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通用12篇)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通用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通用12篇)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出示挂图),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

  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啊!7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

  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同学边听边认真思考,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如:“撤”ch6、“召”zh4o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特别是“召”字声调是四声,容易读成平声。

  “援”字的右边易写错,写成“爱”;“键”和“健”易混,从字义中加以区别;“撤”的中间是“育”易写成“ ”;“榴”的右边笔画较多,提醒学生共有10画。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阻拦:阻止、拦挡。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

  妄想:狂妄地打算。

  诡计:狡诈的计策。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击溃:打散、打垮。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

  索性: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疑心:怀疑。

  瓢泼:形容雨大得像用瓢向下泼一样。

  宿营:军队在行军途中或战斗之后住宿。

  心惊胆寒:形容令人十分害怕。

  直泻:直直地向下急流。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极大,好像要把耳朵震聋了。

  工事:保障军队发射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

  疯狂:发疯,比喻猖狂。

  霎时:极短的时间。

  突击: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而迅速的攻击。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一件事)。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顾,注意,照顾。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英勇:非常勇敢。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借喻声势壮阔广大。

  奔赴:奔向定好的目的或目标。赴,前往。

  前线: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跟“后方”相对。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近义词:

  挺进――跃进 防守――镇守

  阻拦――阻挠 增援――支援

  妄想――妄图 诡计――阴谋

  击溃――击退 索性――干脆

  疑心――怀疑

  反义词:

  湍急――缓慢 密集――稀疏 胜利――失败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援(支援)键(关键)

  暖(温暖)健(健美)

  撤(撤兵)瓢(瓢泼)

  撒(撒手)飘(飘扬)

  链(表链)泻(倾泻)

  涟(涟漪)泄(泄气)

  榴(石榴)召(号召)

  溜(溜冰)沼(沼泽)

  钧(千钧一发)狈(狼狈)

  均(平均)坝(堤坝)

  赴(奔赴)赶(追赶)

  (五)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三段:第1自然段为一段。

  第2~8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段: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8)

  第四段(9)

  五段:第一段(1)

  第二段:(2)

  第三段(3~5)

  第四段(6~8)

  第五段(9)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2)讲红四团 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段(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一)理解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天险”。

  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险:桥上人走过去像在荡秋千;桥下叫人心惊胆寒,文章是从河水的色彩、气势和声音来突出的;桥对岸敌人的两个团已经筑好了工事,时刻准备堵截红军战士。)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二)讲读第1自然段。

  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呢?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后,画出重点词句,加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红军北上抗日要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 必须夺桥)

  (三)讲读2、3自然段。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画下来。教师边提问题边板书:(飞夺)

  出示幻灯:

  什么是关键?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关键的意思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

  第一句话强调抢在前面的重要性,要突出抢时间是胜利的保证。)

  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自由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词语。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距离120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

  这里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可以画简图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懂得抢时间的重要性。简图如下:

  (板书:抢时间)

  (四)讲读4、5自然段。

  默读4、5自然段。思考:红四团的战士们是怎样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画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学生间的讨论,教师点拨体会文章的中心。

  重点点拨:把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困难:

  ①饥饿和疲劳;

  ②对岸出现敌人火把;

  ③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

  ①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②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③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④高声答话智斗敌人;

  ⑤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指名分句读课文。两名同学,一个只读“困难”的句子,另一个读“克服”困难的句子,交替进行。要求读出语气。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呢?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五)讲读6~8自然段。

  到达了泸定桥,我们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再看一看这天险大渡河,齐读第6自然段。

  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解决课后思考、练习3(1)。

  (这些词语突出了泸定桥的“险”,它是极不容易通过的。)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

  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的“飞”字与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飞”的意思是“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快的意思。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飞过去。)

  红四团的战士们,面对滔滔江水,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向天险大渡河发起总攻。自由读7、8自然段。

  想一想: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攻天险的?画出表示夺桥动作的词语。

  教师边提出问题边板书:(攻天险)

  (拿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攀着 冲到 穿过 冲进 搏斗)

  指导学生抓动词深入文章内容,理解体会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板书: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勇往直前)

  什么是“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千钧一发”的意思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

  突击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所以称之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出示投影片或录像演示攻天险的内容。

  结合画面说一说红军战士是怎样攻夺天险的?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但仅仅几个动词难以表示出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战士们奋勇杀敌人的战斗情形,很有必要放录像片或投影片,补充必要的战斗场面,加深学生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读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斗争精神。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六)讲读第9自然段。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

