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课件 > 地理课件 >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中,准确说出温带的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以及相应的气候特征。

2.通过判读不同区域气温、降水统计图,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认识到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从而树立区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带三种气候的特征。

难点:温带三种气候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

地图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导入法,播放欧洲西部至中国东北地区的航拍视频,并提出提问:视频中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温带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温带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海陆位置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在温带沿海和内部,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教师活动】那么各种气候又有怎么样的特征呢?

2.温带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的特征

【教师活动】以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中各种气候的统计资料图,总结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生展示】分组分别展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下,降水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降水比较均匀。

【教师讲解】强调读图方法,总结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常年温和湿润。

3.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教师活动】同桌合作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内部,各地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自然景观的差异。

【师生总结】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内部,各地因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通常,随着降水量由多到少的变化,依次呈现温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半荒漠和温带荒漠景观。又因为该气候区南北纬度跨度大,在北半球大陆靠近寒带的温带范围内,形成了典型的针叶林景观。

环节三:巩固

【教师活动】询问同学们:从我国新疆一路向东到东北地区,景观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从我国新疆到东北地区景观的变化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

【教师总结】从我国新疆到东北地区由于水分条件逐渐改善,所以景观呈现出由荒漠、草原到森林的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比较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篇2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这句话提出为什么?从而引出秦岭—淮河一线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 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 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 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 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 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 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 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从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 0℃、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2、课本P76活动

3、课本P77活动

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你解释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竞赛)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拓展)

综上所述: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课本P77)

三、四大地理区域 (课本P78活动)

看一看下列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线。并用线连接起来。

阴山 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岭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课本P79活动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沙漠广布

东南半壁 农耕为主

牧业为主

西北半壁 人口众多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反思: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第一课时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于是人们意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分得斗笠。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而且在生活中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有 :

①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过来,总是先看见船桅杆,在看到船身;而目送远离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②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

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2、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材讲述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部分已经涉及到,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设计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宗教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行。

2、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

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该节体现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教学重点】

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用具】

巴基斯坦景观图片;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巴基斯坦铁路线、主要城市等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密切的国家----巴基斯坦

(板书)第三节巴基斯坦

(提问)谈谈你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观图片)

【板书设计】

第三节巴基斯坦

A.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

1、地理位置

2、悠久的历史

3、民族与宗教

B.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

C.主要城市:

首都---伊斯兰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D.探究活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湘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