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3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3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单元教学目标 :

  1、能熟练使用工具书,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工整地书写楷书。

  2、能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学习他们的科学方法,能初步树立创新意识;并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能初步使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方法,并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4、能利用口头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展现自我风采。

  5、能进行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情况,合作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单元学时安排:(共计14学时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1学时

  《斜塔上的实验》2学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学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2学时

  《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作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1、确定单元学习专题,指定活动计划。

  2、激发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第一块:浏览本单元内容,确定单元学习专题。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浏览本单元目录、内容。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在本单元中可有你感兴趣的内容,请随便谈谈。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

  2、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组建专题研究小组。

  3、布置任务:根据本组的专题,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方案。

  第三块:学习评价: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评价。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2、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伽利略的文章。作者真实地记叙了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事迹,表现了科学家们矢志探索的精神和奋斗不息的足迹。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伽利略生活的背景、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的影响等,使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起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另外,再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努力创新。

  2、学法指导:资料搜集、实验展示、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生平资料或主要的科学成就。

  2、分小组准备实验,根据文中的描述展示自然的节奏原则的发现。

  3、熟读全文,并谈一谈你眼中的伽利略是一位什么样的科学家?

  二、教学步骤 :

  1、小组内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

  2、展示组内较好的资料。

  3、请小组代表展示实验并阐述伽利略的结论。

  4、字词检查:请同学上黑板列出所查找到的字词,其他同学注音并订正。

  5、默读课文并思考:通过这篇人物传记,你认为伽利略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分析。

  6、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探讨。

  交流总结:通过这篇人物传记,我们可以发现伽利略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的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不轻信权威的勇气、对科学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以及不屈服于强权的意志。

  (提示:这一步骤的教学是主要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地走进课文内容,切忌对课文的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课文依据和自己的分析。要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引导同学们主动地挖掘课文内容。)

  7、分析讨论:在诸多的精神品质中,你认为那一种精神品质最为难能可贵?为什么?

  8、师生交流讨论。

  (提示:这一旨在让同学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有新意地看待问题。可引导学生结合当代社会所呼唤的科学精神或自己的学习经验论述。)

  9、课堂小结。

  三、作业 布置:

  1、探究练习:第二题。

  2、课后练习:第四题。

  附:参考板书:

  《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自由落体定律

  不轻易相信权威热爱科学

  伽利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探索

  仔细观察不断实验

  第二课时

  一、教学步骤 :

  1、检查复习。

  2、朗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样的构思巧妙在何处?

  3、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提示: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个解决。在“构思巧妙在何处?”这一问题上,可引导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抒己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4、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采用了记叙的写法?哪些地方采用了描写的写法?

  5、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找出其中的描写精彩之处并试作分析。

  (提示:这一问题意在引导同学们品味课文的语言。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说出语言的表达作用。如写教堂里的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写教授们的压制,学生们的反对,观察比萨斜塔实验的队伍等都应用了描写,这就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6、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

  二、作业 布置:

  1、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精彩之处并试作分析。

  2、背诵课文最后四小节。

  3、《训练册》

  三、教后反思:

  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教学目标 :

  1、培养创造性思维,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学会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3、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

  课前准备:

  疏通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都是初中学生,其特点是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个性发展渴求得到充分尊重,价值观呈多元趋势已初见端倪,这也即是新的教学大背景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正好切合了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即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故,采用:问题式导读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今天上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给出“2,2,3,9”请同学们通过四则运算得到24,有几种方法?[24=2×9+2×3 

  =(93)×2×2=(2+2)×(93)] 

  大家看到,有好几种算法都可以得出24,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 bó)

  2、检查朗读:(讨论应该怎样读?)

  从语速、语调、语气三个方面来看,分别是否稍快,平稳,干脆。

  三、问题导读:

  思考:1、为什么我们在想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多种答案呢?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

  3、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吗?

  参考:1、没有创造性思维。

  2、必须具备的条件:

  a.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是的,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典型的创造性明星的事例来加以论证,说明他们非凡的灵感”,往往是由于“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成。

  四、合作探究:

  师:“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参考:前问--要素: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尝试。

  后问―要从态度、条件、方法等方面回答――

  态度:(自信)任何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条件:学识渊博(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组合不同概念;

  方法:转换视角法,组合法,顿悟法,积累法等。

  师:请同学们对自己或他人在创造力方面进行评估,说出以后在创造力方面的打算。教师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

  五、思维训练:

  1、“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马光小时候,与一群儿童一起玩球,球掉进了树洞中,洞很深,司马光让儿童们不停的往里面倒水,终于球浮了起来。(假设:a、如果洞里是沙地,灌水行不行?b、如果洞底恰好和人家的建筑相通,你认为最经济的方法是什么?)

