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灯光》(精选14篇)

《灯光》(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灯光》(精选14篇)

《灯光》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qing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 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英勇献身

《灯光》 篇2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

  5、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灯光》 篇3

  一、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歼(    )倚(     )憧(     )扭(     )

  纤(    )椅(     )撞(     )钮(     )

  微(    )漆(     )振(     )爆(     )

  徽(    )膝(     )震(     )暴(     )

  二、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三、我能进行词语搭配。

  亲爱的        战友                   轻轻地         划着

  宏伟的        战斗                   深深地         沉思

  深深的        英雄                   紧紧地         望着

  激烈的        建筑                   默默地         陷入

  著名的        回忆                   焦急地         包围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通过对意见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烈士(     )精神,说明今天的(         )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         )。

  2.文章很有特点,一头一尾写(         ),中间绝大部分写灯光。其中中间的这一部分又分作(         )、(         )、(         )三个层次来写这个永远值得回忆的战斗英雄(                         )。

  五、我能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w。

  “s•w”――― 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云雾。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路途遥远。________

  ②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_________

  (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_。

  (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送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歼灭   倚靠  憧憬  扭动  微笑   漆黑   振奋   爆炸

  纤维   椅子  撞击  钮扣  徽章   膝盖   地震   暴雨

  二、

  1、自言自语2、千钧一发3、聚精会神4、震天动地

  三、

  四、

  1.忠于革命的献身   幸福生活    学好本领

  2.在天an门广场想起郝副营长  战前  战中   战后    郝副营长

  五、

  (1)参考:热爱;  蔚蓝。

  (2)①千里迢迢;  ②完璧归赵。

  (3)思考。

  (4)略。

《灯光》 篇4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的足迹”故事会。(扩展资料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灯光》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②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生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

  依纲自学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 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4.集体交流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板书

  看(灯)

  事物   听(多好啊)

  联想   往事

  19   灯光   

  事物  想(战友)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了文章中出现的“灯光”展开了教学。以读来促学生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领悟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中灯光出现的第一次是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写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然后说说此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导学生的朗读。学生都很积极,有的读出了惊叹的语气,有的读出了赞美的语气,有的读出了陶醉的语气……最有趣的是那个读出了陶醉的语气的,似乎把我们全班师生都带入了天安门广场。

《灯光》 篇6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4、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     

  2、搜集作者王愿坚的有关资料。

  3、查词典理解“千钧一发”。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板书设计

  11  灯光

  郝副营长     看图憧憬

  燃书献身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灯光》 篇7

  一、教学要求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看得那样人神。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他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一、教学要求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教学内容: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an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an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灯光》 篇8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的足迹”故事会。(扩展资料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灯光》 篇9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动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的足迹”故事会。(扩展资料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灯光》 篇10

  3、 灯 光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二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提高自学能力。

  二、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2、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3、以“灯光”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

  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课文有五处写到灯光。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今天幸福生活的赞美)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从2、3句可以体会到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4、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亮光,……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5、后来才知道,……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从4、5句可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6、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可以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牺牲精神的赞美)

  7、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可以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四、参考资料

  王愿坚(1929-1991) 当代作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县人。1943 年以前在家乡读书,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个军分区宣传队当宣传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47年入党,1952年调《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0年曾下连队当兵,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去采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学《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灯光》 篇11

  一、基础训练

  (一)填空: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   ),借着(      )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    )。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突击连马上(       ),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在这(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      ),(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    )。

  (二)选词填空

  微弱    憧憬     黑        千钧一发     璀璨

  1、孩子们在(    )的灯光下读书.

  2、正在(        )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

  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3、渝北这颗(    )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阿明在(        )之际,捡起了身旁的菜刀,往那罪犯身上扎了一下

  罪犯倒下了

  5、课文讲了一件                                                                                                                       事

  ,赞扬了                                                                          。

  二、拓展延伸

  1、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3、《灯光》的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用200字左右缩写这个故事。缩写时要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灯光》 篇12

  教学内容:1、学习唱歌曲《星星和灯光》

  2、听赏歌曲《新疆好》、《希望》、《道拉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教学目标:1、用轻松自信活泼的声音唱歌曲《星星和灯光》

  2、感受彝族、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3、激励学生了解祖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多民族的音乐特色,并且在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彝族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的声音唱出歌曲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自制打击乐器,课前收集民族音乐并能够哼唱和表演。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请你们用最美的声音和老师问好,注意姿势正确。

  今天早上我丛家里来到绿树环抱的澄江小学,感觉非常的清新,请你们跟着我一起深呼吸吧!(深呼吸,不耸肩,气息下沉。)

  二、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一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学生进行交流,回答。

  今天,请大家一起和陈老师去感受我们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吧!

  三、四川凉山(彝族)

  1、引入:在四川凉山,有一群年纪和同学们差不多的彝族儿童,正哼着优美的旋律向我们走来,请你们也和他们一起哼唱这优美的旋律嘛!

  2、出示音乐旋律:

  ?1=g4/4 22 71 2― | 1 71 75 0 | 5 5 5 23 2 | 5 72 1 0 ||

  ?1=g4/4 71 2 17 5 | 23 2 17 5 | 22 55 71 2 | 12 21 7 0 ||

  请我们同学们分成两组来和他们一起来完成吧。

  教师用琴带学生分别唱两条旋律,教师及时纠正。一组同学唱旋律,一组同学为他们伴奏。伴奏型为4/4 x x x 0 ||

  4/4 x ― x ― ||

  3、彝族的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演唱彝族儿童歌曲《星星和灯光》。请大家来跟着音乐一起来学学吧!

