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找骆驼》(精选16篇)

《找骆驼》(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找骆驼》(精选16篇)

《找骆驼》 篇1

  教案示例一

  6、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6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做适当点拨;教师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上。该教学设计示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上还是有些不够。

  教案示例二

  6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6课,。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6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探究活动

  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吗?请你依照老人说的“我看见……就知道……”这种写法,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某一事例写几句。

《找骆驼》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找骆驼》 篇3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忿忿、不紧不慢。

  3、通过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们。(出示图片,认识:双峰骆驼的特点――背上有两个驼峰,体毛很长,褐色,头顶有簇毛;单峰骆驼的特点――背上只有一个驼峰,体毛较短,很高大)

  3、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

  师:在读书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理解新词的意思,可利用工具书、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跛:腿脚有毛病,走路身体不平衡;  驮:背;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究竟:毕竟、到底;

  至于:课文中指另外再提到一件事。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评价:你读书非常仔细。

  四、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师:读书就是要多思考,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新的发现和收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3、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又看见                     ,所以知道                       ;

  因为老人还看见                     ,所以知道                       。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

  (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说。)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

  评价:还可以再夸张一点。

  你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表演家。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读)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找骆驼》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课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因此,针对课题和重点语段,我引导学生质疑,重点理解: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力求突破难点。执教之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和重建。

  一、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在攻克本课难点“为什么老人明明没有见过骆驼,却能够准确地说出骆驼的样子”时,我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从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他是怎么想的。原先打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丰富的想象去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但是在执教时,我忘记了这一环节,导致在交流反馈时,学生交流还不够活跃。

  不过,我注意到了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学生用的语言都比较口语化,很难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生表述不清的时候,我要及时给与总结和引导,那么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模仿。

  二、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本课的朗读形式多样,有自由读,男女读,表演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也比较浓厚。我对人物的对话做了提示语,学生在表演读时能更好地领会朗读的技巧以及人物的内心,这样朗读效果不错。

  三、略读教学方法的思考

  第一次上略读课文,对于怎样上好略读课文有很大的困惑,通过这节课,我有了如下几点启示:

  1、教学重点放在对寓意的理解上,而不是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在阅读内容上“不求甚解”,在技能上“强调运用”。侧重在教学生理解“怎么写”,而不是“写什么”,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描写方式。

  2、教学步骤的粗放。初放阶段,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具体指导怎样概括内容。可以采用填空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概括。再读阶段,选择一两个重点进行教学。教师提的问题要体现全文的文眼。三读,让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自读。

  本次的教学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收获,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注重每一次的反思和重建,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找骆驼》 篇4

  一.故事导入

  师:从前有一位商人,他带着一峰骆驼去赶集。晚上回家的时候路过一家客栈,于是就进去吃饭,顺手把骆驼栓在了客栈的门口。等他出来后,骆驼不见了,骆驼去哪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能够让大家变的更加聪明的故事《找骆驼》。请大家自读课文,然后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前面做出了提示,谁来读一读?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二: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师: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师:再读对话,你们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忿忿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师: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部分?

  师:好,我们来读老人说的那段话。这段话该怎么读?什么叫“不紧不慢”?

  师:老人看见了什么?

  师: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男同学读“看见”的内容,女同学读“知道”的内容。

  师: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是不是”发问。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师:谁能够连起来问一问?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扮演老人的学生也要表现得越听越高兴,为商人的聪明感到高兴)

  五、深入理解,解读推理过程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们能不能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留下的牙印应该是怎样的?

  (生试画―投影展示―进行比较判断)

  师:对,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六、自由质疑,理解寓意

  师:课文中的老人请商人顺着脚印去找。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问题: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师:是啊,为什么要让商人顺着骆驼脚印去找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师: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同学们觉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找骆驼》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找骆驼》 篇6

  17、孔子拜师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课前准备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②自制生字词卡片。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②感悟题意。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①认读生字。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b.指名认读生字。②给生字找“朋友”。a.给这些生字组词。b.读词语。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①孔子是怎样的人?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课件重点出示: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四、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朗读感悟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三、指导书写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四、布置实践活动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②活动筹备。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④交流活动计划。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找骆驼》 篇7

  教案示例一

  6、

  学习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的原因;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6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做适当点拨;教师也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会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上。该教学设计示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上还是有些不够。

  教案示例二

  6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6课,。

  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6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探究活动

  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生活的人吗?请你依照老人说的“我看见……就知道……”这种写法,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某一事例写几句。

《找骆驼》 篇8

  37 找骆驼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骆 驼 跛 驮 忿 哄 啃” 7个生字 。积累词语10个。

  2、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3、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骆驼图片,说说你对骆驼的了解

  2、出示课题:37 找骆驼

  学习生字: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老人问了商人哪三个问题?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并出示句子,理解、学词: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1)学习生字:跛  驮

  (2)指名读句子

  3、再读句,找一找表示商人语气的词并板书

  板书:着急  忿忿

  学习:忿忿、

  4、你能根据老人的提问说说商人的骆驼的特点吗?

