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林黛玉进贾府(精选14篇)

林黛玉进贾府(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林黛玉进贾府(精选14篇)

林黛玉进贾府 篇1

  [目的意图]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

  [实施步骤]

  一、         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板书]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板书]非凡的服饰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三、解题

  [提问]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林黛玉进贾府 篇2

  张连生

  林黛玉进贾府【一】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写作背景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 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二、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三、情节结构

  明确: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包括: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见王熙凤,见贾赦、贾政,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林黛玉进贾府【二】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总结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探究写作特点

  (一)、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三、理清人物关系

  图示如下:

  ┌贾 敷

  宁国公:贾 波─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

  ┌贾 赦┤ ├巧 姐

  │(邢夫人)│王熙凤┘

  │ └贾迎春

  │ 贾 珠┐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 ├贾 兰

  史太君│贾 政┤李 纨┘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

  │ │贾宝玉

  │ └贾探春

  └贾 敏┐├林黛玉(林如海)┘

  林黛玉进贾府【三】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

  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只刚念了《四书》。 ”和“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的不同和 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2.绘肖像:

  3.见黛玉:

  4.回王夫人:

  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两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 (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林黛玉进贾府【四】

  目的:

  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

  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

  《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

  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

  解析、点拨、探讨

  过程:

  一、理解、探究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 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 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小结全文:

  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

  [1]

林黛玉进贾府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XX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 ~ 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 ~ 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 ~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

  2.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 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 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

  1.出场前:

  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四、课后作业:

  1.完成书后练习一。

  2.完成书后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预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五、教后记:课后知道学生阅读《红楼梦》,作好读书摘记工作。

林黛玉进贾府 篇4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红楼梦》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关系,画一幅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图;教师制作好本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师:中国古典文学的园地中涌现了许多美丽的女性形象,如: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崔莺莺,对爱情忠贞不渝而又保持自尊的刘兰芝等。而曹雪芹面对封建眼光中的“贱人”、“第二等人”,却说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如也。”(屏幕打出这些字)而“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更是曹雪芹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多比干一窍、胜西子三分的女性形象。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介绍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

  生1:我林黛玉,姑苏人氏。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现为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京城豪门贾府的女儿。我还有一个弟弟。我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所以从小读书写字。可惜家门不幸,弟弟和母亲相继过世。外婆怜爱孤苦的我,执意叫我到她那儿去,因而我在我老师贾雨村上的陪同下到京城去投靠外婆。

  师:很好。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林黛玉的身世及进贾府的缘由。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林黛玉与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师边说边依次打出字:贾母、贾赦、贾政、贾宝玉、王熙凤)的关系。

  生2:(拿出人物关系图并展示在实物展示台上)我是林黛玉。贾母是我的外婆,贾赦是我的大舅,贾政是我的二舅,贾宝玉是我二舅的儿子,是我的表哥,王熙凤是我大舅的儿子贾琏的媳妇,是我的表嫂。

  师:好。可能有些同学对林黛玉与贾府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我也制作了一张《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关系图。(教师把电脑切换到人物关系图。图分为五层,按次序先后出现)同学们看了以后先修正自己列出的人物关系表并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

  (生边看边在自己图上修改)

  师:现在,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到大屏幕前来介绍我(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电脑切换到贾府建筑分布图)

  生3:(边说边指着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我到了贾府以后先去看望了外婆,路过了这么几个地方:西角门、垂花门、穿堂和正房大院。然后又去拜访了大舅贾赦:送至穿堂、出了西角门、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至仪门、入院中、见正房。最后又去拜见了二舅贾政:送至仪门、进了荣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五间大正房(荣禧堂)、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师:很好。刚才我们跟着这位“林黛玉”浏览了一下贾府。大家想想:林黛玉经过这番拜访,对贾府会产生怎样的印象?

  生4:贾府规模宏伟、布局轩昂、“与别家不同”。

  生5:从拜访的顺序上,可以感觉到贾府很强调尊卑、长幼之序。

  师:对。那就更使她认识到:在贾府的确需要……

  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进贾府见到了比较多的人,我们重点看看引起她注意的或者说对她有影响的主要是哪些人?

  生:(齐声)贾宝玉、王熙凤

  师: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是怎样的?文章主要在5、6段中有描写。

  我们先朗读这两段。朗读时注意林黛玉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王熙凤的?

  (一起朗读课文5、6段)

  生7:先观察了王熙凤的外貌和衣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想想看,王熙凤给林黛玉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8:姿容俏丽、穿着豪华、威严虚假。

  师:(笑着)这也有你的感觉吧?(生点头)

  生9:从王熙凤的言行上,留给林黛玉的印象应该是:放诞无礼,备受贾母宠爱;忽喜忽悲的变化之快,表现她的机变聪明、长于奉承。

  生10:她回王夫人话的细节,表现了她做事干练。

  师: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欣赏一段录像。(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出出场的镜头)

  (学生看着,不时传出笑声)

  师:林黛玉心中“放诞无礼”的王熙凤可是个“男人万不及其一”的女强人,冷子兴说“上下无一人不称颂”。据说XX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长虹公司总裁倪润峰在回答王小丫的提问时就曾说到王熙凤是个管理人才,要求长虹公司的职员看《红楼梦》,向王熙凤学习管理知识。(众笑)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的眼中贾宝玉又是怎样的?

  生12:“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系着一块美玉。”

  生13:“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生14:林黛玉还听到贾宝玉讲这样的话:“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还看到贾宝玉怒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师:通过这些耳闻目睹,贾宝玉给林黛玉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15:衣着考究,眉清目秀,很帅!