  2、砖头有什么用处?(不得少于三种)

  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展示独特与创造性。

  六、布置作业 :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3、这篇课文对你有何启发,请以“告别唯一”为题写一则短文(300字)。

  七、教后反思:

  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

  郑文光

  教学目标 :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2、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我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请问,这是谁说的?(巴金)

  对,连巴金也对星空天体发生莫大的兴趣,你们想不想知道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现在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吧!我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受到许多启示的!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问题)――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明确:(恒星:第2―9段,星云:第10―ll段,

  银河系:第12―14段,恒星系:第15一18段。)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星云特点是运动发展的,银河系是丰富多彩的,

  恒星系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文中的说明方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抓住几种来分析

  即可。)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明确:(教会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明确:(是按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用这种顺序便于人们从熟悉的事物了解不熟悉的事物,达到清楚地了解宇宙空间的目的。)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问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1、做《思考训练》中“拓展阅读”部分。

  七、布置作业 :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附:板书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

  郑文光

  说明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恒星辽阔无边的近作比较形象

  星云运动发展的列数字准确

  宇宙

  银河系丰富多彩的打比方生动

  恒星系可以认识和征服的远

  八、教后反思:

  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教学目标 :

  1、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2、古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

  学法指导: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注释疏通课文、讨论作品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沈括及其《梦溪笔谈》的有关资料。

  2、预习字词,通读课文。

  3、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思考。

  教学步骤 :

  一、由镇江的梦溪园导入  。

  二、交流有关预习内容。

  三、讨论学习《以虫治虫》

  1、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对照注释,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工具书或提出疑问。

  2、集体朗读,学生翻译课文:

  提示重点字词句:

  ▲界:地域,范围。

  ▲方为秋田之害:正在危害秋田里的庄稼。方,正、正在。为,成为。害,危害。

  ▲千万蔽地:成千上万,遍地都是。蔽,遮盖。

  ▲悉:全、都。皆:全、都。

  ▲岁以大穰: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岁,年成。以,因。大穰,庄稼大丰收。

  3、结合“探究、练习:一”,讨论作品意义。

  明确:

  《以虫治虫》反映了我国古代利用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促进农业增产,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在今天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四、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完成“练习”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复习《以虫治虫》。

  2、交流有关预习内容。

  3、讨论学习《梵天寺木塔》

  教学步骤 :

  一、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对照注释,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提出疑问。

  二、集体朗读课文,学生翻译课文:

  提示重点字词句:

  ▲布:铺、排。▲故如此:所以这样。

  ▲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把金钗送给她。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但,只。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

  ▲人皆伏其精炼:人们都佩服他的高明。伏,通“服”,佩服。其,他。

  三、结合“探究、练习:二”,探究本文在人物刻画上的特点。

  提示:

  《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工匠的“密使其妻”和喻皓的“笑”都很传神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工匠对于塔动这一情况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的帮助。这一行动把匠师的用心良苦表露无遗。喻皓的“笑”则表现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胸有成竹。

  四、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完成“探究、练习”二、三;

  3、《训练册》

  五、教后反思: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一、教学目的:

  1.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诵读欣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

  在课上交流。

  2.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3查找《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的资料。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学法指导:

  1、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

  2、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

  (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学生齐读。

  2.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

  3.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翻译理解:

  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五)、课堂巩固:

  分组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六)、作业 :

  1、写一则读后感。

  写作(说明小制作)

  一、教学目的:

  学会说明小制作,掌握其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写作中必要的内容,如材料、工具以及制作的步骤、方法等。

  2.写作的顺序。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明确目标:

  1.导入  :

  请学生回忆在家里或在学校手工课上制作的小物品,如小动物,小车辆,小文具等等。要他们简单介绍一个小制作,让他们重温一下操作过程,帮助他们整理一下表述的语言。提示他们注意说明的顺序和层次。

  2.目标:有条理,有顺序的说明事物。

  明确:

  (1)观察事物要仔细,说明事物要有顺序。

  (2)文字通顺,层次分明。

  (二)、展示例文《怎样制作玩具娃娃》简要评点。

  (三)、指导审题

  1.依次对书上的作文题目作相应的讲解,分析,提示。

  2.学生就作文题目作口头交流。

  (四)、修改作文专题:词语的修改

  1.用词准确,切合所写的对象。

  2.注意词语的运用是否得体。包括语境,褒贬,说话人

  的身份等。

  3、注意词语的搭配。

  4.注意修改冷僻的文言词语,方言词语以及生造词。使

  用普通话词语和日常生活用语。

  (五)、构思:

  1.定所写事物,列提纲。

  2.打草稿,按要求修改。

  (六)誊写工整。

  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闻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定向获取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3、锻炼学生独立组织一定规模的完整活动的能力。

  活动设想:

  1、整个活动分为会前准备、活动过程 、辅助活动三部分。会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安排两节课:一节课小组交流资料,确定选题,为新闻发布会做准备;一节课举行新闻发布会。

  2、拟安排2课时。

  活动准备:

  教师:

  1、搜集有关新闻发布会的资料。(如内容、形式等)

  2、准备有关新闻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

  学生:

  1、搞小发明、小制作,或进行奇思妙想,将有关成果或设想写成书面介绍。

  2、从各种科技书刊中查阅,或到科技网站上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

  3、准备举行科技新闻发布会。

  4、参阅报刊上的新闻,了解简单的新闻知识。

  活动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

  当今世界已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作为21世纪“地球村”的村民,了解现代科技成果,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走向,培养自身的科技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关注科学,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为了展示同学们学习、关注科学的收获,我们将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

  二、选题确定: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果累累,涉及到现代社会的生产、科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要穷尽地了解现代科技的所有成果,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宣传。

  这里列举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

  1、网络技术2、基因组计划3、生物克隆4、纳米技术5、生态农业6、遗传工程7、航天技术8、通讯技术……

  三、简介新闻及其写作的知识:

  出示从最近的报纸上摘录下来的有关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材料,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使学生对“新闻”、对有关的“新闻发布会”的情况有所了解。

  1、学生朗读交流有关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材料。

  2、小结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①消息由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和结语构成。

  ②标题是用醒目的语言标出报道的内容,还可点出报道的意义。标题应准确、鲜明、新颖。分眉题、正题、副题。

  ③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要求简明扼要的写出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使读者先获得一个总的概念。

  ④背景指跟事实有关的情况,如历史环境、现实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有关的联系等。

  ⑤结语使消息的最后一段话或一句话,用小结的形式概括事实,也可以指出事物的发展趋势。

  3、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此项科技成果或小发明的名称;

  (2)此项科技成果或小发明的一般原理;

  (3)成果的适用范围和价值意义;

  (4)成果的发展前景。

  [附] 新闻发布会一则:

  让手机在网上动起来

  7月20日,国创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合作协议。国创拥有的CWTV网络电视是世界上第一家网络电视媒体平台,也是全球唯一24小时365天在线播放电影、电视、互动广告的媒体平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网络视频传输技术――CWTV网络电视技术,在现有网络环境下,第一次突破了带宽的限制,实现了高速、高清晰度的影视动画播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权威性专业性网站。

  此次合作,国创将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提供CWTV网络电视系统综合服务。应用了CWTV网络电视技术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将把手机等产品在网上进行高清晰度的三维动态展示,浏览者可随意旋转,任意扩大广告画面,使商品的质地清晰可见,对商品任意观赏,仔细选择,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激发浏览者的购买欲望。此次携手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移动通讯业的发展。

  四、小组交流筛选:

  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然后推选出两至三人到发布会展示。要求发布人写好新闻稿,小组成员共同修改,提出改进意见。

  五、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人员分工:

  会议主持人,专家,记者,听众;并设计会标。

  第二课时

  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模拟)

  会议进程安排:

  一、主持人开场白。

  二、发布新闻:

  各发布人介绍科技信息,或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可以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其间记者、其他听众可提问,发布人简要作答。

  三、“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作出评价,或就其中某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预测。

  辅助活动:

  1、各小组制作一份宣传科普知识的手抄报。

  2、写一篇新闻稿,在校内媒体上报道本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实况。

  3、围绕本次发布会写一则日记,如实记录本次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过程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四、整理会议过程记录。

  专题:《狼》

  教学目标 :

  充分利用专题内的资料,全面了解狼的知识,并能通过特设专题的学习和提示,搜集有关狼的资料,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组织辩论。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加强。

  学法指导: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资料、写作小论文、组织辩论会。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古文《狼》,疏通文意,了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和特征。

  二、课前准备:

  1、预习古文《狼》,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并熟读全文。

  2、搜集汉语中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介绍你所知道的狼的故事说一说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教学步骤 :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介绍交流有关狼的成语或谚语、故事,讨论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教学提示:在同学们交流材料与心得的同时,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文学作品、成语、谚语中的狼都被人们赋予了一种文学色彩,赋予了人的情感与认识,主观因素较强。)

  3、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文意。

  4、小组交流,请一位同学翻译全文,教师作指导。

  5、朗读全文并思考:

  蒲松龄笔下的狼具有什么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分析。

  6、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古文中的狼具有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暝,意暇甚”;凶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它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同时,又反衬了人类的智慧――“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者的写作意图清晰可见。)

  7、课堂小结。

  8、作业 布置:

  (1)“思索质疑”第二题、第四题。

  (2)预习《母狼的智慧》及参考资料,思考:这些文章又表现了狼的哪些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母狼的智慧》及参考资料,比较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的差异及文学作品和科学资料中所表现的狼的不同之处,更全面更科学的掌握有关狼的知识。

  二、教学步骤 :

  1、交流所搜集到的英语中狼的有关谚语或故事,说一说它们又体现了狼的什么特征。

  (教学提示:可引导同学们将狼的各种形象进行比较,认识到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对狼的形象有各种各样的认识与评价,如“聪明”、“狡诈”、“勇敢“凶残”等等,这都带有人们主观的情感因素和文化特征。可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人们对狼的态度如何?可以用哪一些词语来形容?)

  2、阅读《母狼的智慧》一文,思考:

  这篇课文中所表现的狼是怎样的形象?这与蒲松龄笔下的狼有何不同?这两篇课文中猎人的形象有何相同和不同?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何不同?

  3、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学提示:这几个问题思维的发散性较强,教师不要力求答案的统一,而应要求同学们富有穿创意和见解地看待问题,激发出课堂上思维的火花。)

  4、阅读参考资料并思考:这些科学资料反应了有关狼的哪些问题?人们到底该如何对待狼呢?

