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精选16篇)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精选16篇)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同胞般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七日)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2

  说教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家中常见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只是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起对比衬托作用。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 的“奇妙有趣”和“可贵韧性”;b、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仿写一想象片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写话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第四、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深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及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的一段话,写一想象片断;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读为基础,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以读为主,读中质疑,由读求悟,议中解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领悟、应用。

  说学法

  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利用已有的积累进行创作的能力,以及审美表达的能力。

  媒体设计:自制ppt

  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质疑 激发兴趣(教学1、3小节)

  1、作者是个爱花的人,家中常见的花是应有尽有。

  指名读第三小节(随即演示各种花的图片)

  2、谈感受、读好

  3、出示:第一小节。读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先学习3自然段,利用语言文字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家中其它花的万紫千红,再出示第一自然段与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的核心问题(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自然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激发了学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多思、好问、善问的好习惯。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二、以读代讲 读中体会(教学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教师不必多讲,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两盆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进行有感情朗读。具体操作如下: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抓住“不相容”――“融洽”,体会奇妙有趣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读好它。

  三、品读悟韧 经典积累(学习4自然段)

  1、读一读,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花色,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作者难忘,还有什么的方也让作者记忆深刻?(可贵韧性)

  2、品一品,哪些词句体现出它的可贵韧性? 用“~~”画出,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4、议一议,全班交流品读心得。(ppt出示有关句子)

  5、诵一诵,在交流重点词句后,相机指导朗读。(ppt配乐)

  6、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句子把它积累下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来学习课文重点段,由读懂、读精、读好、成诵,层层入深,从词到句,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以上设计的依据是: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分层次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其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得以锻炼。2、成诵必先读好、读熟。在以上的设计中,我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较多运用自由朗读的形式,旨在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以读为抓手,使学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书读百遍,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更何况背诵。在背诵时,我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让教学做到分层次。4、叶老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随地准备放,能放就放手”。扶一扶,是为了随时能放一放。在以上训练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品、自议,不但使学生愿读会读,而且愿说会说,使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逐渐提高。

  四、境中悟幻 启发创作(学习5自然段)

  1、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

  2、配乐范读,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得情景。

  3、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你什么印象?(引起幻想)

  4、出示作者幻象部分,伴乐轻读思考,写了作者的几个幻想?作者是如何幻想到的?(有相似之处)

  5、再读读品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用你的心代作者读。(指名读)

  6、作者每天看夹竹桃,产生的幻想不止这些,扇动你幻想的翅膀,替作者再写一个幻想。(乐起,出示月光下的夹竹桃图片)(教师朗诵: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投到了雪白的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闭上眼睛,我想它是……)(想象2分钟)抓住你的幻想写下来。

  7、交流。

  1、运用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真切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2、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朗读课文,是我们替作者讲话然后,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用心朗读,勾起学生的真情,这样就达到了感情朗读的训练目的,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在写话练习时,我利用音乐、意境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再次营造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幻象,写一片断。

  五、水到渠成 情感升华

  1、过渡:这么奇妙有趣、韧性可贵,又能令人幻想万千的夹竹桃,作者怎能不爱上它呢?

  2、我们代作者来赞一赞夹竹桃。(板书:爱)

  3、指名读,齐读。

  到此,学生对夹竹桃的的特点已了如指掌,也对夹竹桃产生了爱意,此时,让学生来赞一赞夹竹桃,不尽使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回顾,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本文的主题跃然堂间。这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读为设计抓手,从读中质疑,又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奇妙有趣

  17、夹竹桃(爱上) 韧性可贵

  引起幻想

  这则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夹竹桃的特点(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展现得一目了然,突出的文章的重点。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3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四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四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  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奇妙有趣的夹竹桃吧。

  (播放夹竹桃视频)

  过渡:看了这样的画面,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相信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出示第六自然段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

  (韧性、幻想)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1、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出示学习要求提示)

  3、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换一种说法。造句。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述句改反问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可是作者却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也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8、老师和同学们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9、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 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出示)指导朗读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月光轻柔,大门内夹竹桃香气四溢,花影迷离,多美的意境呀!置身于这优美的氛围里,人的思绪也飞扬了起来。那墙上的花影,叶影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

  ◆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指名读。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

  (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汇报。

  5.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季爷爷之所以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     ),又能(         ),这是夹竹桃的表面所不能表现出来的,作者真会观察,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善于观察,对于人或事物,我们不能只看起外表,更要注意它的内在美。让我们记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作业:

  1、  造句

  2、  读课文,背诵4.5.

