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的语言(精选13篇)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1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 ”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 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 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文贵曲忌直,本文围绕作者的思想变化,欲扬先抑。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撼,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全文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归功于文章的气韵贯通,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下面的一段,则体现了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连通: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一文,自然朴素而又细致周密,看似平常中,显示作者娴熟的技巧,奏响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2
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沈高明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的整合”,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则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层面。网络已悄然走近我们的课堂。在我们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反复地作着这样的思考。
一、关于教学目标 的分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今年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一课中,安排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在布置本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模仿导游写解说词很感兴趣,也急于想搞清一些问题,例如: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解说词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可对于活动中要求的“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困难:翻遍学校的图书室也不一定能找全这些资料,其实就是教师也不一定能全了解这些信息。因为有不少学生以前曾尝试过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课。
2、本课教学目标 的定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刚颁布的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且把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列,其目的是加强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本课定位为一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辅导课”。
如果作为一次简单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其目标应是很简单的: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拓展知识面,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但是,作为一节有组织的网络环境下的拓展阅读与应用文写作辅导课,其教学目标 的定位则必须是多层面考虑的: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学习共同体及他们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环境下合作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合理调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行为以更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而积极的网络学习习惯?归结下来,就是如何落实“信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这样的最终目标。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
a、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b、情感与态度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c、方法与习惯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按照上面教学目标 的要求,我们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
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定位为: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二、关于教学过程 的设计
1、关于具体的教学模式
鉴于网络环境的具体特性,我们在这次信息实践活动中基本尝试这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化探究型”教学模式。具体有如下四个环节:
(一)激情设疑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 主题,并围绕学习任务设疑。
本课中,教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们回忆课文所学内容,引起学生再次体味“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激发起学生们对本次活动的强烈兴趣。
面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教师应启发围绕学习任务,拓展思路多提问题: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对照本次活动的要求,你们还需要搜集哪些资料?经过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次网络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安排学生将这些问题发表于bbs讨论区。
(二)组织指导阶段。
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共同体。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并组织好组内分工协作。
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根据需要对网络课件的使用给予指导。让学生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阅读,积极参加讨论,及时将获得的资料发表于bbs讨论区,与同学们共享,并学会分享别人的信息资源。还可对具体学习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给予指导。
(三)自主探究阶段。
这是本次信息实践活动的主要部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同时教师对各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组织调控,交流答疑。
学生们可以进入“本地资源区”查阅本地服务器中的资料、校园网络资料中心的资料以及学生们已经收集整理后的材料,也可以进入“internet世界”利用课件链接的搜索引擎访问互联网搜集资料。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bbs讨论区”向同学和老师求助,可以在“bbs”中阅读他人的资料,也可以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与别的同学或老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在搜集好材料完成了写作后,还可以将作品发表于“作品展示区”供大家欣赏,在相互的欣赏评论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价值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对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调控。同时,教师还可进入bbs,组织指导学习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分工协作,为提问者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
(四)总结评价阶段。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价值肯定。
