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

  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层次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层次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层次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层次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1、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3、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 ),接着写( )再写( ),最后写( )。写作顺序──由远到近。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文涉及的历史很感兴趣味,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多。同时,作为五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上网等多种收集材料的能力。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情为主线,(感知――感受――探究――想象――感悟)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阅读,体会故事的“动人”,初步培养探究、推理的能力。

  3、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体会故事的“动人”,感受文成公主的自我牺牲精神。

  [课前准备]   投影片,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文成公主。

  齐读课题。

  我们要去感受她,了解她,那该怎么做呢?(认真读课文,读了一遍就举手,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选择性检查:

  1、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好在哪?

  4、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1、2、3、4、)

  请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板书:乐意远嫁他乡   历尽千辛万苦   受到热情欢迎  

  (勤劳建设西藏 )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1、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

  (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

  ――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

  2、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成公主进西藏

  乐意远嫁他乡

  动人      历尽苦传文明         为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受到热烈欢迎            自我牺牲精神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杂谈

  【江西省南昌市松柏小学 熊 瑛】

  〖新课程,新理念,育新人──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在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新人。那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有什么益处呢?我想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搜集信息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四年级的语文教材知识的涵盖面非常之广,属于开放性的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的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有一些与学生生活较远的课文如反应俄国自卫战的《夜莺的歌声》反映抗日战争的课文如《小英雄雨来》反映历史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反映自然现象的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像这样的文章,单凭老师生动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上一座桥梁呢笔者认为那就是让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卫国战。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懂得了,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就降低了难度,对于课文中含义课深刻的句子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课文中小夜莺在回答德国军的问话时有这么句,那就是“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如果没有搜集资料作铺垫,学生以为小夜莺说的是老虎,狮子之类的动物,但现在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懂得了。野兽实际上是在骂德国兵,骂他们是野兽,因为苏联人民痛恨侵略者。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发现 交流 应用──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谈・实践应用 适度拓展〗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新问题,如本单元《文成公主进藏》的归纳,学生就可能发现用归并法并不简洁,而把题目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扩展法)。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适度拓展;主要内容的归纳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交流,提升,总结。这样,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实践中又进一步理性化……这种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过程。

  我们相信,经过“发现──交流──应用”的三个环节,经历“感性到理性──理性回到实践”的两个来回,学生的发现就有质的飞跃,“我的发现”栏目的教学就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小学 吴艳艳】

  〖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听课体会・有感而读〗

  王爱芳老师上《文成公主进西藏》一文中,朗读训练给我的印象很深,她没有进行过多技术上的指导,没有在朗读的技巧、形式上多费口舌,大多用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但朗读效果却很好,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为朗读训练就应该在创设情境上、在换位移情上多下功夫。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文成公主进藏一段时,让学生先了解文本背后的故事(幻灯出示),让大家听听文成公主的心声,真正体会文成公主做进藏这个决定时的内心感想。有了这一番情感铺垫,学生再回头朗读,感受完全不一样,情感的流露、表达是水到渠成的。

  除了这些收获,我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产生了少许困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对于设计《文成公主进藏》这篇短文的目的,我觉得值得探讨,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文成公主长途跋涉的艰辛,如果教师目的是让大家体会艰辛,加深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朗读。那么这一环节就不应该放在怎样建设西藏之后。如果教师目的只是让大家稍作理解,那么教师没必要在课堂中提这么多烦琐的问题。

  其次,王爱芳老师的课堂板书值得商榷。板书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体会适时地书写,而不是根据自己预先的设计而生搬硬套。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七里小学 徐 静】

  〖简单 扎实 有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备课要点简析・以情为基,挖掘内涵〗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对“多元解读”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鼓励孩子们对文本多元解读。事实上,我们老师拿到教材又何尝不是多元解读呢?教学时间该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该如何穿插整合,语文实践活动又该如何灵活组织……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等着我们老师去琢磨。今天我就把一些专家的建议、实验区教师以及我自己对四下教材的理解和体会与在座的老师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长机会。