  生16:多情――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林黛玉最欣赏铁的地方。

  生17:直率纯真,鄙视权贵。

  师:好。下面再看一段宝玉出场的录象。(播放贾宝玉的镜头)

  (生仔细看着)

  师:以上我们是从林黛玉的角度进贾府,看贾府。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人。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先看在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生17:“黛玉年貌虽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师:这里只做初步勾画。可见,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体质病弱和不足。

  王熙凤的眼中是――

  生18:“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描写进了一层,突出她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当然这样说的目的是――

  生:( 齐声)――迎合贾母。

  师:那,在贾宝玉的眼中呢?

  生19: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经过前面两处的铺垫,第三处借贾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总之,这三处从不同的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在电脑上播放林黛玉的几个镜头)

  师:有人说:林黛玉的美应该这样来表现,由奥黛丽•赫本来演黛玉的“纯”,林青霞演黛玉的“靓”,张曼玉演她内心的复杂。(众笑)如果说在众人眼中林黛玉是“纯”和“靓”,那么我们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看哪些地方还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

  生21:12段中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就对座位进行了推让。

  师:为什么要推让?

  生22: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

  生23:文章在12 段中还讲到: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说是只念了〈四书〉。而碰到贾宝玉以后就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师:林黛玉讲到读书时为什么前后不一?

  生24:因为贾母曾在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说到: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林黛玉在后面就显得比较谦虚谨慎。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贾府的人对林黛玉的看法。下面,我想以“我看林黛玉”(板书)为题,说说你眼中的林黛玉或者用比较的手法,说说你喜欢林黛玉呢,还是王熙凤,或者薛宝钗。

  我曾看到一家杂志社发起一次“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调查――“红楼诸佳丽,你娶谁为妻?”结果以温婉稳重著称的薛宝钗以5679票名列榜首,精明强干的王熙凤以2839票屈居第二,而我们“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只得了五票!初见此结果时我大为惊讶。现代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

  生25:可能是认为她有病,伺候她太麻烦;她太爱吃醋,影响自己的人身自由;她还太酸,动不动吟个诗、作段赋,使得一般的男人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她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己升官发财。(笑)

  生26:再说王熙凤多好,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胆识和魄力在当今女流中也不多见,完全拥有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笑)

  师:我也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找个王熙凤做老婆〉。并列举了这么几个优点:1、美丽漂亮,风情万种2、开朗大方,风趣幽默3、敢想敢干,胆略大魄力强(众笑)那么我们大家到底是喜欢林黛玉还是王熙凤?

  生27:说不清楚,可能还是王熙凤,她比较现实。

  生28:我还是喜欢林黛玉,她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聪明,那么的细心懂事。她是完美的。虽然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林黛玉式的人物,但是她是美的象征。

  师:当然林黛玉这个形象在本文中表现得还很不够。如果我们读了〈红楼梦〉全文后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现今人们不喜欢林黛玉可能是因为她的清高自许、目下无尘,不现实,也不会做人,人家一俗你就不理人家。但请试想自己俗难道就不允许人家清高?林黛玉才华横溢,出口成章,魁夺菊花诗,技压柳絮词;忠诚专一,惟情至上,为了心爱的人可以连命都豁上;从不懂勾心斗角,永远倾心相待;绝不会逼着你起觅什么金封什么侯,只要两情相悦、心新相印就足够了。这样的女性是“水做的”,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打出字幕)这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有人还把林黛玉与〈红楼梦〉中众多的女性进行了比较: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她是美丽的象征,她是智慧的化身,她是一株绛珠仙草。这,就是老师眼中的林黛玉。

  (简评)

  从课文题目入手,主要人物自然是林黛玉,所以课堂设计就以其作为这节课的“主人公”,用“一株绛珠仙草”作为主题,将课文内外的林黛玉连接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首先,联系课文未选的前三回中对林黛玉的介绍,了解其身世来历即“进贾府”的原因;接下来明确“进贾府”后,拜见了哪些人,看到了贾府的哪些物、事,产生了怎样的心理,以熟悉情节、熟悉人物。

  然后,再倒过来,林黛玉进贾府后,贾府中的人看林黛玉。一是众人眼中的林黛玉;二是宝玉眼中的林黛玉――看到的是她的长相,看到的是她的性格。再扩展到后世人看(评说)林黛玉,当代人看(评说)林黛玉,学生看(评说)林黛玉,最后一段老师眼中的林黛玉作为结束。

林黛玉进贾府 篇5

  1 林黛玉进贾府

  【目的要求】

  1.了解文中宝玉、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刻划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2.学习全文围绕中心事件描写环境,介绍人物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

  【注意释义】

  阜(fù)盛:多而兴旺。阜,多;盛,旺。

  敕(chì)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嬷嬷(mā•ma):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姊(zǐ)妹:姐妹。姊,姐姐。

  发丧(sāng):为死者办理丧事。

  纳罕(hǎn):诧异,惊奇。

  攒(cuán)珠:把珍珠穿起来叫“攒珠”。攒,凑聚。穿起的珍珠被扭绕成各种花样叫“攒珠花”。

  绾(wǎn)着: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叫“绾”。文中指风姐头上盘绕着一种长钗。

  嫡(dí)亲:血统最接近的亲属。

  姬(jī)妾:文中指妾,是男子正房(大老婆)之外娶的偏房(小老婆)。

  螭(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代建筑中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做装饰。