  5、各种方法读课文19节,体会商人的心情变化

  6、轻声朗读课文第10、11节,思考:老人没有看见骆驼,但是为什么说得那么详细呢?用浪线划出老人看见了什么的句子。

  (1)同桌交流划的句子

  (2)思考完成填空:老人根据看见的,会想到什么?

  出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它(                      )。

  老人看见(        ),知道它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老人看见(        ),知道(                     )。

  (3)同桌分角色读文

  (4)全班交流读,自己点评

  四、总结讨论,感悟内容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朗读(全班作点评)

  2、分角色读

  3、师生合作读文

  4、讨论:老人为什么没有看见过骆驼,却能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

  5、师总结板书

  五、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出示练习,口头完成

  出示:我看见蚂蚁爬高,就知道(            )。

  我看见(                ),就想到(                  )。

  2、复习字词

  3、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商人回去见老人,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36  徐童保树

  郭林宗:困   不吉利

  徐童:  囚   更不吉利

  教学效果的反馈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而不是顺着米和蜜或树叶去找”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由于抓住了合作的时机,所以学生有效的参于了合作学习。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找骆驼》 篇9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能够找到骆驼的方法是什么。

  课前准备:学生事先预习;教师制作课件;事先板书好课题。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今天,刘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破案找骆驼,可是茫茫沙漠要寻找一只走失的骆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想先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怎么样。

  2.提供在线小游戏:对比两幅图找出不相同的地方。(1分钟5处)

  3.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自然转入课题。

  二、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任务一:(课件)

  任务一: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自学效果检测:一个大组读一段,最后一段齐读。

  4.评价朗读,如有错,正音或顺句后再读。

  5.出示自学任务二及阅读提示:(课件)

  任务二:默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6.学生默读、体悟。

  7.自学效果检测:(课件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下表:

  老人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8.学生回答问题a。

  9.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完成填表。

  10.反馈表格内容,生答,师板书。再课件演示,学生再跟着课件巩固说一遍。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用“因为……所以……”句式联系课文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学生练习用该句式说话。

  四、交流感受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师补充板书: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2.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你在课文中有什么发现?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骆驼》一课,如果同学们能像课文中的老人那样,在生活、学习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你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你们的学习会越来越好,你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的想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出略读课文的特点,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领悟,弄懂课文的重点。二是尽可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并设想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自己做好准备以应其需。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第一个想法是完全实现了的。而第二个想法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为了突出重点、顺利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我把理应是在默读思考后就进行的质疑问难放在了学完课文之后,这就使得课堂上出现了“学完课文之后还有学生不明白‘跛’字的意思”的局面。如果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再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答疑解难进行指导,则这个情况就可以避免出现。

  问题二:我事先设想的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如“骆驼是四只脚,可是课文中只写了左脚有点跛,而没有写是左前脚还是左后脚”;还有“造成骆驼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不一定就是脚跛”等,学生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一方面我引导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应该事先提供一个铺垫,如提醒学生骆驼是四只脚等等,或许学生就能找出课文中令人疑惑的地方,这对他们领会课文主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另外,朗读指导中如果加一个指名读,再大家评议,强调一下人物对话的语气,可能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找骆驼》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和讨论,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用心观察和思考的道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训练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蕴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找骆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1、 播放录音。

  2、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概括大意。)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号,先自己读一读,在同桌读一读。)

  2、 认读字词。(只要求读准字音。)

  3、 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个别句子的读法。

  4、 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跛” “愤愤不平” “不紧不慢”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交流: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边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没看见一只骆驼?”  