  优美博大的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寓言、神话、传说等,是全人类的百科全书,是祖国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打开人类心灵世界的一扇窗口。它讲述着普通人身边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告诉读者一个做人的道理,告诉读者怎样区分善恶,如何辨明是非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因为这些故事是广大群众的心声,给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所以人民爱听它,爱传它,使它富有生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好情感基调,引领孩子们积淀祖国的文化底蕴。

  如《文成公主进藏》本来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这篇课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又把文成公主神化了,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课文中这类带传奇色彩的描写还有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教学时可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模式,让孩子们找找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然后读一读,划一划,体会它的动人。并自己选择一个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孩子们定能找到这么几处:

  1、乐意远嫁他乡。

  2、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进行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3、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通过引导点拨,回顾全文的“动人”,让孩子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的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如此挖掘文本内涵,让孩子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说教材:《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这组单元以故事为主题,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这篇课文属于民间故事。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出入。反映了百姓对公主的崇拜与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进藏的经过,最后讲了进藏的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基于文章的特点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感受故事的魅力。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感受故事的传奇与美妙。

  新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限制新风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突出这个重点,我准备从以下两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听读故事,感受魅力

  1、老师讲述《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尽量做到讲得生动具体,让学生感到我喜欢这个故事,并且要让他们觉得我也要向老师一样讲故事。

  讲这个故事是因为:一是这个故事与《文成公主进藏》相类似,两个故事都是讲联姻,都是对双方有好处的事,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二是为下一个环节让学生讲述故事作个铺垫。

  2、问:老师讲得怎么样?总结出讲故事的注意点(课件出示):讲故事就得讲清楚,讲明白,而且要生动,要是能做到有声有色更好。

  3、(课件出示)历史意义:昭君出塞后,一直劝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不发动战争,因此六十年无战争。她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

  4、还有一位公主,她的远嫁使百姓幸福安宁以外,还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她把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所有的百姓都很崇拜她。

  5、接下来我们再读一篇这个故事的秭妹篇《文成公主进藏》。

  1)、默读文章,有趣吗?学生可能会说太神奇了,文成公主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太有趣了,没想到文成公主进藏前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等。

  2)、激发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后,再推荐学生读《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课件出示)。

  3)、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对比阅读概括出民间故事中有5件神奇的事:

  搭木桥撒  遇乌鸦 见天鹅 背乃巴

  这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要编出这些神奇的故事来,那是因为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意图:因为故事内容很浅显,学生一看就能懂。所以设计这一环意在让学生从更多的故事中去感受故事的魅力,并通过与历史故事的对比阅读使学生分清历史与民间故事是不一样的,民间故事是以历史为基础,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而历史却不同。

  二、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这么神奇的故事想不想讲给你的朋友或家人听?意在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和欲望。

  1、首先得理清文脉:

  进藏原因

  进藏过程

  进藏功绩

  2、回忆讲故事的要点:有条理,讲清楚流畅,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要重点讲途中的几件小事。

  3、集体合作讲述故事。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让一个人把这么长的故事讲下来有点难度,于是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先合作讲一部分。然后派代表合作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让一个孩子把所有的故事串连下来,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

  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内化并积累语言。

  二、 拓展故事,培养兴趣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三项教学目标都能较好的达成,但第三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的达成不能让我满意。抓主要内容复述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前也有些训练,但是学生要么是背诵课文,要么是抓不住主要内容。今天的学习这一环节有点弱化,备课的时候以为这篇故事是民间传说,故事性非常强,结构清楚,层次清晰,只要能抓住吐蕃使臣如何用智慧通过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在理清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小故事,学生的复述应该没问题。但是,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一课时时间里,光前两个环节就用去15分钟,在第三个环节“汇报阅读收获”的时候,学生的汇报一直离不开文章是如何表现吐蕃使臣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把好好的故事给拆开了分析,又用去十几分钟,等我意识到问题时,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学习了两则令人佩服的寓言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板书课题:文成公主进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扫除生字

  教师: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多媒体出示)