在学生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后,各学习小组可以相互阅读“作业 展示区”中的作品,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和互评。教师可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本次活动作出总体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评价时,应着重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活动后,还可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2、关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自主探究型学习的前提就是学习者有“问题”,没有问题,何来探究的兴趣,又研究什么呢?在本课中,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归纳出问题:在课文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面对本课的学习目标你又产生哪些问题?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全班交流,梳理出共有哪些问题,哪些是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本学习小组下一步探究的具体目标。我们在网络教学课件中专门设置一个区域――bbs讨论区,供学生们交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教师可以自己或组织学生把经过讨论后拟订的主要问题整理好先放上去,另外,也鼓励学生们如果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随时增加进去,供大家交流。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类似科学研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激发学习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学习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学习者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重要任务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3、如何组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
在信息时代,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生活,合作都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且纷繁复杂、真伪难辨,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在本课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组织的: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2--4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内部自主分配任务,组织交流,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使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2)引导组际合作,共创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在一个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各学习小组间可以通过“bbs讨论区”交流发现的问题,遇到困难可以寻求老师或别的小组同学的帮助,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放到“bbs讨论区”中共享,研究的成果可以放进“作品展示区”内展示,供同学们阅读、下载、评价。这一系列活动,无一不体现出主体的张扬,使学生们在有效的合作环境中得到自身主体价值的体验。
三、关于网络课件的构思
1、学习资源的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最主要的就是网络资源。在本课的课件设计中,我们从“界面友好,方便简捷”的原则出发,将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的主界面分为四个区域:资源部分分为“本地资源区”和“internet世界”两个区,交流部分分为“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两个区。我们可将本地服务器和校园网资料中心的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们已经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放在“本地资源区”,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提问交流和信息共享设置了“bbs讨论区”,为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设置了“作品展示区”,在“internet世界”中为方便学生访问互联网提供了界面简洁的搜索引擎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说明。同时,为使学生能尽快地熟悉课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还分别在主界面中设置了“活动目标”、“交流区提示”、“资源区提示”和“学习建议”等内容,以保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2、关于信息代理
在教学设计之前,我们就事先访问了互联网,搜集查阅了大量有关“鸟的天堂”的信息,为教学设计整理出第一手资料。在制作“本地资源区”时,因为本校校园网的资料尚未完成“索引”工作,学生无法查阅,因而我们就在本地资源区中直接列出了这部分资料。对于互联网中的信息,一开始时我们考虑,尽可能就先做好这些资料的信息代理工作。但是,后来我们反复对照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为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课件制作完成时,我们删去了这方面的大量信息,只是在“资源区提示”中简单列举了三个相关网站的网址,且都并不是直接指向有关“鸟的天堂”的具体页面的。这主要是帮助那些无网络阅读经验的学习者的,三个网站分别是:广东信息网 、江门视讯宽带网 广东省新会市旅游网
四、有关本课的几点思考
1、关于网络环境下无关因素对学习者干扰的调控
在本课教学目标 的分析中,我们把解决“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确定为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教师的适时调控作为解决这一难点的主要手段。但是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初涉网络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本身的兴趣往往大于他们本来想探究的信息的兴趣。这样,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兴趣的转移,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乃至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且教师对这样的调控疲于应付。总结下来我们认为,在对青少年阶段学习者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教学中,除了学习网络必须具备即时监控的功能和教师必须实施全程监控外,还应多指导和鼓励学习者努力实现自控和学习小组内部的互控。这样的调控对初涉网络的学习者来说是必要的,也较有利于学习者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2、关于网络阅读中信息的筛选问题
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在“新浪”的搜索引擎中键入“鸟的天堂”后,只需短短的几秒,搜索引擎就告诉你“共找到6294条有关鸟的天堂的网页信息”。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吧!不过,同时这也是网络学习者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即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信息的筛选首先应是范围的筛选。我们在课件中链接了“新浪搜索引擎”,因为在比较了几大搜索引擎后发现,新浪网的搜索引擎在完成搜索后,还给搜索到的信息作了二次分类,即在搜索结果中又列出“关于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的图片 鸟的天堂的位置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的地址”等相关检索目录,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再次搜索以缩小范围。同样,在检索时利用关键字组合也可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范围的筛选外,学习者还面临着信息质量的筛选。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有许多都是重复的,真伪也需经进一步辨别。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这在小学生中是较难达到的,也是我们目前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我们相信,随着“十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业的飞速发展,internet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为学生网络学习服务的专业化网站和专业化的数据库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3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教案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鼓励用读书声演绎对文本的感悟,飞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说话的兴趣,说得大方,说得精彩,说得有个性;
2、通过巧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斑斓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活灵活现的录象,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充分感悟,学得“实”、练得“活” ;
3、课文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学生展现了这自然天成的神奇景观。引导学生在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能体悟出美好事物的背后还需要人们的爱护,才能永远维持这份美好。
[教学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他们品析词句,体会情感,感悟课文,读出情趣,说出妙想,鼓励个性化发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文本感悟的基础上,放飞想象,激发个性思维,大胆、大方、有组织、有条理地说出在这“天堂”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像中的景观。
[教学流程]
一、信息酝情
1、屏幕出示信息,吸引注意:
“嗒、嗒、嗒、嗒……”在铿锵有力的打字声伴随下,信息内容极富节奏地逐字出现:“在广 东 省 新 会 市 天 马 村 里 有 一座 小 岛, 每 年 都 有 成 千 上 万 的 游 客 到 那 儿 旅游。(学生自发地、轻声地、有节奏地跟读信息)
2、引发思考:看了这条信息,有什么感兴趣要问的?