  茗(míng):原指某一种茶叶,现泛指喝的茶。

  内帏(wéi):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盥(g uàn):洗手,洗脸。

  懵(měng)懂:糊涂,不明事理。

  倭(wō)缎:东洋缎。倭,我国古代对日本国的称呼。

  潦(liǎo)倒:颓丧,失意。

  纨(wán)(kù):富贵人家子弟的细绢做成的裤子,后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纨,很细的丝织品,细绢。

  蹙(cù):皱眉头。

  颦颦(pín):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颦,皱眉。

  忖(cǔn)度(duó):推测,揣度。

  钗(chāi)钏(chuàn)盥沐:指日常起居事。钗,发饰类。钏,手饰类。盥,洗手,脸。沐,洗澡。

  杜撰:没有根据的臆造。

  顾盼神飞:左右顾盼,神采飞扬。形容人的眼睛大而有神。

  轩峻:高大。

  【内容主旨】

  一、全文结构

  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情节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是第2层,写林黛玉见王熙凤。

  7~11段是第3层,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是第4层,写林黛玉初见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二、人物分析

  1.林黛玉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她的身世与心境,决定了她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此细心、多虑、自尊是她性格的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一)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番话说得十分得体,既有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现出自己懂礼节,识大体,足见黛玉之聪慧。

  (二)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坑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坑,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这里可看出黛玉行事格外谨慎,细心,且有心计。

  (三)在贾母房中吃晚饭。“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本不合自家习惯,但也“一一改了过来。”这里可看出黛玉行事决不轻易,极具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两次被问读什么书,回答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贾母问她,她说念了《四书》,第二次宝玉问她,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她改口这样快,是因为听贾母说众姊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这里可见黛玉是个多虑多思之人。

  另外,黛玉还有多情美丽,体弱多病的特点。表现在:

  (一)众人眼中的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二)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

  2.贾宝玉

  宝玉是封建贵族大家庭里的公子哥,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在府中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然而宝玉却没能按父母的意志成长,他的言行卓然独立,追求自由平等,蔑视世俗,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很强的反叛性。这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表现在:

  (一)两首《西江月》词对宝玉所做的全面概括。

  (二)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说他是“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这是在说宝玉是全家灾害的祸根,且喜怒无常。

  (三)黛玉在家时听母亲所说。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无人敢管”。这是说宝玉的日常言行是违背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的,是极不符合封建正统礼教的标准的。

  (四)宝玉摔玉。对别人视为“命根子”的玉,他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并且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连说‘通灵’不‘通灵’呢!”“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一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里可看出宝玉追求平等,与封建正统观念是相悖的。

  另外,宝玉还有英俊多情,才气十足的特点,表现在:

  (一)黛玉眼中的宝玉外貌。宝玉第一次出场,他的衣着装束绵绣辉煌,珠光宝气显示着他的贵族公子身份,他的相貌清秀而美丽,神态文雅而多情。第二次出场,再一次细描他的衣着装束之精致和神态相貌之高雅多情。

  (二)给黛玉起“表字”。他顺口说出“《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又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这里可看出宝玉读了不少书,而且很有见地。

  3.王熙凤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赦之子贾链的妻子,贾母的孙媳妇。她极善阿谀奉承,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实际上的统治者。此人精明能干,刁钻狡黠,惯弄权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现在:

  (一)王熙凤出场:“一群媳妇丫鬟拥着”进来,在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大堂上,竟一路说笑而来,黛玉心中对来人的评价是“放诞无礼”。这样能狂无礼的行为却深得贾母喜爱,已是够说明此人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与地位了。

  (二)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贾母说“这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身为贾府的“老祖宗”的贾母竟然在大厅广众之中与孙媳妇用如此戏谑的语言谈笑,除了说明贾母宠爱她,也道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泼皮,辣子。虽为戏谑之言,但“泼”与“辣”的特点是准确的。

  (三)黛玉眼中王熙凤的外貌:衣饰华丽,珠宝满身,贵族少奶奶的身份,暗示着她贪婪与俗气的内心世界。容貌美丽风骚,然而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粉面”含“威”,“丹唇”未启却能先“笑”。给人的感觉是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狡黠与险恶。

  (四)见黛玉。第一是恭维,“天下真有这样精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因为她心里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第二是拭泪,因为她知道贾母见到黛玉心中一定想念女儿,不流点泪是不妥的;第三是忙转悲为喜,因为她看到贾母已不再哭,而在笑,所以迎合贾母的情绪是重要的。王熙凤对黛玉的恭维是过分的,先哭后笑,情绪急转,没一样是真诚的,她为了该哭而哭,该笑就笑,极尽察言观色,逢迎机变之能事。

  (五)恭维黛玉又不伤害三姊妹。她在贾母面前先说黛玉是天下“标致的人物”,马上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话说得极其得体,可谓一箭三雕。第一夸奖了黛玉的美丽,第二恭维了贾母嫡亲孙女儿和外孙女儿都美丽,第三也没有伤害三姊妹的自尊心,老奶奶的外孙女儿跟亲孙女儿一样美,当然亲孙女儿是美的。足见此人心计之多。

  (六)回王夫人的话。王夫人问她月钱放过没有,她说“已经完了”;又嘱她给黛玉备衣料,她先说王夫人可能记错了衣料的存放处,又说自己“已预备下了”。这虽为顺笔带过的一笔,但我们已经看出此人精明能干,能力与心计都在王夫人之上。

