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其实在高中的阶段中,想要取得成功,不仅要吃“苦中苦”,也要相关条件的配合支持。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每摩尔物质含有()。
A.6.02×1023个分子
B.6.02×1023个原子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粒子
2、下列说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
B.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C.1mol气态水比1mol液态水所含的分子数多
D.3molO2与2molH2O中原子数相等
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4g氮气所含原子数为NA
B.1mol水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
C.32gO2与32gO3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NA和3NA
D.0.5molNa2CO3与1.5molH2O所含氧原子数目均为1.5N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2×1023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g
B.钠原子的摩尔质量为23g
C.HCl的摩尔质量等于6.02×1023个HCl分子的质量
D.Na2O2的摩尔质量为78g/mol
5、在0.25molNa2O中,含有的氧离子数约为()。
A.1个B.0.25个C.1.5×1023个D.6.02×1023个
6、在一定量的NaHCO3中,氧原子与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3:1D.2:3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B.1molNaOH的质量是40g/mol
C.1gH2和1gN2所含分子数相等
D.等质量的N2、CH4、CO、H2O中CH4所含分子数最多
8、下列物质中,含有0.4mol氯离子的是()。
A.0.4molKClO3B.4/30molFeCl3C.3/40molFeCl3D.0.1molKCl
9、下列表述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氢B.3molH2C.2mol氢分子D.1molH
10、已知amolH2和bmolH2O中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则a:b的值为()。
A.1:1B.1:3C.3:2D.任意比
11、一定量的氧气中含有1mol电子,这些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1molB.0.5molC.0.125molD.0.0625mol
12、已知3.2g某气体中含有3.01×1022个分子,此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32g/molB.64C.64g/molD.4g
13、质量比为1:2的H2SO4和H3PO4,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B.1:3C.2:1D.3:4
14、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②③④B.②和③C.④和⑤D.①②③④⑤
15、把0.5molNa和0.5molMg分别投入到过量的m1g水和m2g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若m1=m2,则a与b的质量关系是()。
A.ma>mbB.ma
16、足量的镁、锌、铁与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17.铜的摩尔质量为Mg/mol,密度为d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dNA
B.一个铜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为(M/d)NAcm3
C.一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NAg
D.1dm3铜所含有的原子数为dNA/M
18.已知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在相同条件下,16gX和30gY混合反应生成0.25molQ及若干摩尔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
A.63g/molB.122g/molC.126g/molD.163g/mol
19.在反应3Cl2+6NaOH=NaClO3+5NaCl+3H2O中,当有mgCl2被氧化时,被还原的氯气是()。
A.3mgB.5mgC.6m/35.5molD.5m/71mol
二、填空题
1.摩尔是表示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均含有个粒子。12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个,1molH2O分子约含有个电子,9gH2O含有mol电子。
2.49g磷酸(H3PO4)中有molH3PO4分子,含有mol原子,与g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
3.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时,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
4.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N2O的摩尔质量为(用a、b表示)。
三、计算题
1.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则多少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要求根据氧原子的质量进行推算)
2.与171gAl2(SO4)3中所含的SO42-数目相同的Na2SO4的质量是多少?将171gAl2(SO4)3和142gNa2SO4混合,其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是多少?
3.有CO与CO2的混合气体共33.6L,其密度为1.726g/L,已知混合气体共有9.03×1023个分子,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多少?CO与CO2的分子个数比是多少?
4.在Al2(SO4)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Al3+与Mg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在含有2molSO的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提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微粒,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所以A、B、C说法不完整,故D正确。
2.D提示: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与质量是不同的物理量,所以A错误。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B选项中氢与氧表示的是元素种类,而不是粒子的种类,所以B错误。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而物质微粒数目的多少与物质的状态无关,所以C选项中二者分子数目应相等。D选项中3molO2含6mol氧原子,2molH2O中含4mol氢原子和2mol氧原子,共6mol原子,所以D正确。
3.C提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一个氢原子含1个电子,一个氧原子含8个电子,所以一个水分子含10个电子,即1mol水中所含电子数为10mol,即10NA,所以B正确。
4.D提示:C选项中混淆了摩尔质量与质量这两个概念,摩尔质量与质量意义不同,单位也不相同,质量以g为单位,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1mol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只是在数值上相等,选项C错误。
5.C
6.C
7.D提示:根据N=n×NA,即物质的微粒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C选项中1gH2和1gN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mol和1/28mol,所以分子数不相等。D选项中等质量的N2、CH4、CO、H2O中,先假设质量都为1g,则其物质的量分别为1/28mol、1/16mol、1/28mol、1/18mol,所以CH4的物质的量,其分子数最多。