[设计分析]:独特巧妙的信息导入法,让学生在课伊始便为鸟的天堂的魅力所震慑,既激活兴趣,又撩拨了求知欲,巧妙而不着痕迹。
3、引入课题:连巴金爷爷听说了,也到那一看。哇!果然,好一个[教师惊喜地指向黑板上的课题](学生一起说出:鸟的天堂)!好一个――(教师声音悠扬拉长,学生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说出:鸟的天堂)!
[设计分析]:契机引入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通过教师语气的层层递进,充分激起学生的情感。
二、理文铺情
1、层层剥笋、梳理文脉:
①巴金爷爷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榕 鸟
②找出写榕树的段落,想一想作者又重点介绍了榕树什么特点?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大
茂盛
2、感悟“生命力”,引入重点段落教学:
这么庞大、这么茂盛的榕树,一切都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感受榕树那旺盛的生命力吧!
[设计分析:通过找两个“重点”引导学生简单而又清晰地梳理文脉,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单刀直入跃入重点段落。]
三、重情入读,体验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拟分以下四个学习板快:
[板快一]:巧读绎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全段。
2、指名读第一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时,教师指导:榕树用上了它全部的生命力,你呢?全部都用上了吗?再试试好不好?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朗读指导,在教师感情充分渲染下,感染学生,学会如何在朗读中有声有色地表达情感)
3、指导朗读第二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那么多、一簇、堆、一点儿”等语言文字进行体会,领悟其精彩之处。)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如未将“堆”字语气加强,读出“多、茂盛”之感,教师配上动作范读,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双手顺着节奏相互交替叠上,作堆状)
4、指导朗读第三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欣赏录象: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②深情朗读:让我们轻轻地,用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吧。
[调控策略]:学生读后,教师再范读。在“颤动”一词前面,教师作停顿处理,问:这一停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将品词、想象、朗读一气呵成。
5、师生接读第四句:这美丽的(生:南国的树)。
[设计分析]:这是写榕树茂盛的一段话,共有四句话,教师因文而异,通过范读、抓关键词品读、配画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教学中,时而析词解意,时而借图抒情,时而直抒胸臆,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读好、读够味,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神韵和魅力。
6. 体悟“闲笔”魅力
榕树茂盛这段,巴金爷爷的妙笔生花写得多神,同学们也读得很有感情。可下面这一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语句似乎没那么精彩。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巴金爷爷是不是随便写的?
让生发现:
① 写“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目的是?
② 谁能欣赏“岸上很湿”“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语句之妙?
……
[设计分析]:在精读榕树茂盛语段之后,巧读本段看似随意拈来的“闲笔” ,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平实的语句中,却包含着丰实的信息内涵。从中悟出“闲笔不闲”的魅力。再一,从动口读转到用心读,教学板块中形成了张、弛的节奏,课堂紧松有度,情趣自然活跃。
[板快二]:寻迹释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1、发现方法:爷爷是怎么写它的大呢?
①发现了吗?巴金爷爷用了一个成语。
教师板书: 成语
(学生找出:不可计数)
②划出一个拟人句。
教师板书: 拟人句
学生找出后指名读: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调控策略]:若学生在读时将“卧”字强调了出来,则问:你这个卧字读得特别强调,能说说为什么吗?顺势理解“卧”一字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榕树独具的生命力;若学生在读时并没有注意将其强调,则由老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卧”进行理解。
③再划出写榕树生命力强的动词。
教师板书: 动词
(学生找出“垂、伸、卧”等动词)
[设计分析]:这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作者描写榕树所用到的三种方法,旨在为下面自由观察想象榕树并进行描述的环节设下了伏笔,让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仿用、还可活用,以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述。
2、观察并描述:
师:我们坐着小船来到鸟的天堂啦!我们像巴金爷爷一样用心来观察,也来描述一番吧!