  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齐读第9自然段。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第1自然段决定夺取泸定桥,结尾渡过天险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这样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板书:渡过天险,奔赴前线)

  (七)总结课文。

  看板书,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通过板书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渡过天险,奔赴抗日前线。)通过“抢时间,攻天险”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八)解决课后练习第4题。

  指导用带点词造句。

  ①理解“关键”、“千钧一发”的词义;

  ②读词所在的句子,并体会在其中的意思。举例:

  关键:上课专心听讲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千钧一发:在洪水将要冲塌王大伯家房屋的千钧一发之际,是解放军战士把王大伯抢救了出来。

  (九)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 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飞夺泸定桥   冒着――枪弹

  攀着――铁链

  攻天险 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3

  实录部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杂技表演中的走钢丝绳吗?(见过)用哪个词能概括出走钢丝绳的场景呢?

  生1:惊险!

  生2:惊心动魄!

  生3:扣人心弦!

  师:如果让你冒着雨,不吃饭,在黑暗中奔跑120公里之后,再让你走钢丝绳,你会怎样?

  生1:会掉下去。

  生2:我想我会拒绝。

  师:但是,我们北上抗日的红军却面临着比这更为严峻的考验,他们又将怎样?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初学的内容?

  生1: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前半部分,这部分写出了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桥,还有写了时间紧迫。

  生2:我来补充,文中还交代了路途的艰辛。

  师:好,红军战士战胜了饥饿、疲劳、暴雨,与敌人赛跑,与时间赛跑,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边。那么,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放映课件《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1:害怕,恐惧。

  生2:我觉得要想过桥真是比上青天还难啊!

  生3:红褐色的河水,让人不寒而栗……

  师:文中是如何描述泸定桥的?请大家读第6自然段。

  (生自由读,默读)

  师:谁想说一下读后感受?

  生1:“心惊胆寒!”

  生2:有气势。文中说“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师:你想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吗?

  (生读)

  师: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1:感受到了那种紧张!我都有点哆嗦了!(众笑)

  生2:我也想读一遍。(生读)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2:(自信地)我觉得我读出了泸定桥的险和敌人的疯狂。(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吧!

  (生齐读)

  师:真是“大渡桥横――”

  生:“铁索寒!”

  师:面对如此令人心惊胆寒的泸定桥,面对疯狂喊叫的敌人,红军战士马上发起了总攻,战斗是激烈的!请默读第7、8自然段。

  (生默读)

  师: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

  (小组交流)

  师:想把你们的收获和大家共享吗?

  生1:我们小组觉得红军战士异常英勇,我们是抓住了关键动词:拿、背、带、冒、攀等词语体会到的。

  生2:我们小组也认为战士是英勇无畏的,我们是通过“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一句领悟到的。

  师:看来,你们都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当年红军战士的壮举吧!

  (放映影片片段:夺桥激战)

  师:你们想读一读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指读,三名同学朗读)

  师:你们认为他们三个读得如何?

  生1:我认为他们不但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生2:我觉得他们能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红军的英勇。

  师:你们认为自己读得如何?

  生1:我认为我比昨天有进步,但是有一句我没有读好,我还想再读一遍:“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师:好,你能及时发现不足并马上提高自己,掌声鼓励!(生鼓掌)

  师:红四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请大家思考,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课文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三个方面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英勇和无畏。

  生2:这是从多方位,多侧面说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生3:我们小组还发现,“飞”是指“神速”和“过桥的惊险”。

  生4:我们小组经探究得出,“夺”既是“夺桥”,又是“夺时间”。

  师:你们小组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伟大领袖,革命诗人毛泽东主席曾写过一首赞美长征的诗篇,让我们一起回味《长征》。

  (生齐声背诵《长征》)

  师:下课。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4

  抢时间,攻夺天险,是《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重点。把红军抢在敌人两旅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以及与敌人激战两小时,一举夺下泸定桥的关键环节交待清楚,不仅能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有深刻认识,而且还能够较好地领悟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和突出重点的写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这个重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抢时间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原因是“敌人的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要求是在“二十多个小时”内(即从“二十八日早上到二十九日早晨”以前),飞奔“二百四十里”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