  3、  仿照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韧性的人或物。

  板书:

  值得留恋、值得回忆

  奇妙有趣

  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爱上夹竹桃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突出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来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主要问题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为学习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经历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像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由物及人,感受季羡林先生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学生的回答抛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走近文本时心中会产生若干个小疑问,师生共同解决这些小疑问,那么那个最初抛出的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对夹竹桃的印象)——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对夹竹桃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读有关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引领本节课学习的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线路后,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默默地一年三季开放,花期之长是院子里其他花不能相比的。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状物咏怀,季羡林先生喜爱夹竹桃的韧性正因为他自己就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并及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句子。

  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学生的探究体验中我又设计了“文中的那些花指哪些花?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个问题。通过和夹竹桃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夹竹桃默默无闻,韧性强的特点。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引导学生读第一个自然段,抛出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习升华。

  教学时,我以“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悟?”这一问题引导。

  新课改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季羡林先生面对挫折不屈服,富有韧性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设计了“我想对夹竹桃说””我想对季羡林说”“我想对自己说”这一练笔训练。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5

  之二

  作者:方明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纪传体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附板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1

  《夹竹桃》导人

  执教老师:何妹婷

  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种花,它的花如桃,叶如竹,因此,人们送给它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这就是夹竹桃。(齐读课题:夹竹桃)

  学习课文第四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记得季羡林老先生这样说过(出示媒体)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为什么夹竹桃对季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文中有一句话简练

  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季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两个呢?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韧性 引起幻想)

  对,正是这两个原因,作者爱上了夹竹桃,我们再来读一遍。

  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找一找,看看拿一小节进行了介绍。(第四小节)

  课文第四小节作者是这样说的:(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第四小节,找一找能够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圈圈划划,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谈体会。

  因此,作者饱含深情地反问自己。齐读上面那段话。(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学习第三段。

  院子里的那些花是指那些花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

  这么多的花,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学生交流(应有尽有)

  什么叫“应有尽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写到了14种花。

  引读:(出示图片)

  ①每年春天,在和煦的春风里,瞧,花开了 。

  ②到了夏天,在盛夏的暴雨里,又有花开了 。

  ③一到秋天,在深秋的清冷里,还有花迎风吐艳, 。

  季先生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呀!应有尽有。季先生小院的花不仅多,还很美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词语。

  学生交流。(出示: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

  学生齐读。

  小院里的花真多真美呀!读到这些词语,你还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媒体出示:师领学生读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第三段写了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来读一读呢?

  学生齐读。

  小院里的花这么多,这么美,看得我们都眼花缭乱了,但是这些千娇百媚的花和夹竹桃比起来,作者却更喜欢夹竹桃,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

  是啊,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无奈,他们不张扬,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多么可贵的韧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向夹竹桃致敬!

  媒体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学习第五段。

  作者喜爱夹竹桃,不仅是因为它那可贵的韧性,还因为它能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夹竹桃能引起作者的哪些幻想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听的时候,用心感受,你的眼前出现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

  教师范读。

  学生交流。

  寻常的花影竟能让作者联想到地图上的大洲、大海,池塘中的荇藻,风翻的墨竹,为什么作者能够幻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五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

  是啊!正因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月光下的夹竹桃你觉得还会像些什么呢?请你仿照文中的句式,也来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

  出示: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学生交流.

  教师评价.

  五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奇妙有趣的花朵,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带给我们的美好幻想.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媒体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六课外延伸

  其实,不仅季先生喜欢夹竹桃,古时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夹竹桃,还写诗赞美过她呢!下面,老师把这首诗送给大家.

  出示: 夹竹桃

  花似红桃春犹在,

  质如碧玉色常新.

  不负声名桃共竹,

  全凭颜色白兼红.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第五段的写法,写一段幻想(如天上的云,树的影子,手映在墙上的影子等等)

  《夹竹桃》教学反思 :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夹竹桃的韧性及夹竹桃能引起作者无限的遐想,这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两个原因。我上课时紧紧围绕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展开教学,指导学生感悟“韧性”和“幻想”的内涵。夹竹桃具有怎样的韧性呢?我又抓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7

  课前交流: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北京大学的真实故事:有一年开学了,刚刚考入北大的新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北大的校园。有一个新生背着沉重的行李累得气喘吁吁,只好把行李放在路边。正巧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经过那儿,他很不好意思地走上前去:“老师傅,能帮我看会包吗?”“老师傅”看了看他那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小时后,那位新生办完了入学手续匆匆地赶了回来,“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看守在行李旁。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师傅”也坐在主席台上。他是谁呢?