  【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一一展示贾府环境,且每一处都具每一处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在黛玉的眼中,这座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宁国府前是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大书五个大字;荣国府照样是三间大门,里面有大插屏,正房大院。这荣国府里布局讲究,特点鲜明:贾母的正房大院豪华而气派,突出了她的豪门地位;贾赦的庭院小巧别致;突出了他的腐朽奢侈:贾政的堂屋庄严肃穆,皇帝的御笔赐书,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与社会地位;名人权贵赠的联牌,揭示了与贾府往来的宾客也都是贵族,室内陈设的物品,“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显示着对皇帝的忠诚,“金彝”(祭器)“玻璃 (酒器)”和“楠木交椅”都可看出贾政的嗜好与气派。王夫人居室的器物摆设锦绣琳琅,突出写它们的独到,“与别家不同”,而王夫人的宴息之处铺设多为“半旧”之物,是在写王夫人俭省的一面。

  2.围绕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眼睛,一一介绍,且人物出场有序,详略得当,虚实相间,性格特征突出。详写的是宝玉,王熙凤,略写的是王夫人,邢夫人等,实写的有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的有贾赦,贾政;单独介绍的是宝玉,王熙凤,集体介绍的是迎、探、惜三姊妹。可见王熙凤和贾宝玉是这部分里中心人物。

  3.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黛玉、宝玉、王熙凤的外貌都描写得很美丽,但又各具特点,黛玉是娇美,宝玉是俊美,王熙凤是俗美。黛玉的动作柔而缓,宝玉的动作急而憨,王熙凤的动作则狂而疯。再看人物语言,黛玉的语言得体,表现出她的知书达礼与自尊,前后语言的变化(如回答读书一段),表现出她的多虑与心计,王熙凤的语言也得体,表现出她的逢迎与狡黠;而宝玉的语言多不得体,表现出他的我行我素,受宠而无所顾忌。至于心理描写,主要是黛玉,王熙凤进屋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黛玉对此“纳罕”,宝玉进屋时,黛玉听见一阵脚步声,心中“疑惑”这些都反映出黛玉对上场人物的最初认识,后面黛玉到两位舅舅屋去拜望,“度其位次”,与众姊妹进餐时听人言,观人行,一一按贾府习惯行事,足见其聪敏过人处。

  4.骈文夹在散文之中,韵味十足。宝玉出场写了两次,第一次先用散文写他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下登的,后用骈文写他的相貌神态: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第二次又是先用散文写他头上,身上,腿上,脚上,后又是用骈文写他的相貌神态:面如敷彩,唇若施脂;……。

  而宝玉眼中的黛玉则全用骈文写相貌神情: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王熙凤出场时也是先用散文写穿着,后用骈文写容貌神情。骈文的插入使语言十分优美,有诗一般的韵味,读来余香满口。

  【难点解析】

  《西江月》二词的解读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讲宝玉日常行为的外在表现给世人的总印象。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讲宝玉虽仪表堂堂,但没有获取功名的真本事。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讲宝玉不会结交仕人,不会应酬官府,不遵守封建礼教;而且在家不好好读儒家经典,不好好练习八股文。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讲宝玉的性格独立不羁,对世人的非议全不在乎。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对宝玉的身世具有预示性。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讲宝玉的存在对家无助,于国无补,完全是无用之材。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在封建制度下,宝玉这样的人是“无能”“不肖”的,因为他完全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告诫天下人,都别学宝玉。

  这两首词,前一首说宝玉的性格,行为特征,说他厌恶功名,不符合世俗观念,不顺从封建道德,礼教的一面。后一首是在概括宝玉的人生道路。作用是正文反作,明贬实褒。表面极写宝玉之不堪,实际上在赞美宝玉的反叛性。

  【解题指导】(思考的练习)

  一、黛玉进贾府 / 黛玉 / 贾母、凤姐、宝玉 / 王熙凤、 贾宝玉 /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姊妹 / 贾母、凤姐等出场人物 / 贾赦、贾政等未出场人物 / 宝玉、凤姐 /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探、惜三姊妹。

  二、见【内容主旨】中二“人物分析”和【写作特点】中2、3两点。

  三、1.①宝玉:潇洒英俊,善良多情。②王熙凤:刁钻狡黠、谄上欺下。③黛玉:聪慧灵秀,体弱多病。

  2.a是王夫人,c是王熙凤,王夫人是“携”黛玉上炕,既注意礼法又很庄重,王熙凤则“拉”黛玉入座,显得不够庄重,仅是为讨贾母欢喜表现出热情的样子。①②④都表现出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心理状态。

  四、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文中还可找到的有: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

  疯疯颠颠说了些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可惜)。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资料窗】

  1.关于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XX年,卒于1763年。他的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的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经常以密摺向康熙报告当地政治情况和大官僚的动态。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帝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XX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也基本完成,只是未能传抄行世,后来迷失了。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3.关于《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全书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必要的交代。第1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在身,被贾府上下视为“命根子”叫“通灵宝玉”。这个故事对宝玉的性格具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是个“无材”的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性格的“顽劣”从天而降,难以被世俗所容。

  木石前盟的故事,说的是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了酬报顽石浇灌之思,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这就是课文中宝、黛二人的初次见面,都觉得对方面熟,似曾相识的原因

  因。另外课文中说黛玉的病“若要奴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就是指“还泪”之事。

  第2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3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贾府中一些主要人物。即课文部分。

  第4回,通过贾府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5回是全书总纲。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全书的前5回把小说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都交代了。

