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连加,连减》教案(通用2篇)

《连加,连减》教案(通用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连加,连减》教案(通用2篇)

《连加,连减》教案 篇1

  课题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步的得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探索新知1、学习连加小明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放学回家后他去给小鸡喂米。小朋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小鸡进入的动画)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图意连起来说说吗? 求“一共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生说,师板书)(列出算式;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个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像这样地把三个数或者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尝试计算;反馈,板书计算过程;课件演示。(2)小明抬头看见电线上也有数学问题(出示燕子图):你知道这里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2、学习连减(1)不一会儿,有几只小鸡吃饱了,(出示喂鸡图),说图意后列式:8-2-2=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补充课题:连减。(2)喂完了鸡,小明去看电视,正巧看见猪八戒在吃西瓜(出示西瓜图),说图意后列式计算。3、小结说说连加、连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从左往右。4、说说生活中的连加连减问题。(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二、 巩固练习谈话引入:后来小明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在数学城堡里小明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小朋友,你敢挑战吗?1、 第一关:看图列式;看算式计算。2、第二关:看算式画图。3、第三关:排队问题。4、第四关: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三、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到什么?四、布置作业。《课作》p33课后反思:1、动画演示,直观形象。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时,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创设了闯关形式的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兴趣盎然。3、紧密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了小明喂鸡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新课学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连加、连减现象,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精心设计练习。设计练习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基本练习几乎人人都能过关,拓展练习使中、上学生得到发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练习的形式多样,有根据图意列式的,是从具体到抽象;有根据算式画图的,是用具体的图形帮助理解消化连加、连减的含义。不足:1、什么叫连加、连减忘了介绍。由于在课堂上有一位小朋友说了这样的加法叫“双加”,我就很自然地接过了他的话题,告诉学生叫“连加”,忘了讲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都叫连加,会让学生误认为只有三个数相加才叫连加,在上练习课时还需作补充说明。2、对说话能力的培养还须加强。一年级的学生说话能力有限,说话时往往不够规范,还须长期的训练,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说规范。

《连加,连减》教案 篇2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说教学理念

  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一开始创设托乒乓球比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对知识的需求.从四个大组中选出4人, 其中1人为计数员,另3人为参赛对员.在老师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始比赛.最后,当老师提问哪一组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你怎么想的这时激活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基础,连加这一知识作为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大胆假设,一种数学的品质弥散在课堂上,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说应该把每一队三个人的成绩加起来或和起来,就能决定名次了.正所谓教学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问:你能不能一眼看出哪一组是第一名学生们开始仔细观察成绩记录,马上发现第二组是第一名,因为这一组第一位同学托了11下,已经超出其他组,再加上后两位同学的成绩,那就更高分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数学并不只是计算,刚才同学们一眼看出谁是第一名,这也是运用了数学的方法.这样紧扣新课标精神,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教学做出适当的补充,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的教学资源,体现数学教学的生命力!

  接着提问"如何得出第二,三,四名呢 "一句问话将学生带入连加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有了前面加法含义的认知基础,马上回答出将三个数相加,就可以得出.教师板书式子(其中一组的成绩)并将这个式子与以前学的两个数相加做比较,引出课题"连加".

  最后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为了争取后继学习的时间,要求每人计算自己组的成绩并在组内说计算顺序.学生汇报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 你是怎么记的 "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将课本72页例题制作成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当停下来后,要求学生描述刚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连加的含义,并列式解决,汇报.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听故事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紧凑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延续喂小鸡的情节,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数学文化观.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为了突破重难点,这一环节采用逐层提问,分解重难点的教法.当课件显示走了两只鸡时,便提问:你能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式8-2=6.课件继续演示又走了两只鸡时再次提问: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接着又走了2只,再减去2.教师追问:用什么来再减2呢 学生回答:用8-2剩下的数来减去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2-2,对比连加式子,出示板书连减,并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强调同连加一样在先运算的两个数下面划横线,并把得数写下,这样就不会忘记,能细心计算.

  在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后,出示课本74页第5题,停车场图,要求学生看课件演示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进一步体验连减的含义,并列式计算.

  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教师便得引导学生在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为了便于学生找到连加连减的异同,板书尽可能设计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关键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及适当的指引,在这,我肯花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最后,学生终于抛开外在形式的干扰,找到核心问题.归纳出以下两点:1)连加连减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2)连加是把三部分和起来得到总数,而连减是用总数来减.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老师定位的角色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带领孩子们体会成为学习主人翁的乐趣.

  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计算(专项练习,巩固运算顺序)

  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4+1= 4+3+2= 5+0+3=

  8-5-3= 10-2-7= 10-6-2=

  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强调为了记住前两个数的得数,我们采用写下来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全心全意去计算,而不用担心忘记了得数,不能继续后面的计算任务.

  请你帮小动物们找到回家的路.(趣味性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课件展示:每只小动物手上都有一把钥匙,每把钥匙对应一间屋子.只有算对钥匙上的式子,你才能帮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小朋友乐于助人的品质.

  小小邮递员.(使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从面上检查学习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渗透简单图形统计表的知识)

  0+2+5

  4+2+1

  10-3-1 6+1+0

  2+2+1 9-1-2 10-2-1

  10-3-2 2+4+0 10-0-3

  学生将算式都贴在正确的邮箱上面后,提问:哪个邮箱的信最多,哪个邮箱的新最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着这个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碰到过的连加连减的问题吗 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我的说课到这结束,谢谢大家!

  5

  6

  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连加,连减》教案(通用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