  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

  教师: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请同学们轮流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有错及时纠正。

  1. 指名读。

  2. 学生评议,教师板书易错字。

  bō juàn kē

  蕃 卷 稞

  3. 齐读易错字两遍。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划分层次

  教师:课文的字音大家都能读准确了,现在我们来试着给课文分段,在文中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1. 学生自学。

  2. 交流结果。

  第一段(1~4自然段)主要讲了求婚成功。

  第二段(5~13自然段)文成公主进藏。

  第三段(14自然段)文成公主的贡献。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文意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学会了给课文分层次,相信大家能很好地复述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将故事简要地讲下来,注意合理安排语言。

  1. 学生自由复述。

  2. 教师巡视。

  3. 指名答。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重点理解

  1. 文成公主进藏路上遇到什么困难?

  (她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一条过不去的河,还遇到了沼泽地;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可恶的乌鸦飞来说坏话,阻止文成公主进藏;后来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不方便。)

  2. 文成公主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在经过路纳这个地方遇到河,过不去时,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遇到沼泽地时,公主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当乌鸦欺骗文成公主说松赞干布已死时,文成公主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当乃巴山挡住去路时,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到达西藏。)

  3. 你觉得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文成公主是个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人,她为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文成公主进藏有什么重要意义?

  (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往来,为两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加强了民族团结。)

  六、总结全文

  1思考:文成公主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试述课文主要内容。

  七、指导复述故事

  1. 叙事要清楚,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

  2. 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3. 要有表情。

  八、拓展延伸

  把你知道的民间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九、课堂小结

  你喜欢文成公主吗?你在文中受到哪些教育?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佚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 :(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 案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引入:(出示文成公主像和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你对文成公主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来谈。

  2、同学们对文成公主有了一定的了解,是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阅读提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故事的经过。

  2、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汇报,交流讨论

  1、检查朗读,认读字词

  2、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文中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5到13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阅读5到13自然段,并讨论交流文成公主进藏时发生了几件事?

  4、交流汇报,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与美妙,并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四件事并板书

  (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5、把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讲述,先自由准备再指名讲述,重点训练用简洁而又准确的语言讲述进藏经过。

  6、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什么?快速浏览后讨论交流。

  7、汇报交流,要求概括地讲。(板书:考验智慧)

  8、课文最后部分讲什么?(板书:贡献)

  四|、理清思路,简要复述

  1、提出要求: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可分为三部分,让我们试着简要地来复述故事的经过,有困难的同学可借助板书来复述。

  2、自由准备,指名复述。

  五、关注课外,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说吗?(可两方面讲:对文成公主的崇敬,这个民间故事本身的语言魅力等)

  2、推荐阅读另外的写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

  3、我国还有很多的民间故事,如《猎人海力布》、《一幅壮锦》等,请同学们可以去阅读,过段时间我们再来开个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前考验智慧 

  进藏时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进藏后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阅读,体会故事的“动人”,初步培养探究、推理的能力。

  3、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体会故事的“动人”,感受文成公主的自我牺牲精神。

  [课前准备]投影片,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文成公主。

  齐读课题。

  我们要去感受她,了解她,那该怎么做呢?(认真读课文,读了一遍就举手,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选择性检查:

  1、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好在哪?

  4、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1、2、3、4、)

  请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板书:乐意远嫁他乡历尽千辛万苦受到热情欢迎

  (勤劳建设西藏)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1、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

  (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

  ――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

  2、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本节课设计采用板块式,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 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课外拓展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五、课外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乐意进西藏

  过河

  怎样进西藏  沼泽

  听到死讯

  背乃巴山

  相会在西藏

  建设在西藏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师:《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并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故事)不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讲述的故事远比老师刚才讲述的更具传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读一读。

  (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两点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像学习《寓言两则》一样边读边想,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达到要求。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读,完全进入到边读边画的自学活动之中;教师一边巡视了解学情,一边指导个别同学的读书活动。)

  (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臣、婚、绢、豌、沼、吉、祥”后,分别请几名学生依次读课文,对错读、误读的地方教师给予即时纠正,个别难读的句子可组织全班同学齐读。)