  师:同学们一定还在想刚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傅是谁?他就是当时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出示:季羡林照片)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他的原作改写的课文《夹竹桃》,并通过课文一起走近这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板书课题)

  你们见过夹竹桃吗?老师带来了一组夹竹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出示夹竹桃的图片。

  师:夹竹桃原产于印度及伊朗,后传入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对粉尘和灰尘有较强的吸附力,被誉为“绿色吸尘器”。但是它的叶子、皮、花等都有毒,同学们平时不要轻易地去采摘它。

  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猜猜它名字的由来吗?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它的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它夹杂着竹子和桃花的特征,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项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1:写了夹竹桃的花色。

  师:它的花色很美,吸引了你。

  生2: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读出了它的韧性,你很会读书。

  师:我们课堂上再细细来品读。课文中的生字你读得怎样了?

  出示词语:

  熏透榆叶梅花团锦簇

  凄清玉簪花叶影参差

  荇藻一嘟噜微风乍起

  师:谁愿意读读第一竖排?

  一生读第一竖排。

  师: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中间一行,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二竖排。

  师:最后一个词请你再读一下。

  生读“一嘟噜”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读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三竖行,谁来读?

  一生读第三竖行

  师:很好,特别是中间的多音字读得很准确。我们把这个词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对字音掌握的不错。看看书后的生字表,观察一下生字的字形,你觉得哪些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生:“藻”是上下结构。

  师:注意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生:“蛾”是左右结构。

  师:我们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觉得这个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点红“熏”)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生书空,师提醒第三笔是短竖。

  师:拿出笔来,在书上把这个字再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书写。

  师:生字的字形会写了。看看它的意思,你有没有不太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荇藻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老师这里带来了一幅它的图片。

  出示图片

  师:“荇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圆形,浮于水面上,根生在水底,花是黄色的。

  还有哪些词语你不太明白的?

  生:一嘟噜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他的?

  师:“一嘟噜”是北方的方言,比如我们这儿说一串葡萄,那儿说是一嘟噜葡萄。我们这儿农村会有人家晒辣椒干,串成一串,那儿叫一嘟噜辣椒干。一嘟噜就是——

  生:一串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好。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读。

  出示: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听说我们班同学朗读水平特别高,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大胆地表现自己。你想读对不对?就请你好吗?

  生读

  师:对不起,老师打断一下,看清楚了,是“对我说来”。

  生继续读

  师:不错。要勇敢地表现自己,还有谁愿意再来读读?

  生读

  师:从你流利地朗读中老师知道,你课前预习得很充分。

  孩子们,俗话说“学贵有疑”,读了这句话,你心中有怎样的疑惑?

  生:为什么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书:最留恋

  师:你很会读书。

  我们不仅要学会提问,还要学会去解决问题。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回答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你们预习时有没有留心?

  没关系,我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生浏览课文

  生: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们同意吗?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一生读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夹竹桃带给我怎样的幻想?

  板书:幻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文中的韧性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韧性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读书,两位同学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一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想到的是哪些词语跟它意思差不多?

  生1:坚韧

  生2:柔韧

  师:韧性就是柔韧不易折断的品质。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就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你们找到了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中,老师知道,课前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我们班同学预习习惯非常好。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在心里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师行间巡视。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轫性?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哪位同学也找到的这句话?请你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你从哪些关键词当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无不奉陪

  师:无不奉陪就是什么意思呀?

  生:坚持到最后。

  师:你读出了它坚持到最后。那无不奉陪是个什么句式?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还知道双重否定句,了不起。如果把它换成这样的句式,你觉得哪句好一点?

  出示句式比较

  生:无不奉陪语气要强烈。

  师:双重否定的句式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表达的意思也更明确了。

  那能把这句话也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改一改吗?

  出示练习

  生: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人不激动万分。

  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会尝试用一用这样的句式。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一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也体现了“无不奉陪”?

  生:一直

  师:一直、一直。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报春的迎春花一直到傲霜的菊花,它无不奉陪。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

  生:韧性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一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株充满韧性的夹竹桃。

  夹竹桃到底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比较好?推荐一下。

  生推荐一名同学

  师:其他的同学思考:你在季老家的小院看到了哪些花?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果然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

  季老家小院的花可真多,可以说常见的是应有尽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一生介绍花名

  师:有这么多花呀。读了这段文字,你心中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1:为什么那么多花不写唯独写夹竹桃?

  生2:为什么写这么多花,不提夹竹桃?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介绍了这么多种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不是跑题了吗?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衬托对比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真会读书,都知道衬托对比的方法了。

  是呀,作者就是用衬托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上这样的写作方法。

  师:夹竹桃和这些花相比,这点韧性显得是多么的——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生:可贵。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女同学中谁读书比较好?推荐一名。

  生推荐一名同学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夹竹桃?