  5、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第一则材料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狼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同学们阅读后归纳出狼的一些特点,也可以结合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狼。第二则材料从进化演变的角度说明了狼和狗的关系。第三则材料从生态的角度启发人们思考应如何对待狼?如何认识狼?在这一问题上可让同学们充分展开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

  6、比较阅读思考: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狼与科学资料中介绍的狼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教学提示:这一问题可由同学们自由探讨,教师再作相关的引导:文学作品中的狼被赋予了人们许多主观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一些人的特征,而科学资料中的狼是从科学的角度客观真实地表现狼的特征与作用。)

  7、课堂小结。

  8、作业 布置。

  (1)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可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题目可根据写作内容自定,也可以参考如下题目:《说狼》、《……地区少年儿童对于狼的认识的调查》、《狼仇恨与狼崇拜》、《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2)准备下一节课的小论文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以小组位单位,在班级内进行小论文或调查资料的交流活动。

  二、交流会步骤:

  1、主持人致开场白。

  2、论文或调查资料交流。

  3、师生评议优秀论文或调查报告。

  4、优秀写作小组介绍写作构思、意图及资料来源。

  三、教师作总结发言。

  四、作业 布置: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下一节课的辩论会。辩题如下:

  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危害,应当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但又担心因此会破坏生态平衡;

  也有人认为,把狼杀尽并不要紧,恐龙早已绝迹,人类不是照样生存发展吗?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与对方进行辩论。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根据辩论准备情况,开展课堂辩论会。

  二、辩论会步骤:

  1、主持人致辞。

  2、辩论会程序:

  第一阶段:

  双方主辩手对各方的观点进行陈述,时间各五分钟。

  第二阶段:

  自由辩论,每位辩论队员,均可自由发言,时间15分钟。

  第三阶段:

  双方主辩手进行总结性发言,时间各5分钟。

  第四阶段:

  教师作评论,并宣布辩论结果。

  三、作业 布置:

  根据你听完辩论会的感受与思考,以其中一方的观点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

  四、活动反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能通过学习科学家认识世界的奥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逐渐增强自己畅游科学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写作方法。能运用简单的说明文来介绍身边的事物。还要认真阅读《语文读本》第五单元以及其他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还要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写作                                3课时《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叙事生动形象,文字比较浅显。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文中涉及的两个实验,可以设计“摆”的实验和斜塔上的实验的课件,使教学形象化,视听化。《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本文论证结构的严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介绍宇宙的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宇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广漠神奇的世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所想象的宇宙,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入课文的学习。《梦溪笔谈》二则表现两篇古代科学成就的文言文,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以初步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语言常识为主要任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方案。学习步骤:一、导语:在上一单元中,我们领略了四季的风光,品味了精致的语言。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阅读本单元的感受和最感兴趣的内容。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1.通过采访、调查、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合作小组,展开一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第二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一)学习目标:1. 了解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2.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和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本文语言的丰富内涵。课前学习:在家准备文中所提到的两个实验。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大千世界,充满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现象中往往蕴涵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水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伟大的成就离不开科学家们细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我们就来学习《斜塔上的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科学家们的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创设情境:学生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和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教师可作补充,指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实验。二、初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下面问题:1、在哪儿的斜塔上做实验?         (意大利比萨)2、谁在做实验?                   (伽利略)3、做什么实验?  (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会同时着地)4、实验结果如何?(验证了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三、学生活动(做实验)1、按文中所介绍的条件,学生上台模拟演示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过程。2、教师可以变换文中所介绍的条件,要求学生再做一个实验。(如利用学生现有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一张纸和一本书)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四、研读课文:1、你认为伽利略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2、就上述的第二个实验的结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假如当时伽利略用“鸡毛和铁球”做这个实验,结果会如何?4、文中还介绍了伽利略做的另一个实验――“摆”的实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五、学生说说观看实验后的体会。六、课后学习:给伽利略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评论。 第三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二)学习目标:1、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2、能理解课文巧妙的构思。3、能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教学步骤:一、学生交流对伽利略作的评语。二、研读课文 1、本文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选文未按常规写,却将发现摆的经过放到前面来写,有何好处?(要点:这样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地吸引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2、“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是紧承第一部分,属于总说。接着用“甚至”一词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作者为何要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要点:意在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不轻信权威,具有勇于探索、求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后来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3、最后一部分写观者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要点:说明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和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4、学生、教授和伽利略对待这次实验各有什么态度?(要点:学生、教授:要伽利略当众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伽利略:要当众证明他理论的正确性,并坚信实验能够成功。)5、文章作为一篇传记之作,内容涉及较多,你认为“斜塔上的实验”这个标题合适吗?假如用“追求真理的道路” 、“学习‘大自然这本全书’”为题,可以吗?你还有无更好的标题?6、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不轻易相信权威;要能大胆想象;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小结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学生畅谈: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无大胆创新的例子?四、学生活动:发挥想象力,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 就文中第17、18小节,伽利略做实验前后观者的表现的迥然不同,学生展开想象,表现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五、在此基础上,学生选择实验前或实验后的一个场景,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六、小组交流、评议、修改。七、课后学习:1、如何理解生活中鸡毛比炮弹下降速度慢得多的现象?2、阅读《语文读本》相关课文。第四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目标:能通过一些思维训练,培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课前学习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想让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来。教学步骤 一、导语: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习题二。)  三、研读课文1.过渡:在课前我们请大家做一回小老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在小组内将问题进行整理,写在投影片上,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将投影片分发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合问题,写投影片]2.学生展示投影片,由全班同学选择最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老师可指导学生将相关问题再次整合,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3.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讲解、陈述小组研究的成果补充:教师参考讨论问题(1)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可举例说明)(3)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补充一两个事例。四、拓展练习 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 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六、作业。(任选一题) 1、以《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 2、设计一个“超级变、变、变”第五课时-第六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及特征,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2、能理清课文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3、能了解说明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课前学习: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搜集有关宇宙的资料。 学习步骤:一、导语: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杨利伟)二、假如自己有幸以小天文学家的身份进行了一次宇宙航行,顺利归来后讲举行一次“宇宙探秘”记者招待会。为了把这次招待会举办的有声有色,请你以本文为蓝本为招待会准备一个powpoint演示稿。要求:1、阅读课文在把握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明确演示稿介绍的重点及顺序。设计好文字脚本。2、通过网络查找选用文章中说明的天体图片,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以丰富充实。3、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给图片配上准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同时为记者可能提到的问题准备好即兴答复。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稿评比,选出优秀小组举办模拟记者招待会。(结合powpoint演示稿说明、学生点评、老师总结)三、拓展延伸,培养创造性思维。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今天人们已经在关心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请你模仿课文的某些写法,以“其他星球中有生命存在吗”为题,写一段话阐述这一观点。四、课后学习:阅读《不知道的世界》。第七课时: 《 梦溪笔谈》二则 ( 一 )学习目标: 1.能熟练朗读、翻译课文。            2、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成就。课前学习:读准字音,初步疏通文意。学习步骤:一、导语:《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两篇代表作品。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三、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停顿和重音)四、学生活动: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录。五、小组合作:解决在疏通文章时遇到的困惑,如小组不能解决,可由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六、再读课文,尝试背诵。5、课后学习:1、能正确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2、熟练背诵全文。3、积累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成就的材料,准备课上交流。 第八课时:《 梦溪笔谈 》二则 ( 二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小组表演,丰富课文内容。           2.课上交流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成就的材料。学习步骤:一、检查上堂课学习效果。二、《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学生讨论: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吗?三、揣摩人物心理,展开丰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表演情节:匠师密派其妻问塔动之因。(注意心理活动)四、小组表演,师生共同点评。五、学生交流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卓越,在世界史都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学生展现收集的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材料。(可以不拘形式)六、课后学习 :整理交流的资料。出一期以此为专题的黑板报。第九课时诵读欣赏:《 论语 》八则学习目标:1. 能熟练背诵全文。          2.会理解文章大意。          3.掌握文中介绍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课前学习:1. 了解孔子生平。          2.读准字音。学习步骤:一、导语:请学生说说对名人名言的感受,由此导入新课。二、朗读竞赛1、 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2、 各自大声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各自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按照“大声”“流利”“快速”的要求,进行朗读竞赛。三、背诵课文 1. 学生自由背诵。 2. 学习小组临近同学分“则”背诵。 3. 各学习小组选派一人参加背诵比赛。4. 全班齐背。四、质疑问难学生自己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之处作好记号,小组合作解疑。五、梳理延伸1、整理《 论语 》八则中的名言警句(1) 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学而不厌 / 敏而好学(2) 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默而识之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 个人修养方面――人不知而不愠(4) 生活交际方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请学生任选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3、能补充谈谈除此之外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六、课后学习:积累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第十、十一、十二课时作文学习目标:能清楚明白地写简单的说明文 第十课时步骤:师:口头作文,介绍你的教室或书房(如何才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说清楚说明顺序生:口头作文(准备和口述)生:学生互评师:点评和总结 第十一课时步骤:师:写作,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明确写作要求:1、一般要有说明所需要的材料、工具、步骤、方法。2、可以先总说、后分说。3、能尽量用比喻说出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4、300字左右   提示:“风筝、航模、小盆景、自制贺年卡、万花筒、陀螺、柳笛等”生:写作生:自改 第十二课时师: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生:自评、自改组内交流,互改师:让学生推荐作文并朗读,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第十三、四课时专题《狼》(见常外网)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3