  其次,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使学生懂得红四团赶路途中所战胜的种种困难,并从中学习红军的革命精神。战胜的困难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自然环境的困难(山高路险、黑夜大雨);2.敌人造成的困难(沿路阻击);3.红军本身的困难(饥饿与疲劳)。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红军战士战胜上述困难的句子。

  另外,红四团与对岸援敌赛跑一段,除了迷惑敌人一节要让学生读懂以外,还应将大雨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后“敌人不能再走”和“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进行对比,更可体现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攻天险

  这一部分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天险与守敌。教学这一层可在“天险”二字上多做文章。先让学生从字典上找到“天险”的词解,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从桥上、桥下两个方面讲出泸定桥的无比险要。再加上敌人两个团凭险固守,突出攻夺泸定桥的巨大困难。

  2.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教学这一层可先提出问题:课文写攻夺泸定桥的经过可分为几个阶段重点写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课堂讨论。夺桥经过可分下面五个环节: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奋勇夺桥;二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桥头的熊熊大火;消灭守城的敌人。二十二位英雄夺桥是这一层的重点。整个过程,可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抢时间、攻天险是《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教学中抓住了这个重点,并采取恰当的教法,就能实现预定教学目的的大部。但是,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学的整体,要完成整个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除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部分外,还需考虑其它内容的教学,进行通盘安排。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5

  《飞夺泸定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指战员凭着大无谓精神,英勇杀敌,夺取泸定桥,对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红军战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6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飞夺”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文中“抢时间”“攻天险”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谓艰险、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教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自主的“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在学习与探究中,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总之,自读自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有用联系的眼光,用辩证的方法去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教法和学法,组织好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才能寻找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体会、感悟,促使学生的理解逐层深入。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一、最初设想:

  这一课我原先预想分四个课型,共五个课时来上:预习指导课(一课时),朗读指导课(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自查课(一课时)。

  预习课: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在文中画出来。

  3、读写生字词。

  4、用两个有代表性的词举例:天险――查字典只有一个解释。关键――查字典有多个解释。用这两个词引路,教给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一要读文中的句子,如果理解就直接写出词义,如果不理解就进行第二步查字典,第三步再读文中的句子(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不生搬硬套字典中的解释。

  5、尝试造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朗读指导课:通过看口写词填词的方法,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即结合课文内容对词语的初步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就词读句、读文,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讨论课:分两个课时,一是学习“飞”这一部分,采用一、二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方法引路,之后,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思、议(两、三个学生一组,好中差结合),初步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二是学习“夺”这一部分,更是充分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内化课文语言(画出动词,填空的方法)。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谓的精神,引申到在现在,我们学习的具体表现就是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系统、再巩固,另一方面借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上课的时间认真学、认真记。主要设计了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形近字组词(夯实字词基础),选择正确词义(预习中该怎样结合文中句子理解词义),和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五个问题(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这节课的方法是先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边做边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作一遍,再批改,订正,使本节课的学习扎实有效。

  二、实际上课:

  实际上课共上了六课时,预习指导两课时,朗读指导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练习课一课时。还有看长征片、朗读指导两课时。实际是八课时的时间。

  三、 教后反思:

  反思之一:教师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这也就解答了关于新课程的把握问题。大家都谈用新课程的教材难,难把握、难教……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下了多大的工夫,教材就把握到什么程度,就会教到个什么程度,学生就会学到个什么程度,这几点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深深地理解了杨、吕、邢等老师晚上回家备课的辛苦,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敬业精神。

  反思之二:关于长篇课文的把握问题。其实我们的读写课题四个课型的设置就是和这个问题直接相关。当初我们就是在面对中高年级的长篇课文产生困惑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路,所以提出了四个课型。这四个课型是相关联的。预习指导课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先是四五年级的教师引,到六七年级的半扶半放,到八九年级以后的自己主动得法预习),我们真的层层落实了吗?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结合自己任教的班级好好思索。之后是朗读指导课,这个课型一方面是检查预习情况,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一方面是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讨论课做好准备。再次是讨论课,在这个课型上重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备课中的艺术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将重点落实在怎样引导学生去学。这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着力在课堂中做好的关键问题。最后是练习课(自查课),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系统、再巩固,另一方面借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上课的时间认真学、认真记。

