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范文 > 学校工作方案 > 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

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相关的文章。

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

篇1: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

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总44(电38)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篇2: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

小学关于除法的教学方案

一、导入并教学“平均分”。

1、板书:“分”。这是一个什么字?“分”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分数、1分钱、分东西等)

2、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绝大部分小朋友看到“分”字,都想到了“分东西”。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分东西的方法。

3、中秋节快到了,小动物们也忙着分月饼呢?瞧!这里有6块月饼,要分给小山羊和小老虎,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分才最公平呢?(等分、不等分的请说明理由)(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它们每人都分得了3块月饼,我们就说它们两个的月饼数怎么样?(相同、同样多、相等、一样多)

4、对了,我们就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5、想想:如果我们要把这6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呢?(课件演示)我们把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又是几个呢?(课件演示)

6、那你能用平均分说一句话吗?

说得真好!当我们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时候就要用到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那就是除法。

二、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

1、认识除号。

请大家看:(课件:÷)这就是除法的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作除号。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一横,这一横要写得平直,再写上下的`两点,并且要注意对齐。(课件随机演示)

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用手指在课桌上练习写一个除号。

2、那除法算式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例1。

(课件出示)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要分的桃是几个?(6)我们把它写在除号的前面,叫作被除数。

平均分成了几份?(3)我们把它写在除号的后面,叫作除数。

每份是几个?(2个)我们把它写在等于号的后面,叫作商。

(指6/3=2)这个除法算式就表示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读作:6除以2。(指名读、齐读)

老师指着算式问:6、3、2各表示什么?/表示什么?6/3=2表示什么意思?

3、学得真不错。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吗?

10/2=5

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0、2、5各表示什么意思?在除法算式中各叫什么名字?那10/2=5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动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除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启发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5*2=10 2*5=10

4、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再出一道题目来考考你。

请你把12/3=4改写成乘法算式。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它们之间是相反的。乘法是求一共是多少,而除法是求每一份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真棒!接下来我们6个小组来玩一个夺宝的游戏:好吗?

1、请听第一轮游戏的游戏规则:这里有6个苹果,每个苹果后面有一道题,答对了你就会给你所在的组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出示课件)

(1) 8筐苹果平均分给两个食堂,每个食堂分4筐。怎样列除法算式?

(2) 把10只小鸡关在两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关几只?用除法计算对吗?

(3) 20名小朋友分5组,每组人数同样多,每组几个人?用除法计算行吗?如果行,怎样列式?

(4) 18/6=3表示把18分成6份,每份是3。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5) 15/3=5这个算式中,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谁是商?

(6) 被除数是9,除数是3,商是3。请你写出除法算式。

2、第二轮游戏:比比谁的方法多。(出示课件)

12个圆,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讨论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评比规则:一种方法加10分。

3、第三轮游戏:想想想(出示课件)

看到12/3=4你会想到什么?

评比规则:只要想得好,发言者每人加10分。

4、小朋友们真不错,卖米的王大爷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出示课件)

王大爷有一堆米,要平均分给4个食堂,想想这堆米最少要有多少袋?还可以是几袋?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现在呢?我想请个同学告诉我,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小朋友们真不错,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来慢慢地学习。

篇3:口算除法教学方案

口算除法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说口算过程,能正确进行口算。

二、先学后教( 三学三教 )

1、观察主题图,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2、过渡: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14页—15页例1的内容。先看第(1)小题,你想怎样计算60÷3= ? 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说说计算方法。(2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师:下面开始自学,比一比谁自学后说得好。

(2)指名汇报:(借助小棒图说),出示口算题卡练习说算法。

3、出示第(2)小题,学习提示: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出示口算卡练习说算法。

4、出示第(3)小题 ,提示: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出示口算卡练习说算法。

三、课堂练习

1、抽一名同学板演15页做一做2题,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练习三第2题,抽一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小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1)想乘法,算除法。

(2)把整十数(整百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计算。

五、当堂检测

1、抽卡片进行口算检查。

2、检测10道题,选作10道题。

板书设计:

例1、(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240÷3=——(箱)

篇4:除法的教学方案

关于除法的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7,第53页例8,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关键: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4×5 15×8 16×4 25×4

(2)15×6+15 25×8-25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160 15×9○120

在订正第(2)题时,如15×6+15,学生可能回答:15乘以6得90,90加15得105,教师还可以问15×6+15也就是15乘以几?