  生:生命力旺盛的夹竹桃。

  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的字词?

  生:一声不响。

  师:一声不响、悄悄地,它在那里默默地开放着。

  你还从哪些关键字词中看出来的?

  生:从“又”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

  引读: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

  师:就这样坚持着,向世人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一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株默默而又生生不息的夹竹桃。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

  师:从哪些关键的字词中感受到的?

  生: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茂盛、衰败、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孩子们,你们想象一下,伴着和煦的春风,许多花——

  生:竞相开放。

  师:而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盛夏的暴雨,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深秋清冷的凉风,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我们刚才的“无不奉陪”句式是一样的。

  出示句式比较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生:文中。

  师:显然文中句式表达的意思更强烈一些。

  出示句式练习

  师:老师相信这个练习一定难不倒你们。

  生:小明是个小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师:也希望我们同学,每天都能看一点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此刻,你喜欢上夹竹桃了吗?

  生:喜欢。

  师:就让我们向它毫无保留地表达我们的爱意吧。捧起书,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

  师:好一群夹竹桃的知己啊!

  自古文人多爱花,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原因。

  出示季羡林的生平

  师:快速浏览这段文字,相信你们对季羡林会有更深的认识。

  生浏览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季羡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

  师:你读出了他的坎坷经历。

  生:他具有夹竹桃一样的韧性。

  师:是呀,他就像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一样,一路坎坷地走过来,最后坚持下来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他仿佛看到了他——

  生:自己。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相信你会有更深的认识。请男同学来读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

  男生齐读

  师: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难怪他这样说——

  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女生读。

  女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感受,师行间巡视。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内心感受。

  交流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夹竹桃的韧性。对于一开始有同学提出的,“夹竹桃会引起作者怎样的幻想”这一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出示作业:

  1.背一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让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在我们心中开花吧。

  2.读一读:季羡林的原作《夹竹桃的传说》,感受文学大师的优美文字。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节课,意在从学生的疑问处入手,激发探究的欲望,引领他们品读质朴的语言文字,理解语言,自主释疑。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补充作者资料,进一步感悟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习得语言。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强势,主体的自主性受牵制,所给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朗读机会虽说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指导是不够到位的,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的朗读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语调轻重上的改观,没有显著的进步,也仍未从内心品悟到夹竹桃的韧性。

  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被淡化。本课的段落大意提取并不难,经过充分预习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握,因此我将其安排在检查预习的环节。由于刚由新老师上课,又是第一节,学生似乎有点紧张,发言不够积极,我呢,便在说出“写了夹竹桃的花色、韧性”后掐断,进入字词的检查,本打算权当做了解他们的基点,待抓住最后一节的学习后再借助板书将“花影及引起我的幻想”顺便补充进去,随之小结一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再说,读词语难度系数不太高,可缓解一下学生的紧张情绪。然而,实际的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给人的感觉是没在意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此中的遗憾会给以后的教学以提醒甚至强化。

  再次,正如陈所长提出的,本节课没能从宏观上,把整个单元内容串联起来,足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感受大师语言的平实、质朴,借物抒情写法的独到与精妙。如果课前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或者团队成员能适当引领一下,将单元主题融入本课教学,深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后的教学,更需静下心来研读文本,真正实实在在走近学生,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将学习到的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不止,反思不断,促进自我成长。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8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学习过程1.给加点的字注音。榆树(   )   烟熏(   )   海藻(   )   飞蛾(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liáo"字。(拓展题)

  ⑴星星之火,可以(     )原。

  ⑵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     )乱。

  ⑶他的作业一向字迹(     )草。

  ⑷奥运会(     )亮的会歌旋律随水柱飞扬。

  3、根据要求,写诗句。(拓展题)

  ⑴写内心愁苦的:(             ),(             )。

  ⑵写壮志豪情的:(             ),(             )。

  ⑶含有花朵的:(             ),(             )。

  ⑷描写冬天的:(             ),(             )4.同学们,我知道夹竹桃的名字好有趣呀!它的叶片像         ,花多如           ,所以人们称它为          。5.认真的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6.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花多,华美的成语,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等,请你在写几个这样的成语,(至少三个)。                                                       7.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用带点的词造句。在         春风里,在        暴雨里,在        清冷里,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吐艳。8.读文段,想画面,展开想象,说说还可以幻想“它”是什么?并写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走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这一幅图竟变成活画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拓展题)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际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代 带)那个小孩子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也,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枝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天,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稀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jin xin)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2.解释词语。

  不屑一顾:             

  念念有词:             

  3.写出第四、五自然段的段意。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4.思考并回答问题

  (1)“我家独特的风景”指什么?