  这四个课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与学,注重方法的引导(授之以渔),注重思想教育。所以,不要把新课程看得那么高、那么远,一句话,再怎么变,教学的基础的东西永远不变,“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低层次的教师教给知识”的观念永远要刻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反思之三:一个好的教师要常常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过不去,就会常常自觉地在每一节中刻苦练习(普通话、板书等),和自己的教学能力过不去,抓紧每一点时间备课、琢磨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这样最终我们才能过得去。所以回顾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离一个优秀的教师的距离还很远很远,自己在这几节课之前,被孙校长一鼓励,就上来了勇气,好多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从职三到五年级的落差、对学生的不熟悉等),我就那么自信地来上课了,所以上完后,觉得留下了那么多的遗憾:一是感觉往往是看课、评课容易,真要把理念落实在课堂中,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这需要平日每节课扎扎实实地做,而正是这平日的每一节课是最考验我们的,我扪心自问:平日的每一节课我都没有糊弄学生吗?我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是!二是正是因为前面的原因,所以预习课上了两课时。三是手语太多。四是课堂语调太硬、太激动。五是面向全体还是做得不够。六是对教材的把握还欠工夫。七是教学基本功的欠缺。

  请大家一分为二的评课,给我以指导和帮助。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红军的英雄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已经比较难以理解了,课前想了好久该怎样上,才能不枯燥。虽然组里有人备了教案,但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我临时变了卦,没想到效果还可以。

  首先,我板书“飞夺”让学生理解“飞”时间要快,(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后面学了课文又让学生讲了更深层的意思。)“夺”从守敌手中夺取,后面的“泸定桥” 几个字,让学生教我写,因为原来的学生“泸”常写错,接着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泸定桥的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有关写泸定桥的段落,然后自己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并把课后思考题“从那几部分写了夺桥的困难?”。等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接着,我又带着他们学习了第六自然段。这么多的困难,红军又是怎样攻克的?“红四军团发起了总攻。”要学生自己找怎样发起总攻?找表示动作的词?在书上划,胡菲羽、彭冰莉几个同学划得挺准确的,接着又问:“你们从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刘以恒说:“我体会到了战斗的激烈。”黄莺莺说;“我体会到了战士们的勇敢。”王宇辰说:“我体会到了夺桥的艰难。”

  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这种感受吗?“能”男女生赛读。为什么一定要夺桥呢?

  然后,让他们自学其余的段落。理解一下文中的一些词语“天险、水流湍急、震耳欲聋” “等。总结的时候问“飞夺”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二课时,从写法上将课文大致梳理了一下。使学生明白,本课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找到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对应,并体会了前后照应的好处。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理清课文思路。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感悟。

  2、通过观看录像获得直观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全过程,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难点:理清课文的思路。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电影、胶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赏识激励法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边说边板书“桥”)(出示投影)你们见过这样的桥吗?(简介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因为这座桥是大渡河上的唯一通过,因此,红军北上抗日必经夺取这座泸定桥,(板书“夺”)但我们书上的题目是“飞夺泸定桥”(板书“飞”),为什么要加个“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

  三、A、合作探究“飞”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飞”、“夺”的段落,画出来。

  2、快速读2-5自然段,弄清“飞”的意思,并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抢时间)

  3、小组合作学习红军抢时间时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你觉得红军怎么样?(板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放录音,想象红军和敌人抢时间的情景。

  B、读中感悟“夺”

  1、指导读“飞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体会理解“飞”意。

  2、放录像“夺桥”,体会红军的英勇,奋不顾身。

  3、读课文体会红军的精神,指导读有关句段。

  4、学生谈体会。

  5、小结板书“攻天险”。

  6、读毛泽东《长征》结束全文。

  四、课外延伸

  如果你站在泸定桥的英雄纪念碑前,你想说什么?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8

  长文短教 让课堂充满活力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作者:青水

  前言: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来,往往感到难度较大。如果逐段讲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如果不这样,又觉得好像没有讲深讲透,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怎样将长文教好,便于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应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有立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教学这个对话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对教材进行面面俱到的、繁琐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是繁杂的,缺少秩序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基本是围绕文本(教材)来进行的。教师利用教材来教育学生,学生凭借教材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从学生的“学”着眼,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把课文“嚼”得支离破碎,再“灌”给学生的做法,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从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标准》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可以说,长文短教是必然的选择。