[画面一]:鸟瞰榕树远景图
预设:远观榕树哟――
△ 远远看去那株榕树真大啊!
师:这巴金爷爷已用过了,重要的是要有你自己的描写语言。
比如生成:
△ 这株榕树多么翠绿,卧在水中像点缀在蓝宝石中的一颗绿宝石。
师:是你的发现,有你自己的语言,好!
[画面二]:近看榕树枝条纵横图
预设:你们也逼近榕树啦――
提示:可不能再用“不计其数”了,还有其他的成语哩。
比如生成:
△ 榕树这纵横交错的枝条多像一张蜘蛛网。
师:“纵横交错”用得好!“蜘蛛网”作为比喻更是恰如其分!
△ 这无数的枝干,多像无数条蟒蛇相互缠绕着,你们觉得像吗?
师:多么栩栩如生的比喻!这枝干仿佛活了一般。能用上更惊叹些的语气来夸夸它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说话)
△ 大家瞧,这就是大榕树的枝干,它多像一条条粗细不同的巨绳捆绕在一起。
师:“粗细不同”?你从哪观察出的?能指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生指着图中的枝干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观察与描写相结合,体会想象是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设计分析]:学生上台指着图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面对着枝条纵横交错的奇观,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将其描绘,生动之处,让学生如解说员一般,指着图中具体的景物细细说来。教师煽情式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观察、表述,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一石二鸟。
[画面三]:夕阳下风情无限的榕树图
预设:从未见过在夕阳那暖暖的霞光笼罩下的大榕树,如此浪漫、充满无限风情的景象也是巴金爷爷不曾提到的。难道你们不也想“美”它几句吗?
……
[设计分析]:同样是鸟的天堂,巴金爷爷有他的观察点,我们有新的观察点。同样是鸟的天堂,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观察发现。这一板块的教学,通过文本感受、辞藻欣赏,以巴金爷爷的写榕树的“大”的方法作为凭借,再配上图片以视觉感官上的刺激,进行接下来一步步的观察与描述。不仅深化了对文字的感悟,还能尽情想象,进行充分的语言训练,鼓励个性化发言,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洋溢的舞台,让书本化身为学生丰富联想的翅膀。
[板快三]:画动情生
1、设悬念:写了榕树,不写鸟,行吗?
[设计分析]:设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关注。
2、初解:
[屏幕出示]: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指名一学生读后进行归纳: 这儿写了鸟儿的什么特点?
师板书: 多
热闹
3、读享情趣:
师:巴金爷爷把这众鸟纷飞的情景写的可有情趣啦!我们一起来读吧。
步骤一:
在学生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的时候,教师当起了导演,慢慢引入情境之中:嘘――这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师压低手势,引读)起初――(音渐长渐弱)周围是静寂的(读“静寂”二字前悄含一口气,读时轻轻叹出,创设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学生跟读。
步骤二:
①当学生读到“我们把手一拍”时,教师招呼起来:拍掌啊!(带领学生从寂静转为热闹)
②当学生热烈地拍起掌时,教师提示:是“一拍”啊。怎算“一拍”?顺势导入课文朗读,教师面露惊喜的表情:“我们把手一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三读“我们把手一拍” ,读中有了动作,读中有了表情,读中有了深深的震撼)
步骤三:
①在学生读到“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的时候,播放动画:一只大鸟鸣声一亮,拍打着翅膀从榕树那茂密的树丛间飞了起来,直入云霄。师提示:继续拍掌的话便会看到更壮观的景象。
在热烈的掌声之中,动画继续播放:紧接着两只、三只、四只……无数只鸟儿目不暇接地从树丛间的各处飞了出来,清脆地鸣叫着,有的高飞,有的盘旋,有的停落水边……
配合着画面内容,师生接读:这时候,到处都是――(生:鸟声),到处都是――(生:鸟影)。(充满动感的热闹场面,师生互动的精彩瞬间)
步骤四: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老师当起了演员,手指前上方,惊讶地叫到:“瞧,大的!”突然,又指向另一方向,惊呼:“小的!”再换角度:“花的!” 、“黑的!”……
(朗读同时,引领学生认识从形状、颜色、动态三个方面写鸟的“多” )
[设计分析:教师紧扣文本,巧妙地抓住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视觉,同时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更加多元。当动画的播放、学生的拍掌声、鸟儿的齐鸣声起时,整个课堂热闹纷呈,学生在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下,激情洋溢,师生配合接读众鸟纷飞一段,融画面、声效、语言、动作于一体,形成一个动感教学,有声有色,文字中的情趣充分得到体悟。]
[板快之四]:说趣渲情
1、读画眉鸟的趣:
[屏幕出示]:画眉鸟在枝头的图与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
2、说众鸟儿的趣:
[屏幕出示]:群鸟戏水图
(学生上台指图进行描述,引导其说得具体,如外形、动作,说得生动,可以加上丰富的想象,将其拟人化。)
[设计分析;丰富的想象力的培养、充分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利用灵动的多媒体手段,创造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真真正正地进行语言训练。]
四、流露真情
多么有趣的画面!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比如生成:
△ 真想去看看巴金爷爷笔下那富有魅力的鸟的天堂啊!
师:我也没去过,好想去啊!你去的时候别忘了叫上我哦!
△ 我想去看看那儿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美丽,有没有被人类破坏了。
师:是啊,这是大自然多么珍贵的礼物,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它。
△ 我们福州要有这样的环境该多好啊!我以后要创造出像鸟的天堂一样迷人的风景线。
师:我想,经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设计分析]:改去一般谈感受的做法,在品读课文意犹未尽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此时此刻真实感情的流露,呈现动感教学。
五、笔下见钟情
编写导游词:神州旅游公司要招聘几位小导游啦。考题就是为这个鸟的天堂写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回家好好准备,下节课就是神州旅游公司的招聘大会。
