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陕西兴平华兴中学 王海军 713106

  教学目的

  1. 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 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

  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幻灯片)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三、欣赏歌曲,领悟意境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说明:通过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声和演员出色的表演这一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词有初步的感受。)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思路结构图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6.总结艺术特色:

  1.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 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六、拓展阅读

  1.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断,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七、作业 (任选一题)

  1.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课本P40),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赏析文章(或联系现实写感想)。

  2.将《浪淘沙》与《虞美人》作比较赏析(从情感、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字数不限。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八、再次欣赏《虞美人》flash,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附板书设计 :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附:

  《虞美人》赏析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 ,都已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在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 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后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上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选自《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一、导入:以歌曲《虞美人》导入。

  师:(音乐结束)通过聆听歌曲,我们对李煜的《虞美人》有了直观的感受。现在,同学们大声地齐读这首词,将你从歌曲当中感知的情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虞美人》李煜,起。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内心世界,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李煜。(板书)(出示PPT)

  二、出示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李煜在词中表现出的情感。

  2、体会词中运用到的主要表现手法。

  师: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朗读学习目标。(出示PPT)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们就来看看虞美人,虞美人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作者是?李煜。正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知道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所以同学们现在根据注释①来了解李煜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出示PPT)

  师: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之子,公元961年继承帝位,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他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尤以词著称,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南唐都城金陵(即今天的南京)被宋兵攻破,李煜投降,被送往东京(即今天的开封),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阶下囚,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在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师:这是我们根据注释①了解到李煜的文学常识及其写作背景。现在老师再补充关于李煜的文学常识。李煜虽然是国君,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他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其词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PPT)

  师:清代词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PPT)王国维对李煜的词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认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寥寥无几。所以根据刚才的经历来讲,作为国君的李煜是薄命君王,而作为文人的李煜呢则是绝代词人。所以后人有写诗来感叹李煜的遭遇,“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出示PPT),这两句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李煜的了解,再一次大声地齐读《虞美人》。

  师:同学们读得还是不错的,声音洪亮。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这首词里边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呢?(生回:愁)那我在接着问同学们,那么在这首诗里边李煜的愁有哪些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生平经历还有词的句子实上有“亡国之愁”那大家能不能从诗句当中找出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国”指的是哪里啊?(金陵,南唐金陵),那么这里不仅仅是金陵,因为金陵是南唐的国都,一个国家的首都应该也象征着一个国家对不对?所以这里的故国指的既是金陵又是南唐。那么作者说故国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又是什么意思呢?不忍心回忆。为什么不忍心回忆呢?因为国家灭亡了,回忆起来让人伤心,让人悲痛欲绝。那还有没有呢?“朱颜改”朱颜改怎样呢?概括时光的流逝。朱颜是什么意思,容貌。朱颜就是容颜这里是指哪些人的容颜?(宫女)代指宫女,代指宫女的容颜。那我们在想想,这里仅仅指宫女的容颜吗?时光的流逝,他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发现了变化,以前宫女的容颜也变老了。那么这里又表现了诗人愁什么呢?他这个时候是身在哪里?(东京)那他写的雕栏玉砌、朱颜是哪里的?(金陵)那他在东京想到金陵的雕栏玉砌和朱颜,说明了什么?(思乡之愁)。我们再看这一句“往事知多少”这个往事指的是什么?过去。李煜过去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前是什么地位?帝王。作为帝王来讲他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荣华富贵。地位非常的高。这段往事难道只指他的物质生活吗?有没有精神上的?那个时候他精神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生活快乐不快乐?作为一个帝王来讲,应该是相当快乐和自由的,而现在李煜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是阶下囚。生活还是自由的'吗?快乐吗?所以他的愁还包括对以往生活的留恋和感叹。那我们再看一下,作者两次提到了月亮,那两次呢?月亮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并且他有特定的含义在里边(思乡之情)。那一般都是什么人思乡呢?(游子,远在他乡,思乡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那这时候的李煜是在什么地方呢?在狱中,在他乡的狱中。李煜也是一个游子的身份,客居他乡,自然而然会有思乡之情,与亲人之间的离别和分别,所以愁还包含离别之愁,离别之痛。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李煜的愁非常丰富,有......。