  单元教学目标 :

  1、能熟练使用工具书,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工整地书写楷书。

  2、能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学习他们的科学方法,能初步树立创新意识;并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能初步使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方法,并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4、能利用口头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展现自我风采。

  5、能进行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情况,合作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单元学时安排:(共计14学时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1学时

  《斜塔上的实验》2学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学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2学时

  《梦溪笔谈》二则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作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1、确定单元学习专题,指定活动计划。

  2、激发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第一块:浏览本单元内容,确定单元学习专题。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浏览本单元目录、内容。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在本单元中可有你感兴趣的内容,请随便谈谈。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

  2、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组建专题研究小组。

  3、布置任务:根据本组的专题,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方案。

  第三块:学习评价: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评价。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2、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伽利略的文章。作者真实地记叙了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事迹,表现了科学家们矢志探索的精神和奋斗不息的足迹。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伽利略生活的背景、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的影响等,使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起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另外,再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努力创新。

  2、学法指导:资料搜集、实验展示、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生平资料或主要的科学成就。

  2、分小组准备实验,根据文中的描述展示自然的节奏原则的发现。

  3、熟读全文,并谈一谈你眼中的伽利略是一位什么样的科学家?

  二、教学步骤 :

  1、小组内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

  2、展示组内较好的资料。

  3、请小组代表展示实验并阐述伽利略的结论。

  4、字词检查:请同学上黑板列出所查找到的字词,其他同学注音并订正。

  5、默读课文并思考:通过这篇人物传记,你认为伽利略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分析。

  6、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探讨。

  交流总结:通过这篇人物传记,我们可以发现伽利略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的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不轻信权威的勇气、对科学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以及不屈服于强权的意志。

  (提示:这一步骤的教学是主要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地走进课文内容,切忌对课文的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课文依据和自己的分析。要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引导同学们主动地挖掘课文内容。)

  7、分析讨论:在诸多的精神品质中,你认为那一种精神品质最为难能可贵?为什么?