林黛玉进贾府 篇6

  一、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2.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4.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5.安排四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一)导言。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注:框中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 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题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二)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认字解词;分析情节结构。

  (一)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造       阜盛     绾着     内帏      盥沐

  (chì)   (fù)   (wǎn)  (wéi)  (guàn)

  两靥       忖度      宫绦     嗔视

  (yè)   (cǔn) (tāo)   (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    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    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à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借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跨: 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四。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诞皮赖脸。

  (二)分析情节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贸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一层,写材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是第二层。

  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三层。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一)引言:

  ,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一。

  (三)作业 :

  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2.预习[思考和练习]二、三。

  第 四 课 时

  教学要点: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引言: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人物分析。

  1.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1)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3)王熙凤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提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呢?今后命运如何?这当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不过眼前似乎已让人感觉到黛玉在她们中间生活要小心谨慎,识时务,而以黛玉的性格来说则是艰难的。

  2.“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

  (1)林黛玉

  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2)贾宝玉

  要求同学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3)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结语:我们在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现在又学了《,这两篇课文都节选自节选自《红楼梦》的序幕部分。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请同学们谈谈[思考和练习]三第1题。

  (三)作业 :

  1.在课本上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相互核对一下。

  2.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3.预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附板书设计 :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服饰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        

  肖像描写  ┤          “三角眼”

  │          “吊梢眉”

  └容貌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    面”

  “丹    唇”

林黛玉进贾府 篇7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全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荒淫腐败,歌颂封建大家庭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传统思想进行深刻的鞭挞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说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贾府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先后登场亮相,并精心设计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第一次见面。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其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出场的人物众多,安排入情入理。写人物出场,有三个特点:一是先后恰当,先见的是老祖宗贾母、邢王二位夫人、李纨、三春,后见的是熙凤和宝玉;二是详略得体,对王熙凤、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略写邢王二位夫人、李纨和三春;三是虚实并用,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的人物实写,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虚写。这样的描写,笔法灵活,重点突出,阅读时要细加体味。

  名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剖析:林黛玉未到贾家前,已通过以前母亲之口和今日初见贾家几个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了解了贾家的与众不同,联想自己的身世,言行不敢有丝毫的“出格”之处。“步步”“时时”“一句”“一步”表明她初到贾府时极为小心谨慎的心理状态。“惟恐被人耻笑”,表明了林黛玉既有自卑的一面,又有自尊的一面。

  2.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剖析:“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大书”“五个大字”,连用四个“大”字,贾府的气派赫然地射入黛玉的视野,也凸现在读者面前。这宏伟的气派、显赫的布置,充分体现了贾府的权势。“正门不开”,说明进出贾家上下尊卑有序,等级森严。“敕造”,既表明了贾家特殊、显赫的社会地位,也表明了贾家巨大财富的来源。

  3.(王熙凤)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剖析:“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这表明了王熙凤早已作出安排――多么精细!办事周到细致,未雨绸缪。王熙凤随机说出此语,意在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则又表明她对太太是非常尊重的――讨好取巧,不露声色。如果事先并未“料着”和“预备”,那就会临事而迷,也不能显现出王熙凤的精明能干。王熙凤此时的表现,不仅讨好了王夫人,更赢得了老太太的欢心。这一表演丝毫不露破绽,充分体现她的处事周密、机巧逢迎、八面玲珑的特性。

  4.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剖析:“心中料定”,表明黛玉心思的细密。落座之前,还要细心观察,害怕坐错了位置,盘算之后,方“向椅上坐了”。后经“再四”相携,“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如此“留心”,看似繁冗的描写,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黛玉的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5.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剖析:邢夫人因“爱惜”而“赐饭”,本不应推辞。可“只是”“恐领了赐去不恭”,语意轻转,婉言谢绝,这既表明了黛玉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黛玉心里知晓贾府礼节上的“规矩”,言行不敢有丝毫造次,待人接物非常谨慎。既不失礼,又不会被人笑话,更显示了黛玉是很有教养的。

  6.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剖析:贾母正面独坐,“正面”且是“独”坐,显示了贾母特殊的身份和无人可比的特殊地位。四张空椅中的左边第一张乃为上座。黛玉虽是外姓,是客,但有舅母、嫂子在侧,怎肯就坐,因而“十分推让”。贾母解释后,方告了座。这里一方面写出了黛玉“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她知书识礼、言行得体、聪明懂事的性格特点。

  7.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剖析:黛玉一“惊”,一方面“惊”的是对宝玉的形象有似曾相识之感,另一方面又与从别人处听到而形成的印象不相吻合,有很大的反差。黛玉对别人给宝玉所下的评语产生了怀疑。但“惊”发于内,显得内敛,这恰是她“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表现。宝玉一“笑”,笑的是眼前的妹妹很眼熟,似曾相识。“笑”发于外,是因他娇纵惯了,故照直说出,口无遮拦。二者正好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二者不同处境下的不同性格。

  初次相见,却心有灵犀,似曾相识,正与小说开篇“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小说中宝黛爱情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8.(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剖析:当初贾母问她读何书时,黛玉说“念了《四书》”,可当她听贾母说几个姊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这里便改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之所以改口是因为她从贾母的三言两语中,一下子便领悟到贾母是在遵从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便立即改了口,可见黛玉的聪颖机敏,也可见她多虑多思、小心谨慎的特点。