  师:所以,让我带着李煜的深深的愁叹再一次的齐读《虞美人》。

  虽是说:“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从君王到阶下囚......(PPT),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你觉得用了哪些手法?比喻、对比、设问、象征。那你说有这些手法,哪里体现呢?先说比喻,那句体现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既然有比喻,那肯定有本体和喻体。那我问你,这句的本体是什么?(愁)那喻体是什么?(春水)。把愁比作春水,这一句是千古名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写得很好。所以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他好在哪里啊?哪个地方有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变和不变的对比,变得是人,不变的是雕栏玉砌,是物)“小路昨夜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东风”指春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自然界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常,写出了诗人的伤感,愁思)什么叫设问呢?自问自答。所以设问肯定要有问和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象征是天上的明月象征着思乡之情。

  师:直接抒情。直接说出自己的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景抒情,那我问一下,借了哪些景呢?这些景都是什么景?是乐景还是哀景呢?李煜是什么心情的啊?哀愁的。除了我们刚才的分析之外,我们看他的哀愁之前还体现在哪里?“春花秋月何时了”了是什么意思?了是终止。春花秋月这么美好的景象,我们一般人都巴不得它能停留的时间能久点,可李煜却问,你什么时候结束啊?那么李煜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他要这么美好的事物要赶快结束?因为他的愁,他的什么愁啊?他的亡国之愁。美好的景物只会引起他的伤心,那么可见他的感情是借乐景抒哀情或者是(反衬)。虚实结合。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虚写的是故国,实写的是小楼。哪些是故国,雕栏玉砌,朱颜,往事,这是作者的想象。还有夸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无穷无尽的春水。

  师:最后,我们来给这首词做一个小结。在做小结之前,同学们想想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理解李煜在词中表现出的情感。

  2、体会词中运用到的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诗歌运用(对比、比喻、设问、象征、借景抒情、夸张、直接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思乡之苦、往事之叹、离别之痛)感情。

  师:结束词。

  这首词是后主的绝命词,感情深厚强烈。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让我们一起背诵《虞美人》,再一起品味这用血写出的文字。

  作业:1、背诵这首词。

  2、收集含有“月”的诗句以及写“愁”的诗句。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板课题)

  二、简介词人――李煜。

  (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三、听、读。

  1、听:

  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放录音朗读)

  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

  (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

  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

  四、感。

  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

  (1)“春花秋月”本来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词人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由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是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词人用眼前的景写出了他心中的情。

  (2)“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3)“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乡怀人”的沉淀意义)

  问:对于李煜的“往事”同学们又知多呢?(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五、品。

  是啊!李煜此时真是悔恨交加、愁苦绝望,所以他禁不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就是千古,同学们想一想它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愁比成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这样比能达到什么效果?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六、读。

  通过对词的分析我们对作者的情感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现在哪一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虞美人》一词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读、评,老师点评)

  七、听:这一次比我们第一次读进步不小,但在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还不够完美,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范读,感受李煜愁。

  八、小结及作业: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可以说是后人对他的一生最好的评价。是的作为君主,他很失败,如果在他亡国之前听到同学们的这些话,或许他不会亡国,但我们今天也就读不到他作为绝代才子,为后人留下的30多首精美的词。学习了《虞美人》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李煜,但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请同学们回去把你们学习这首词的感想写在周记本上。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字数多少)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3、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其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 豪放两大流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是豪放派诗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和力量;以秦观、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是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感情婉转缠绵,多写个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听一听、读一读

  欣赏邓丽君的《几多愁》并指导学生诵读。

  学生诵读《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1、音读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2、意读 提示:读注释一,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词,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四、知人论世 (引出对李煜的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投降宋朝后被封为“违命侯”,幽禁在汴京。他整日以泪洗面,凄凉寂寞,度日如年,在41岁生日(七月七日晚)时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词中不假思索的表达他对过去宫廷生活的怀念,因此触怒宋太宗被赐毒酒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了。当然《虞美人》也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评价: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五、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虞美人》教学设计往事之叹愁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作者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

  5.在诗句“只是朱颜改”中,改变的仅仅只是朱颜吗?