  为此,我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教材简析: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条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题合一,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真实地记录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二、学情分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的诗句,“飞夺泸定桥”就是发生在这漫漫长征途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翻开课文,我们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到他们在生与死的关头,那种义无反顾的抉择。读着,读着,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与感动。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经历一次战火的洗礼,从而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幸福的可贵,体味到“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三、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让学生凭借文本在有限的时空里与红军战士进行心灵的对话。其二,“飞”与“夺”是一个凝固的整体。第一课时,教师重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师在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笔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延伸到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地统一起来。

  四、教学目标 :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红军战士言行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难点 :

  创设情境,拉近时空,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红军长征及泸定桥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在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飞”和“夺”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阅读和体验。

  教学要求: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一)、谈话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课前师生一起唱歌)同学们,我们多么快乐!是啊,当我们吃完早点,背上书包蹦蹦跳跳上学的时候;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匆匆忙忙赶去上班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街心公园的老人在悠闲地吟诗舞剑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这种安宁、祥和其实就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6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课件出示课题)

  [评析:这是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相机述说的一段话。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一起唱学生熟悉的歌曲,孩子们和教师在唱歌的时候,情感非常投入,此番话是教师根据当时的情境有感而发的。在以下的教学流程中,还有一些教师为激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相机述说的话语,就不另作注解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阅读需求,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相机进行。]

  2、学生读题,“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教师相机板书“飞”和“夺”。)

  [评析:一篇文章,或明或暗,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这个线索,就是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思路,就抓住了文章的纲;抓住了纲,就会纲举目张,教师就能熟练地驾驭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课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章的主线,即“飞”和“夺”,从而理清了作者的思路。]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着“飞”和“夺”主要写了些什么?

  [评析: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整体把握,才能实现长文短教。这一问题的设计,学生思考后就很快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2、教师深情述说,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师: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并不难,但我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内心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三)、自主阅读,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围绕着“飞”和“夺”,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一边读,一边作批注。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读中指导。

  [评析:要做到长文短教,必须在设计问题上花大气力。“疑为思之始、思之端”。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必要。一般把作者思路作为设计问题的线索,使学生的思考解疑与作者的思路合拍,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

  (四)、集体交流。

  说明: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重点内容总是为中心服务的,叙述都比较详细。抓住了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学中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A、关于“飞”这一部分。

  [ 评析: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为什么飞?(事情的起因)和怎样飞?(事情的经过)。对这一部分处理的重点有:

  起因: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任务,29日早晨必须赶在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的前面赶到泸定桥。抢在敌人的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经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感知内容,体味语言的重点。重点词句有:“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全身淋透了;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等。]

  教学构想:

  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相机用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议,议中读,联系上下文,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感受。

  (1)当学生谈到“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中人物近距离对话。

  (2)当学生谈到“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对岸的敌人赛跑”时,相机让学生理解“索性”这个词的意思。

  (3)当学生的阅读体验涉及到其它的点时,教师相机做弱处理,师生共议、共读。

  2、回归整体,融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中感受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

  3、回扣“飞”的起因――“红军战士为什么要这样赶时间呢?”

  学生齐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教师板书:28日早上29日早晨

  4、(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评析:“长文短教”的教学思想在“飞”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个比较明晰的体现。教学的切入点是“怎样飞?”“为什么飞?”教学中,学生并非依循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进行阅读的,而是从自己的阅读需求出发,从“令自己最感动的部分”来切入课文的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成为学生的重点直奔及情感体验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所在。这里,是师生解读文本时在重点内容上的共同聚焦。当学生了解了红军战士是“怎样飞”以后,“为什么飞”这一问题就凸显在师生面前。而课文中的这一部分的语言明白易懂。因此,教学中,学生一读而过。第五自然段的大部分内容,是借助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学生只齐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这同样也是长文短教的又一体现。相对“短文”而言,“长文”有着较多的内涵,在“飞”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点与点之间的跳跃与取舍,对课堂内容的精简,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有效地处理好“长文短教”与“完成目标”这对矛盾。]

  B、关于泸定桥的险。

  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体验泸定桥的险。对这一部分处理的重点有:“13根铁链;并排9根;摇摇晃晃;心惊胆寒、直泻、撞击、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等。

  1、自由朗读,说说自己读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泸定桥离水面……涛声震耳欲聋”这段文字,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师生共读、共议,再借助课件身临其境,感受泸定桥的险。

  3、自由读;齐读,感受桥的“险”。

  [ 评析:第六自然段既是对“飞”的承接,又是由“飞”到“夺”的过渡。因此教学中,对这一段的处理是“顺水推舟”,在“飞”这一部分之后,顺势进行,一气呵成。]