  商人忿忿地说:“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2、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这就是《找骆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2、给课后生字组词。3、将学完课文后所受的启发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第二课时

  识字教学

  一、认读生字。

  1、 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二、指导书写。

  1、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2、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找骆驼》 篇11

  13 找骆驼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 这 左 右 应 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讠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处理课后作业2、3题。

  (三)指导造句。

  详细

  1.理解“详细”这个词的意思(细密完备)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练习词语搭配

  4.练习造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准备

  1、 揭示课题

  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 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3、 指导预习课文

  要求:

  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检查预习情况、

  4、 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 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③ 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9)

  ④ 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

  ⑤ 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⑥ 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⑦ 出示小黑板:

  1、 说:“………”

  2、“………… 说“…………”

  3、“…………: 说:”………………“

  4、“………………”

  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⑧ “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

  ⑨ 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不错、对极了”中看出老人不仅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⑩ 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3、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 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② 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

  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

  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

  ③ 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经过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④ 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⑤ 齐读

  ⑥ 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用法。

  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朗读指导。

  第三课时

  1、教学过程

  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我们来学最后一段。

  2、学习最后一段

  默读课文,思考: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办法)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按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想?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l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6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

  (详祥)细 蜂(蜜密) 脚(印映) 究(竞竟)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课文内容填表

  骆驼的特征老人的根据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缺一颗牙齿 

  四、给下面一段对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 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 那可不知道

  五、阅读答题

  蒲公英

  蒲公英的叶从根部长出,边缘呈羽状分裂,几片叶子中间,伸出长长的花轴,花轴顶端便是淡黄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实何止一朵?当你蹲下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淡黄的小花是由许多小花朵构成的一个花亭。每一个花朵下,长着一个很小的果,每个果上,冒出一撮又长又密的冠毛。一个个小果结成一团,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真是逗人喜爱。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观察蒲公英的,重点写了蒲公英的_________。

  2、运用以上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一种植物,并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六、词语接龙

  英――英雄――雄伟――伟大――大方――方法――

  细――细心――心跳――

  果――

  参考答案:

  一、详、蜜、印、竟

  二、(略)

  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四、:“?”“。”“,?”“。”“?”“!?”:“。”

  五、1、由下而上,由远及近叶、花、果2、(略)

  六、(略)

  骆驼体毛一般为褐色,也有浅黄、灰白等色型;头顶生有簇毛,体毛蓬松而长;驼峰肥大而丰满,夏季脱毛后还残留一道厚毛;四肢更为粗壮,蹄宽而扁。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两种。双峰驼曾在我国北方广泛驯养,至今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仍然能够见到。过去很长时间曾作为口外与京城之间贸易的主要交通工具,素有“京华之舟”的美誉。单峰驼有人认为也曾分布于我国的新疆一带,但现在仅见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和非洲北部等地。它的体毛较短,寿命可达50年。

  骆驼的胃里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骆驼的两座高高的驼峰,可储存有100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因此,在沙漠里,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涉。家骆驼成为人类在沙漠中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骆驼在行走或跑步的时候,同时伸出左侧或右侧的前后腿,所以人骑坐在上面会觉得很不稳定。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交通运输工具。世界上有双峰驼和单峰驼,它们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驼峰的数目不同。我国产的双峰驼,背脊上有前后两个马鞍一样的驼峰。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家骆驼,它们的祖先是野骆驼,生活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沙漠地区,它同家骆驼的区别是:驼峰矮小,腿细长,全身的毛短,颜色淡黄。由于野骆驼的数量十分稀少,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它们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常常又饿又渴,这时驼峰的脂肪便会分解,供给骆驼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骆驼在缺水的沙漠里能耐渴,是由于它平时喝水少,一喝就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同时排水少,在夏天一天只排出一升左右尿,而且不轻易开口,防止体内水分外出,所以在夏天的沙漠中,它可以8天不喝水也不会干死。

  骆驼善于走沙漠,因为它有两对奇特的脚掌,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走路时脚趾在前方*开,这样,在沙面上走路不会陷到沙窝里去。它在旅行中,将头抬得高高的,眼睛不会被地面上阳光反射的高热所灼伤。骆驼的长睫毛的眼睛,自动开闭的鼻孔,长满密毛的耳朵,都能使它免遭风沙的袭击……

  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我国人民就用骆驼作为通向西域的交通工具,它也是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驮运货物的动忧” 。

  两兄弟

  骆驼一家有两兄弟:一种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只有一个驼峰,叫单峰驼。另一种生活在亚洲,背上有两个驼峰,叫双驼峰。

  知识档案

  骆驼一次能喝100多升水,而且8天不喝水也不会渴死。

《找骆驼》 篇12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探究,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 :

  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人深思的课文。(点击课件课题)一起读。

  二、检查预习

  1、前两天,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回家读了好多遍是吗?那么,你都读懂了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课件):骆驼

  商人 老人

  2、原来,读能让我们读懂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质疑)

  3、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只要我们读读课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能迎刃而解;还有的与课文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我们在下节课再讨论。你们想想,这篇课文有没有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呢?