  (2)概括地叙述祖母是怎样种好荷花的?

  (3)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作用?

  (4)“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二、收集写花的文章细细品读,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特色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9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夹竹桃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夹竹桃的妙处所在 。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组织观察夹竹桃实物,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夹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六、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0

  文本解读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畅如潺潺细流,自然如皓月清风。在《夹竹桃》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过《夹竹桃》一文,不难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态度与脱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赏夹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业业、顽强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

  《夹竹桃》一文,层次分明,意境美好,情趣隽永。文本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寄情文本,赏析感悟,去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感受季羡林先生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品味、赏析语言文字,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以及给人带来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画面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夹竹桃图片,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2.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有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夹竹桃》。

  3.揭示课题,弄清“夹”的意思和读音。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夹竹桃没有感性的认识,利用媒体直接呈现夹竹桃的形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利于学生首先从直观上把握夹竹桃的样子,为学文服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朗读,你对夹竹桃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美文需要诵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文本语言第一时间浸润学生心灵,还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次整体感知的机会。

  三、 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联系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字词。

  (1)出示一组花名,朗读花名,谈感受:

  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

  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这些花很美,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在大自然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2)出示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三个“最”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夹竹桃的朴实,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

  设计意图:让“夹竹桃”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中间亮相出场,给学生形成视觉、情感上的强烈冲撞,能有效地激起学生走近夹竹桃、了解夹竹桃的阅读期待。

  四、 品读片段,感知形象

  1.默读描写夹竹桃样子的段落。

  2.画出描写夹竹桃花的语句,交流读后的感受。

  3.闭上眼睛,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情景,感受夹竹桃花的奇妙、有趣。

  4.课件再现夹竹桃图片,欣赏画面,朗读片段。

  设计意图:用语言文字先在学生心中画出“夹竹桃”的形象,再用图片加深“夹竹桃”的印象,在品析、欣赏、玩味的过程中,“夹竹桃”的形象开始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五、 出示词句,指导书写(略)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的世界,了解到在季先生的心中,始终蓬蓬勃勃、泼泼洒洒地盛开着两盆夹竹桃,是什么原因令季先生对它们情有独钟呢?

  2.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这两株花,感受它的韧性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幻想。

  设计意图:“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抓住文本“关键处”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 潜心品读,感受韧性

  1.怎样认识“韧性”这样的字眼?

  2.哪一小节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

  3.自由读,交流:哪些词句打动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悄悄”、“一声不响”——夹竹桃生命最灿烂的时刻,却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开放,多么朴实谦逊啊!)

  (预设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是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夹竹桃没有衰败,只有烂漫,她用美丽延续着美丽,生生不息,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

  4.朗读,初步感受夹竹桃虽不张扬却生生不息的特点。

  5.创设语境,反复诵读,深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哪些词语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

  (2)夹竹桃花期之长用了三个短语来表现——“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读书时,我们要将短句读长,将短语的内涵读丰富,展开想象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教师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生命萌发,万物生长,快瞧,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是,你不曾想到,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深秋的清冷里,飒飒西风满院栽,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6.小结:许多花只美丽一季,惟有夹竹桃却始终如一,从春到秋,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开放,生命之歌如此嘹亮,不能不令人赞叹。

  7. 学生练习背诵片段。

  设计意图:紧扣“韧性”这一中心字眼,通过让学生默读、划重点词句、品析语言文字、感情朗读、背诵等环节,充分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学生反复诵读夹竹桃默默开放、生生不息的语句,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学生既感悟到夹竹桃可贵的品性,又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与美妙,从而增加积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三、 自主交流,丰富想象

  1.月光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迷人而富有诗意?

  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银辉倾泻,站在夹竹桃的下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花气袭人浑欲醉”。

  想到了—— 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月光给夹竹桃镀上了朦胧的色彩,作者奇妙的幻想给了夹竹桃灵动的、诗意的韵味,美哉,夹竹桃!不能不爱,夹竹桃!

  6.感情朗读、背诵片断。

  设计意图:教学“幻想”这一片段时,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后,展开想象,调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去看、听、闻、想,把课堂变成一个个性的、灵动的、诗意的空间。

  四、 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1.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哪些词语写出了每个季节群芳争艳的情景?