  2.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把握上,教师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文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学们按照文成公主进藏前、进藏中、进藏后给课文分段。(学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正确分段为:第1~4自然段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4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四步: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如果大家能够按照顺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就很棒了。为了让大家讲得更流畅一些,可以先对照课文做一做准备,重点关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学生先自由准备,接着同桌进行了交流,最后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述故事,师生可对两位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

  (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开放的话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比较体会,渗透文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与老师刚上课时讲述的历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用树枝搭桥、剪羊毛铺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文成公主进藏的`神秘感,以及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略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文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六、扩展阅读,丰富文本感悟

  教师下发教师用书中的“相关链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

  (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七、课外拓展,深化阅读进程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让略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体现阅读资源的整合意识。)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简说: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篇幅较长,主要讲了西藏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朝皇帝考验使臣,允婚后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经历的众多坎坷,最后终于到达西藏,为西藏做出巨大贡献。

  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阅读“预习提示”,明确问题及阅读要求。

  二、依据课题展开谈话,了解故事背景。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四、重点导读,详略分明。

  1、考验使者。

  师:唐太宗时期,可谓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富裕。作为皇上的女儿,文成公主本来可以在宫廷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她为什么要去西藏呢?

  生:因为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漂亮又聪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第一自然段)

  生:因为她想为少数民族人民造福。(已有后文的回答了。)

  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青藏高原的气候。

  (有效阅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既是故事的开头,又是文章背景的一个介绍,了解青藏高原的气候资料,为文成公主进藏途中遭遇困难以及理解文成公主的坚强和伟大埋下伏笔。)

  师:可是,唐朝皇帝却不好说话,再说,谁舍得让自己的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呢?他给使臣出了一些难题――

  生:他让使臣把混在一起的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分开。

  生:还让他在500个姑娘中认出一个真公主。

  师:这些难题难在什么地方?

  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从而体会到使臣的聪明。

  师:其实,让真公主戴真花,也是别有用意的,鲜花不仅会吸引蜜蜂,也显示了公主的高雅,同时真花假花也寓意真公主假公主。

  (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理解的兴趣。)

  2、进藏途中。

  师导:唐朝皇帝见这些问题难不倒使臣,心里很高兴:使臣都这么聪明,他们的首领就更能干了,同意了他们的求婚。可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同学们略读课文6-13自然段,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艰辛。

  生:汇报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四次磨难:河流挡住去路,搭起内地桥;遇上沼泽地,撒羊毛走过去;恶乌鸦谎报,修石头房子纪念松赞干布;背走乃巴山。

  师:如果是别人遇上这些困难,可能会怎么处理?

  生:有河流的话,她可以让下人搭桥,一个公主怎么可以亲自搭桥呢?

  生2:沼泽地可是很危险的,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踩不稳,有些地方还会把人“吸”进去,如果别人去拉的话,还会把人扯成两半。

  生3:不过我看了资料,遇上沼泽地,人要赶紧平躺下来,可以避免越陷越深。

  生4:文成公主又不是要救自己,她要让身边的人都过去呀,撒羊毛真神奇。

  师:还有那恶乌鸦的谎报。少数民族地区在古时候向来被成为蛮荒之地,工作都没有人乐意去。文成公主听到谎报,为什么不掉头回家呢?

  生:是啊,文成公主真是个重感情的人,还没见过松赞干布,就纪念他,还那么难过,没有心思梳妆。

  生2:她忘不了自己的使命――还要帮助西藏的百姓呢!

  ……

  师:文成公主经历了许多许多困难,这4个故事只是一部分罢了。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你能读出些什么?

