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镜像对称》教学方案设计,本文共1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p90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每人一张口算纸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六单元7、8、9、的乘法口诀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2.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略
3. 师: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内容来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巩固联系,发散思维。
4.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写出45道乘法算式。(不写口诀,只写算式)
5. 计时算。
6×7= 9×4= 39+8= 9×9=
64+6= 23-7= 3×7= 4×8=
5×6= 7×9= 8×3= 43+20=
7×5= 6×4= 9×8= 7×8=
8×5= 5×9= 7×7= 2×6=
我用了( )分( )秒,做对了( )题。
师:做这些算式应注意什么?
生:略。
6. 填空。
( )十二 ( )十二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 ( )二十四
( )×( )=( ) ( )×( )=( )
( )×( )=( ) ( )×( )=( )
( )三十六 ( )三十六
( )×( )=( ) ( )×( )=( )
( )×( )= ( ) ( )×( )=( )
7. 填上合适的.数。
( )×8〈 33 ( )×5〈 42
6×( ) 〈 24 8×( )〈 73
7×( ) 〈 64 ( )×9〈 44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 一辆小汽车最多可乘5人,一辆大客车最多可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9倍,大客车最多可乘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 我们班参加游泳小组的有6人,参加乒乓球小组的人数是游泳小组人数的4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略。
学生独自列式解答。
3. 学校评选优秀绘画作品,一年级评出4份,二年级评选的是一年级的2倍,三年级评选出9份,四年级评选的比三年级多6份,五年级评选的是二年级的4倍。
根据以上的信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门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篇2:小学数学《百分数》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百分数》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掌握百分数的特征,明确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渗透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同学们,前一阶段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什么?(生:第十四届亚运会)师:对,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取得了令对手望尘莫及的金牌数(150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第十四届亚运会结束10月14日。)师: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月师: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在哪里见过?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4、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04页的例题。思考:(出示)(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2、集体反馈,揭示意义。(出示表格)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要用百分数进行比较?(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六年级17100 五年级30200 =(4)用百分数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7)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例题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数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表格中的和表示的意义?(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⑴中国十五预期将保持的经济增速。⑵七月我国工业生产加快同比增 。⑶根据人事部提供的数字,中国回国留学人员目前以年均的速度增长。 ⑷一根光缆长千米。师生讨论:(1)这四句话中哪些是百分数?为什么?(2)千米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3)师:这四个数都是分数,而前三个才是百分数。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三)揭示百分数的特征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教师投影出示下图,(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选择练习。出示一组百分数。6%3.9%120%98%100%(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1)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3.9%或6%)(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100%)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3)一本书已看了40%。(4)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2)一本书已看了40%,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一定看了40页?如果是看了4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00页,已看了多少页?如果有300页呢?如果有1000页呢?(3)摩托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5、再出示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54人都举起了手)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假设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25%表示第一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可放下手?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25%表示第二组要放下手的同学,多少人又可以放下手?又让第一组的同学放下手。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放下手?(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宣布下课。
篇3:小学数学课件《对称》教学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篇4:小学数学乘法的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乘法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1.6.15 整理和复习|人教课标。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小学数学教案《1.6.15 整理和复习|人教课标》。]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巩固所学方法并提高口算准确率和速度。]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师:智慧爷爷也来参加我们的做题比赛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两道题。(课件演示:出示第79页第5题)谁能解答出这两道题,谁就能得到智慧爷爷的礼物。你想得到这些礼物吗?
生:想!
师:好,开动脑筋,加油。
生:动作表示。
学生先讲图意,再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7+3=10
生:7-2=5
[潜心设计“智慧爷爷带来的问题”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使学生手、眼、口、脑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帮智慧爷爷解决了难题,我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这节课安排的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为了使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在对1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时,结合教材第78页的第1、2题,引导学生全面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家住在几号楼几单元几号,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时,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积极思维,认真计算,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排列顺序,让学生自己说出应该怎样排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掌握整理算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复习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想想怎样才能记住它。学生的.思维再次被调动起来,并在此处得以升华。
整理减法表时,先向学生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整理、填写,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减法算式排列的过程中去,并说出自己的排列规律。这样学生对所发现的规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在教学中,我潜心设计了“小小邮递员”、“击手掌”、“对口令”、“智慧爷爷带来的问题”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建立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教师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之中,“猜一猜”、“拍拍手”、“扮演小小邮递员”等,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把表补充完整。这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在课改中,既体现了改革的思想和新教法,又继承了我们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老师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方式找出规律,使学生脑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整理和复习打下基础。
执 教: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街小学 程永春
指导教师: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玉珠 王瑞玲
评 析: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街小学 王瑞玲
1.6.15 整理和复习|人教课标
篇5:数学《轴对称》教学方案设计
数学《轴对称》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整章的学习内容做一回顾,系统地把握全章的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
2.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本章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
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是教学重点,而灵活运用上述性质解决问题、轴对称图案的设计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问题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什么?