  9.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剖析:儒家经典,本是封建士子求官进禄的敲门砖,众多的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以求宦达,而宝玉认为,除《四书》外,杜撰太多。表明他对儒家经典是极为不恭的,从中也足见他对仕途的厌弃。“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则表现了贾宝玉的放纵、叛逆和乖戾的性格。

  10.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剖析:宝玉衔玉而诞,“通灵宝玉”在旁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看重它,认为不是好东西,直接原因是家中姐妹们没有,如今神仙似的林妹妹也没有。后来还骂它为“劳什子”,并狠命地摔玉。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表现出贾宝玉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他要求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就是这么一个率真直言、勇于反叛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贾宝玉,在那一群封建阶层的眼中却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之人,这也体现了小说的批判精神,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二、重点语段

  1.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彝,一边是玻璃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剖析:小说通过黛玉所见,一方面写出了贾政院森然的布局和轩昂壮丽的建筑,初步揭示贾政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小说还借黛玉之目,着重描写了“荣禧堂”的华贵陈设。

  “荣禧堂”三字乃皇帝御笔亲题,后盖有皇帝的印玺,这象征皇帝对贾府的巨大恩宠。“青绿古铜鼎”象征着贾府显赫的地位,“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则显示着主人的勤于政务,“楠木交椅”“乌木联牌”以及所引的一副对联,则说明了主人醉心仕途经济,热衷官场应酬。从这一段描写中,显示了主人贾政是一个谨守君臣规范,恪守伦理道德的封建卫道士,同时也显示了主人的富贵奢华,还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在这一段描写中,以一匾、一联、一画为重点,按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左右的顺序逐一道来,让人有条理清晰之感。

  2.《西江月》二首: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剖析:课文借“后人”(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从写法上看,这两首词运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说他是腹内草莽、不知乐业,“天下无能第一”,甚至是“于国于家无望”,可谓不值一钱;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象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3.“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至“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剖析:充满青春活力的贾宝玉,在小说中却“千呼万唤始出来”,此前,作者已多次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对他作了衬托: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林黛玉设想他“顽劣异常”“无人敢管”,《西江月》二首更有许多贬低之词,说他“天下无能第一”,等等。而出场后的正面描写,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宝玉。这里先问名,又问字,并为黛玉取字“颦颦”。“颦颦”二字,一方面形象地概括了黛玉“眉尖若蹙”“两靥含愁”的外貌特点,暗示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取字不分男女,“我”有字,“她”也该有字,充分表现了宝玉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尤其是他把“命根子”视为“劳什子”,把项上之玉“狠命摔去”,则又充分表现了他与封建伦理背道而驰、敢于离经叛道的精神。别人视宝玉的摔玉是“发作起痴狂病”,这也正照应了上文对他的那些描写,而现在看来,这些统统当是寓褒于贬,似贬实褒。表面上是对宝玉的批评指斥,实际上正是对他叛逆思想、追求个性解放性格的肯定和称赞。

  审美鉴赏

  聪明灵慧 气韵非凡

  ――林黛玉形象赏析

  黛玉在作者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她肖像的描写,作者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手法,突出了黛玉内在的气质和神韵。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实际上是分三次来完成的。其中第一、二两次描写比较简略。第一次是通过众人之目而加以描写的:“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因而,林黛玉一开始便是以一位气质不俗而弱不禁风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二次是借王熙凤之目来进行描写的,从王熙凤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等奉承之言中,可以见得黛玉的自然之美。

  第三次对林黛玉的描写是通过与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贾宝玉之目来进行的。这一段描写当是最为全面深刻的。

  首先,作者抓住其最生动典型的气韵神情:“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暗示其悲剧命运,并寄寓深切的同情,使人顿生爱怜。

  再者,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黛玉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美好、更理想、更浪漫、更富有魅力。

  另外,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家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兼其与生俱来的“怪癖”,他怎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风露清愁”的眉目就显得崇高深刻,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的灵魂清爽、净化,难怪他要发出“女儿是水做成的骨肉”之类的奇论。此处的肖像描写,在表现黛玉性格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展示宝玉的性情。《脂砚斋》有透辟的点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评说极是中肯。

  日积月累

  一、学海拾贝

  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是指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服饰、环境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人物描写必须服从于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力求达到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描写效果。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即点出了王熙凤的泼辣放诞。接着作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外貌,来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在服饰方面,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暗示她的贪婪。在容貌方面,“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这些无不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给人一种貌似可爱,实则可畏的感觉。接下来作者通过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进一步刻画了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示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二、典题精讲

  对下面的人物语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体现了王熙凤的机变逢迎,既赞美了林黛玉的美貌,又讨好了贾母,且不得罪迎春等姐妹。

  b.“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宝玉信口开河,痴狂多情。

  c.“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反映林黛玉初到贾府时的谦虚。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指点迷津:言为心声,语言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它能够体现人物的心态、性格、处境、身份和地位。林黛玉对于读书问题的第二次回答,是在她了解了贾母对于女孩读书的态度之后,所以答案和第一次截然不同。这既体现了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个性,又反映她寄人篱下的心态。

  答案:c

林黛玉进贾府 篇8

  5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5.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是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是难点。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感受。

  二、导入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三、作者简介及《红楼梦》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          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四、解题: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 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贾敷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珍――贾蓉

  贾敬(秦可卿)

  贾惜春

  贾赦贾琏巧姐

  (邢夫人)(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贾兰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政(李纨)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赵姨娘所生)

  贾敏

  (林如海)林黛玉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五、理清情节,把握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小说第三回在全书中的主要作用是介绍环境,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贾府。