板书: 鸟的天堂
成语
大 多
榕树 鸟 动词
茂盛 热闹
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4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傍晚时分和清晨的不同景象。重点描写了大榕树的姿态,清晨鸟儿惊起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南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抛,暇,耀,隙,榕,桨,茫,律”8个生字,会认“灿、烂、杆、茫、规、律、浆、支、株、缝、隙、耀、梢、寂”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文中生字词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且将这种感情从朗读课文中体现出来
五、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六、教具准备
写有生字的卡片
七、教学过程
1、巩固新知、复习提问(5-10分钟)
针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文章主旨。
生字词听写,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生字词。
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1-2分钟)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知道花园是“花儿的天堂”,游乐园是“孩子们的天堂”,你们有没有看过“鸟的天堂”?
生:没有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没有见过,而他――巴金却见过,那我们就和他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
巴金是我国伟大的作家,在之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会接触到巴金的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有必要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巴金。并且鼓励同学们课外阅读巴金的作品。
3、学习生字(10-15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小组合作查字典,查阅生字词的含义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生字词,另外请同学注音并且带着全班同学朗读三遍
“找朋友小活动”:
将准备好的生字词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同学进行组词连线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
4、流利的朗读课文
同学们熟悉了本节课的生字词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表演”:(15-20分钟)
两个同学为一组,共三组。两位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从朗读中检验同学们是否掌握生字词,考察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是否有一个把握。每一组结束之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其进行指导和点评。
八、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并且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5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梢、暇、恋。
(2)学会本课几个新词:留恋、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会用“应接不暇”、“陆续”造句。
(3)理解本课重点句: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力。
2、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三、说重点、难点
1、说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说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先整体感知,再从中心句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以读为主,先扶后放、质疑问难的方法,借助电教手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一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五、说学法
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后,划出中心句,议出文章的训练难点。
在学习中,借助配乐朗读,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内容,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疑、析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游览顺序。教授学习方法,完成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描写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后第二、三题;第三课时,围绕重点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第四、五题。
七、说教学过程
1、整体导入,以读为主
2、教学一开始,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1)课文题目中“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2)“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3)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可以通过自学。讨论以及作者生动逼真的语言描绘,结合课文插图,使学生从整体上领略本文景象的美妙之处。
在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象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了,那么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
(2)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绘“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的?