  生:我从“一条条”、“一座座”、“一程又一程”这几个词语读出了文成公主走了很远的路,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生2:我还从“终于”这个词也体会到了。

  师:是的。去西藏的路由于气候和自然原因,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天路”。不过21世纪初,我们中国改写了这个历史――

  生:修建了青藏铁路。

  师:是的。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可费了工人们不少的心血,有的工人,还牺牲在铁路线上。它的成功,使我们祖国的骄傲。

  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从后一句读到,因为经历了许多磨难,也算是考验了文成公主的真心,松赞干布也更喜欢文成公主了,所以,“隆重”地迎接她,和她结成了夫妻。

  师:那就让我们突出这些能体现文成公主经历坎坷的重点词句,有感情地齐读第13自然段。(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主要故事情节,但脉络清晰,引导学生重点读懂情节,做到了长文短读。)

  3、解读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贡献。

  师:孩子们,平时我们见到的结婚的姑娘也会带上嫁妆,她们的嫁妆一般是些什么东西?

  生:家具,电器,首饰,衣服……

  师:课文成公主带的,却是――

  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

  生: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可以去西藏耕种,让西藏的人们吃上更多的食物。

  生2:耕种技术,可以教本地人自己学习种。

  生3:匠、木匠、铁匠,也可以把这些技术传授给西藏人民。

  生4:人民学习更多的技术,变得更加文明。

  师:的确如此,文成公主进藏,教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它技艺,也让西藏和内地的关系更为密切。

  (结合所见所闻谈不同,重点分析突出了人文教育的特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贡献。)

  五、总结拓展。

  引导学生读最后一然段,并交流了解的文成公主进藏的贡献等资料。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点评  章建军

  本课属于一篇神话传说,课文篇幅较长,李老师能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找出文成公主进藏的几件事,重点指出一路进藏的艰辛。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李老师将重点放在了读文上,在读中体会中原和藏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体会文成公主在藏汉文化中所做出的卓绝的贡献。

  李老师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李老师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李老师还让学生发挥想象,例如:当文成公主路过沼泽地,沼泽地变成了草地,老百姓会怎么说?随从人员会怎么说?从而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本课教学从初读感知到选择性检查,再到研读专题、交流汇报、推理想象无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基础题

  我能读准字音。

  可恶(wù   è)   宝藏(cáng zàng)    便(pián biàn)宜

  树干(gān gàn)  头发(fà    fā)     肥(féi huí)壮

  我知道应填哪个关联词语。

  即使……也……     如果……就……

  a.(       )松赞干布去世了,我(       )要去看看。

  b.(       )松赞干布去世了,我(       )不去了。

  (二)★★提高题

  请你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哎呀  松赞干布已经死了  你还去干什么  乌鸦说

  我能完成下列各题。

  1.松赞干布是            的年轻将领,文成公主是          朝皇帝的女儿。

  2.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                          等种子和各种                   技术,还有许多                                               ,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3.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        件事儿,它们分别是                            

  。

  4.松赞干布在       隆重地迎接          的文成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三)★★★拓展题

  把这个故事简要的写下来____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 :(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  案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简析】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x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x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x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白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30课《文成公主进藏》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认读生字生词。

  ③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字词

  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简言之,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⑶理清层次

  师: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x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

  或:答应求婚──进藏途中──做出贡献

  第一段(1-4):讲述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

  第二段(5-13):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

  第三段(14):点明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三、朗读课文,交流自悟

  1.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2.朗读自悟第二部分

  ⑴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⑵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样讲呢?

  (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x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生:我想这样说:文成公主向x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x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师:说得好!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

  ⑶句子解析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课文中这类带有传奇色彩的描写还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这样的句子,读出故事的神奇与美好。)

  ⑷读文质疑。

  如: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3.朗读自悟第一部分

  ⑴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⑵句子解析。

  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她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吐蕃使臣为什么从佩戴花的不同就断定戴鲜花的是文成公主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人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从中看出使者的敏锐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⑶读文质疑。

  如: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⒋朗读自悟第三部分

  ⑴师: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

  这件事仅仅是对x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文成公主为x藏和内地的关系及x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⑵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①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②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③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④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⑤给x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2.中心:《文成公主进藏》这篇民间故事,表现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x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3.师: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2.课下自读《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

  六、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答应求婚──进藏途中──做出贡献

  民族团结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文成公主进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