  C、关于“夺”这一部分。

  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对内容感知的重点是: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英勇夺桥的?在这一部分中处理的重点有:其一,22位英雄英勇夺桥的壮烈场面;其二,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的英勇场面。

  教学构想:

  1、学生在读完第六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之后,教师接着读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相机播放课件――嘹亮的军号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师:在“夺”这一部分,哪些地方让你最为感动?引发学生的自主表达。

  2、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读相关语句,谈感受。

  (1)、当学生谈到22位英雄英勇夺桥的壮烈场面时,课件相机出示课文第七自然中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场景,想象22勇士英勇夺桥时的壮烈场面,有感情朗读。

  (2)、当学生谈到战士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的英勇场面时,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相机重点词语的的意思,感受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无畏。(板书:冲)

  3、借助课件,再现课文七、八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战斗场面,升华情感,师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评析:在“夺”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抓住重点,避免繁琐的分析,实现长文短教。突出的是文中的两个壮烈场面,尤其是第一个场面,特别震撼人心,这一部分成为了师生共同体验的重点。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利用多媒体课件,读中体验,进入情境,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

  (五)、回归整体。

  1、师生共读首尾两个自然段,抒发情感。

  2、再读课题。师: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让咱们再读课题。

  [评析: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由心底里为文中的故事所感动,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读写结合。

  教学要求: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凝练、准确,以及场面描写的真实与感人,并在动心动情的基础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延伸到写。

  一、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进一步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体验情感,并联系课外资料写自己的读后感。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9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

  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

  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

  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

  (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

  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

  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

  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

  4、(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请自由朗读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

  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师相机出示课件“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不怕牺牲)

  5、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齐读第9自然段。(板书:继续北上)

  三、总结

  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课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

  结束语:同学们看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之时,让我们回去体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主席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诗句了呢?

  附板书设计

  继续北上(结果)

  抢时间大智大勇

  15飞夺泸定桥(经过)

  攻天险不怕牺牲

  北上抗日(起因)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10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的著名战役。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原因,和敌人抢时间。攻天险,最后夺下桥并北上抗日这一顺序来写,条理清晰环节之间衔接紧凑加之战争氛围强烈,故采

  用情景教学法引入课文。

  1、教学时播放《长征》诗词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过后尽开颜”。因为本篇课文写红军为北上抗日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刚好本诗词和内容相吻合。加上诗词朗诵时气势宏伟,音乐激昂,让学生以听觉上被带入当时渡口情景中,加上播放《夺桥》录象,学生如身临其景之感。在播放完诗词及录象片段后,教师通过通画外音“1935年5月北上抗日红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让学生从音乐录象中,返回课堂为上好此课作准备。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达到激趣之目的。

  2、课文入手,题目的重点难点是哪一个(飞夺) 看了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飞夺?” “怎样飞夺” “飞夺的结果怎样”) 通过学生学习,可以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教师首先巧妙地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切入,并从关键词设问,带出课文情节发展提纲(起因、经过、结果),即提供了一次填词语句子的训练机会,又延伸为主要内容的概括,展现出叙述顺序,提出了分段依据,并归结为指导学法。六项训练任务(找关键词、设疑提问、连句概括主要内容、剖析叙述顺序、分段和指导学法)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可谓独运匠心了。理清顺序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主要内容(限时2分钟)以学生的自觉性往往很差,如果用学生课堂问答形式,只有一部分教好的学生积极动脑筋完成。而大多数学生则不动脑筋,就达不到全班理解课文的目的。

  3、抓住重点词语“飞夺” 1、采用逆推法去分析红军“飞夺泸定桥”须具备的条件。

  红军北上抗日必然要从泸定桥上过――――必需夺下泸定桥――――要夺泸定桥――必需和敌上抢时间、快速的夺下桥。在学生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要用“飞夺”而不用“夺下”体会红军面临大渡河、泸定桥之险,敌人的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险境。衬托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慨。

  4、播放录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战争气势之大、战斗场面激烈。同时,课件出示泸定桥、大渡河之险。衬托夺桥之难,红军之英勇。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认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把握好朗读的基调――崇敬、赞颂。夺桥是一个壮举,整个过程紧张激烈。因此,朗读的节奏应该紧张、高亢,行军途中,虽然路程艰险,要读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要表现出紧迫感。