  8、师生交流讨论。

  (提示:这一旨在让同学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有新意地看待问题。可引导学生结合当代社会所呼唤的科学精神或自己的学习经验论述。)

  9、课堂小结。

  三、作业 布置:

  1、探究练习:第二题。

  2、课后练习:第四题。

  附:参考板书:

  《斜塔上的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自由落体定律

  不轻易相信权威热爱科学

  伽利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探索

  仔细观察不断实验

  第二课时

  一、教学步骤 :

  1、检查复习。

  2、朗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样的构思巧妙在何处?

  3、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提示: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个解决。在“构思巧妙在何处?”这一问题上,可引导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抒己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4、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采用了记叙的写法?哪些地方采用了描写的写法?

  5、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找出其中的描写精彩之处并试作分析。

  (提示:这一问题意在引导同学们品味课文的语言。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说出语言的表达作用。如写教堂里的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写教授们的压制,学生们的反对,观察比萨斜塔实验的队伍等都应用了描写,这就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6、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

  二、作业 布置:

  1、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精彩之处并试作分析。

  2、背诵课文最后四小节。

  3、《训练册》

  三、教后反思:

  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教学目标 :

  1、培养创造性思维,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学会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3、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

  课前准备:

  疏通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都是初中学生,其特点是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个性发展渴求得到充分尊重,价值观呈多元趋势已初见端倪,这也即是新的教学大背景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正好切合了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即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故,采用:问题式导读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今天上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给出“2,2,3,9”请同学们通过四则运算得到24,有几种方法?[24=2×9+2×3 

  =(93)×2×2=(2+2)×(93)] 

  大家看到,有好几种算法都可以得出24,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 bó)

  2、检查朗读:(讨论应该怎样读?)

  从语速、语调、语气三个方面来看,分别是否稍快,平稳,干脆。

  三、问题导读:

  思考:1、为什么我们在想问题时没有考虑到多种答案呢?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

  3、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吗?

  参考:1、没有创造性思维。

  2、必须具备的条件:

  a.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是的,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典型的创造性明星的事例来加以论证,说明他们非凡的灵感”,往往是由于“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成。

  四、合作探究:

  师:“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参考:前问--要素: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尝试。

  后问―要从态度、条件、方法等方面回答――

  态度:(自信)任何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条件:学识渊博(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组合不同概念;

  方法:转换视角法,组合法,顿悟法,积累法等。

  师:请同学们对自己或他人在创造力方面进行评估,说出以后在创造力方面的打算。教师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

  五、思维训练:

  1、“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马光小时候,与一群儿童一起玩球,球掉进了树洞中,洞很深,司马光让儿童们不停的往里面倒水,终于球浮了起来。(假设:a、如果洞里是沙地,灌水行不行?b、如果洞底恰好和人家的建筑相通,你认为最经济的方法是什么?)

  2、砖头有什么用处?(不得少于三种)

  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展示独特与创造性。

  六、布置作业 :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3、这篇课文对你有何启发,请以“告别唯一”为题写一则短文(300字)。

  七、教后反思:

  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

  郑文光

  教学目标 :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2、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我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请问,这是谁说的?(巴金)

  对,连巴金也对星空天体发生莫大的兴趣,你们想不想知道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现在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吧!我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受到许多启示的!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问题)――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2.请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明确:(恒星:第2―9段,星云:第10―ll段,

  银河系:第12―14段,恒星系:第15一18段。)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星云特点是运动发展的,银河系是丰富多彩的,

  恒星系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文中的说明方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抓住几种来分析

  即可。)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 

  明确:(教会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明确:(是按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用这种顺序便于人们从熟悉的事物了解不熟悉的事物,达到清楚地了解宇宙空间的目的。)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问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1、做《思考训练》中“拓展阅读”部分。

  七、布置作业 :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附:板书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

  郑文光

  说明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恒星辽阔无边的近作比较形象

  星云运动发展的列数字准确

  宇宙

  银河系丰富多彩的打比方生动

  恒星系可以认识和征服的远

  八、教后反思:

  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教学目标 :

  1、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常见的文言词语

  2、古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

  学法指导:

  查阅相关资料、对照注释疏通课文、讨论作品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沈括及其《梦溪笔谈》的有关资料。

  2、预习字词,通读课文。

  3、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思考。

  教学步骤 :

  一、由镇江的梦溪园导入  。

  二、交流有关预习内容。

  三、讨论学习《以虫治虫》

  1、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对照注释,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工具书或提出疑问。

  2、集体朗读,学生翻译课文:

  提示重点字词句:

  ▲界:地域,范围。

  ▲方为秋田之害:正在危害秋田里的庄稼。方,正、正在。为,成为。害,危害。

  ▲千万蔽地:成千上万,遍地都是。蔽,遮盖。

  ▲悉:全、都。皆:全、都。

  ▲岁以大穰: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岁,年成。以,因。大穰,庄稼大丰收。

  3、结合“探究、练习:一”,讨论作品意义。

  明确:

