老师就带我们一。三(四)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师:一块儿数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老师贴小朋友们数一数。生答: 8棵)第二排呢?(师快速贴出,生数6棵)要求一共要植多少棵树,谁来列个式?(生:8+6,师板书8+6)

  师:现在分小组学习,要求:1. 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树,摆一摆,你怎样分一分,重新放一放小棒,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由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学习;听明白没有?(生:明白)现在开始!(切换投影,师巡视指导,挑出不同摆法的两组)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怎样分的?(一组请2人,1个说)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能根据刚才那个小组的方法,说一说,8+6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算?(请一生答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摆法的小组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他们小组又是怎么想怎么算8+6的?(请一生答师板书)

  8+6=14  8+6=14

  / \     / \

  2 4     2 4

  师:你们都会说了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三、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探索

  师:请小朋友想想,说说还有哪些8加几的算式我们没学过?(生答师板书)

  8+3=  8+4=  8+5=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掌握“驱车”、“垦区”、“树冠”、“风餐露宿”、“枝繁叶茂”、“万马奔腾”、“婀娜多姿”等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3、学习本文按采访及行踪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叙事详略有致地处理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述文中故事,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在保卫和建设西部过程中那些人物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勇于献身的崇高奉献精神,激发自己长大后努力建设西部的豪情壮志。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突破方法:复述故事,合作研讨,感情朗读。

  难点:以“采访对象是棵树”来命名和行文的写作技巧。

  突破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要采访的真正对象是什么,抓住主体部分第2、5、6三个自然段第一句话综合探究。

  教法与学法: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给予点拨。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

  塔里木防风林图片、小黑板等

  课时计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计划5分钟)

  1、师述: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8课《采访对象是棵树》,学会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语,下面就让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出示小黑板:指名2名同学上台完成。

  (一)选字填空。

  垦 恳

  1、我诚( )地希望大家帮助我。

  2、这棵树真活了,成了塔里木( )区第一树。

  栽 裁

  3、它(军马)倒下的时候,战士们将它葬在这里,并( )了这棵树。

  4、苏州园林的布局可真是别出心( )呀!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到处是伤痕。( )

  2、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 )

  3、长时间站立着。( )

  4、形容姿态柔美。( )

  2、学生完成以上练习。

  3、集体订正。

  4、导入新学习:同学们,课文标题是“采访对象是棵树”,那么作者采访的对象真的是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计划25分钟)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作者共采访了几棵树,代表人物是谁。

  2、学生合作探讨,完成下表的第一二列。

  3、分组复述三个故事。

  (赤组和橙组复述“老班长”的故事,黄组和绿组复述“军马”的故事,青组和蓝组复述“知青李月娥”的故事。)

  学生自由组内组对进行复述故事。

  小组推荐同学班内交流复述故事。

  4、细读课文,分组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精神。

  a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赤组和橙组同学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指名说出老班长最令人感动的语句,然后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引导学生找出“由于旧伤复发和劳累,他倒下了。临死前,他对连长说,开出一块地不容易,我死了就埋在大漠的最前端吧,再栽上一棵树……”指名说出表现出老班长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相机完善上面表格。

  指导学生朗读。

  b 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军马”的精神

  黄组和绿组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说出军马最令人感动的语句,然后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引导学生找出“屡立战功”、“与老兵们并肩拉犁,风餐露宿,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等词句。指名说出表现出军马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相机继续完善上面表格。

  指导学生朗读。

  c 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体会“女知青”的精神

  青组和蓝组齐读第六、七、八自然段。

  指名说出女知青最令人感动的语句,然后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引导学生找出“死时年仅18岁”“地平线上凭空出现了一道黑色的墙,那是风暴卷起的沙尘组成的墙,它挟着犹如万马奔腾的呼啸声,向人们推进”“她起身跃过了渠埂,去追赶那被风吹走的锅”女知青体现出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教师相机补充上面表格。

  指导学生朗读。

  三、情感升华,把握主题。(计划13分钟)

  1、课文只采访了三棵树吗?还采访了哪些树?学生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继续完善上表。

  2、学习课文结尾。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我终于来到了林带的另一头,蓬勃生长在沙漠边缘的是一棵白杨树。这是一位少年栽的,去年,他去南方上大学,临行前种下了这棵树。”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名说说,意思大致对即可。

  教师补充并板书:暗示着新一代青少年将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扎根西部、建设西部。

  3、课文所采访的对象是树吗?是什么?

  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教师小结并板书:课文表面上采访的是树,实际上采访的是一代又一代无数在西部开发和建设中献出生命的建设者。

  4、夸一夸,谈一谈。对“老班长”等为西部建设献出生命的建设者你会怎样夸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计划2分钟)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版一年级上册第81、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学情及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十几减8、9(退位减)的计算做好准备,在本单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植树入手,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然的从9加几的学习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学习经验的积累与迁移;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我们是南城校区的第一批小主人,学校要准备在校园里植一些树来美化环境,想请我们去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2、师: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

  3、师:观察真仔细,那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棵树?

  生:哪边多,多多少?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一共有几棵树的问题。

  板书:有几棵树。

  二、新知探究,理解算理

  活动1:一共几棵树?

  1、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生:8+6

  2、师:8+6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算法吗?

  生:你知道结果吗?

  3、生:我是这样想的,先从6里拿2个和8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4个,一共是14。

  师:老师帮你记录你的想法,板书:8+2=10,10+4=14,是这样吗?谁能听懂他的想法吗?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篇16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踊跃发言:如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棵树?第二行比第一行少几棵?一共有几棵树?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生2:用手指头数。

  生3:把6分成2和4。8+2=10 10+4=14

  生4:把8分成4和4。6+4=10 10+4=14

  生5:因为9+6=15,所以8+6=14。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后,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虽然课堂学生很活跃,但我觉得有点乱,怎样才能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