  明确: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6.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明确:(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于是,最后两句呼之欲出。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明确:这是以水喻愁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啊。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发人深思,引人共鸣。

  六、本课小结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七、拓展训练,写出你所知道的写愁名句。

  写愁名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贺铸)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八、随堂练习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业: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写出自己的赏析。

  浪 淘 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誓词的方法。

  3、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品位意境。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导入本课。

  二、作者及本词创作背景介绍。

  1、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要求了解:生活年代或朝代,姓名、字号、后世评价、主要作品及风格。

  [投影总结]集国君与词宗、庸才与天才、失败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矛盾体。

  2、创作背景:李煜降宋之后,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之囚,这人生巨大的变故不能不引起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尝味,因此,公元978年的七夕,当他跨入生命的第41个轮回之际,融血凝泪写下了这首词,来倾吐心中种种愤恨于无奈之情。

  三、集体背诵。

  本词通俗上口,集体背诵为下面的鉴赏创设氛围。

  四、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

  1、相关知识介绍(投影)

  (1)诗词之眼: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

  (2)作用:统摄全篇,奠定诗词的感情基调。

  (3)表达方法:借助意象(景、人、事、物),形成意境。

  2、总体把握

  思考:

  (1)本词的词眼是哪一句?关键词是哪一个?

  (2)选取了哪些意象?

  [集体回答明确]

  (3)请学生用诗中词语连缀组合,为每句词概括一个7字标题。

  3、品位意境

  (1)学生集体回答――品位意境的方法,投影出示:

  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

  (2)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品味,注意品味方法。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归纳

  抠的字眼为:何时了、知多少、又、不堪、应犹在、只是、问、恰似、流。

  结合李煜的生平来看,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抒发了作者经历人生巨变之后的伤感、凄凉、痛楚之情。四幅画面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

  4、挖掘“愁”的深层内涵

  (1)从词中找出使作者“愁”的原因,要求学生扣文本讨论。

  (2)你能结合李煜生平再来找找使他愁的深层原因么?

  (提示:年少的李煜为了避开豆箕相煎之祸,向往隐居生活,沉湎于文山艺海之中。可命运却偏偏把他推上皇位,又把他重重地摔入谷底,陷入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生存的,没有安全感的境地。)

  讨论明确,投影板书。

  5、表现手法的把握

  全词一气盘旋,把李煜浓重而无法排遣的愁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得益于一系列修辞手法的适用。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归纳本文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五、小结。

  这首词是饱经人世沧桑的李煜蘸着血,和着泪书写而成的,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法国诗人谬塞曾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本词应是这样不朽的篇章。

  六、吟咏涵咏,加深体会

  1、听配乐朗诵

  2、学生自读品味

  七、眼导读方法总结。

  抓文眼――定基调――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明意境――味感情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盛开的虞美人花,感受花朵颜色的五彩缤纷。

  2.尝试用水彩颜料画花朵,初步感受宣纸晕染的变化效果。

  3.学习点画法来表现虞美人的花朵,用直线表现虞美人的花茎。

  活动准备:

  宣纸、托盘,画笔,人手一份;水桶、水彩颜料,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喜欢花儿吗?喜欢什么花呀?

  (二)欣赏虞美人,感受其颜色、外形独特的美。

  1.引导幼儿观察虞美人的图片。

  谈话:图片上有什么啊?虞美人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吗?花瓣的中间有什么啊?虞美人的花茎是怎么样的?

  2.小结:虞美人的花朵开在花朵的顶端,它的花瓣颜色鲜艳,花瓣的中间有一些花芯,花茎又细又直,虞美人盛开的时候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

  (二)介绍绘画材料――水彩颜料、宣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宣纸,向幼儿介绍在宣纸上作画的要点:

  宣纸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在宣纸上画画一定要注意,只要轻轻地画出圆形,颜料就会慢慢地往外圈晕染出去,所以只要画出一个小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就可以了,画笔在纸上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了。

  2.画好各种颜色的花朵后,在花瓣中间画上不同颜色的花芯,再沾上绿色的颜料在花朵的下面画出花茎。

  (三)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讲解绘画时需注意的事项:

  1.不同颜色的画笔要按颜色摆放,不能把颜色弄混;