  《以虫治虫》反映了我国古代利用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促进农业增产,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在今天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四、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完成“练习”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检查复习《以虫治虫》。

  2、交流有关预习内容。

  3、讨论学习《梵天寺木塔》

  教学步骤 :

  一、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对照注释,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提出疑问。

  二、集体朗读课文,学生翻译课文:

  提示重点字词句:

  ▲布:铺、排。▲故如此:所以这样。

  ▲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把金钗送给她。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但,只。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

  ▲人皆伏其精炼:人们都佩服他的高明。伏,通“服”,佩服。其,他。

  三、结合“探究、练习:二”,探究本文在人物刻画上的特点。

  提示:

  《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工匠的“密使其妻”和喻皓的“笑”都很传神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工匠对于塔动这一情况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的帮助。这一行动把匠师的用心良苦表露无遗。喻皓的“笑”则表现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胸有成竹。

  四、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完成“探究、练习”二、三;

  3、《训练册》

  五、教后反思: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一、教学目的:

  1.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诵读欣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

  在课上交流。

  2.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3查找《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的资料。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学法指导:

  1、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

  2、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

  (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学生齐读。

  2.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

  3.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翻译理解:

  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

  (五)、课堂巩固:

  分组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六)、作业 :

  1、写一则读后感。

  写作(说明小制作)

  一、教学目的:

  学会说明小制作,掌握其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写作中必要的内容,如材料、工具以及制作的步骤、方法等。

  2.写作的顺序。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

  (一)、明确目标:

  1.导入  :

  请学生回忆在家里或在学校手工课上制作的小物品,如小动物,小车辆,小文具等等。要他们简单介绍一个小制作,让他们重温一下操作过程,帮助他们整理一下表述的语言。提示他们注意说明的顺序和层次。

  2.目标:有条理,有顺序的说明事物。

  明确:

  (1)观察事物要仔细,说明事物要有顺序。

  (2)文字通顺,层次分明。

  (二)、展示例文《怎样制作玩具娃娃》简要评点。

  (三)、指导审题

  1.依次对书上的作文题目作相应的讲解,分析,提示。

  2.学生就作文题目作口头交流。

  (四)、修改作文专题:词语的修改

  1.用词准确,切合所写的对象。

  2.注意词语的运用是否得体。包括语境,褒贬,说话人

  的身份等。

  3、注意词语的搭配。

  4.注意修改冷僻的文言词语,方言词语以及生造词。使

  用普通话词语和日常生活用语。

  (五)、构思:

  1.定所写事物,列提纲。

  2.打草稿,按要求修改。

  (六)誊写工整。

  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闻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定向获取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3、锻炼学生独立组织一定规模的完整活动的能力。

  活动设想:

  1、整个活动分为会前准备、活动过程 、辅助活动三部分。会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安排两节课:一节课小组交流资料,确定选题,为新闻发布会做准备;一节课举行新闻发布会。

  2、拟安排2课时。

  活动准备:

  教师:

  1、搜集有关新闻发布会的资料。(如内容、形式等)

  2、准备有关新闻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

  学生:

  1、搞小发明、小制作,或进行奇思妙想,将有关成果或设想写成书面介绍。

  2、从各种科技书刊中查阅,或到科技网站上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

  3、准备举行科技新闻发布会。

  4、参阅报刊上的新闻,了解简单的新闻知识。

  活动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

  当今世界已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作为21世纪“地球村”的村民,了解现代科技成果,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走向,培养自身的科技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关注科学,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为了展示同学们学习、关注科学的收获,我们将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

  二、选题确定: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果累累,涉及到现代社会的生产、科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要穷尽地了解现代科技的所有成果,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宣传。

  这里列举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

  1、网络技术2、基因组计划3、生物克隆4、纳米技术5、生态农业6、遗传工程7、航天技术8、通讯技术……

  三、简介新闻及其写作的知识:

  出示从最近的报纸上摘录下来的有关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材料,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使学生对“新闻”、对有关的“新闻发布会”的情况有所了解。

  1、学生朗读交流有关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材料。

  2、小结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①消息由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和结语构成。

  ②标题是用醒目的语言标出报道的内容,还可点出报道的意义。标题应准确、鲜明、新颖。分眉题、正题、副题。

  ③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要求简明扼要的写出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使读者先获得一个总的概念。

  ④背景指跟事实有关的情况,如历史环境、现实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有关的联系等。

  ⑤结语使消息的最后一段话或一句话,用小结的形式概括事实,也可以指出事物的发展趋势。

  3、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此项科技成果或小发明的名称;

  (2)此项科技成果或小发明的一般原理;

  (3)成果的适用范围和价值意义;

  (4)成果的发展前景。

  [附] 新闻发布会一则:

  让手机在网上动起来

  7月20日,国创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合作协议。国创拥有的CWTV网络电视是世界上第一家网络电视媒体平台,也是全球唯一24小时365天在线播放电影、电视、互动广告的媒体平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网络视频传输技术――CWTV网络电视技术,在现有网络环境下,第一次突破了带宽的限制,实现了高速、高清晰度的影视动画播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权威性专业性网站。

  此次合作,国创将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提供CWTV网络电视系统综合服务。应用了CWTV网络电视技术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站将把手机等产品在网上进行高清晰度的三维动态展示,浏览者可随意旋转,任意扩大广告画面,使商品的质地清晰可见,对商品任意观赏,仔细选择,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激发浏览者的购买欲望。此次携手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移动通讯业的发展。