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本文中心句。此时教师用投影片打出中心句文字让学生齐读后,针对这句话质疑问难,从而引出学习全文。
在学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看到一只鸟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南方气候湿润,加上榕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枝繁叶茂,每片叶子都充满生机。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入作者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教学中设计下述问题: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静态描写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重点句子的(1)(2)和能力目标。
八、结方法,放手自学
在教师引导点拨学习了静态描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总接触学习方式、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同学间互相讨论、思考、议出疑难问题学习作者动态描写的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生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一、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学生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九、再读全文,迁移深化
《鸟的天堂》是本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要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借以配乐朗读外,再自己从反复品读中体会,从电化教学的观看中对比,体会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十、作业练习
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练习。
1、完成思考练习第三、四题。
2、写作片断练习:仔细观察,写一处景物注意静态的描写。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6
作者:陈明珠
教学目标 :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7
一、 导入。
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重点向我们描述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也就是大榕树)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感叹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那么“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研究研究。
二、研究:“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
( 1 ) 原因一:鸟多
课文的第12、13段,出示句子: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提示: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作者却把鸟的多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仔细读读,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鸟的多?第二句话写得更妙,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组,你们会分吗?{大小、颜色、姿态}这样结构对称,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谁想来读一读?各种大小的鸟,各种颜色的鸟,各种姿态的鸟,都在这株榕树上,怪不得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又是一句表现鸟多的句子,可写法上完全不同,你们能感受到吗?什么叫应接不暇,你懂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怎样应接不暇呢?就是――――――引读
(2)原因二:鸟的生活幸福。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它们多开心啊!还会在干什么呢?请大胆想象,有的――有的――有的――鸟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没人来打搅,怪不得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原因三:在这里安全
可联系课文第9段“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
(4)原因四:大榕树很大、枝叶繁茂,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补充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在这里,动物和植物,人与自然互惠互利,是多么和谐地共处在一起呀!让我们把这一切介绍给更多的人吧!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4、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作业:
• 课外阅读破坏环境或保护环境的材料
• 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保护那些正在危机中的鸟儿们
• 有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巴金的作品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8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4)有条件的同学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小鸟天堂的图片和巴金的资料。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育方面: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一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群鸟活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四是重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习第
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9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 (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10
.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1.交流读后的感受: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PPT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四.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1、独立研读课文
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生自由读第7、8自然段
(2)、自由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3)学习近看大榕树的样子,画出描写大榕树的语句,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可以画出下列语句:
① 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象把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②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③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大榕树的样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一簇”“堆”看出叶子又多又密,叶间没有“一点缝隙”,说明榕树生命力很茂盛;“翠绿”,说明榕树叶子长得油光嫩绿的,像翡翠一样,榕树生命力很茂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风一吹,叶子颤动,绿光闪闪,仿佛树叶在伸展着使劲成长,更让人感觉生命力旺盛;树叶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活力,充满蓬勃的生机。)
(5)练习有感情地读,读出大榕树生命力的旺盛
(6)说说这株大榕树的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特点:大榕树非常粗壮,长势茂盛,生命力旺盛。 作者由远及近描写了大榕树的长势,描写了大榕树的枝、叶、干、根的样子,主要是静态的描写。)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大榕树
粗壮 茂盛 旺盛 美丽
(7)作者抓住大榕树的特点,描写得逼真生动,你们想亲眼看看这棵奇特美丽的大榕树吗?(播放课件)
(8)看到这棵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作者是什么心情?(喜爱,惊讶,赞美)
(9)作者对大榕树充满赞美之情,你们看到这棵大榕树又是一种什么心情呢?有感情地读课文,感受大榕树的奇特魅力,表达此时你的心情。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PPT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1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 在哪里 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 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1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远:茂盛干、枝
近:根、叶
第二次――鸟多
欢、叫、飞、扑
教学反思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潜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貌,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鸟的天堂》的语言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