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

举例说明。

二、新授。

1、说明有些除法题,为减少调商次数,试商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2、教学例7。

出示例7,14如果把11看做10试商,7显然是太大了,需要调商好几次。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试商比较快呢?

邻桌两个同学先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了解同学中的不同想法,然后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试商方法,教师分别写出来,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明哪种方法简便。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52页,看看小芳、小明、小勇是怎样想的,你的想法和谁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教师小结:遇到除数是十几的,像小明那样,利用口算想出一个一位数和除数相乘的积同被除数较接近,很快确定商几,这样试商最简便。如果学生中有其他好的想法,也要提出给予表扬。

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全班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试商时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试商方法加以比较。如果有的学生从6个15是90,而想到16应该商6,要当即给予表扬。

3、教学例8。26

提问:怎样能很快想出商几呢?全班独立做题,教帅巡视。然后全班讨论,先说出不同的试商方法,再比较,看哪种方法简便。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提问:小林、小强、小青是怎样想的?你的.想法和谁的一样?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有时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遇到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稍大,可以把除数乘以10,看比被除数前三位多多少,再把商适当改小。除数是25的,也可以先想25和哪个数相乘得整百,看乘得的整百数比被除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再把商适当改小或改大。

如果有学生想出其他好的试商方法,也要给予表扬。

试算“做一做”。24 26

全班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试商方法加以比较。如果有的学生把除数24、26看作25来试商,也要给予表扬。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二第1、2、3题。

四、课外作业。练习十二第4、5题。

篇5:小学三年级除法教学课件

关于小学三年级除法教学课件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2.[记忆]商中间有0的除法。(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

3.[记忆]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5.记忆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 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

6.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7.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8.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篇6: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余数的产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探究学习发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圆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名叫“我数你猜”的游戏。方法是这样的(边讲解边示范):大家掰着手指头数数,大拇指为一,食指为二,这样一直数到小指,又从大拇指开始,这样数到你想数的数,请你记下这个数和对应的手指头,待会你们报出你数的数,看看老师能不能猜出这个数对应的手指头。

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师:你们给老师的猜数表现打多少分?你们想学老师的这一本领吗?相信通过今天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你们一定能破解老师猜手指的秘密,和老师变得一样聪明。

二、动手实践,探究问题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展示例3的问题情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5个分一份,第二种分法每7个分一份。

同桌为一组,两人每人选一种分法,分完后相互交流:各自把20个圆片怎样分的?结果怎样?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演示(第一种分法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5个分一份,分成了4份;第二种分法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2份;还剩6个。)

师:第二种分法还剩6个,剩下的这么多,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每7

个分一份,剩下的6个不够分一份)

师:我们把剩下的但不够分一份的数量叫余数。

(2)师:谁能根据第一种分法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师:谁能说出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被除数表示共20个圆片,除数表示每5个分一份,商分成了4份。)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竖式,除了有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以外,还有哪些?这些数表示什么?(还有除数和商的积,表示分好的4份,共用了20个;还有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表示分后,没有剩余。)

(3)分小组讨论完成:根据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给第二种分法写个除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将余数写在商的后面,用6个小圆点隔开,写成20÷7=2(份)??6(个)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个除法算式。

(4)师:会用竖式计算这一题吗?拿出第一张答题纸,在上面试一试。(指名板演)

师: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原来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原来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除数和商的积与被除数相等,它们的差为0;而当除法有余数是除法竖式中除数和商的积与被除数不相等了,它们的差也不为0了)

师:你能说说除数和商的积是多少,表示什么?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是多少,表示什么?(还有除数和商的积是12,表示分好的2份,共用了12个;还有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是6,表示分后,还剩余6个。) 师:这个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6也就是余数。(在板书中标明这个数就是算式中的余数)

(5)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除法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吗?(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分一份时,剩下的数量就是余数。剩下的够分一份时,一定要继续分。)

(6)课件再次展示例3的问题情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6个分一份。 师:你能按要求再次分一分吗?写出相应的算式和竖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讲评。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1)师:(课件展示例4的问题情景)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数学问

题,谁能说说这里面藏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对数学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50÷6)

(2)刚才大家通过摆一摆找到商几,余几。这一次我们不摆物品了,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刚才分物品找商几,余几的过程。分小组讨论商几,余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商8,余2。因为可以用乘法口诀很快找到50里最多有8个6以及8个6的和是48,50-48=2)

(3)师:同学们根据找商和余数的过程,在第二张答题纸上写出算式和竖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讲评。

3、探究余数和商的关系

(1)课件展示数量为16个、17个、18个??、23个的8筐苹果。任选一筐苹果,把他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如果有剩余的,还剩几个?