  ?出示歌曲内容,让学生观察歌曲的曲谱,发现视唱中的旋律和歌曲中的部分旋律是一样的。

  ?播放歌曲《星星和灯光》,老师引导:彝族的孩子们要唱给孩子们听一听,咱们应该尊重他们,希望大家仔细听音乐,感受彝族孩子们唱歌时候的心情,也可以小声地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老师范唱:这首歌曲真好听,陈老师也想来试试。请你用上自己的耳朵,听听陈老师唱得怎么样?然后给老师评一评。

  (老师弹琴唱,唱完后学生评)

  ?请大家再跟着音乐一起哼唱歌曲,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唱出来比较困难的,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跟琴唱,老师伴奏。

  ?(学生提出自己唱得不够好的地方,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唱得不理想的地方)

  ?来,让我们大家分组练习吧。(分组演唱,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的优美和处理好歌曲的情绪:活泼、高兴。)

  ?光有演唱还不够热闹,请大家用上自己准备的打击乐器来为我们的歌曲进行伴奏吧。

  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塑料瓶节奏为 4/4 x x x 0||

  竹筒节奏为 4/4 x ― x― ||

  伴奏的声音一定要轻。

  请你用最合适的声音唱出高兴的心情来。

  a、东北方向(朝鲜族)

  1、在我国的长白山下有一个很特殊的少数民族――朝鲜族,他们的音乐非常的动听。这里有朝鲜族的歌曲《道拉基》,请你说出它是几几拍的,再跟着音乐哼唱这首歌曲。

  播放歌曲《道拉基》,学生跟着音乐感受歌曲。要求跟着音乐轻轻动自己的身体,感受3/4拍。并说出朝鲜族音乐的特点。

  2、我想唱一首歌曲,请你们听好,是什么歌曲?想听吗?(教师提示,学生说出《大长今》)它的主题曲《希望》你会唱吗?请你跟着音乐一起哼唱吧!

  为什么陈老师会请大家来欣赏这首歌曲呢?请大家再回忆刚才我们听到的《道拉基》,他们的旋律和音乐风格都非常相似。

  b、草原线路――蒙古族

  我们祖国有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着游牧的生活,请问他们是哪个民族?(蒙古族)让我们一起听听草原上嘹亮的歌声。(播放磁带《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你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什么特点?(悠扬、嘹亮)

  c、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盛产葡萄和哈密瓜,你知道是哪儿吗?(新疆)

  新疆维吾尔族的人民勤劳、热情,听,他们正在用歌声赞美他们美丽的故乡呢!播放磁带《新疆好》

  学生跟着音乐欣赏歌曲所表现的意境。你感受到新疆音乐的什么特点?(热情、活泼)

  d、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音乐,或者这些民族中的什么歌曲,请你来说说,唱唱。

  六、总结:当然,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是非常丰富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们学好各种基础知识去了解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祖国及各民族动人的音乐。

  课后反思:1、教学时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声音的关注,特别是音准的训练一定要到位。

  2、在运用自制打击乐器的时候可以按照拍号来设计伴奏类型。可以让学生在把握好了拍号的基础上根据强弱规律来伴奏,不必要给学生安排死节奏。

  3、运用了新的教学理念上旧教材是非常的具有特色,教师对理念的把握非常到位。

  4、用去各个不同的线路来欣赏音乐的设计很新颖,而且在各个版块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密。

《灯光》 篇1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课文的写法,能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积累美好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那就是西部开始的地方.”这是一位诗人用诗句赞美了人间的一种真情。这种真情在美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哦!冬夜的灯光》里,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体会文章内涵。

  大家一定急切地想知道课文的内容,下面就请你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思考:

  1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2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什么含义?

  (一是实指,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位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二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 )

  三、师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组讨论)

  1这位医生的感人之处在哪儿呢?(他离开自己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奥克斯这个荒凉小镇,这里很偏僻,天气又冷,他却依然留在这里给别人看病。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出诊)。

  2医生出诊,极为平常,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冬日荒原,乡村夜路,狂风暴雪)。

  3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冬夜天气情况的句子。(文章7、8段写到:“堆积的乌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气严寒,人会“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 ,“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4以上这些描写小镇和冬夜的语句,除了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有什么作用?

  5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6是什么力量把医生一家牢牢地留在这里而不回到舒适温暖的家呢?(因为这里有温暖、友谊和乐观沿途的农家。平时,用灯特别节约,可是为了让医生顺利出诊给婴儿看病,他们开亮灯火,把漆黑一片的荒野照亮。)

  7这时医生的感受是什么(?路虽危险,已不感觉恐惧和忧虑,“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经过灯塔一样”。)

  8我认为到第十段,文章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诗句结尾呢?(诗中“握手”、“笑容”描绘了小镇上人们相互关怀、相互扶持的纯朴民风,而“握手的有力”、“笑容的长久”深情地表达了这种关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友谊和乐观。呼应了开头,深化了主题。并且以诗歌结束文章给人一种美感,和意味深长的思考。)

  9文章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与小镇上的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对比暗又更加突出深夜中灯光的'亮。)板书:

  时间:冬夜(环境:寒冷。黑暗; 灯光:温暖,明亮)

  地点;小镇(环境:荒凉、偏僻、寒冷; 人们:热情、友谊、乐观)

  人物:医生(上路之前:恐惧、忧虑; 路途之中:温暖、感动)

  四、总结课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曲《爱的奉献》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去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吧,用金子般的爱心去点缀我们金子般的童年。下面我们在韦唯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讨论。

  五、作业。

  1.请在课外查找、收集有关 “爱”的歌曲,“爱”的诗歌,“爱”的故事。

  2.发现身边的“感人”故事,并把它写下来,作交流。

《灯光》 篇14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 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灯光》(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