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上将军
耿 立
“七七事变”后,随着佟麟阁、赵登禹殉国,宋哲元七月二十八日决定率二十九军撤退到保定,并决定留下张自忠与日本人周旋,临别时,张自忠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尽管张自忠将军曾指出自己留在日据的北平不是要当汉奸,而是“希望能够打开一个局面,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使国家有更充实的准备”,并表示为此不计毁誉,但是“汉奸”帽子和四处涌来的鄙夷唾弃,令他压抑怆怀。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章,痛斥张自忠的“卖国变节”行为,张自忠被认为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
爱国的情怀非只一种,张自忠选择了荆棘。
张自忠在北平市长任上只短短八天,就宣布辞去一切职务。两天后,他化装离开了北平南下,舆论界对他的攻击指责还是有增无减。当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张自忠却被赋闲,他形单影孤地困处南京,整天无事可做,度日如年。佩剑将军张克侠来到南京看望张自忠。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往见荩忱师长,其貌憔悴,心绪不佳,闻已染嗜好,诚为可叹,宴安鸩毒真不虚也。余勉以自重自珍,来日方长,是非可明,彼有惜别之意。良将难求,余当助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七日,张自忠回到河南道口李源屯五十九军军部。与大家寒暄见面后,张自忠只硬硬撩下一句话:“今天回来,就是去死的,好狗不死家门,看大家如何死法。”部下听到此言,都眼里噙满了泪水。
一九四○年日本发动了旨在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的“宜昌作战”,战役开始后,张自忠决定渡河督战,当晚,张自忠给副手冯治安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送之。信中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无论做好做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一节,是古代中国男人在大义面前敢担当的地带。那渡河文字如钻石,在历史的深处闪光,撼动哺育了秦汉以降的中国人。那一天的故事脍炙人口。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那支慷慨的歌。但是我们怎么还原荆轲的心情?他是激昂还是黯淡?或许愤激义气多于承诺。荆轲和他的同道高渐离在易水之畔的悲壮唱和,其实藏着的是别人无法破解的秘密。那也许是以血践履历史的承诺。
就是这样抗日战场上异数的张自忠将军,为一洗身上所谓汉奸的污垢,渡河赴死了。在襄河东面一个叫南瓜店的地方,将军殉国。一代抗日名将,怀着平安的良心死去,时年四十九岁。与他同时殉国的还有五百多人,张自忠殉国后,南瓜店一带枪声骤停,格外寂静。
在张自忠将军殉国前一年,他来到重庆看望隐居读书的冯玉祥先生。相见那天,两人联床夜话,苍穹大地,圆颅方趾,巴山夜雨,喋血烽火,相谈甚惬。第二天,两人互道珍重,依依而别。张自忠走出不远,折转身来,怀着诀别的心情回到屋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地向冯玉祥磕了个头。冯先生被这一情景惊呆了,忙说:“荩忱,你这是干什么?”只见张自忠眼含热泪,神色庄重地说:“我这一生是先生培植了我,我活着要一心一意地为国尽忠,像个人,像个军人,不辜负你培植我这一生;我死了也要像个鬼,像个忠魂,不会辱没先生练兵带兵的英名!”冯玉祥因惊愕而语塞,但他内心明白,荩忱行此大礼,作这样的告别意味着什么。就这样的一跪,成为一个血勇的将军震撼抗战历史的一瞬。
竹简,是青的,也是易朽的,血是红的,也是易褪色的,但由血书写的竹简却坚比金石,那上面的文字也就有了金声玉振之效了。对将军,对一切的忠勇的国殇者,也作如是观。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小人格”标准是“匹夫匹妇的层面”,是随波逐流的、依附权势的、“庸德之行,庸言之谨”的,这种标准的泛滥下,胸怀“大人格”标准的英雄豪杰,都会长期遭到舆论、谣言、群众、世俗的打击。(李敖《大人格与小人格》)
②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周恩来《追念张荩忱上将》)
③张将军的司令部固然简单,张将军本人却更简单。他有一个高高大大的身躯,穿普通的灰布棉军服,没有任何官阶标识。他招待我们,四碗菜,一只火锅。四碗菜是以青菜豆腐为主,一只火锅是以豆腐青菜为主。虽然他直说简慢抱歉的话,我看得出这是他在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场。(梁实秋《记张自忠将军》)
④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阵前遗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七七事变”后,宋哲元为了成就自己“民族英雄”的美名,命令张自忠留在了日据的北平,使张自忠背上了“汉奸”骂名。
B.在南京赋闲时的张自忠憔悴沮丧,心意消沉,这是因为“汉奸”之名和舆论攻击依然挥之不去,张克侠勉励他自珍自重。
C.“宜昌作战”开始,张自忠决定亲自渡河督战,他在给副手冯治安的信中就透露着以身明志、从容殉国的意愿。
D.张自忠在与冯玉祥临别时的一跪,既是感谢冯的栽培之恩,也是对自己为国尽忠的勉励,这一跪别满含悲壮。
E.张自忠虽贵为上将,但衣着朴素,身上没有任何官阶标识,这说明他平易近人、心地善良,很受士兵们拥戴。
(2)文章写到了易水送别的故事,易水之畔荆轲唱出了怎样的千古名句?作者回顾荆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6分)
(3)作为二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将领,张自忠死后受到了国共领导人的高度赞誉。作为军人,张自忠的身上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4)孙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张自忠殉国行为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C 3分,D 2分,B 1分,AE不给分。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分)照应题目,为下文写张自忠慷慨赴死做铺垫。(1分)渲染悲壮气氛,增强文章韵味,突出作者敬佩之情。(2分)揭示张自忠的内心世界,突出其忍辱含垢、刚烈果决的形象。(2分)
(3)①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留守北平周旋,忍辱含垢。②重视名节,心忧国难。赋闲时度日如年,思赴疆场以正名报国。③治军精简,作风朴素。不佩官阶,粗衣蔬食。④重情重义,坦率真诚。与至交跪别明志。⑤质朴刚烈,血性十足。不惜以死殉节报国。(每点2分,答出3点并有分析,即可给满分。)
(4)军人战死沙场,也可谓死得其所,本属平常,但张自忠之死有其更重意义。首先,张自忠之死并非仓促成仁,而是怀着以死报国之志,背负舆论误解之屈,力战不退,以身殉国,这是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其次,他的战死,震动着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展现了中国军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气概和顶天立地的庄严人格,堪称抗战的精神旗帜和脊梁。再次,张自忠是无数抗日民族英雄中的代表,在民族危难之际,他将个人的生死与民族的存亡汇为一流,这种担当大义既是民族精神的高度体现,也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根本要素。(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3. A 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老马恋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