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历史探索是没有尽头的,那么关于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初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地点:云南元谋县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 特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二、北京人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身体特征: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 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时间:距今约18000年

身体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生产生活情况:①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②能人工取火;③用兽皮缝制衣服.

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一、河姆渡遗址

地点:浙江县河姆渡; 时间:距今约7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使用磨制石器;②种植水稻; ③饲养家畜;④住干栏式房子

二、半坡遗址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 时间:距今约6000年

生产生活:①广泛使用磨制石器;②种植粟;③饲养家畜;④制作彩陶;⑤住半地穴式房子

三、大汶口遗址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时间:距今约6000-4000年

生产生活情况:①过原始农耕生活;②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时间地点: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

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作远古的传说.

黄帝:创制历法、发明工具.

炎黄子孙的由来: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后来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

二、禅让的传说 更替的过程:尧、舜、禹.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三、大禹治水 方法:疏导 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

4课、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启)

灭亡:统治400多年,夏桀时灭亡

二、商朝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建立商朝

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到殷

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

灭亡:统治500多年,纣王时灭亡

5课、西周的兴亡

一、西周的建立

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前1600年,武王-幽王(共12位王)

建立:牧野之战,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二、分封制

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西周的兴亡分封制

内容: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③交纳贡品;④带兵随周王出征

重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三、西周的灭亡 前771年,被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

6课、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特点:王权衰落,奴隶社会走向衰落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特点:战争频繁,封建社会确立

一、春秋五霸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

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退避三舍)

楚庄王:邲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战国七雄(卧薪尝胆)

二、战国争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争特点:①改进青铜兵器、出现铁兵器;②以步兵和骑兵主;③军队庞大,修建工事;④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

著名战争:“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

合纵:“合众势力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张仪)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

8课、商鞅变法

背景:①铁器和农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②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③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使秦国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9课、秦朝的统治

一、秦统一六国

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仍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A建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有36郡

2、经济上:A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 B、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改为隶书).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南越,修灵渠

10课、秦末农民起义

一、原因:1、秦的暴政(A、焚书坑儒(加强文化思想的统治,但摧残了文化)B、赋税;兵役、徭役沉重繁重 ;C、刑法严酷 ;D、秦二世的昏庸.);2、遇雨延期

二、经过:大泽乡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领导者:陈胜、吴广 结果:失败

作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三、秦朝的灭亡

1、巨鹿之战,项羽消灭秦的主力.

2、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巩固统一的措施)

1、思想上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

2、政治上

①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②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开发边疆

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

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包括海南岛)广大地区的管辖.

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12课、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

经过:两次出使西域

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丝绸之路

路线: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

作用: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二、对外交流的表现

①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②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

③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二、经过

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

三、结果: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一、孙吴开发江南

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①织麻布(会稽)②生产青瓷;③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二、诸葛亮治蜀

①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

②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三、东晋南朝时南方的开发

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都会.

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五胡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明显加强.

2、目的:为了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

3、主要内容:①借鉴汉族的制度,实行一系列新制度;②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③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

4、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2.新华网消息: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始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3.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

A.增强国力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重视军事

4.春秋时期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历史上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在(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6.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7.全球各地现有孔庙1300余座。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查阅( )。

A.《道德经》 B.《论语》 C.《庄子》 D.《韩非子》

8.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9.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

A.圆形方孔铜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蚁鼻钱

10.下列哪一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A.淝水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城濮之战

11.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班超 D.汉武帝

13.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4.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汉武帝 B.班超 C.甘英 D.张骞

1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1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

1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影响是 ( )。

A.促进民族融合 B.形成南北对峙

C.民族矛盾激化 D.促进南北统一

18.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新课 标第 一网

①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19.下列战役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是( )

A.巨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0.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 的根本区别。

2.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人。

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 和 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4.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 个王朝.

5.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 。

6. 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7.266年,司马懿的孙子 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

8.“神医”华佗发明的“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9.王羲之的代表作《 》,他被后人称为“ ”

10.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和天文学家。

11.蜀国的 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 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12.北魏的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13.山西大同的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三、历史诊断(每空1分,共5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那时已有卜辞。 【 】

2、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 】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方面的措施。 【 】

4、小红问:“小明,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

小明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 】

5、小红问:“小明,我想了解一下北魏的历史,我该看什么书呢?“

小明拍拍胸脯答道:“那还不简单,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 【 】

四、材料解析题(13分)

1、阅读下列材料。(8分)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上面的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2分)

(2)、这部作品记载了什么时期的事情?(2分)

(3)、这部作品开哪种史学体裁的先河?(2分)

(4)、鲁迅先生是怎样称赞这部作品的?(2分)

2、阅读下列材料。(5分)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务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1分)

(2)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1分)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1分)

(3)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2分)

五、问题探究(22分)

1、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8分)

2、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6分)以及改革的作用?(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B A D B B B A C C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A C A B

二、识图判断题(第21题、22题各3分,第23题、24题各6分,共18分)

21.A禅让制、B禹、C启。

22.四羊方尊、司母戊铜方鼎、秦始皇陵兵马俑。

23.图1:曹操C;图2:孔子A;图3:华佗B

24.(1)×,改夏朝为商朝;(2)√;(3)×,改秦始皇为汉武帝;(4)√

三、材料解析(第25题16分,第26题12分,共28分)

25.(1)秦始皇(或嬴政)。(2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4分)

(2)陈胜。(2分)秦朝统治非常残暴。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沉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或秦朝的暴政)这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6分)

(3)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汉初的统治者所接受。(此题是开放式答案,举任意一方面的例子即可)(2分)

26.(1)A魏国、曹丕; B蜀国、刘备;C吴、孙权。(6分)

(2)魏国。(2分)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分)

(4)台湾、夷洲。(2分)

四、简答题(14分)

27.(1)丝绸之路,长安,陕西西安,大秦(或古代罗马)。(5分)

(2)西汉,张骞。(4分)

(3)西域都护。(2分)

(4)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作用: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学习,丰富了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各地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他意思相近,或合理的也可以)(3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 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二周: 原始的农耕生活;神奇的远古传说

第三周: 单元回眸;夏传子 家天下

第四周: 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 国庆长假

第六周: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七周: 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 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 复习、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 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 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辟;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十五周:单元回眸;三国鼎立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

第十八周:单元回眸、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复习、期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