  2.出示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熏透庭院迎风怒放

  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这些花或以色彩争春,或以芳香诱人,花开花落,给主人带来了快乐,然而这段内容与夹竹桃没有关联,为什么作者却花费这么多的笔墨?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样写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的可贵的品质。)

  4.总结。

  正因为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如此喜爱,对夹竹桃有如此独特的感受,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夹竹桃知己”。季羡林在《夹竹桃》原文中写道: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依然不能忘怀那两盆夹竹桃。

  设计意图:对作者花费笔墨描写其他花用意的揣摩,对比衬托写法的渗透,作者原文的介绍,这些环节的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因此,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提高语文能力。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有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顾预习收获。

  同学们,我们昨晚已经预习了课文《夹竹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夹竹桃》 (学生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回顾一下预习收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师:通过预习,你发现读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谁来领读黑板上的词语?边读边纠正,然后齐读一遍。(出示:榆叶梅、熏透、凄清、荇藻、飞蛾、乍起、参差、一嘟噜、玉簪花)

  3、师:字词关过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品味语言,发现方法。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组内交流。

  师: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出示)

  1、默读2——5段,用“(   )”标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语句,抓住能体现夹竹桃特点的词语,边读边想象,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体会。

  2、浏览3段,想一想,这段的内容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能否删去?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按课文顺序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收获。

  l 品读花色的“奇妙有趣”

  1、红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书:花色“奇妙有趣”)

  2、师:是呀,火雪不容,但红白花开,却相映成趣。的确奇妙有趣!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来!(指导朗读)

  l 感悟花期的“可贵韧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生谈体会: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百花争艳,接连开放。)

  ②同学们体会的很好,怎样读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练读,指名读。

  ③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生谈体会: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②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吐艳”?试着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④师引导后齐读(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3、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①(生谈体会:花期长)

  ②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 “无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③指读,齐读。

  ④出示:让我们也来练一练。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⑤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叹道——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句运用了——反问。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来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说,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板书:花期韧性可贵)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样的花呢?生读第三段。

  6、真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种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词形容呢?(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8、课文题目是夹竹桃,作者却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是不是离题了?(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9、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样进行对比衬托描写,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10、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l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夹竹桃的妙处还有什么呢?(板书: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吧。(配乐读)

  3、奇妙的幻想,你记住了吗?自己试着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        )。(     )是亚洲,(      )是非洲,(        )是大海。碰巧有几只(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       )。夜蛾飞过,(      )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微风(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于是,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爱)

  2、至此,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开头所写,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样,首尾——照应,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方法,使我们的习作结构严谨、完整,进一步突出主题。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这两段。

  四、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看一看它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3、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具体。

  五、板书:

  奇妙有趣

  夹竹桃               韧性可贵          爱

  引发幻想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2

  一、导入

  (出示夹竹桃图片)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认识这些花吗?看到这些花你想说些什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的夹竹桃。(师板书)

  他眼中的夹竹桃又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疑:为什么夹竹桃既不名贵也不美丽,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 最值得回忆的花?

  从课文中找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段落来。

  指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韧性 、 幻想。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同学们,韧性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那谁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什么叫“韧性”?

  指生解释“韧性”。(指顽强持久的精神)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

  1、(屏显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品读,在感悟深的地方写下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从第一句话中可体会出夹竹桃默默无闻、不张扬或花开连绵、从不间断的特点。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又开出”、“又长出”或“悄悄地”、“一声不响”

  好,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师点评:好像没读出花开连绵的情形。

  师:同学们想想在这句中仅仅开了两朵花吗?只是两嘟噜吗?

  生:不是。

  师指导朗读,重读两个“又”,谁再想读。

  师点评:老师听出你的花开不败。

  小结:是啊,夹竹桃悄悄地开了败,败了开,默默无闻,这就是韧性,来我们一起读,读出它的这份韧性。

  预设(2):从第二句话中可感受到夹竹桃不怕风吹雨打、每天开,不怕挫折、困难、迎难而上的特点。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无日不迎风吐艳)师板书。

  小结:是呀,春天里,夏日里,深秋里,它们始终如一地在那里开,它的坚持不懈,不正是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出它的坚持不懈?

  好一个无日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

  预设(3):从第三句话中感受到它生命力旺盛。

  生:从“无不奉陪”可体会到。师板书。

  师:你是怎样理解“无不奉陪”的?把你的感受融入到阅读中再读。

  师: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看课件)这些花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过渡:既然作者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

  生:(因为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

  所以作者说(屏显)“这一点韧性……可贵吗?”

  作者写夹竹桃,可三自然段中却只字未提,却把院子里那些花写得很美,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反衬)

  小结:学完这段,我想大家对夹竹桃的“韧性”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的语气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品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是啊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让大家都爱上了它,但是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有一番情趣,使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幻想,闭上眼睛,让我们领略她月光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1、睁开眼,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大家真会听,现在有两组词语等着我们呢!