  二、贾府的“硬件”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1.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三、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四、思考:

  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五、在贾府院落示意图上画出黛玉一天的行踪。(见后)

  六[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第三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饰

  ┌服饰 服    饰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         服   装

  肖像描写┤          “三角眼”

  │         “吊梢眉”

  └容貌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    面”

  [1] [2] [3] 下一页  

林黛玉进贾府 篇9

  第二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诗词导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肝胆柔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笔下异彩纷呈的红楼世界,去品咂其中的百般滋味。

  文本解读

  合作探究

  一、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自读相应语段,从人物出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2.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做作。

  3.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善于奉承,随机应变。

  4.回王夫人话:充分表现了她果断能干的才能与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正是她赢得欢心,成为掌权人的原因)。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二、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在第二回就曾介绍了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

  问题一: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问题二: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四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人物的出场方式,二是肖像描写,三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四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学习方法: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1.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林黛玉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2.出场时的肖像描写。林黛玉观察:“心中想着……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3.《西江月》的两首词,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

  (角度:作者插入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该词作用: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二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4.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他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体现。

  5.如何评价摔玉的情节?

  明确:贾宝玉“衔玉”而生,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规律总结

  描写方法总结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按特征分类有:

  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3.衬托,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拓展探究

  分析鉴赏贾府的环境特点,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贾府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外观宏伟。贾府地处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在黛玉的眼中,首先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布局精妙。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作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陈设华贵。写“荣禧堂”,先详细描写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其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 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四)服饰精美。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都极为讲究,稍微重要一点的人物出场都有服饰描写。

  (五)礼节繁琐。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提示:环境包括建筑设施等自然环境因素,还需要注意的是人文因素,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等对人物的塑造尤为重要。

  总结:贾府的环境可以看出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丰富,还有礼教的繁琐;另一个方面,也暗示了这里的等级森严。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业设计

  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板书设计

  习题解答

  一、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小说所描写的贾府是个典型环境,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是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二、王熙凤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贾宝玉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份,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三、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贾宝玉: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报,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林黛玉: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

  四、答案略。

林黛玉进贾府 篇10

  [目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

  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板书]

  教案点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和“软件”(贾府人非凡的服饰、骄矜的气质和贾府的繁文缛节)两个方面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大家庭的样板、封建上层统治者生活写照的贾府的特点:富贵尊荣、威严袭人

  探究活动

  在对比中学习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丫环数量的对比

  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时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

  人物描写的对比

  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 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裹,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

  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抓住一点拓展对比

  在中,写黛玉初至贾府门前,有这样一段描写:

  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依据“蹲着”和几个“大”字,学生能够理会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贾府宏伟富丽、庄严肃穆的豪门世家的贵族气派、而且也暗示了贾府“诗礼簪缨”、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但是,环境的描写与展现,是融合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之中的,这段描写对于刻画林黛玉的性格到底有什么作用,学生就难以理解了。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我便把《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初至贾府门前的一段描写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阅读: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同是贾府门前的景物人物,在黛玉眼中突出的是“大”,对守门的奴仆也仅注意到着装别致而已。而这些到了刘姥姥眼中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石狮子”不“大”了,匾上的字也未进入她的眼中,那些守门奴仆在刘姥姥眼中也变成“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威风凛凛的人了。

  经过对照思考,学生终于明白:这是由于人物的性格、身份、教养的不同使然。于是,我又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林黛玉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由于母亲去世,才离父到京,来贾府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在来贾府之前,就曾知道贾府“与别家不同”,今天亲临贾府,她特别叮嘱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她不准自己出现丝毫的差错,以致有损自己小姐的身份和自尊。可以设想,黛玉在贾府门前,行动是多么的谨慎,心情是何等的紧张。这种谨小慎微。忐忑不安的心理必然会通过她眼中的景物人物而体现出来,她在贾府门前的“大”的感受正是她这种心情的折射,也就是说,这位体弱多并多愁善感的姑娘初临贾府,就感到那扑面而来的压力了。然而,黛玉毕竟是一个承袭过列侯门庭的盐课老爷家的贵族小姐,对那些守门奴仆只觉得他们穿着考究,但不会对他们产生一种胆怯畏惧心理,因为在他们面前,自己仍然是主子。

  而刘姥姥则不同。她本是一个村妪,只因自己姑爷与贾府“略有瓜葛”,为了讨些银钱才来到贾府。由于她在农村见多识广,诸如“大石狮子”、大匾上的大字等是不会引起她的注意的。能引起她注意的自然是那些能显示官宦世家富贵阔绰的“簇簇轿马”。而那些守门奴仆在她眼中则一个个显得飞扬跋扈。气使颐指,令她不寒而栗。这是因为这些人都是豪门大户的爪牙,他们常常是直接凌辱百姓的鹰犬,因而,他们在刘姥姥眼中就成这样一副神态了。这段描写同刘姥姥的性格。身份极相吻合。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把握了黛玉进贾府的性格心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把握了。

林黛玉进贾府 篇11

  [目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

  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板书]

  教案点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和“软件”(贾府人非凡的服饰、骄矜的气质和贾府的繁文缛节)两个方面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大家庭的样板、封建上层统治者生活写照的贾府的特点:富贵尊荣、威严袭人

  探究活动

  在对比中学习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丫环数量的对比

  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时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

  人物描写的对比

  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 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裹,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

  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抓住一点拓展对比

  在中,写黛玉初至贾府门前,有这样一段描写:

  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依据“蹲着”和几个“大”字,学生能够理会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贾府宏伟富丽、庄严肃穆的豪门世家的贵族气派、而且也暗示了贾府“诗礼簪缨”、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但是,环境的描写与展现,是融合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之中的,这段描写对于刻画林黛玉的性格到底有什么作用,学生就难以理解了。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我便把《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初至贾府门前的一段描写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阅读: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同是贾府门前的景物人物,在黛玉眼中突出的是“大”,对守门的奴仆也仅注意到着装别致而已。而这些到了刘姥姥眼中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石狮子”不“大”了,匾上的字也未进入她的眼中,那些守门奴仆在刘姥姥眼中也变成“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威风凛凛的人了。

  经过对照思考,学生终于明白:这是由于人物的性格、身份、教养的不同使然。于是,我又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林黛玉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由于母亲去世,才离父到京,来贾府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在来贾府之前,就曾知道贾府“与别家不同”,今天亲临贾府,她特别叮嘱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她不准自己出现丝毫的差错,以致有损自己小姐的身份和自尊。可以设想,黛玉在贾府门前,行动是多么的谨慎,心情是何等的紧张。这种谨小慎微。忐忑不安的心理必然会通过她眼中的景物人物而体现出来,她在贾府门前的“大”的感受正是她这种心情的折射,也就是说,这位体弱多并多愁善感的姑娘初临贾府,就感到那扑面而来的压力了。然而,黛玉毕竟是一个承袭过列侯门庭的盐课老爷家的贵族小姐,对那些守门奴仆只觉得他们穿着考究,但不会对他们产生一种胆怯畏惧心理,因为在他们面前,自己仍然是主子。

  而刘姥姥则不同。她本是一个村妪,只因自己姑爷与贾府“略有瓜葛”,为了讨些银钱才来到贾府。由于她在农村见多识广,诸如“大石狮子”、大匾上的大字等是不会引起她的注意的。能引起她注意的自然是那些能显示官宦世家富贵阔绰的“簇簇轿马”。而那些守门奴仆在她眼中则一个个显得飞扬跋扈。气使颐指,令她不寒而栗。这是因为这些人都是豪门大户的爪牙,他们常常是直接凌辱百姓的鹰犬,因而,他们在刘姥姥眼中就成这样一副神态了。这段描写同刘姥姥的性格。身份极相吻合。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把握了黛玉进贾府的性格心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把握了。

林黛玉进贾府 篇12

  <html>

  <head>

  <title>untitled document</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head><body bgcolor="#ffffff" text="#000000" leftmargin="0" topmargin="0">

  <table width="77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height="72">

  <tr>

  </tr>

  <tr>

  </tr>

  <tr>

  </tr>

  </table>

  <map name="map">

  <area shape="rect" coords="36,22,76,48" href="main/index1_1.htm" target="_self" alt="诵读" title="诵读">

  <area shape="rect" coords="95,22,137,47" href="main/index1_2.htm" target="_self" alt="注释" title="注释">

  <area shape="rect" coords="37,65,117,87" href="main/index2.htm" target="_self" alt="相关资料" title="相关资料">

  <area shape="rect" coords="36,106,117,129" href="main/index3.htm" target="_self" alt="文本分析" title="文本分析">

  <area shape="rect" coords="39,148,118,174" href="main/index4.htm" target="_self" alt="精读教学" title="精读教学">

  <area shape="rect" coords="37,188,116,214" href="main/index5.htm" target="_self" alt="问题研讨" title="问题研讨">

  </map>

  </body>

  </html>

林黛玉进贾府 篇13

  [目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

  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板书]

  教案点评: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和“软件”(贾府人非凡的服饰、骄矜的气质和贾府的繁文缛节)两个方面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大家庭的样板、封建上层统治者生活写照的贾府的特点:富贵尊荣、威严袭人

  第 1 2 页  

林黛玉进贾府 篇14

  曹雪芹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言。

  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属古代小说,前三篇为长篇小说节选。由于编者匠心,节选的部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可以独立成篇。我们自上中学以来,即使从语文课本上也读过古今中外小说,那么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在学生回答后明确如下认识:

  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小说又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亮相,展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就要写环境。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本单元教学内容大致安排如下;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水浒》和施耐庵;《林黛玉进贾府》一课重点研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重点研讨故事情节的安排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明湖居听书》作为文学鉴赏课。

  二、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了解段落大意(屏幕显示)

  提示: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

  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四、学生讨论分析主题思想

  提示: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动

  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  作业: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引言: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三  总结:贾府的与众不同(屏幕显示)

  1 硬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

  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2软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

  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

  四  作业:

  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2.预习[思考和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人物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

  1  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  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3  王熙凤(屏幕显示)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提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三 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呢?今后命运如何?这当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不过眼前似乎已让人感觉到黛玉在她们中间生活要小心谨慎,识时务,而以黛玉的性格来说则是艰难的。

  “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屏幕显示)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

  1  林黛玉

  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2  贾宝玉

  要求同学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3  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四 赏析本文写作特点(多媒体投影)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

  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2、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3、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结语:我们在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现在又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两篇课文都节选自节选自《红楼梦》的序幕部分。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五 作业:

  1.在课本上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相互核对一下。

  2.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    ②我的同学   ③我的亲属   ④我的邻居

  3.预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王熙凤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主

  要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

  人    贾宝玉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

  物              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

  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处处谨慎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六  教学后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林黛玉进贾府(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