8.B提示:KClO3是由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氯离子。
9.BD提示:物质的量对应的微粒要具体,且要用化学语言。
10.C
11.D
12.C提示:根据n=N÷NA,所以n=3.01×1022÷6.02×1023mol-1=0.05mol再由M=m÷n=3.2g÷0.05mol=64g/mol
13.B提示:H2SO4和H3PO4的摩尔质量都是98g/mol。根据n=m/M知,当摩尔质量相等时,其质量比就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H2SO4和H3PO4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而1molH2SO4中含2mol的氢原子,1molH3PO4中含3mol的氢原子,所以其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6=1:3。
14.D
15.C提示:由于水和盐酸均过量,所以放出氢气的量要根据金属单质来算。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Mg+2HCl=MgCl2+H2↑可求得ma=mb。
16.D提示: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因此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也依次减小,反映在图象中斜线的斜率也依次减小。由于金属是足量的,金属与盐酸反应会随着盐酸逐渐耗尽而反应停止,因此,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取决于盐酸的质量。因为与含等质量HCl的盐酸反应,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17.C提示:1kg铜物质的量为1000/Mmol,所以含原子数为1000NA/M,故A错。1mol铜的体积是M/d,1个铜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为(M/d)/NAcm3,所以B错。1mol铜的质量为Mg,含NA个铜原子,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NAg,即C正确。1dm3铜的质量是1000dg,铜的物质的量为1000d/Mmol,所以含原子数目为1000dNA/M,即D错。
18.C提示:由“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40g=m+9g,即m=63。32gX与40gY恰好反应生成63gQ,则16gX能与20gY反应生成31.5gQ,可见,Y过量。又因为生成的Q为0.25mol,即得M=m/n=31.5g/0.25mol=126g/mol。
19.BD
二、填空题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6.02×1024、5
2.0.5、4、60
3.42:53、2:1、1:1
4.(3b-a)g/mol
提示:NO2在组成上比NO多一个氧原子,所以(a-b)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由于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a-b)]=(2b-a),所以N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b-a)+(a-b)]=(3b-a)。
三、计算题
1.32g
提示:因为1个氧分子含2个氧原子,1molO2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所以有:2.657×10-26kg×2×6.02×1023=31.99×10-3kg=32.0g。
2.213g、208.67g/mol
解析:(1)n[Al2(SO4)3]=m/M=171g÷342g/mol=0.5mol
n(SO42-)=3×n[Al2(SO4)3]=3×0.5mol=1.5mol
m(Na2SO4)=1.5mol×142g/mol=213g
(2)n[Al2(SO4)3]=m/M=171g÷342g/mol=0.5mol
n(Na2SO4)=m/M=142g÷142g/mol=1mol
M(平均)==(171g+142g)÷(0.5mol+1mol)=208.67g/mol
3.38.67g/mol;1:2
提示:m(总)=1.726g/L×33.6L=58g
n(总)=N÷NA=9.03×1023÷6.02×1023mol-1=1.5mol
M(平均)=m(总)÷n(总)=58g÷1.5mol=38.67g/mol
又因为m(总)=[28n(CO)+44n(CO2)]g、n(总)=[n(CO)+n(CO2)]mol
所以有:M(平均)=m(总)÷n(总)=[28n(CO)+44n(CO2)]÷[n(CO)+n(CO2)]mol=38.67g/mol
解得:n(CO):n(CO2)=1:2
4.120g
化学方程式怎么背
一、分类记忆法:抓一类记一片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我们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只需记住常见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线记忆法:抓一线,记一串
高中化学方程式很多,如果每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显得很零乱没抓手,但如果我们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很清晰,记起来也非常方便!元素主线有两条:
(1)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2)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有了主线,就有了抓手,主线上的各类物质不再孤单,它们都被这条主线牵着,我们的思路也顺着主线游走。
通过记忆主线上各类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把高中所学的绝大多数物质串起来,更有利于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主线记忆法其实是提供了一种建立知识网络的思路,抓住了主线,就记住了一串!
三、特例记忆法:特殊反应,特殊关照
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高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
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我们采取“特殊关照”的方法,对其多联系多分析,挖掘其“特殊”背后的东西,搞清其“特殊”背后的“不特殊”,我们的记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
四、“特征反应”记忆法:抓住官能团,记忆不再难
对于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宜采用特征反应记忆法。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
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五、“混个脸熟法”:常见面,反复练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仁兄”,此话有道理,任何事情或个人碰到的次数多了也就变的熟识了。所以“多次见面,混个脸熟”对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啻是一个好的方法。多次见面重复记忆有助于把暂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提高化学成绩的窍门
1.背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高中化学最多的就是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题,只要把方程式都背熟了,再把计算题都搞定了,那化学成绩自然就提高了。但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实验部分这一块也需要下功夫。
方程式有些需要直接背诵,有的则可以自己配平,虽然可能浪费一点时间。化学要想学好,光靠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做大量的习题加以训练,熟能生巧。
2.化学实验题要系统总结
化学实验题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大家可能感觉比较难,但是如果把高中所有的实验题都整理在一起,所有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加以背诵,易混知识点加以区分,实验题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