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阅读理解 > 现代文阅读 > 《日月楼•苦乐交织不改其志》阅读答案

《日月楼•苦乐交织不改其志》阅读答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日月楼•苦乐交织不改其志

  黄薇

  1954年,丰子恺搬了几次家,终于在陕西南路39弄93号安了家,直至终老。这幢西班牙式寓所很有特点,二楼有个室内小阳台,东南、正南、西南都有窗,上方还有一扇天窗,坐在室内可观日月星辰的运转,丰子恺就选择这间作为书房。他因此给新居取名“日月楼”,顺口诵出一句“日月楼中日月长”,苦思上联而不得,最后是马一浮撰出妙对“星河界里星河转”,并写成对联赠予他,被丰子恺视若珍宝挂在屋中。

  新中国后,丰子恺受聘于上海文史馆。由于诸多原因,他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翻译上,当时俄语炙手可热,52岁的他便于1950年从头学起。丰子恺学外语追求速成,早在1931年发表的《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就写道:“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本身。学些工具都要拖长许多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因用脑过度,他一度脑贫血晕倒,但疗养期间仍不放弃每日温习。在花了大半年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后,他花了5个月时间将后者翻译出来,于1952年底出版。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这个译本列入“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再版。从1961年开始,丰子恺又全身心投入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直到1965年定稿。他为此填了一首《浣溪沙》,“彩笔昔曾描浊世,白头今又译‘红楼’,时人将谓老风流”。但“文革”来袭,这部书在他去世5年后才陆续出齐。

  一个散淡自适的知识分子走进新时代,丰子恺无法躲进小楼成一统,他写过一些发自内心讴歌新中国的颂歌,也应景写过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文章。丰子恺喜欢猫,1947年他的散文名篇《白象》就是为纪念离去的爱猫而作,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许多读者读后感叹可惜,纷纷送猫给作家。丰家子女来者不拒,只只收养。猫儿太多,吃不饱,在家中淘气,丰子恺还曾专门召集家人开会,最后决议是为猫咪们提高伙食待遇,每日买三千元猫鱼。住进日月楼后,家里又恢复了养猫的传统。1962年鸣放后,丰子恺一篇记录小猫趣事的散文《阿咪》却成了罪状。有人斥责文中的“猫伯伯”(石门方言)暗指“毛伯伯”,扣上许多无稽罪名。丰子恺当时虽没被打成右派,到了“文革”还是在劫难逃。

  他的一些漫画也被翻出来,成了向革命进攻的证据。比如他曾以苏曼殊的诗“满山红叶女郎樵”为画题,画中树上飘落下三片红叶,就解读为他恶毒攻击“三面红旗”落地。丰子恺被打成“反共老手”、“反革命黑画家”,尔后名列上海“十大重点批斗对象”。他一次次被拉去批斗,但回到家中,从不述说苦闷,只是要酒喝,家人也尽力满足他一天一斤黄酒的需求。

  有一次造反派闯入画院,把热糨糊浇在老人背上,再贴上大字报;他跪得时间长了,站起来踉踉跄跄,又遭皮鞭抽打。但有人回忆,批斗会上的丰子恺总是“恬静肃穆,淡然入定”。他在“牛棚”里坐得笔直,没有外人时,并不设防,仍泰然和人谈文艺、谈佛学。他曾说:“老舍死了,死了就完了。”

  1970年初,丰子恺下乡劳动改造,条件十分恶劣,患上了中毒性肺炎,后查出肺结核,但他竟感到高兴,因为终于可凭假单在家中休息了。他甚至希望自己病得久一点,躲过子女的视线,将药藏起来不吃,寄望这脆弱的安宁暂能延续下去。

  丰子恺耐不住空虚无聊。1970年到1973年间的凌晨时分,70多岁的老人躲在日月楼的小房间里,偷偷写下《缘缘堂续笔》的33篇作品,翻译了日本古典名著《落洼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还铭记向先师许下的承诺,画完了《护生画集》的第六集,达百幅图。此前的三到五集都已如期出版,尤其是第五集,画家似有预感,整整提前了5年于1965年“文革”前夕加紧绘出,否则结果可想而知。当年这些画集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文革”期间,“日月楼”一楼被房管所造反派强占,丰老一家挤在二楼三楼,他的这些地下创作无疑冒着不小的风险。

  1975年,丰子恺在女儿学生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石门湾,写了许多字送人,写得最多的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他于当年9月15日因肺癌离世。刘海粟是他的老朋友,用了一个月的伙食费买来真花,扎了一个花圈送来,那时养花还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说:“子恺的艺术是有生命和气节的真花。”

  丰子恺曾在怀念恩师的文章中写道:“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他认为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在每一层都绽放异彩;自己始终停留在第二层,“但亦常常勉力爬上扶梯,向三层楼上望望”。而他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照世界,笔下万物有情,用文字或图景,永存了一个赤子之心的有情人间。

  (参考资料:《子恺自传》《爸爸丰子恺》《丰子恺评传》《丰子恺的缘缘情愫》等)

  相关链接

  ①如果要想在现代寻找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该是丰子恺了吧。他被人认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而他艺术家的直率,对万物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都使得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丰一吟《我和爸爸丰子恺》)

  ②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这种温情后来就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俞平伯《评丰子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日月楼”是丰子恺先生在陕西南路39弄93号新居的名称。马一浮为其撰写的“星河界里星河转”暗含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之慨叹。

  B.丰子恺先生学外语追求速成。他52岁时开始学习俄语,5个月后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于1952年底出版,并于1955年再版。

  C.“时人将谓老风流”表达了丰子恺先生花费了五年精力完成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后的感慨,包含些许的兴奋与自豪之情。

  D.在动乱年代里,丰子恺先生被罗织各种罪名,但他在批斗会上,总是“恬静肃穆,淡然入定”,在“牛棚”里,不管有没有外人,泰然和人谈文艺、谈佛学。

  E.文章以丰子恺先生怀念恩师弘一法师的文章结尾,既表达了丰子恺先生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又可说明丰子恺先生对自己的认可与评价。

  (2)简要概述丰子恺先生在日月楼里“苦乐交织”的生活的内容。(6分)

  (3)文章在叙事时穿插了丰子恺先生的自评文字以及他人的评价文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为什么说丰子恺先生“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照世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暗含......世事沧桑之慨叹”的表述有些牵强。B“5个月后”表述有误,应是花了5个月时间”。见第二段。D.“不管有没有外人”表述有误,应为“没有外人时”。见第3段。)

  (2)①争分夺秒地学习外文,全身心地翻译外文著作。②被拉去批斗,回家后从不述说苦闷,因生病在家休息而高兴,寄望这安宁暂能延续下去。③冒着风险,凌晨时分进行地下创作—写了《缘缘堂续笔》33篇作品,翻译日本古典名著三部,画完了《护生画集》的第六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②这些文字涉及丰子恺先生治学、生活态度,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人物性格、精神气质。③夹叙夹议,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法灵活,富有表现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生活情趣高雅。给新居取名“日月楼”,有诗情画意。为“日月楼”撰写对联,可见其高雅脱俗。②真诚,有赤子之心。在“牛棚”里,没有外人时,并不设防,仍泰然和人谈文艺、谈佛学。③豁达开朗。平静地看待动乱年代中的不公正的待遇,从不述说苦闷。④执着追求。在动乱岁月里利用凌晨的时间创作大量作品;一生追求精神生活,有时望望“灵魂生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日月楼•苦乐交织不改其志》阅读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