  指名读第一组词语:毫不含糊、浓浓烈烈、袭

  追问:这组词语是描写什么的?(花香)

  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花香传的远些?谁能让花香传得更远些?

  指名读第二组词语:一团模糊 、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追问: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的)

  过渡:是啊,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模模糊糊,给我们带来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梦幻的美,谁能把这份感觉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引起作者哪些幻想呢?指名说。

  作者真会幻想啊!

  四、出示小练笔

  作者还会幻想哪些,请你展开想象,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段话。

  五、感受第二自然段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许多幻想,那么除此之外还对夹竹桃产生了哪些幻想,请同学们欣赏文中的插图,那火红的夹竹桃,使作者想到了 ------,那雪白的夹竹桃使作者想到了-------,这真是一幅雪火相融图啊!

  总结语:同学们,既不名贵,又非最艳,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迎着春风,冒着暴雨,顶着秋寒,吐艳争芳,这就是夹竹桃;在朴实中饱含坚韧,在平凡中彰显伟大,这就是夹竹桃,你说作者怎能不喜欢呢?(板书:喜欢)让我们永远几住他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幻想。

  六、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这篇散文文字优美,写作特色鲜明,表达方法生动,联系全文想一想,在写作方面所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首尾呼应,对比反衬)

  2、送给学生一句话:(屏显)

  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无不奉陪            

  最值得留恋、回忆

  爱   夹竹桃  

  幻想    月光下

  雪火相融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3

  设计理念:

  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我的这一理念——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都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其实,教语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也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

  可是,我们的语文课,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甚至都是一个教法,分析课文内容,二课标上却明明白白写着高年级的语文课,要让学生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所以,这节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感受红白相映,花色奇妙的情景,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领会表达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习得作者的语言。

  当然,人文性与工具性是无法分开的,只有知道作者写什么了,才能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理解语言才能习得语言。

  所以,在学习第一小节时,我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悟出作者语言的妙处,并渗透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二小节,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在读中习得语言,并用一个问题,自然而又巧妙地渗透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四小节,在深入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它的韧性表达出来的。

  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这节课朴实而扎实。

  教学目标:

  1、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

  3、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4、领悟表达,体会作者如何写出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及夹竹桃的韧性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夹”字音辨析

  出示“夹”在字典中的字义,学生据以辨析,弄明白,这里是表示搀杂夹杂的意思,应读第一声。

  3、夹竹桃,顾名思义,具有什么特别?(看图)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而是引导。譬如,此环节中,对于“夹”的读音。教师让学生自己辨析,从而得出结论。其中也隐含着一种学习方面,即多音字的读音取决于这个字所在的语境及在这个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夹竹桃在季羡林心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用书上短语来说。(交流)

  3、出示第一小节,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交流)

  4、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吗?(夹竹桃对我说来,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5、交流后,引导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并板书。

  6、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花在作者心中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7、交流,板书:有韧性 引起幻想

  8、分别是哪一小节介绍的?

  9、除了这两点,季老先生还写了夹竹桃的什么特点?(交流)

  (设计意图: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件衣服,那么抓住“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就如同抓住了一件衣服的领子,“提领顿衣,百毛皆顺”。对整体感知课文很有帮助。阅读虽不是作文的附庸,但绝不应该让作文与阅读分离。有时,阅读课应该作为作文课的起步。所以在教学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注意,只是引导,不是灌输。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有必要的。)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第二小节,默读文字,思考这景象哪里奇妙、有趣?

  2、指名说

  3、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文字,读出景象的奇妙有趣。如何才能读出这份奇妙呢,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要跟随文字去想象,你只有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入境。生自由练习。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5、红白花开乃人间常事,可是因着作者的什么,这景象就显得奇妙,有趣了?

  6、交流,板书(想象)

  7、齐读。

  (设计意图:有些话不说不明,有些话说了也不明。譬如这里的第二小节。看过很多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这景象如何奇妙,可是学生说得再奇妙,也不如作者写得奇妙,不如去读。而读,如何体会奇妙,教师也教给了方法,借助自己的想象,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但教学到这里,并不是结束。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奇妙,还要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奇妙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理解“韧性”这个词的意思。

  2、默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句话哪些词真正地读出夹竹桃那份韧性的,圈画并思考。

  3、交流:

  两个“又”,你读出了什么?

  三个“在”,两个“看不出”,你看出了什么?