  四、小组交流筛选:

  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然后推选出两至三人到发布会展示。要求发布人写好新闻稿,小组成员共同修改,提出改进意见。

  五、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人员分工:

  会议主持人,专家,记者,听众;并设计会标。

  第二课时

  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模拟)

  会议进程安排:

  一、主持人开场白。

  二、发布新闻:

  各发布人介绍科技信息,或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可以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其间记者、其他听众可提问,发布人简要作答。

  三、“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作出评价,或就其中某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预测。

  辅助活动:

  1、各小组制作一份宣传科普知识的手抄报。

  2、写一篇新闻稿,在校内媒体上报道本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实况。

  3、围绕本次发布会写一则日记,如实记录本次活动从准备到结束过程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四、整理会议过程记录。

  专题:《狼》

  教学目标 :

  充分利用专题内的资料,全面了解狼的知识,并能通过特设专题的学习和提示,搜集有关狼的资料,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组织辩论。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加强。

  学法指导: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搜集资料、写作小论文、组织辩论会。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古文《狼》,疏通文意,了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和特征。

  二、课前准备:

  1、预习古文《狼》,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并熟读全文。

  2、搜集汉语中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介绍你所知道的狼的故事说一说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教学步骤 :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介绍交流有关狼的成语或谚语、故事,讨论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教学提示:在同学们交流材料与心得的同时,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文学作品、成语、谚语中的狼都被人们赋予了一种文学色彩,赋予了人的情感与认识,主观因素较强。)

  3、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文意。

  4、小组交流,请一位同学翻译全文,教师作指导。

  5、朗读全文并思考:

  蒲松龄笔下的狼具有什么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分析。

  6、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古文中的狼具有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暝,意暇甚”;凶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它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同时,又反衬了人类的智慧――“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者的写作意图清晰可见。)

  7、课堂小结。

  8、作业 布置:

  (1)“思索质疑”第二题、第四题。

  (2)预习《母狼的智慧》及参考资料,思考:这些文章又表现了狼的哪些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母狼的智慧》及参考资料,比较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的差异及文学作品和科学资料中所表现的狼的不同之处,更全面更科学的掌握有关狼的知识。

  二、教学步骤 :

  1、交流所搜集到的英语中狼的有关谚语或故事,说一说它们又体现了狼的什么特征。

  (教学提示:可引导同学们将狼的各种形象进行比较,认识到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对狼的形象有各种各样的认识与评价,如“聪明”、“狡诈”、“勇敢“凶残”等等,这都带有人们主观的情感因素和文化特征。可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人们对狼的态度如何?可以用哪一些词语来形容?)

  2、阅读《母狼的智慧》一文,思考:

  这篇课文中所表现的狼是怎样的形象?这与蒲松龄笔下的狼有何不同?这两篇课文中猎人的形象有何相同和不同?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何不同?

  3、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学提示:这几个问题思维的发散性较强,教师不要力求答案的统一,而应要求同学们富有穿创意和见解地看待问题,激发出课堂上思维的火花。)

  4、阅读参考资料并思考:这些科学资料反应了有关狼的哪些问题?人们到底该如何对待狼呢?

  5、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师引导:第一则材料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狼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同学们阅读后归纳出狼的一些特点,也可以结合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狼。第二则材料从进化演变的角度说明了狼和狗的关系。第三则材料从生态的角度启发人们思考应如何对待狼?如何认识狼?在这一问题上可让同学们充分展开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

  6、比较阅读思考: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狼与科学资料中介绍的狼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教学提示:这一问题可由同学们自由探讨,教师再作相关的引导:文学作品中的狼被赋予了人们许多主观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一些人的特征,而科学资料中的狼是从科学的角度客观真实地表现狼的特征与作用。)

  7、课堂小结。

  8、作业 布置。

  (1)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可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题目可根据写作内容自定,也可以参考如下题目:《说狼》、《……地区少年儿童对于狼的认识的调查》、《狼仇恨与狼崇拜》、《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2)准备下一节课的小论文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以小组位单位,在班级内进行小论文或调查资料的交流活动。

  二、交流会步骤:

  1、主持人致开场白。

  2、论文或调查资料交流。

  3、师生评议优秀论文或调查报告。

  4、优秀写作小组介绍写作构思、意图及资料来源。

  三、教师作总结发言。

  四、作业 布置: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下一节课的辩论会。辩题如下:

  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危害,应当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但又担心因此会破坏生态平衡;

  也有人认为,把狼杀尽并不要紧,恐龙早已绝迹,人类不是照样生存发展吗?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与对方进行辩论。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根据辩论准备情况,开展课堂辩论会。

  二、辩论会步骤:

  1、主持人致辞。

  2、辩论会程序:

  第一阶段:

  双方主辩手对各方的观点进行陈述,时间各五分钟。

  第二阶段:

  自由辩论,每位辩论队员,均可自由发言,时间15分钟。

  第三阶段:

  双方主辩手进行总结性发言,时间各5分钟。

  第四阶段:

  教师作评论,并宣布辩论结果。

  三、作业 布置:

  根据你听完辩论会的感受与思考,以其中一方的观点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

  四、活动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