(2)师: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筐,解决课件中的问题。在答题纸写出算式和竖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讲评。

(3)按被除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把同学们写的算式排列起来。比较每个算式中的余数和商,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坡度练习,升华提高

1、改错(见教材101页课堂活动第2题)

2、解决问题(见教材103页练习十四第6题)

3、根据除数,说出余数最大为几?

□÷8=7??○

教学反思

"数学就是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除法就好比分圆片,羽毛球,苹果"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由此得到启发:20个圆片,每7个分一份,剩下不够分一份的个数就是"余数,分圆片和分羽毛球、苹果的过程就是"试商".在这里,从实物到算式的教学过程就是从具体(实物操作)到半具体,从半抽象(表象操作)再到抽象的过程,是穿行于实物与算式的形式化过渡.学生通过体验数学化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而且很快就找到了"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这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对话,其意义是深而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以往教学的程式化框架,改变了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的枝节问题.尝试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寻找规律.

在教学中我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能根据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找一个数里最多有几个几不熟悉的这一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导致学生试商困难.

篇7: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

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评析: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出发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课前应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篇8: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余数的意义,感知余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善于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出示:5、3,认识这两个数字吗?看到这两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数学的组成元素非常简单,但是这些简单的元素却又非常的奇妙。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道跟5、3有关系的题目。请看:有5个纸杯,口全部向上,每次翻动3个纸杯,最少几次才能让他们口全部朝下?

生:2次,3次...

师:猜想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还需要验证。

生:比划。

师:看到大家在比划,要不我们亲手动手操作一下。

生:动手操作。确定最少需要5次。

师:今天大家又学会了一个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先猜想,再动手操作。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课前研究

师:昨天翟老师给大家布置了几个动手操作的题目,大家完成的怎么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分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复习近平均分

师:8根小棒平均分成4个人,你是怎么分的?谁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2根,我是这样用图表示的。听了我的讲解,大家有什么问题?

生2:你怎么知道每人分2根?

生1:我是用口诀算得,二四得八。

生3: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84=2

生4:你能不能讲讲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生5: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1:因为这道题是表示平均分,解决这样的题目用除法计算。

(2)初步感知余数

师:9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你又是怎么分的?

生1:大家看,我是这么分的,9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根,最后还剩下1根。

师:我没听清楚,谁能再来讲一讲他是怎么分的?

生2:他说每人分2根,还剩下1根。

师:怎么会有剩下的?

生1:每人两根,还剩下1根,不够分的了。

师:谁能上台能不能亲自动手分一分,让大家看看这1根是怎么剩下的?

生:上台演示。剩余一根。

师:剩下的1根放在第一个纸杯里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那样就不平均了。

师:什么叫“不平均”了?

生:如果给第一个纸杯,那他就成了3根了,而其余的都是2根,他们就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了。

师:谁能再说一说。

师:在刚才分的过程中个,我们看到了,把9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不能整好分完,每人分2根,最后还剩下1根,这1根小棒放到哪里都不行。

(3)进一步感受余数的意义

师:谁还有这样不能整好分完的例子。上来讲一讲。

生1:我是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2根,还剩下2根。

生2:我是把11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根,还剩下3根。

师:猜一猜,如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会剩下几根小棒?

生3:4根

生4:没有剩下的。

师:到底是什么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生:学生动手操作。

师:(学生上台操作)每人分2根,还剩下4根,为什么还要再分?

生1:剩下的4根还可以再分一轮。

师:为什么前面剩下的1根、2根、3根不能再分了?

生2:因为剩下1根、2根、3根的时候不够再分的了。而剩下4根的时候就够再分一轮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平均分给4个人,最多会剩下几根?最少会剩下几根?

(4)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像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2根这样的问题我们会用这样的算式表示,

8÷2=4。那像刚才我们分小棒的过程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呢?怎么表示?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组1:我们小组觉得可以这样表示,9÷4=2 1

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写的:9÷4=2??1

师:能不能讲讲你创造的算式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组2:2表示每人分2根,1表示还剩下1根,中间我用6个点隔开。

师:大家同意吗?像9叫做被除数,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1叫什么呢?像这样的算式你会读吗?