  激战的场面要读得紧张有势、节奏稍快。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阅读延伸,展望未来,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出示一组匀城图片(文峰塔、繁华的街道、小学幸福的生活等)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感受。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缅怀革命烈士,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7、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较多,时间不足。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一、审读题目促思维

  在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读分析,先板书“泸定桥”三字,设问: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利用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把泸定桥“夺”过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

  理解作者思路和课文的段落层次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本文紧扣课题中的“飞夺”展开故事情节,围绕“飞夺”依次讲了“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教学时根据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同时教师予以讲解指导。讲读课文时从“时间紧”“路途远”“敌我双方赛跑”三个方面弄懂“抢时间”这部分的内容,从“桥险峻”“敌猖狂”“红军勇”三方面弄清“攻天险”这部分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借助板书,借助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重点悟中心

  “飞夺”二字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课文中“抢时间”“攻天险”这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教学“抢时间”一段,先要求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冒雨行军”一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想当时当地的情景,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考题: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因此领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攻天险”一段,具体要求学生理解红军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指导学生按照: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冒着炮火前进→三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熊熊烈火→消灭守桥的敌军这一过程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飞夺泸定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指战员凭着大无谓精神,英勇杀敌,夺取泸定桥,对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qing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红军战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没有按照“牌理”出牌,而是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 “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红军的英雄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已经比较难以理解了,光靠读文章、口头的描述学生的体会不会深刻,而且势必使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字词说教中。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为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在课前从网上下载了《飞夺泸定桥》这部电影,截取了夺桥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4分钟的视频以生动的画面和音效充分展示了红军勇夺泸定桥的过程,十分感人。学生看的津津有味。看完视频后学生都被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深深感动,再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材料,找出描写红军英勇顽强的语句和词语进行重点理解和朗读,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很容易就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与词语,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语言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理解都十分到位,红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顽强的精神呼之欲出。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面向全体学生还是做得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上,使他们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1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 篇12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易于学生理解,但为什么作者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这是飞夺泸定桥的铺垫。教学中还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2、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

  四、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课件与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回忆主要内容)

  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有天险之称,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大军因为渡河耽误时间,被清军围追堵截,四万大军全军覆没。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也向大渡河挺进,准备渡河!(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唤起回忆,新旧衔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深入理解,研读课文

  1、看了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理解为什么红军要夺下泸定桥)

  2、在夺桥之前,课文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课文着重写时间紧迫,道路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

  3、理解时间紧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哪些地方写时间紧迫,派代表汇报读懂的地方,明确“飞”就是抢时间。播放课件,红军雨夜急行军)

  4、理解道路艰险

  红军能够抢先到达泸定桥吗?

  (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翻山越岭、沿途阻击敌人、冒雨摸黑赶路等说明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不畏艰险。

  5、理解泸定桥令人胆寒

  红军“飞”到泸定桥前,就要与敌人“夺”桥了,可是文章接着写什么内容?没有直接写红军怎样夺桥,而是写桥险,桥怎样险呢?

  (学生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板书:桥高、难走、水急、难攻,随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泸定桥险,大渡河水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可是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时间紧、路难走、桥难行,这是不是犯了详略不当的错误呢?

  (学生讨论,统一认识:这是为写红军飞夺泸定桥作铺垫,这些描写,更能表现红军的英雄壮举,是不能不写的)

  6、夺桥战斗与结果

  后面是追兵,对岸是气势嚣张的敌人,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桥战斗打响了。

  (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心灵受到震撼,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在字、词、句中理解、想象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关键词语)

  课文叙述了战斗的经过和结果,红军攻下了泸定桥,取得了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播放课件,分角色朗读课文6――9自然段,让学生在视频和音频中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设计意图: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自主探究学习;以课件的适时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有战斗就意味着有牺牲。现在,我们就来到这座纪念飞夺泸定桥牺牲的英雄纪念碑前,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说。你想说什么?(播放课件,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有所悟。

  四、拓展延伸

  这就是今天的泸定桥,(播放课件)它不仅记录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相信,泸定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请大家把《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讲给比你小的同学们听,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我们周围传播;让他们和你有共同的感受;让我们从心中唱起同一首歌缅怀先烈!(播放课件,师生同唱《同一首歌》

  设计意图:牢记历史,开创未来。让学生对画面和音乐的。理解中,思想再次升华,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只有更好――《飞夺泸定桥》展示课(通用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