它是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依据。
问题2:是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一组对称点,连结对称点,画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得到该图形对称轴。
问题3: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问题4: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具有什么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5: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等于60。
问题6:如何判断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例题
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D.2个 C.3个 D.4个
2.如右图所示,已知,OC平分AOB,D是OC上一点,DEOA,DFOB,垂足为E、F点,那么
(1)DEF与DFE相等吗?为什么?
(2)OE与OF相等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如右图所示,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B交AC、AB于D、E两点,若AB=12cm,BC=l0cm,A=491454.求△BCD的周长和DBC度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同学们应掌握本章知识和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篇6:小学二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二、学习新知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介绍哪是第一组,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描述位置。
(学生都找到座位后,)提问:坐在第1组第1个的是谁?(请第2组所有同学站一下,请每组第2个同学举手。)坐在第3组第5个的'是谁?坐在第5组第3个的是谁?班长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体育委员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4、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组,哪是第1个。
5、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解决问题
1、找第几层第几号。
出示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师:由小猴的话你知道哪是第1层第1号吗?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
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
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篇7:小学三年级数学《买新书》教学方案设计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6 × 5
801 ÷(3 × 3) 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48 × 2 32 × 5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
160 ÷ 2 240 ÷ 5 的第一个数!
96 ÷ 3 80 × 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
直接写得数
1. 40÷2=650÷3=980÷4=680÷4=
2. 720÷4=800÷6=720÷4=230÷6=
3. 600÷3=160÷40=23×30=50×12=
篇8:小学六年级数学《合理存款》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合理存款》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110-111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等知识,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计算、比较、符号化、概括等过程,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利率的知识。请你们分别说一说,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税?如何求利息?
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存款的知识。
二、教学实施
1、介绍储蓄的几种方法。
(1)存款。
按银行的规定:一般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定期存款一般期限为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四种。按国家规定都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
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单位:年息%
存 期
利 率
零存整取
存本取息
存期
利 率
定
期
整存整取
三个月
1.71
一年
1.71
六个月
2.07
三年
2.07
一年
2.25
五年
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活期利率 0.72
五年
3.60
保值贴补率 0.00
(2)教育储蓄。
(3)国债。
2、出示例题
妈妈准备给儿子存1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怎样存款收益最大呢?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存款方法
如果选择定期储蓄存款,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存款方案
方案一:先存三年,再存三年
方案二:先存一年,再存五年或先存五年,再存一年
方案三:两年一存,存三次
......
分组讨论,那种方案实得利息高
各小组汇报
定期储蓄
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税
到期收入
1
2
3
......
(3)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3、讨论:如果选择教育储蓄存款或国债,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呢?
学生设计,讨论
三、课堂作业
王老师有现金3万元,要定期存入银行,存两年,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计算每种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存款期限
年利率
一年定期
2.25%
二年定期
2.70%
三年定期
6.24%
五年定期
3.60%
利息税
2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存款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初步了解了如何理财。希望同学们帮助父母设计存款方案,并把你的理由讲给他们听。
篇9:小学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0:数学6和7教学方案设计小学一年级
数学6和7教学方案设计小学一年级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篇11:小学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2: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总复习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总复习教学方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毫升。
―2/9=427
7/9=427
=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答案:
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
操场:30000×20%=6000(平方米)
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坛:30000×0.03%=9(平方米)
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板书设计:
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
教学反思:
总复习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题。
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答案:1925万人。
板书设计: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
篇13:用字母代入表达式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设计
用字母代入表达式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和省略乘号的写法,认识a ,理解a 的意义。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新课
1.呈现杭老师来自D市的H学校。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事物名称。
2.呈现华南实验学校占地约90000平方米,有宽敞明亮的大礼堂,能容纳800人,还有丹阳市首屈一指的校园图书馆,藏书W万册。体会字母也可以表示数。
3.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见到的用字母表示事物名称或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4.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操作――做抓小棒的游戏。
1. 明确操作要求:同学们每次抓的.小棒根数要比老师抓的多2根。
2. 教师分别抓1根、3根、7根小棒,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在此基础上提问:怎样求出你应抓的根数?
教师板书出师生抓小棒相对应的根数。
3. 老师抓一大把时,问:这时每个学生又该抓几根呢?
(1)引导学生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师生抓小棒的根数。
(2)体会用字母不仅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3)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当a等于60时,每个学生抓几根?当a等于200时呢?
(4)理解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二)根据直观图形用字母表示数
1. 摆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
(1)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4个呢?
(2)如果摆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a)根,a表示什么?这儿的a可以是哪些数?
(3)当a等于6时,就是摆了几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当a等于20时呢?
2. 摆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
(1)摆a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这儿的a表示什么?
(2)出示另一个正方形,用a表示边长,问这时的a表示什么?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
(3)体会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
(三)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1)自学课本P106的最后3行。
(2)师生交流,结合具体例子分别说明字母和数、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简写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的1。
(1)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反馈矫正。
(2)比较2和 的不同点,根据的值,分别求出2和 的值。
2.做想想做做的3。
出示线段图,理解图意,自主提出问题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3. 想想做做的4。
四、师生小结,积极评价
在师生共同小结的基础上,介绍用字母表示数的发明人韦达,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