生:9除以4等于2余1。

师:像这样的算式还可以读9除以4商2余1。

三、巩固练习

1、基本训练

圈一圈,算一算。

2、全课知识回顾。

师:谁来说说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余数。

生2:我知道了当不能整好分完的时候会产生余数;

生3:我还知道余数有大有小。

师:其实余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引用也是很广泛的,希望大家仔细观察,做个有心人。

【教学反思】:

反思一:课,从哪里开始;

《有余数的除法》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理解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是后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现在提倡生本课堂,倡导学生进行课前小研究,因此,我就在反复想:课前小研究的定位该如何确定,是让学生预习课本,直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表示方法、读写?还是让学生进行操作,感知余数的含义?经过反复斟酌,再三修改,我把课前小研究定位在让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余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含义。

反思二:重点,如何突出;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进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研究,课上的重点该如何突出?学生对余数有了初步的感知,课上该如何提升?我坚信,没有丰富的直观感受,很难形成清晰地概念。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应当成为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因此我紧紧围绕有余数除法概念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合理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数学化发展。抓住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当剩下4根的时候为什么还能再分?余数是怎么产生的?在层层递进的追问下,在学生们不断地操作、想象、理解下,明确当不能平均分完的情况下就产生了余数。

反思三:难点,如何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从动作操作到符号概括的过程。为了突破难点,我并没有在第一次出现剩余的情况下急于总结用算式表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画图等方式,充分理解把10根、11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每次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等学生对余数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抽象出算式表达,这时候对算式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不会再有认知难度。

反思四:课,走向哪里。

篇9:小学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适时提问。

1、用竖式计算

(1)57÷9(2)40÷8(3)38÷7(4)24÷6

(请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校对)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这节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件出示例1,进入情境:用15盆鲜花来装饰联欢会的会场,以每5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呢?

T: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道题目吗?谁会列算式?(板书:15÷5=3(组))

二、探究发现,试作体验。

1、出示例题3:如果上一例中一共有16盆花,还是每5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多几盆呢?

T:如果现在变成了16盆花,条件没变,你还会算吗?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呢?谁会算?(板书:16÷5=3(组)??1(盆))

2、改变条件,花盆的总数变成了17、18、19、20盆,请学生分别再来列算式算一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T:如果是17、18、19、20盆,还是每5盆一组,那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剩几盆呢?你会算吗?怎么列算式?

三 合作交流,试说分享。

1、请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T:前后4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题,并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漏算,有没有算错,看哪一小组最先得出答案。(学生动手写一写)

T:现在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计算成果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并板书)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T: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好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几条算式的除数和余数,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

预设:除数比余数大;除数是5,余数可以是0、1、2、3、4.(真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T:可是,有人不服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小精灵的话――不对不对,这只是个巧合,

如果数大一点,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你们觉得是巧合吗?好,那现在我们就去验证一下,让它输的心服口服,怎样?有信心吗?

(增加花盆的总数,分别是21、22、23、24、25盆,让学生将课本上相应的算式补充完整。――开火车汇报答案。)

21÷5=

22÷5=

23÷5=

24÷5=

25÷5=

2、课件出示所有算式,再来看看除数和余数,说一说余数为什么不能是“5”。(提示:被除数逐渐变大,除数不变,那余数呢?除数是“5”,余数可能有几种情况呢?)

3、归纳总结:(1)余数要小于除数;(2)知道除数是几,就能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4、改变除数,不改变被除数,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加深余数和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让学生明白,当知道除数时,便可以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16÷4=

17÷4=

18÷4=

19÷4=

四、知识梳理,适时拓展。

1、判断题:第5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并列出正确的竖式。

2、先做第一小题,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解决问题:十月份有31天,十月份有几个星期?多几天?

4、拓展延伸,完成填一填。

5、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分数除法二的教学设计

2.《小数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3.口算除法例1教学设计

4.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5.《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6.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7.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8.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9.小学跳远教学设计

10.《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0:同底数幂的除法的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明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并能与幂的运算法则一起进行运算.

学习重点:

公式a0=1,a-n= (a0,n为正整数)规定的`合理性.

学习难点:

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预习交流】

1.预习课本P48到P49,有哪些疑惑?

2.计算:8n4n2n(n是正整数)= .

3.已知n是正整数,且83n162n=4.则n的值= .

4.若3m=a,3n=b,用a,b表示3m+n,3m-n.

5.已知:2x 5y=4,求4x32y的值.