  2.不要在整张纸上画满花朵,花朵之间应该留有空隙。

  3.幼儿分组进行绘画,教师观察并辅导。

  重点观察幼儿布局画面的情况,提醒幼儿画笔不在纸上停留太长时间。

  (四)将幼儿作品展示在一起,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成就感。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2、培养吟诵习惯    3、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教学设计]初始年级学习诗词培养兴趣为第一要事。所以我选了一首李煜的词《虞美人》,这首词的成就很高,被誉为“词中之帝”,词中情感核心是愁,这是人人都可能经历过的一种体验,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这首词声律与情感的谐和程度很高,可以说声情并茂,适合学生学习吟诵,感受词的韵律美。

  围绕三个学习目标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有:导入  ;初步感知(初读,感受愁味,把握感情基调再读);逐句分析,把握词人的情感世界(先名句后其它,体味感情,点出重音,逐句读,小结回到名句再读全词);自由朗读回味;竞读;欣赏配乐歌唱,凭吊词人;总结欣赏方法;推荐拓展赏读的词作〈乌夜啼〉。

  【教学过程 】                      课前自修

  1. 请同学们查阅有关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背景,准备讲述作者故事。

  2. 请同学们至少查阅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赏析文章,仔细阅读、体会,准备课上发言。

  3. 了解有关词的常识,熟读词篇《虞美人》。

  课上导读

  (一)导入  

  1. 导入    齐背《相见欢》,进入学词的情境。

  2. 作者  先复习李煜简介,然后由词的发展长河之中去把握李煜词的地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古诗发展到唐代达到极致,好诗几被人们写尽,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李煜何许人?投影。仅活了41岁。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今天我们学习他最著名的一首词《虞美人》,被誉为“词中之帝”。)

  (二)初步感知

  3. 齐读一遍。(看到别人推荐的好词,我们首先会做什么?好习惯!)

  4. 深入了解一首词一定要了解作者及写作的具体背景。(请同学介绍,投影)

  5. 回顾李煜词分期(投影)。听读《虞美人》,感受作品的写作时期。从哪儿感觉出来的?

  6. 点明词的情感核心――愁。(作者是怎么写的?)

  [也可:点拨语调语速,再读感受愁味。读了两遍,大家说说哪句写的最好,你最喜欢?]

  (三)逐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7. 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这首词可谓声情并茂,形象传达出李煜的满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8. 分析前六句,体会“愁”的具体内容。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每句都可从通其义,析词悟情,点明重音,点拨吟诵几个方面把握。)

  (1)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月明之夜。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归纳: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结:[(用一句话说出整首词的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愁绪有往事之哀、亡国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的心扉,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可与谁人说?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动郁积,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冲决一切之势:(齐读最后两句)

  生读自己描述的写诗情景,营造氛围。

  齐读全词,梳理把握作者细微的心理活动全过程。

  (四)用置换法联想法再读全词。

  1、师范读。点拨(高低、长短、节奏、重音、情感变化,以情运声。)可分散到第三环节,逐句分析后顺势点拨,朗读。

  2、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组竞读。

  (五)快速背诵。

  (六)回味。词不仅可以吟诵,还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让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静静回味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凭吊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绝代词人吧!

  (七)仿写展读:积累的目的是创造。郑晓溪《虞美人》

  (八)总结赏词的方法。(读,背,析味,唱,仿)

  【作业 】拓展赏读 李煜的《 乌夜啼 》(投影)

  【补注】

  一个亡国之君能如此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史属罕见,传说宋太宗正是听到这首词才将他毒死的。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王国维:后主之词可谓以血书者也。

  【板书设计 】

  薄命君王 , 绝代词人――李煜(    )

  春花 秋月 何时 了 ,----------------- 往事 知 多少 。

  往事之哀

  小楼 昨夜 又 东风 ,----------------- 故国 不堪回首 月明 中 。

  亡国之痛

  雕栏玉砌 应 犹 在 ,------------------只是 朱颜 改 。

  物是人非

  问        有几                  恰似        水向

  君   能     多       愁      ,     一江春       东  流。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教学设计

  1.本文是自读课文,但是,却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学的第一首词作。较之以初中所学的三首词(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除了在背诵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外,重点应放在通过语言来品味词中情景的况味,进一步分析词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从而引发学生对词章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潜心涵咏的诵读习惯。

  2.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3.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补充。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进行延伸阅读。

  4.自制多媒体课件,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梳理知识要点。

  5.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引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明确: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二)读

  1.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2.评价朗读。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学生朗读,试背。