  “无日不迎风吐艳”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无不奉陪”又是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4、指名读,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5、可是,作者是如何写出夹竹桃的这份韧性的呢?这小节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

  7、指导:这小节作者用了许多内在的排比,事实上,作者在写这小节时,反复用了许多相同的字词,而这些字词的反复使用,产生了一种节奏的美,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气势。以诗行形式出现:

  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朗读,配乐。

  8、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呢?第三小节,作者花200余字一口气写了14种花之多,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在浪费笔墨吗?下节课再交流。

  (设计意图:王晓春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人家谈生意,我当然也就跟着想生意;人家谈家常,我当然就跟着想家常,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语文课不允许这样,语文课要求你听人家谈生意,想得是“他是如何谈生意的”;听人家谈家常,研究的是“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谈家常”。这就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所以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更不能忽视的是,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4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品味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我的“幻想”,在品析之间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写什么)

  2.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言语表达,领悟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和带给我的“幻想”的。(怎么写)

  3.由花及人,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力以及审美情趣。(为什么写)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教学过程:

  师: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在季羡林先生的心中:“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到底是什么妙处让作者爱上了这夹竹桃?

  完成板书:花色有趣 韧性可贵幻想奇妙

  板块一:品读“韧性”,领悟写法,由花及人

  师:你知道什么是“韧性”吗?

  一、思考。

  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轻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这份韧性?(屏显第四自然段)

  二、交流

  1.自读品味,感悟韧性

  ⑴抓“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师说:①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不与百花争艳,就这样默默地开着,从不张扬,乐此不疲,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②关键词品味)③败了再开,黄了再长,顽强不屈的开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⑵抓“无…不”“在…在…在…”“一直…一直”①你很会读书,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还领悟到了作者是怎么写的!②它安静从容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锲而不舍地开、洋洋洒洒地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⑶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品味到了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的是还品味到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份韧性的。齐读。

  2.回环朗读,抒发韧性

  师:夹竹桃一年三季,默默开放,始终如一,极有韧性。①你看,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③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④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屏显: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3.重组对比,激活韧性

  师:课文共 6 个自然段,其中有 5 段文字描写了夹竹桃,而第 3 个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描述了 14 种花的千姿百态,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这是为什么呢?

  请把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师:作者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用了哪些优美的辞藻写群花?

  写百花,只为一花。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对比读

  4.由花及人,升华韧性。

  师: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请你读读他的生平,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学生细读)季羡林1911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少年季羡林背井离乡投奔济南叔父。在济南他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24岁的季羡林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小语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季羡林从一个农民的孩子起步,从学以后是一口气读到博士的。

  先生是的学术大师,一生的研究涉猎之广、造诣之深世间罕见。然而先生却这样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 《悼念沈从文先生》 )先生的虚怀若谷可见一斑。因为先生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介平民,因而人们亲切地称他是平民中的大师,是大师中的平民。先生 1936 年在德国选读梵文,他认为 “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直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 。 ( 《留德十年》 ) 先生的信念是如此的坚定 ! 先生 1980 年进入古稀之年,尽管事务繁忙,他依然故我,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研究,勤奋写作。一生勤奋刻苦的先生耄耋之年仍旧读书,仍然笔耕不辍 …… 他的译文创作无数,仅散文创作就有 80 余万字之多。

  师:不炫耀,不张扬,就像夹竹桃那样悄悄地一声不响;始终如一,锲而不舍;夹竹桃,季羡林,季羡林,夹竹桃。季羡林不愧是一位大家,文章语言典雅清丽,用字、用词非常考究,一些方法他信手拈来,又用得朴素自然,不露痕迹。

  再读第四自然段,相信大家对夹竹桃会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季先生才会在开头这么说:(屏显: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块二:感悟“幻想”,启发想象,由读及写

  1.师:同学们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音乐推起)美美读读第五自然段。

  2.你想说什么?怎样的景象引起了作者奇妙的幻想?

  (屏显)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 袭一团模糊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师:指名读,追问:你读懂这两组词了吗?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

  是啊,月光下,叶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花影模模糊糊,它们给我们带来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梦幻的美,来,美美地读好这组词。

  读句子

  3.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谁来读一读?朗读过程中,你发觉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次次幻想的?

  4.正是这种由眼前的景物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以及你们美妙的朗读把大家带进入一个幻想的梦境里。每一次的幻想那么美,最美最美的那一次幻想一定在同学们心中。

  屏显:我幻想它是 ,我的眼前,

  板块三:提供话题,整合全文,升华情感

  有人说,季羡林老先生在《夹竹桃》这一课的最后概括得不够全面,你是怎么看的?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5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篇16

  之一

  作者: 南京气象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林春曹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季羡林《夹竹桃》原文(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