【点评释疑】

1.课本P48做一做、想一想.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2.课本P48议一议.

a-n= (a0,n是正整数)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n(n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3.课本P49例2.

4.应用探究

(1)计算:①( )-2 ②( )-3 ③(-a)6(-a)-1

(2)计算:① ② -

(3)如果等式 ,则 的值为 .

(4)要使(x-1)0-(x+1)-2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 .

5.巩固练习:课本P49练习1、2、3.

【达标检测】

1.若(x+2)0无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 .

2.( ) -p= .

3.用小数表示 .

4.计算: 的结果是 .

5.如果 , ,那么 三数的大小为( )

A. B. C. D.

6.计算 的结果是 ( )A.1 B.-1 C.3 D.

7.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9.︱x︱﹦(x-1)0,则x= .

10.若 , , , ,则( )

11.计算:(1)4-(-2)-2-32(-3)0 (2)4-(-2)-2-32(3.14-)0

(3) (4) +(-3)0+0.25

【总结评价】

零指数幂公式a0=1(a0),负整数指数幂公式a-n= (a0,n是正整数),理解公式规定的合理性,并能与幂的运算法则一起进行运算.

【课后作业】

课本P50到P51习题8.3 3、4、5.

篇11:小学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几张不同颜色彩笔几支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分数乘法

2、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求18的是多少,可以用18×,也可以用18÷( ),所以,18÷4=18×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以旧引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倒数,大家掌握得还不错,这节课,老师将前面学习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来给大家变个新花样,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分数除法。(出示课题)

三、学习新课。

(一)、出示幻灯片涂一涂、算一算(1)

1,学生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平分纸张,并分析观察记录。

先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将其中的4份涂成同一种颜色,(强调:这便是一张纸的。)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再将这2份中的一份涂成另一种颜色,数数看第二次涂的颜色是几份,占这张纸的几份。

学生边数边回答:,并记录。

将个别学生涂的相同结果不同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3,再引导学生,里面有4个,将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便是2个,即:还可以理解成,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4,出示幻灯片,列算式:÷2=或×=

5,÷2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折叠的长方形或根据自己在整数除法理解的意义的基础上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解决分数除法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做必要准备。]

(二)、出示幻灯片,涂一涂、算一算

1、集体读题。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与上道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老师总结引导。

2、引导学生动手折纸,分析观察并记录。

先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将其中的4份涂成同一种颜色,(强调:这便是一张纸的。)然后再将这这张纸横折平均分成3份,再将这中3份中的一份涂成另一种颜色,数数看第二次涂的颜色是几份,占这张纸的几份。是的几分之几?

方法同上,学生小组内动手折,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学生中的涂的不同的形式。

3、学生汇报自己折的结果。

第二次涂色的是4小份,这张纸共分成了21份。占这张纸的。

4、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相当于求的是多少?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计算的方法,自己总结计算的方法,自己运用计算方法,尽量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仅在学生的疑惑处或计算的关键处给以提示或强调。)

(三)、练习课本第26页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分组计算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习题和答案,发现了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小结:分数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整数得倒数。

(强调:零为什么要除外?)

四、练习。

1、课本第26页试一试。

强调:一定要把“÷”改写成“×”。

2、口算下面各题。

3、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优化算法,进一步对所学方法进行巩固,感悟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自主学数学。

篇12:小学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经验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初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螃蟹赛跑。

(课件展示),看!螃蟹选手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要开始赛跑比赛。小朋友猜猜看,你认为哪一只螃蟹跑得比较快?(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

2、引入课题。

师:现在你们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是肯定的,它们一定会发生,或者不可能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能肯定的,它们有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深入探究

过渡:那么哪些事件一定会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可能会发生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找一找其中的规律。首先,我们一起来做摸球游戏。

摸球游戏

任意摸一个,全是红球。

(1)小朋友,袋子里面是什么颜色的球?(出示装有六个红球的透明塑料袋)

大家看到了,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现在老师把它装进一个布袋里,如果请小朋友从这个袋子里任意地摸一个球,注意:任意摸一个,就是不看口袋里,用手在口袋里把球搅拌一下,然后随便摸出一个。那么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

指名学生来摸球(要求摸出后说说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摸出后再放进口袋。

(2)(几人摸后)师:如果继续任意摸一个,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能确定吗?为什么?

(3)小结:因为袋子里全是红球,(贴画)所以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除法的教学方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