  4、我们来看刚才这张关系图,你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了吗?

  出示:老人是怎么指点商人的?

  5、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办法,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把这句话用“____”划出来。

  出示: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6、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有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直奔重点段,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

  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2、是啊,这两天老师也一直在想这两个问题,既然老人没有亲眼看见过骆驼,他是怎么知道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他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要研究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读:看来,你已经尝到了读的甜头;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讨论:人多智慧多。)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0自然段,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商量,甚至可以跨越小组进行讨论。

  3、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反馈。

《找骆驼》 篇13

  11.找骆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以及所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4.感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有所发现”培养爱观察、爱思考的品质。

  重点难点:

  1.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断骆驼的特点的。

  2.感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有所发现”培养爱观察、爱思考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师:同学们,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 风沙干旱都不怕, 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们。 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板书: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2.师: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并且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

  理解:“走失”和“丢失”的区别

  A、先让学生说一说

  B、一般是指人或家畜出去后迷了路,回不到原地,因而不知道下落。

  4.师: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多媒体出示: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走失了 )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 ,经老人( 指点 ),( 找到了)骆驼的事。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师:请同学们对照表格默读课文,把骆驼的特点用“~~~~”画出来,把老人是如何 发现的用“”画出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老人观察到了什么? 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老人知道了什么左脚有点跛,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左驮蜜,右驮米。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缺了一颗牙齿

  2.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学生汇报)

  3.你们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语把刚才我们看见的和我们判断的连起 来说一遍? 因为老人看见路上的脚印左浅右深,所以他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4.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 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 (找到了) 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 (果然)

  师:你们真聪明,大家看看, “果然”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什么词来代替?(真的,的确)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呢?(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 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

  师:那么,你又想对商人提醒点什么?

  5. 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又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说。 )

  四、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从现在起,我就是那位商人,你们就是那位老人 家。你们想想,我丢失了骆驼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们作为指点迷津的老人,又应该读 出什么样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商人的话,全体同学读老人家的话)。

  师:伙伴们, “我”丢失了骆驼,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师:老人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 (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 (男女生合作读)

  2.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 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真是个聪明的老人啊!老师也有几句话想送 给大家,希望同学们细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课后拓展

  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终于找回了骆驼。商人心情怎样,会怎么想?再去见老人,会 说些什么?会怎么说?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11.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密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课文的知识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初读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这一重点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融入文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找骆驼》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要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到第三遍的时候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明确学习要点

  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提示)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师: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生答:三个)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

  师:再读对话,你们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忿忿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吧?现在我们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部分? 师:好,我们来读老人说的那段话。这段话该怎么读?什么叫“不紧不慢”? (指导朗读)

  师:老人看见了什么? (生画下相关内容)

  师: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生用另一种符号画下相关内容)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男同学读“看见”的内容,女同学读“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是不是”发问。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生自由练习) 师:谁能够连起来问一问?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扮演老人的学生也要表现得越听越高兴,为商人的聪明感到高兴)

  五、深入理解,解读推理过程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们能不能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留下的牙印应该是怎样的?(生试画―投影展示―进行比较判断)

  师:对,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六、自由质疑,理解寓意

  师:课文中的老人请商人顺着脚印去找。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问题: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师:是啊,为什么要让商人顺着骆驼脚印去找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师: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同学们觉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七、回顾全文,积累语言

  师: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同学们喜欢怎样读,齐读还是分角色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师:相信这些好词好句会随同《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找骆驼》 篇15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 ,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处理课后作业 2、3题。

  (三)指导造句。

  详细

  1.理解“详细”这个词的意思(细密完备)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练习词语搭配

  4.练习造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找骆驼》 篇16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l课时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一、明确目标,自主研读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二、解读测评,调整目标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1、请你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归纳

  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六、当堂测评

  (1),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2),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去找,照老人的(,)一路找去,(,)找到了走丢的(,)。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找骆驼》(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