  4.再请学生配乐朗读。

  5.教师示范,加入朗读比赛。

  6.评议师生朗读优劣,齐读。

  (三)议

  1.问: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2.那么,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③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④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4.小结

  这首词前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与人生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难平幽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10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

  一、导入新课:

  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

  二、词人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作为文人的李煜善诗文、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正如前人吊之诗:“作个才子真绝代”。但作为国君的李煜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为“违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证了前人吊之诗:“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基调欢乐;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基调伤感,成就很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四、词文学习:

  1、学生自读词文,弄清词意:

  2、教师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五、诵读: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这些词特别

  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六、李煜为什么而愁,又是怎样抒发愁情?我们具体研习诗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实际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春花秋

  月”的美景容易让作者睹物思人,想起过去美好的岁月,令人伤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点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5、“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6、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

  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运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显示出愁思多得像那江水奔

  腾流淌,一泻千里;又像那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的绵长。大

  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9、我们讲解了全文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培养吟诵习惯

  2、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3、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4、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5、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2、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教学难点:对学生学习诗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教学设想:介绍作者,当时背景,学生设想作者会有些什么感触、其心绪会如何,展现词、学生熟读成诵、抽生朗诵、听朗诵、学朗诵、赏析词: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名句,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听朗诵、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听音乐。总结赏析步骤,学生练习

  学法指导: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这是蜀帝刘禅的故事,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帝王在沦为阶下囚时都能像他那般洒脱?如果我们处于那样的位置,会有何思,有何想?

  二、了解背景和李煜民、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的李煜,你处在那样的情景之中,会想到些什么,会有想什么样的情绪。

  大多数同学都提到了会有愁,会有些什么愁,作为一个帝王,那种愁绪如何表达才能达到极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诵读诗词。

  展示诗词,注意个别字音。

  1、学生熟读诗词,达到能背诵。

  2、抽生朗诵(结合自己刚才设身处地的所感所思)

  3、点评,并作诵读提示:字音。

  4、听朗诵录音。

  5、跟读录音。

  6、集体朗诵。

  四、赏析诗词。

  1、作者在这首词中写了哪些事物?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愁春水

  2、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叹?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月明之夜。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归纳: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物是人非的感慨

  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夸张(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

  3、分析写作手法。

  4、集体朗诵课文。

  5、再听录音感知。

  6、集体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总结。

  六、相关联想与比较。

  1、问: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七、音乐欣赏。

  八、作业。

  ⑵以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⑶对比。

  ⑷比喻、夸张的运用。

  ⑸虚实结合。

  分析诗歌的程序:诗人→背景→读诗→析诗。

  分析诗句的程序:意象→意境→情感→技巧。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幻灯片)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三、欣赏歌曲,领悟意境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说明:通过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声和演员出色的表演这一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词有初步的感受。)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思路结构图

  问答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一江春水……(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6.总结艺术特色:

  1.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六、拓展阅读

  1.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断,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七、作业(任选一题)

  1.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课本P40),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赏析文章(或联系现实写感想)。

  2.将《浪淘沙》与《虞美人》作比较赏析(从情感、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字数不限。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八、再次欣赏《虞美人》flash,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附板书设计:

  问答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一江春水……(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附:《虞美人》赏析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都已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在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后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上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选自《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①、知识目标:

  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②、能力目标:

  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 作者介绍: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三、 初步感知:

  1 听录音,正字正音

  2 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 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 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四、 研习探讨:“愁”的'具体内容,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月”在古诗词中的涵义是什么?――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国”指什么?――已亡之国。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故国”――旧地。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

  3、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阑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4、小结。

  解说一: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相承,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说二: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 “愁”的内容: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五、 朗读全词,体悟情感。

  1 再次听读

  2 总结: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悲情。

  六、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鉴赏内容(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说明:

  这首词的作者蒋捷,虽生卒年不详,但知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是进士出身,几年以后宋就亡了,隐居竹山不仕。故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感怀已逝的岁月,感慨目前的境遇,形象地概括自己曲折的经历,暗示整个时世的变迁。整首词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所以教师期望通过对本词的不同形式的诵读,依据时间顺序,让学生找出并理清词中作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当我们细读这首词时,其间那作者的一股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是纷至沓来、涌集心头。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不断的诵读中,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并充分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说明: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